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是什么地方?李自成最后为何没能招降他们 ?

日期:2024-03-30 11:39:5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榆林是什么地方?李自成最后为何没能招降他们 ?“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已经建立了大顺政权的李自成,在攻占了西安后,为完整的占领整个陕西,隔绝草原方向的敌人对陕西的危害,派遣谋士舒君睿携带白银五万两去招降还没有归降大顺政权的榆林。

榆林在明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它属于明朝长城防线上设立的九边军镇之一,主要的防御对象是蒙古,既然是军镇,生活在这里的人自然以军人世家为多,男男女女全是听到号角,就能提刀上阵杀敌的角色。

李自成也是陕西人,所以知道榆林这种全民皆兵,且常年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地方,用武力强攻的话很难搞,如果能用钱搞定是最好不过,当然,李自成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还派遣了李过、刘芳亮率领七万大军跟在舒君睿后面。

果不其然,在榆林总兵王定弃城而逃的情况下,榆林的老百姓依旧不投降,当时榆林城中最高官员是一位文官,时任关南兵备佥事、督饷员外郎王家禄,武将还剩下榆林副将惠显和榆林参将刘延杰。

他们几人名不见经传,显然在作战之事上无法跟李过、刘芳亮匹敌,何况,大顺军还有七万精锐。好在,榆林的特殊性使得当地从不缺少战将和敢战之士,其时,在榆林养老的明朝高级将领就有十多位。

这些人包括原宣府总兵侯世禄和其子原山海关总兵侯拱极,原昌镇总兵尤世威和其弟原宁夏总兵尤世禄,原山海左部总兵官王世钦,原孤山副总兵王永祚,原定边副总兵张发,山海关副总兵杨明等老将及家族。

他们或因年纪大了主动辞职,如王世钦,或因此前在各种战事中为失败背锅而被明朝弃用,如侯世禄父子,尤世威兄弟等。他们全是榆林人,古人退休后都是回老家居住,他们也不例外,重要的是,他们全是久经沙场的悍将。

这些退休老将的家族中的子弟、家丁也都是随着他们征战多年的老兵,随便一个挑出来就能当上中低级军官,加上榆林百姓的善战和觉悟,榆林不缺将领,也不缺兵员,而唯一能主事的文官王家禄也很自然地找到他们,希望他们帮助守城。

李自成势大,但榆林城中所有的老百姓,包括他们的家族都为明朝效力超过两百年,忠心程度相当有保证,且因为榆林经常有战事,这里的百姓大多互相之间都是熟悉的袍泽,克扣军饷、欺压军士的事件也远远少于其余地方,对明朝的不满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宁愿死战也不愿意投降。

有了退役老将们的组织,城中为国而战的士气也不缺少,李自成试图用金钱招降榆林的计划落空了,而李过在榆林城下最后的劝降努力,也在榆林城中毫不犹豫地回复“我榆之人男不耕,女不织,赖转饷以食,受朝廷之恩者三百年矣,忠义侠节著于九边,肯为贼降耶”中破灭。

战争开始后,榆林举城皆兵,全力抗战,七万精锐顺军强攻十二日都无法破城,后采用了以洞屋车为掩护挖掘城墙,并用火药炸开城墙的方法,才攻入www.zxzidian.com榆林,此后,榆林全体男女老幼又坚持和顺军打了一天巷战,直到全部战死或伤重被俘,榆林才正式陷落。

而组织榆林保卫战的明朝退役老将们,除直接战死的以外,被俘的侯世禄、侯拱极父子,尤世威、尤世禄兄弟,王世钦、惠显等,均在顺军再次劝降未果后被杀或寻机自杀,榆林城中主事的文官王家禄早在城破后蘸颈血大书“忠义”二字数百后自缢殉国。

崇祯十六年末发生在榆林的这场战斗,在整个明末的城池攻防战中,虽然很悲壮,但不算是太显眼,坚守十多天也不是很值得骄傲的战绩,和未来在南方进行的江阴保卫战比起来,榆林保卫战还是要差上一筹。

但要是考虑到,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从西安誓师,只用了两个月就穿过山西,势如破竹的杀到北京城下,沿途攻克或投降了无数城市的这个大环境下,崇祯十六年末抵抗了顺军十三天的榆林保卫战就显得很难得了。

榆林城中的那帮老将们,大多都是因朝中无人被弃用,少数是退休,他们即使逃跑也不会有什么责任,但他们在李自成大军到来时,没有埋怨,没有屈服,也不害怕,依旧保持着军人应该保家卫国的本色,在崇祯十六年后北方大多望风而降的背景下,他们的悲壮和执着值得敬佩,晚明之时,这样的军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