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令的诗都有哪些 宋代王令的简介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宋代王令的诗都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宋代王令的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又如遇贵人”出自哪一首诗词

1、“又如遇贵人”出自宋代诗人王令所作的《答束孝先》。

2、《答束孝先》 全文如下:

纯金出熔炉,烜赫掩炽火。

锦成洗春江,众目炫莫奈。

鱼盐物诚微,误用幸不涴。

君家兄弟贤,我见始惊夥。

文章露光芒,藏蕴包丛脞,清握肢

关门当自足,何暇更待我。

固知仁人心,姑欲恤穷饿。

苟论才不才,自合弃如唾。

忆昨西来初,戚惕侍客坐。

交持驾说口,张阖不可鏁。

间发辨经义,铁舌莫摩挫答世。

高文忽下投,白日皮岁骇天堕。

眩怖欲前掩,布帛不可裹。

初视固宜惊,独获亦堪贺。

又如遇贵人,绣锦饰婀娜。

回眸忽自监,恶面复寠祼。

屈降心已甘,叹慎志亦颇。

雄高岂复争,爱恤亦加荷。

大诗又来及,推与太浮过。

自无贤可称,以是恶甚播。

譬如享尪人,豆食止则可。

苟强担石负,蹉跌适足祸。

何以论报心,结草效鬼颗。

3、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形容夏天酷暑难耐的诗句

1. 关于夏天酷暑的诗句

关于夏天酷暑的诗句 1.描写高温酷暑的诗句

1、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出自:宋·王令《暑旱苦热》。

译文:清风没有力量驱赶暑天的炎热,那西坠的太阳仿佛生了翅膀,飞旋在山头,不肯下降。人们个个担心这样干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

2、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出自:唐·柳宗元《夏夜苦热登西楼》。

译文:酷热难熬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到西楼乘凉。山泽凝聚着炎炎的暑气,银河闪耀着湛卢似的亮光。骄阳早已晒干了滋润万物的露水,旷野宁静却没有凉风送爽。热浪滚滚汲取井水洗澡,火烧般的燥热打开门扉纳凉。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出自:唐·白居易《观刈麦》。

译文:他们双脚受唤禅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4、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出自:宋·陆游《苦热》。

译文:屋上的房瓦,一鳞一鳞的好像成了条条火龙,人们白链链谨天即使坐着不动,也是汗珠涔涔。没有办法,不能像鸟儿生翅飞出酷热之外,自己也就只能像坐在蒸锅中一样,忍受这种难捱的酷热了。

5、六龙鹜不息,三伏起炎阳。

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

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

出自:南朝·萧纲《苦热行》。

译文:日神以六龙驾车周行天上,奔驰着从不停息,三伏天强烈的阳光。身上的汗水如同滂沱大雨,卧席睡床像被大火炬点燃一般灼热,在庭院里仰头盼望风快点吹来,却不料风即使来了也犹如火烧一样滚烫。

2.描写夏天炎热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棚基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3.描写夏日炎炎的诗句有什么

1、《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客中初夏》

宋代: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3、《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夏意》

宋代: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4.夏日炎炎的诗句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5.描写夏天炎热的诗句有哪些

1、《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译文: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2、《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译文: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3、《纳凉》

宋代: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译文:

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4、《夏夜苦热登西楼》

唐代:柳宗元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译文:

酷热难熬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到西楼乘凉。山泽凝聚着炎炎的暑气,银河闪耀着湛卢似的亮光。骄阳早已晒干了滋润万物的露水,旷野宁静却没有凉风送爽。热浪滚滚汲取井水洗澡,火烧般的燥热打开门扉纳凉。靠着栏杆久久地徘徊傍徨,热汗淋漓在全身四处流淌。

这么热难道还谈得上什么保养吗?抬头见北斗,将疑问诉上苍。我知道自己不是姑射山上肌肤如冰雪的处子,想要以静胜热实在是毫无希望。

5、《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代:项鸿祚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译文:

