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苏味道哪里人,以及苏味道还是苏道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苏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人。九岁能诗文,少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乾封中进士,早年为咸阳尉,因吏部侍郎裴行俭赏识,随裴行俭两征突厥,樱物为书记。圣历初官居相位。谈颂橡先后三度为相达七年之久,深得武则天赏识。后因亲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眉州刺史。不久又复迁益州(今成都)大都督府长史含旁,未行而卒,终年58岁。苏味道谙练台阁故事,善章奏。由于武则天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而常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处事模棱两可,世号“苏模棱”。青年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所作诗今存十六首,载《全唐诗》,著有《苏味道集》已佚。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供参考。
苏轼是苏味道的十一世孙,他们之间隔了十代人。
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老樱行二与众不同。这个老二叫做苏份,苏味道死后,苏份就在眉山县(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即为苏味道的十世孙),苏洵的二儿子叫苏轼(即为孙味道的十一世孙),三儿子叫苏辙(苏洵的长女是八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扩展资料:
1、苏味道
苏味道 (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9岁能文。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苏家庄(在今大裴村、小裴村一带))人。
在《新唐书》中,唐朝宰相中脊丛哗有苏味道,他属于赵郡栾城人(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他的先祖为汉并州刺史苏章,其有著名后裔为苏轼。
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神都洛阳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
2、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郑如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味道
苏味道简介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诗词方面的天赋,曾经和同为赵州的唐代诗人李峤一文辞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苏李”。他曾经做到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丞相的职位。但是因为他为了避免得罪权贵而遭到祸患,而敢做墙头草,被当时的人们戏称为“苏模棱”。
苏味道画像
苏味道的仕途开始于唐高宗乾封年间,当时他考取了进士,之后便被朝廷任命为咸阳尉。当时的史部使郎裴行俭十分欣赏他的才华,恰好此时突厥来犯,他便推荐苏味道担任管记的职位。一次唐中宗的一位妃子的父亲裴避道忠心担任左金吾将军时,拜托他写一篇谢表。苏味道一气呵成,此篇文笔华丽,结构严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到了武则天延载元年的时候,他担任了凤阁舍人的官职,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高峰。此后因为某种原因和另一位大臣张锡一起入狱,因为他狱中表现良好,而仅仅被贬为集州刺史。此后的他在官场上起起落落,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政茄枣绩,最后在赶赴益州长史的途中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苏味道一生的主要贡献还是在文学方面,他曾和李峤,崔融,杜审言一起被称为“初唐四友”。他的诗秀丽清奇,妖而不艳,主要的对象大多是某种事物。他流传到现在的诗作有《正月十五日夜》,《咏虹》等。
值得一提的是,苏味道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出名,反而是他的后代苏洵,苏轼和苏辙在历史上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苏味道模棱两可
苏味道是唐朝初期的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出生在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一带。他自小的便是一个异常温顺的人,他的弟弟经常要他为自己办一些事情,一旦苏味道不会答应他的要求,他便会毫不留情对他一顿臭骂。但是苏味道也不朝他发脾气,一直都是嘻嘻哈哈的样子,好似骂的不是他一样。性格如此温柔之人,实在是让人感到诧异。
苏味道雕像
在唐代文学史上,人们常常把他和他同时也是同乡的诗人李峤并称为“苏李”,应该说当时的人们对他的才凳斗能还是非常认可的。一次,中国历史上著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让当时的宰相狄仁杰,让他给自己推荐人才。狄仁杰问道皇上要用此人来干什么事,武则天答到想让他做将相。狄仁杰便说道如果皇上仅仅需要文章写得好的人,那么苏味道一定是首选,从这里可以看出苏味道当时的才华可以说是冠绝天下的。
虽然苏味道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但是在政治方面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即使做到离开宰相的位子,凭借的也不是他治理政事方面的才能。而且为了在官场上不得罪那些权贵,惹上不必要的灾祸,苏味道还练就了一幅处事圆滑的本事。简单来讲就是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决断地太清楚和明白,如果处理不当,便可能惹上麻烦,只要模棱两可,哪边都抓不到自己的错误便行了。正因为他这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人们给他起了一个“苏模棱”的外号来嘲讽他,这也便是“模棱两可”一词的由来。
