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万里桥这首诗的诗人坐船要去哪里,以及万里桥记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万里桥
(宋)吕大防
万里桥西万里亭,
锦江春涨与堤平。
拿舟直入修篁里,
坐粗顷听风湍彻骨清。
这凯碰首诗写的是春季景色。
这条江名字叫锦江。
诗人要盯凳谈坐船去高高的竹林里。
他爱听风声和激流的水声。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浣花溪记 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1.D
2.A
3.D
4.
①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
②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没有挡住的,又显现出来。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
③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能通到洲上去。
④穷愁潦倒,为生活而奔走,还能选择景色奇丽的地方居住。胸中宽松不乱,就可以应付世事变故。
1.趣:通“促”,急,赶快。
2.A.才。B.竟然;C.是;D.你的。
3.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不是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热闹哄哄引起的,表达应是愤世嫉俗,鄙视豪贵的感情,而不是对隐居的向往。
译文:
从成都出南门,向左走是万里桥。向西转弯,又曲又长,纤巧秀丽,人们看到的形状像连环,像玉—,像玉带,像圆规,像弯钩,颜色像玻璃,像美石,像绿沉瓜,幽深而暗绿,萦绕回旋在城墙下的,都是浣花溪汇流的地方。但是一定要到杜甫居住的草堂,浣花溪才有专名,那是因为杜甫住在那里罢了。
再往前走三四里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离得远一些,有时离得近一些。但岸边竹翠柏青。对岸林木阴森,直到溪水的尽头,远远地望过去,像荠菜一样。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轿夫说溪水通向灌县,有人说:“江水是从灌口来的”,说的就是这个。
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没有挡住的,又显现出来。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这些人家的房子,有捆起柴当门的,也有编起竹子当门的,但都做得很好。过了桥,有一座亭子立于道路的东边。上面署有名字:“缘江路。”
经过这里就是武候祠了。武候祠前面横跨溪上的是一座木板桥。一个桥墩,桥上建有栏杆。到这里就可以看见“浣花溪”的题额。过桥后,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可以通到洲上去。上面修建了一个亭子,命名为“百花谭水”。从这个亭子回转,经过一座桥,再过梵安寺,才是杜工部祠。祠中杜甫像清癯古朴,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唯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石刻像,附有杜甫的传氏碧记,那是何仁仲署理华阳别驾时制作的,碑文已经不能认读出来了。
钟惺说:杜老先生两个住所,浣花溪显得清远,而东屯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严公不死得太早,杜甫是歼山举可以终老于浣花溪草堂的。患难对于结交朋友来说是很重大的问题啊!然而天意驱遣他憎添了在夔门这一段不平常的生活。穷愁潦倒,为生活而奔走,还能选择景色奇丽的地方居住。胸中宽松不乱,就可以应付世事变故。就像孔子(为避祸)化装到司城贞子家里的时候一样。
今天是万历辛亥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天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就放睛了。到这里游玩的人,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弯腰打躬作揖,到处闹哄哄的。到了傍晚,大家才匆匆回去。这一天清晨,我是一个人前往的。
2. 翻译文言文
浣花溪记《浣花溪记》选段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哲,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路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要点」竟陵派的创始者之一,艺术风格“幽深孤峭”。
「注释」1、“杜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东屯:指夔州。各不相袭:各不相同。袭:重复。2、“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如也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悠闲严整,从容不迫。省称“暇整”。
译文
从成都出南门,向左走是万里桥。向西转弯,又曲又长,纤巧秀丽,人们看到的形状像连环,像玉玦,像玉带,像圆规,像弯钩,颜色像玻璃,像美石,像绿沉瓜,幽深而暗绿,萦绕回旋在城墙下的,都是浣花溪汇流的地方。但是一定要到杜甫居住的草堂,浣花溪才有专名,那是因为杜甫住在那里罢了。
再往前走三四里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离得远一些,有时离得近一些。但岸边竹翠柏青。对岸林木阴森,直到溪水的尽头,远远地望过去,像荠菜一样。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轿夫说溪水通向灌县,有人说:“江水是从灌口来的”,说的就是这个。
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没有挡住的,又显现出来。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这些人家的房子,有捆起柴当门的,也有编起竹子当门的,但都做得很好。过了桥,有一座亭子立于道路的东边。上面署有名字:“缘江路。” 经过这里就是武候祠了。武候祠前面横跨溪上的是一座木板桥。一个桥墩,桥上建有栏杆。到这里就可以看见“浣花溪”的题额。过桥后,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可以通到洲上去。上面修建了一个亭子,命名为“百花潭水”。从这个亭子回转,经过一座桥,再过梵安寺,才是杜工部祠。祠中杜甫像清癯古朴,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石刻像,附有杜甫的传记,那是何仁仲署理华阳别驾时制作的,碑文已经不能认读出来了。
钟惺说:杜老先生两个住所,浣花溪显得清远,而东屯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严公不死得太早,杜甫是可以终老于浣花溪草堂的。患难对于结交朋友来说是很重大的问题啊!然而天意驱遣他增添了在夔门这一段不平常的生活。困窘忧愁,为生活而奔走,还能选择景色奇丽的地方居住。胸中宽松不乱,就可以应付世事变故。就像孔子(为避祸)化装到司城贞子家里的时候一样。
今天是万历辛亥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天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就放睛了。到这里游玩的人,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弯腰打躬作揖,到处闹哄哄的。到了傍晚,大家才匆匆回去。这一天清晨,我是一个人前往的。
《浣花溪记》
祝您学习更上一层楼!望采纳!
