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讲究平仄的诗有哪些和讲究平仄的用意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无题)
遥汉酬佳客,玲珑月一轮。
兴观尽馀事,平仄说红尘。
细品人生味,闲看要路津。
个中有美景,不必藉良辰。
格律
因为题主标称五律,自然先看平仄格律。
起句“遥汉酬佳客”,平仄为“平仄平平仄”,就是首字不拘的“仄起仄收”格式。我们列出这种格式,对应检验一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到,第三句“兴观尽馀事”的平仄为“平平仄平仄”,不过这不是出律,这种平仄格式叫做“鲤鱼翻波”,在格律诗中信乱慧是一种大量存在的变格。
然后就是第七句“个中有美景”平仄为“仄平仄仄仄”,关键位置虽然没有失替,但是整句诗只有一个平音,念起来感觉并不好,如果“有美景”作为三仄尾不想滑答改变,其实首字最好是不要使用仄音。
注意一点,“遥看要路津”的“看”读第一声,是平。
韵脚二四六八句尾字同押平水韵“十一真”部,没有出韵。
颔联“兴观尽馀事,平仄说红尘”和颈联“细品人生味,闲看要路津”虽然对仗有不工整,但还说得过去,更何况如今律诗放宽了颔联对仗的规则。所以整诗对仗方面也没问题。
总的来说,格律没什么问题。不过可以更好,吟诵起来更通顺。
内容
这首诗用典颇多,如果不了解的话读起来有些费力。
首联:“遥汉酬佳客,玲珑月一轮。”“遥汉”出自文徵明 《夜坐》诗:“遥汉三星度,空庭万籁沉。”大抵是遥远的河汉,在这里陪姿就是指“星河”。夜深待友无好酒,星河璀璨一冰轮。大概就这意思,邀请朋友一起夜观星河,同赏明月。
颔联:“兴观尽馀事,平仄说红尘。”颔联承接首联,看星星的时候做什么呢?咱们来写诗吧。“兴观”应该是取自孔子《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观察、联想的意思。我们一起赏月,一起畅想,用平仄格律来吟诗作对,清心悦耳。
古词和格律诗对文字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稍谙古文者皆知.以七律为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对中间两联尤其要求严格对仗.从声调上讲,首先是平仄相间,即不能出现连续的平声或仄声,当然仅对偶数位字作这一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次是联间沾,联内对,即上联后句与下联前句平仄相同,同联当中平仄相对.词的词牌备腊格式更多,平仄之式更为复杂,但平仄相间仍是重要的原则.
律诗绝句的各仿尘滑种固定形式,自有其鲜明的美学及诗学特征.以五字和七字为一句,一是读起来节奏鲜明,另外则是更符合记忆的要求,这种分句法最容易记住;对仗具有典型的轴对称形式的美感,恰好又与中国文化的美学特征相协调一致,如古代建筑典型特征就是它的轴对称性;韵脚一致能使阅读吟诵和谐流畅;平仄相间使诗句抑扬顿挫;联间平仄相沾则能起到整诗语气贯通的作用,类似于汉语修辞手法中的顶针.各种特征之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由此看出不尽相等.
声调是汉语特有的,它是一个汉字必备的语音特征,不像英语仅有音节特征.声调的本质是一个字发音时音高的变化特征,持续高音为阴平,由低到高为阳平,先降后升为上声,由高到低为去声,简单说为音兄祥调的变化就是声调.但是声调口口相传,因而变化很大,又有
地域之别,更难统一,不象文字有固定的流传形式而比较稳定.一个编辑论及拙诗“坐看寒山一片湿”中的湿字,认为属入声,归仄声类,确
实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地方语言中保留有入声,象古音一样,但是现在推 广的普通话已经删除入声,将其原入声字分别划归阴阳上去四声.那么
究竟在现代的古诗创作中,是以普通话为标准呢,还是以古音为标准呢
,或者以地方语音为标准?如果要有标准的话,当然该以普通话作为标准.有唐七绝第一(文无第一,这里仅仅是借用某些评论家的话来说明
这首诗的地位)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笛”古为入声
,属仄声,入格;今普通话为阳平,属平声,出格;且“杨”字为平声,也出格.这也从侧面说明关于平仄的要求是不能太严格的,因为有时我们连平仄的统一标准都不能完全确定.