苏味道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注定他成不了大事,因此现在人们提起他更多的是欣赏他的诗词,而对于他的官场生涯大多是忽略不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繁盛和丰饶的时期,因其开放包容的举措和广纳四海的胸襟鄂闻名于世。因此在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诗词歌赋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描绘人们平和安详生活的景象的诗词。比如唐朝初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苏味道所写的《正月十五夜》便是其中颇具名气的一首诗。这首诗吟咏的是公元705年神都洛阳元宵佳节时端门布灯的绚丽景象。
元宵佳节的景象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上元节,也就是著名的元宵节。在中国喜庆热闹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围坐在一桌旁,享受节日所带来的美好和愉悦。而这枣纳磨首诗描绘的对象便是当时的洛阳满街灯火辉煌的艳丽情景。
开头先总得描写节日的气氛:彻夜都是灯火辉煌,京城便成了欢乐的海洋,其中“火树银花”形容的是花灯的华丽和明亮,而“合”则是说无论从哪个方位望去,都是如此富丽的景象。中间两句便是描绘元宵节是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上句是写达官贵人们边骑马便观赏街道两旁的花灯,而此时天边一轮明月散发出皎洁的光芒,照耀着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下句写的是打扮得非常俏丽的游伎,游街唱着“落梅”等当时流行的歌曲。由这些诗句不难想象出当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到了半夜,但是人们任然没有休息的意思,他们在期望时间走得慢一点,这美好的景象不要就这么过去,这便引出了最后的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其中的“金吾”是指城里的禁卫军,而“玉漏”则是当时的计时装置。
纵观全诗,词采华丽,绚丽多姿,而且音调工整和谐,充满韵味,就像在欣赏一幅古代的风情画,让人流连忘返。
苏味道与苏轼
苏轼这个名字相信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听过,他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宋词中著名的“豪放派”中的开创者,与另一位大文豪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还和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在赞叹苏轼惊人的才能的同时,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祖先,唐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苏味道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苏东坡祖籍纪念馆
苏味道,是生活在初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出生在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栾城区南赵村一带。他从小便显示出了超常的才能,尤其擅长诗词歌赋,在九岁的时候便会作诗,与当时另一位诗人也是赵州人氏的李峤并称为“苏李”,又与另外两位诗人崔融和杜审言并称为“初唐四友”,可见人们对他文学天赋的欣赏和推崇。他的诗清奇秀丽,妖而不艳,特别是他的咏物诗,堪称一绝。主要代表作品有:《正月十五夜》、《咏虹》、《单于川对雨两首》等。
虽然他在诗词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在官场上却建树平平,即使他曾经做到过宰相的职位,也没有做出特别大的功绩。而且还因为处事圆滑得了“苏模棱”的称号。苏味道在公元705年死于赶赴益州长史的任途中,享年五十八岁。
苏味道总共有四个儿子,其中他第二个儿子苏份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子承父业做官,而是迁居到了现在的四川眉山娶妻生子,而他便是四川苏氏的祖先,苏轼便是他的第九代子孙。虽然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但是对于他的祖籍也就是栾城也没有忘记,他经常在文章或诗词上署名“赵郡苏轼”,死后在墓志铭上写有“苏自栾城,西宅于眉”的字句。
苏味道的诗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是唐初时候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人。据史书记载,他从小便显示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九岁的时候就已经会作诗了。他与当时同为赵州人氏的诗人李峤因为文辞方面的突出才能而被称为“苏李”。在二十岁的时候中进士,此后因为出众的才能而一路高升,一直做到了宰相。
苏味道雕像
苏味道此人虽然在宰相的职位上做了很多年的时间,但他在处理政事上显然没什么过人之处,而且还由于他当时为了避免惹上灾祸,选择了模棱两可的处事态度,而被当时的人们讥笑了,得了“苏模棱”这一称号。
虽然在政治上建树平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诗词歌赋上面他却是有过人的才能。他除了和李峤并称为“苏李”之外,还于当时的另外两个诗人崔融、杜审言四人一起被称为“初唐四友”。苏味道的诗清灵隽秀,华丽而不妖艳,多以咏物诗为主。因为他大力提倡创作近体诗,因为他地位较高,影响也比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律诗的发展。他流传到现在的作品多为五言律诗,主要有《咏雾》、《咏霜》、《咏井》和《咏石》等。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描写元宵节时的繁盛景象的《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这首诗描述的是当时神都洛阳元宵佳节时满城花灯的绚丽和热闹的情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两句更是被后人所推崇,成为吟咏元宵节繁华情景的代表诗句。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灶哗塌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芦如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隐圆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