O(∩_∩)O~
如有雷同,纯属抄袭!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1.B
2.B
3.D
4.翻译句子:
(1)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
(2) 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
(3)出城时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又放晴了。
5.表现了作者对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安详心态和豁达胸怀的赞赏和崇敬之情。
1.B(周:此为环绕、围护之意)
2.B(都是副词,就是。A①介词,往;②介词,用;C①连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 D①代词,那儿;②兼词,相当于“之于”,译为“在那儿”)
3.D(古义是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表凭借;今义是能愿动词)
4.翻译句子:
(1)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
(2) 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
(3)出城时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又放晴了。
5.从这几句话中不难看出作者的豁达、达观和自信。
附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显得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有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桥的尽头,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了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 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磐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 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 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4. 《竹枝词九首》的原文是什么
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释:
山桃:野桃。
上头:山头,山顶上。
兰桡:兰木桨。兰指木兰树,又名杜兰、林兰。
嘈嘈:水的急流声。
银钏二句:描写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江边汲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开荒种田。
译文:白帝城的城头长出了春草,白盐山下流动的蜀江清澈见底。南边过来的人唱起了歌曲,勾起了北行行人的思乡情。 盛开着的山桃花,红遍了整座山头,一江春水拍打着山崖缓缓而流。小伙子的心啊,是否像鲜花那样容易凋零?姑娘的爱意与淡淡的忧伤,就像这绕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无止。雨后放晴,楼阁立在蜀江边,西岸的春水荡漾着水波。桥的东西两岸都种满杨柳,来往的行人唱着歌儿。太阳出来后晨雾消散,蜀江的江头由人划着兰木桨。在这里寄一封家书到万里外的成都。两岸的山花雪白,家家户户喝着满杯的春酒。昭君坊中有很多女伴,在永安宫城外踏青归来。城西门前堆满的英武石,波浪一年又一年拍打都不能摧毁。懊恼人心还不如石头,小时候变了老了又会变化。瞿塘峡十二滩水流声急,这里的道路从古至今都很难通过。深深地感叹人心不如水流,在平凡的生活也会发生波澜。巫峡深深下起了雨,最高的树林深处传来清亮的猿啼声。听到这声音的伤心人肝肠寸断,原因却不是猿啼太凄凉。山上盛开着层层叠叠的桃花李花,云烟的深处有人家。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江边汲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开荒种田。
《竹枝词九首》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5. 有没有关于桥的诗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陆游《沈园二首》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 王建《雨过山村》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陆游《卜算子·咏梅》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温庭筠《商山早行》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 志南《绝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张继《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 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 张谓《早梅》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 徐俯《春游湖》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 张旭《桃花溪》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杜甫《野望》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 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 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平岸小桥千嶂抱。 ——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参差烟树灞陵桥。 —— 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 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6. 关于雪的文言文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题景诗云: “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 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沈佩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雪梅》(二首)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元稹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欧阳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7. 成都曲的注释译文
《成都曲》原文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唐 张籍
注释:
①锦江:在今四川省,流经成都。
②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③万里桥:桥名,在成都城南。
④爱向:爱戴归向。
译文: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
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
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
赏析:
锦江以江水清澄、濯锦鲜明而著称。它流经成都南郊,江南为郊野,江北为市区,江中有商船。地兼繁华、幽美之胜。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那如画的景色十分诱人。这两句写眼前景,景中含情,韵味深长,如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上面写郊野景色,后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桥下水入岷江流至宜宾,与金沙江合为长江,东流直达南京,唐时商贾往来,船只很多。"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读了这两句,使人由"万里桥"而想到远商近贾,商业兴盛,水陆繁忙;由"多酒家"想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最后说:游人呀,你究竟选择那一酒家留宿更称心如意呢?从这问人和自问的语气里,使人想到处处招待热情、家家朴实诚恳的风土人情和店店别具风味、各有诱人"闻香下马"的好酒。处处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
张籍此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二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诗人既善于抓住富于特征的一般景物,又善于抓住思绪中最闪光的一瞬间——"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样,就能使一篇之朴,养一句之神;一句之灵,回一篇之运。这就是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之风格所在,也是诗作具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李白没旁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枯大橡仿历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故事
诗人杨万里是我国古代的诗人。
一天,他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那时候,天空被白白的雾笼罩着,远看像座白塔;近看,大地披上了一层薄纱。这种白雾不是一片片的,而是整个的。两旁的芦苇是深绿色的,偶尔有一两只翠鸟飞到了芦苇上头,叽叽喳喳的叫着,芦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
杨万里看见了另一艘船在行驶,船上悠悠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那两个小孩穿着鲜艳的衣服,他们没有划船,而是无忧无虑地坐在那里,脸上总是嘻嘻哈哈的,只见他们拿出了一把雨伞,或升毁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简介
这首诗浅白如画,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本诗收录入人教版第十册: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
赏析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衫备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笑返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浣花溪记 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1.D
2.A
3.D
4.