古诗词是能够入乐而唱的,诗有吟诵之说,吟不是唱,是拖长了字音,改变了音调的,吟到得意之处还要将音抖几抖.词也有倚声填词之说,实际词牌就是一首已经谱好了的曲.古诗词一旦入乐,其
声调之性质便不复存在,平仄也就失去了意义,仅在以纯语言形式存在下,平仄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其美学特征却不一定是必须具备的,即古诗词创作中声调的作用主要应该是限定一个字,仅凭阅读就能判断出来,而不是非得在这个位置上固定平或仄,这方面的要求显然不应该像建筑为了对称美而严格要求一样.一个著名声乐家在教授怎样唱出“琴手”和“禽兽”的区别时,要求前者以软起,后者以硬起来区分,软起是发音时由弱到强,类似于阳平音或上声,硬起是指发音时突然将声喷发均匀发出,类似于去声的发音,这是用音强去比拟于音高,也说明汉字入乐已经失去了声调的意义.强行的程式化的要求,往往会限制艺术的发展.以音乐为例,远在7000年前的贾湖骨笛,就可以吹奏出多个音,据专家考证,在创立十二平均律(即一组八度音平均分成十二个半音,八度音是指一个音和它的二倍频率音之间的跨度,如现定的钢琴中央C频率为261.6Hz与523.2Hz的音构成一个八度音)之前,古乐音中一个八度音也有分级谈及七个音的,在这之后更应该明白其理,但古乐音将一个八度音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西方相比少了fa和si,它使创作简化并程式化,但也限制了创作的自由,遏制了创造力,大大降低了音乐的丰富性.不知为什么古代音乐家偏偏缩减为五音并依此作乐.中国古代器乐创作之成就,远不能和欧洲器乐相比,究其实,程式化的弊端难辞其咎,希望这句话不致招致狭隘民族主义者的口诛笔伐.
用协和音程可以创作出伟大的音乐作品,用不协和音程同样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平仄相间是美的,但也可以用连续的仄声表达急促的语气,或让语意一气呵成;用连续的平声表达轻灵活泼或平和
的意境.作诗写词,第一是意境,第二是遣词用字的生动、准确、形象,韵脚和畅,第三才是平仄,而且不能因式伤意.太过于片面追求形式对艺术是伤害,在艺术大众化的今天更会阻碍艺术的发展.艺术不是科学,仅被少数几个科学家理解就行了,而平仄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完全淹没在诗意词境中,因此创作者应该明白什么才是更重要的.被誉为唐七律巅峰之作的崔灏的《黄鹤楼》,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从对仗尤其是平仄上看简直出格,前句一连的仄声,但因整诗意气相贯,描写生动,情景相融而成千古名句.格律诗如此,古词的平仄意义则更为次之.
小学大多数都写出了平仄,特别是绝句平仄相对很严谨。
例如: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平仄平平平岩枝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启核垒浮云变古今。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悄枣掘相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
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不能纤庆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毁纤握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
李白、王维、苏东坡、辛弃疾等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
扩展资料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参考资料竖汪来源:百度百科-对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仄
标有平仄韵式的唐律诗作品(五、七律诗)如下:
《春望 》
(唐)杜甫
国李晌滑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花径不曾缘客哪腊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谨握贫只旧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五言绝句(律绝)讲究平仄和格律。共有四个基本句型和四种基本格式。
句型: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
格式:由这四种句型按照粘对规则组合成“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肢培入韵”“平起首句入韵”四种基本格式。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五言绝句的简介:
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脊饥亮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樱宽诗坛上。
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闫江东的《观云有感》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