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

宋承宪宋代诗人王令写的一首什么之作

一、宋代诗人王令写的一首《梦蝗》,深刻反映了连年的灾荒与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剥削给民众带来的疾苦,明确地指出这种苦难来自于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展示自己救民众于苦难之志愿。

二、诗词正文

至和改元之一年,有蝗不知自何来。

朝飞蔽天不见日,若以万布筛尘灰。

前伍暮行啮地赤千顷,积叠数尺交相埋。

树皮竹颠尽剥枯,况又草谷之根荄。

一蝗百儿月两孕,渐死高厚塞九垓。

嘉禾美草不戚悔哗敢惜,却恐压地陷入海。

万生未死饥饿间,支骸遂转蛟龙醢。

群农聚哭天,血滴地烂皮。

苍苍冥冥远复远,天闻不闻不可知。

我时心知悲,堕泪注两目。

发为疾蝗诗,愤扫百笔秃。

一吟青天白日昏,两诵九原万鬼哭。

私心直冀天耳闻,半夜起立三千读。

上天未闻间,忽作遇蝗梦。

梦蝗千万来我前,口似嚅嗫色似冤。

初时吻角犹唧嗾,终遂大论如人间。

问我子何愚,乃有疾我诗。

我尔各生不相预,子何诗我盍陈之。

我时愤且惊,噪舌生条枝。

谓此腐秽余,敢来为人讥。

尔虽族党多,我谋久已就。

方将诉天公,借我巨灵手。

尽拔东南竹柏松,屈铁缠缚都为箒。

扫尔纳海压以山,使尔万噍同一朽。

尚敢托人言,议我诗可否。

群蝗顾我嗟,不谓相望多。

我欲为子言,幸子未易呶。

我虽身为蝗,心颇通尔人。

尔人相召呼,饮啜为主宾。

宾饮啜釂百豆爵,主不加诟翻欢欣。

此竟果有否,子盍来我陈。

予应之曰然,此固人间礼。

傧价迎召来,饮食固可喜。

蝗曰子言然,予食何愧哉。

我岂能自生,人自召我来啜食。

借使我过甚,从而加诟尔亦乖。

尝闻尔人中,贵贱等第殊。

雍雍材能官,雅雅仁义儒。

脱剥虎约皮,借假尧舜趋。

齿牙隐针锥,腹肠包虫蛆。

开口有福威,颐指专赏诛。

四海应呼吸,千里随卷舒。

割剥赤子身,饮血肥皮肤高行。

噬啖善人党,嚼口不肯吐。

连床列竽笙,别屋连嫔姝。

一身万椽家,一口千仓储。

儿童袭公卿,奴婢联簪裾。

犬豢羡膏粱,马厩余绣涂。

其次尔人间,兵皂倡优徒。

子不父而父,妻不夫而夫。

臣不君尔事,民不家尔居。

目不识牛桑,手不亲犁锄。

平时不把兵,皮革包矛殳。

开口坐待食,万廪倾所须。

家世不藏机,绘绣锦衣襦。

高堂倾美酒,脔肉脍百鱼。

良材琢梓楠,重屋擎空虚。

贫者无室庐,父子各席居。

贱者饿无食,妻子相对吁。

贵贱虽云异,其类同一初。

此固人食人,尔责反舍诸。

我类蝗名目,所食况有余。

吴饥可食越,齐饿食鲁邾。

吾害尚可逃,尔害死不除。

而作疾我诗,子语得无迂。

三、赏析

北宋仁宗至和元年发生了发生了大蝗灾,作者以同情和愤怒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构思很别致,意义很深刻。不但同情人民,痛责吃掉人们装甲的蝗虫,更加痛恨的是压迫剥削人民的统治阶级。这种憎恨放在诗人的梦中,通过蝗虫和诗人的争辩加以揭露,既巧妙,又有寓言性。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代王令《送春》全文翻译赏析)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出自宋代诗人王令的《送春》

