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知道和贾宝玉的爱情需要助力,为什么不求助贾母?

日期:2024-03-30 11:55:0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林黛玉为何不走求贾母助力的捷径,好圆梦成为宝二奶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个人的关系,用文艺的表达方式就是从两小无猜到青门竹马,如果两人成就美好姻缘的话,那就是天作之合

可实际上两个人却是背道而驰,成了大家伙常说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里面正确理解的意思应该是两个人被动的把关系变成这种局面。

在被动局面没有产生之前,其实林黛玉有很多翻盘的机会的,就是她拥有主动权。林黛玉的主动权来自贾府的贾母身上。要知道林黛玉在贾府就两个比较亲近的人,一个是贾母,另外一个就是贾宝玉。

贾宝玉是林黛玉几经试探后才确定下来的人选,而贾母则是贾府的最高领导人,贾宝玉又深得贾母疼爱,在贾府的地位自然不低。

贾母对林黛玉和贾宝玉,在大局上几乎把两个人摆在同一阵线上,同样的疼爱。所以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个人的事情,林黛玉完全是可以把希望放在贾母身上,让贾母助力,从而走捷径完成自己成为宝二奶奶的梦想。

可林黛玉直到生命的尽头,始终都没有和贾母透露半字,或者用什么暗示贾母自己和贾宝玉的关系。很多人看到最后惨死的林黛玉,都在无声笑话她不懂利用资源,不懂为自己谋取福利,最终命丧黄泉,活该!

很想对这些看林黛玉笑话人说上这样一句:你们看错了林黛玉。

至始至终都没有和贾母提要求的林黛玉,才是我们心中那个虽清高但至情至善的林黛玉。要知道林黛玉之所以没有走贾母助力的捷径,是因为她心中充满爱,对贾母的爱,对贾宝玉的爱。

记得林黛玉初到贾府时,是因为母亲贾敏过世,贾母多次派人去接她,她在父亲林如海的督促下才来到贾府。第一次登贾府的门,林黛玉除了在贾母面前表示自己的悲伤,一直都是绷劲神经的。

从她脑海里自己回味母亲之间说的不一样的贾府,到真正来到贾府后的谨言善行,林黛玉是方方面面都去注意到的。从贾母开始的贾府的上层人员,到贾府的下人的言行举止,林黛玉都丝毫没有放松。

在吃饭的时候,林黛玉更是处处留心,深怕自己做错了,就被取笑了。而后更是在贾府的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当然,除了在和贾宝玉两个人闹小脾气时,我们几乎随时随地的都可以看到一个不肯松懈的林黛玉。

林黛玉身体不好,薛宝钗劝说要不换着吃燕窝,林黛玉都直接表明自己在贾府就是寄人篱下,不敢提要求。薛宝钗在暗着送林黛玉燕窝进行食疗,被留心的贾宝玉发现后,变着法的告诉贾母,而后林黛玉的燕窝才有贾府提供。

林黛玉在贾府是不提要求的,背后的意思是她也不敢提要求。而她不敢提要求的背后,正是她爱贾母,爱贾宝玉的表现。

在她和贾宝玉两人情定的时候,她也没有在贾宝玉身上提过任何要求,种种一切都是因为爱。

zxzidian.com

知道自己和贾宝玉的爱情需要助力,需要有个人帮着推上一把,可她却始终没有对贾母说出口。这就是爱。

要知道林黛玉可以称得上是真的秀外慧中的,她远远没有薛宝钗的圆滑,但对于事情上的理解和真实能力上,绝对是不逊色于薛宝钗的。要知道王熙凤生病时就肯定了林黛玉的能力,只是她的身体欠佳,不敢操劳。

聪慧的林黛玉自然明白如果她开口让贾母为自己助力,让自己走一回捷径,对自己是最大的帮助。可她没有开口的原因,是因为她爱贾母,爱这个疼爱自己的外祖母,不希望让外祖母为自己为难。

早在金玉良缘开始在贾府成为传说以后,林黛玉就处处留心,而贾府对金玉良缘一直没有表示肯定,但也没有否定的态度表示后,林黛玉就发现端倪了。贾府的最高领导人明面上是贾母,实际上贾府已经被王夫人架空了。

王夫人主宰的贾府,对贾宝玉的婚事上已经明示暗示的很明确了,王夫人是支持金玉良缘的,不管贾母怎么反对,王夫人借助贾元春的力量,已经开始表示自己的态度了。

王夫人的态度,林黛玉不可能不懂,所以她不愿开口让贾母助力的原因是不希望让贾母为难,让这个疼爱他的外祖母为难。因为她对这个外祖母充满爱。

她深刻体会到贾母的处境,也明白让贾母和王夫人在贾宝玉婚事上引起冲突,对贾母来说,是弊大于利。看清局势的林黛玉,不可能也不会让贾母陷入两难之地。一个是她的亲孙子,一个是她的外孙女,贾母她也是很为难。

因为爱,不愿贾母为难,所以不走贾母助力的这条捷径,不管是否成为宝二奶奶,林黛玉至始至终都把贾母放在心上,把贾母对她的好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