红宝石为什么要烧

日期:2023-10-26 20:58:08来源:游戏问答人气: 我来评论

精选回答

不可信

5.1.2红宝石

5.1.2.1英文名称: ruby

5.1.2.2矿物名称:刚玉。

5.1.2.3材料性质:

化学成分: Al 2 O 3;可含有 Cr、 Fe、 Ti、 Mn、 V等元素。

结晶状态:晶质体。

晶系:三方晶系。

晶体习性:六方柱状、桶状,少数呈板状或叶片状。

常见颜色:红色、橙红色、紫红色、褐红色。

光泽: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解理:无解理,双晶发育的宝石可显三组裂理。

摩氏硬度: 9。

密度: 4.00(± 0.05) g/cm 3。

光性特征:非均质体,一轴晶,负光性。

多色性:强,紫红,橙红。

折射率: 1.762~ 1.770(+0.009,- 0.005)。

双折射率: 0.008~ 0.010。

紫外荧光:长波:弱至强,红、橙红。

短波:无至中,红、粉红、橙红,少数强红。

吸收光谱: 694, 692, 668, 659nm吸收线, 620~ 540nm吸收带, 476, 475nm强吸收

线, 468nm弱吸收线,紫光区吸收。

放大检查:丝状物,针状包体,气液包体,指纹状包体,雾状包体,负晶,晶体包体,

生长纹,生长色带,双晶纹。

特殊光学效应:星光效应,猫眼效应(稀少)。

5.1.2.4优化处理

热处理:可见固体包体周围出现片状、环状应力裂纹,丝状和针状包体呈断断续续的白色云雾状,负晶外围呈熔蚀状或浑圆状,此外还可产生双晶纹和指纹状包体。

浸有色油:可见表面油迹,颜色集中于裂隙中可见有流动纹,紫外光下可发橙色、黄色荧光。

染色处理:可见颜色集中于裂隙中,表面光泽弱,紫外光下可发橙红色荧光。

充填处理: 10X放大检查可见裂隙或表面空洞中的玻璃状充填物,残留气泡,光泽弱,其成分结构与红宝石不同,可用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等分析测定。

扩散处理: a)油浸放大检查,可见颜色在刻面棱线处集中,呈网状;

b)折射率值可高达 1.788~ 1.790,甚至超过折射仪极限;

c)放大检查,可见处理前的缺陷如裂隙或凹坑等的边缘或内部有颜色集中,

有时也可见刻面棱线处颜色集中。

d)内部具有热处理宝石相似的特点。

5.4.2合成红宝石

5.4.2.1英文名称: synthetic ruby。

5.4.2.2材料名称:合成刚玉。

5.4.2.3材料性质:

化学成分: Al 2 O 3;可含有 Cr等元素,助熔剂法还可含有 Pb、 Pt、 Ni、 W、 La、 Mo、 Fe、 V、 Ti

等助熔剂成分,水热法可含 CaAsK等元素。

结晶状态:晶质体。

晶系:三方晶系。

晶体习性:焰熔法:棒状;助熔剂法:菱面体;水热法:呈板状。

常见颜色:红色、橙红色、紫红色。

光泽: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解理:无解理。

摩氏硬度: 9。

密度: 4.00g/cm 3(± 0.05) g/cm 3。

光性特征:非均质体,一轴晶,负光性。

多色性:强,紫红色和橙红色。

折射率: 1.762~ 1.770(+0.009,— 0.005)。

双折射率: 0.008~ 0.010。

紫外荧光:长波:强,红或橙红;

短波:中至强,红或粉红,粉白。

吸收光谱: 694nm, 692nm,659nm吸收线, 620nm-540nm吸收带, 476nm,475nm,468nm吸收线,紫光区吸收。

放大检查:焰熔法:气泡,弧形生长纹。

助熔剂法:助熔剂包裹体,铂金属片呈三角形、六边形,彗星状包体,糖浆状纹理。

水热法:树枝状生长纹,色带,金黄色金属片,无色透明的纱网状包体或钉状包体。

红外光谱:水热法合成红宝石,( 3800-2800) cm-1范围有明显吸收,有别于天然红宝石。

特殊光学效应:星光效应

5.4.2.4优化处理:淬火炸裂后加工,以仿天然红宝石。

从这两段教科书内容就可以看出,跟本很难才能区分天然的和人造的红宝石

甚至有些方面的优化处理连正规检测都查不出来

就那小火烧烧,根本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