三月残花敏扮塌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桥圆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缺颤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著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著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王令古代诗人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生平

王令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职,而他父亲只当过几年郑州管城县主簿。王令五岁时,母亲父亲已相继离世,唯一的姐姐已出嫁,王令岁镇遂成孤儿,无所依靠,只得孤身一人随当时在淮南东路真、扬州当驻泊、巡检一类低级武官的叔祖父王乙来到扬州,寄居在叔祖父门下长大成人,王令因此而以广陵人自居。

王令七八岁时进书塾读书。他常是白天与众学童一起嬉戏,晚上回家独自读书,有时通宵达旦而不眠。少年时代的王令,好助人,气盛放纵,对他人不义行为好当面指责而无所顾忌,众人都很敬服他。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十六岁的王令跟随叔祖父的长子越石来到瓜洲(今江苏扬州南)。次年,王令即离开寄居十年的叔祖父而另立门户,接回了寡居而难以生存的姐姐及外甥。从此,王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与姐姐相依为命、孤贫流浪的家塾聚学生活。经济上失去了对叔祖父的依赖,一个三口之家的生活担子落在了年仅十七岁的王令身上。在瓜洲安家不久,王令便只身到山阳县某家塾当先生。第二年,又应邀去天长县一束姓的人家家塾聚学。在这里,乎陪粗王令一共度过了五个春秋。束氏,是王令一生中相交最深的知己之一,他给了孤苦的王令经济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安慰。实际上,束氏二子年龄与王令相当,也有一定的学识。王令《答束孝先》云:君家兄弟贤,我见始惊夥,文章露光芒,藏蕴包丛脞。关门当自足,何暇更待我?固知仁人心,姑欲恤穷饿。王令名为先生,实乃伴读,他也从不以先生自居。王令依靠束氏的帮助,维持着自己与家人的生活。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朝廷举行科举考试,二十一岁的王令不顾众人的劝说,决然放弃了进取功名的机会。他本希望生太平世,读书学古,自少壮期切切以自奋进,裨补当世之万一,可现在不幸穷蹇颠倒,不得比常流(《壬辰三月二十一日读李翰林墓铭云少以任侠为事因激素志示杜子长》)。在这以后几年间,王令从未参加科举考试。黑暗的社会现实,寄居他人篱下的孤贫生活,使他徒有济世救民之宏愿,却又不甘愿将六尺躯,贱易五羖皮(《答黄薮富道》),他以为人生只是暂就天地舍,百岁只如梭过机,安能跼促努筋力,眼穿仰望丹桂枝?(《快哉行呈诸友兼简仲美》)就在这一年除夕,在万家欢笑声中,王令哭作《送穷文》,叙述自己悲惨的人生,以泄心中苦闷:自我之生,迄于于今,拘前迫后,失险堕乱毕深。举头碍天,伸足无地,重上小下,卒莫安置!刻瘠不肥,骨出见皮,冬燠常寒,昼短犹饥……

束氏子女年龄渐长,王令觉得再不辞去空受馈赠有愧,便辞别束氏到高邮聚学。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途经高邮,王令投书并赠《南山之田》一诗与王安石以求见,开始了他与王安石的`交往。王安石长王令十一岁,在这之前,早与王乙父子相熟,王令也早已敬佩他的人品和文章,王令曾在《与束伯仁手书》中云:自扬雄以来,盖未有临川之学也。王安石也十分看重王令的为人与才学。在回信中他赞王令足下之材,浩乎沛然,非某之所能及、足下之行,学为君子而方不已。从此,两人书信往来频繁,成莫逆之交。经王安石的举荐,当时许多有声誉的文人学者开始与王令投赠唱和,王令的诗文得以传抄流通。王令声誉赫然,便有不少好攀附之徒望风伺候,进誉献谀,这使清高倔强的王令大为恼火,他在门上大书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则令我烦,去则我不思以绝客。

这一年,江淮大闹蝗灾,到处饿殍遍野满目凄凉。王令见其景,愤作《梦蝗》诗。

次年,王令被高邮知军邵必强邀为高邮学官,不久便书告邵必:人固各有志,令志在贫贱,愿阁下怜其有志,全之不强。辞归天长束氏。王令重返束氏之家,去而复来,苟得食以自延,而受人之厚赐,无足酬报而又迫于莩饿,又不得自引而去,其惭于旦暮不忘。不求功名的生活信念和生活的贫困,使王令陷于难堪的境地而难以自拔。

王令知道,自己不可能靠束氏的怜悯度过一生。于是在二十五岁那年秋天,他辞别束氏,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以求聚徒教授糊口。然在润州事久未成,又不得不重返瓜洲。

从十七八岁开始,王令就独自一人为养家糊口而四方奔走,饱受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常以孤雁自喻:万里常为客,飞飞岂自由?情知稻粱急,莫近网罗求。……哀鸣徒自切,谁谓尔悲愁。(《雁》)他感叹笑面恶肝脾(《交难赠杜渐》)的险恶人心;他渴望有朝一日,买田结归庐,种树屋四周,子居课桑蚕,我出鞭耕牛,教妻绩以筐,使儿饷东畴,坐笑忘岁时,聚首成白头(《山阳思归书寄女兄》)。

润州之行,经济上无所收获,虚度一年光阴,这使王令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虽说王令奉寡姊如严父,教孤甥如爱子,可为了大家不致饥寒而死,他不得不决定让多年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姐姐再嫁。据封建礼教,妇女在丈夫去世之后,应终身守节,不可再嫁。为了不使自己和姐姐在熟人面前感到羞愧而无地自容,从润州归来不久,王令便举家迁往江阴暨阳。

颓檐断柱不相缔,瓦坠散地梁架虚,门无藩闑户不闭,时时犬彘入自居。从王令《暨阳居四首》中的这段描写,我们可以得知其住房的破败不堪。房主人可怜他不能自己动手修葺,便替他找来一位泥瓦匠,这位泥瓦匠见王令穷得实在拿不出什么来招待他,便伺机溜之大吉。家无田食储,雀鼠非我仇,朝出从人居,诗书讲前修(《暨阳居四首》),王令依旧一贫如洗,依旧靠聚徒教授勉强度日,同时四方借贷,艰难地筹集姐姐再嫁所必需的资金。

姐姐出嫁了,王令又成孤身一人。孤独、贫穷与时发时愈的脚气病纠缠着他,使他精神颓丧,难以振作。深夜,他常独对摇曳的烛火,顾影自叹,泪滴满襟。他感叹自己趋坐迷夷涂,失城陷深堑,病拙未为疗,膏肓不容砭。无家可容归,有灶外断掭(《夜坐》)。他希望能早日与亲人一起盖棺而去,结束苦难的命运。

在这以后的凄苦生活中,唯一给他带来安慰的是在王安石的关心与努力下,他终于娶亲成家。还是在十八岁时,王令就曾书告姐姐吾将亦娶妇,力以石臼未,然而奉寡姊,育孤甥,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难以如愿。王令二十六岁在润州之时,王安石就多次修书给舅舅吴蕡,力荐王令,以求吴蕡之女能与王令成婚。嘉祐三年,王令前往吴蕡所任地蕲州蕲春县(今湖北蕲春县)迎亲,于十一月归暨阳,十二月,又以生用之窘而应人之邀到常州聚徒讲学。

迎亲而归,次年妻子有孕,这给王令孤寂贫困的生活带来了一点安慰与甜蜜。然而,此时他的脚气病越来越剧。疾病迫使他卧床难起,足疾之余,心虚善忘,恍惚无聊(《与王介甫书》)。嘉祐四年(1059)六月初二,年仅二十八岁的王令便在贫病交加之中离世而去。

关于宋代王令的诗都有哪些和宋代王令的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