①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
②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没有挡住的,又显现出来。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
③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能通到洲上去。
④穷愁潦倒,为生活而奔走,还能选择景色奇丽的地方居住。胸中宽松不乱,就可以应付世事变故。
1.趣:通“促”,急,赶快。
2.A.才。B.竟然;C.是;D.你的。
3.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不是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热闹哄哄引起的,表达应是愤世嫉俗,鄙视豪贵的感情,而不是对隐居的向往。
译文:
从成都出南门,向左走是万里桥。向西转弯,又曲又长,纤巧秀丽,人们看到的形状像连环,像玉—,像玉带,像圆规,像弯钩,颜色像玻璃,像美石,像绿沉瓜,幽深而暗绿,萦绕回旋在城墙下的,都是浣花溪汇流的地方。但是一定要到杜甫居住的草堂,浣花溪才有专名,那是因为杜甫住在那里罢了。
再往前走三四里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离得远一些,有时离得近一些。但岸边竹翠柏青。对岸林木阴森,直到溪水的尽头,远远地望过去,像荠菜一样。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轿夫说溪水通向灌县,有人说:“江水是从灌口来的”,说的就是这个。
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没有挡住的,又显现出来。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这些人家的房子,有捆起柴当门的,也有编起竹子当门的,但都做得很好。过了桥,有一座亭子立于道路的东边。上面署有名字:“缘江路。”
经过这里就是武候祠了。武候祠前面横跨溪上的是一座木板桥。一个桥墩,桥上建有栏杆。到这里就可以看见“浣花溪”的题额。过桥后,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可以通到洲上去。上面修建了一个亭子,命名为“百花谭水”。从这个亭子回转,经过一座桥,再过旦巧闹梵安寺,才是杜工部祠。祠中杜甫像清癯古朴,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石刻像,附有杜甫的传记,那是何仁仲署理华阳别驾时制作的,碑文已经不能认读出来了。
钟惺说:杜老先生两个住所,浣花溪显得清远,而东屯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严公不死得太早,杜甫是可以终老于浣花溪草堂的。患难对于结交朋友来说是很重大的问题啊!然而天意驱遣他憎添了在夔门这一段不平常的生活。穷愁潦倒,为生活而奔走,还能选择景色奇丽的地方居住。胸中宽松不乱,就可以应付世事变故。就像孔子(为避祸)化装到司城贞子家里的时候一样。
今天是万历辛亥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天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就放睛了。到这里游玩的人,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弯腰打躬作揖,到处闹哄哄的。到了傍晚,模罩大家才匆匆回去。这一天清晨,我是一个人前往的。
2. 宋代诗人吕大防写的《万里桥》的诗意是什么
宋代诗人吕大防写的《万里桥》的诗意:
抬眼望去,可以看到万里桥西面的万里亭,刚过春汛,锦江的水都差不多与河堤齐平了;我驾着小船驰入一片竹海,坐在船上静听着那疾风吹临万物的声响,着实令人神清气爽。
可以看出,诗人非常享受风临万物,神清气爽的感觉。
万里桥
宋 吕大防
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兴堤平.
拏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彻骨清.
吕大防(1027年-1097年),字微仲,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其先祖为汲郡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 ,任冯翊主簿、永寿县令,县无井,饮水困难,大防将泉水引入县,县民名之曰"吕公泉"。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因参与濮议而被贬黜。哲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发遣开封府。元佑元年(1086年),升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省侍郎,封汲郡公。哲宗时,以元佑党争,知随州,贬秘书监。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今惠州市)安置,至虔州信丰(今江西信丰县)病卒,追谥为正愍,追赠太师、宽脊宣国公。著有文录二十卷,文录掇遗一卷,《文献通考》并传于世。工书法,传世墨迹有《示问帖》。
3.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宋朝 吕大防 万里桥诗的意思 谢谢
你是高中学生吧!
万里桥是座古老的桥,今位于锦江区。造桥之始,当在李冰为蜀郡守修筑都江堰辟二江绕成都之时(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始名长星桥。因桥南有泉水曰“笃泉”,故民间称其为“笃泉桥”。它是李冰在两江上修建的七座石桥之一。民间流传:“李冰造七桥,上应七星”。
三国时期,江南的吴国与蜀国失和,诸葛亮制定的联吴抗曹的战略,行将解体,蜀国使者费祎出使江南,诸葛亮在长星古桥头,执费祎之手,语重心长地道出:“万里之行,始于此矣!”既是送行,又似重托,费祎不负众望,弥合两国的隙缝,其后人们便将长星桥更名为万里桥,延续至今。
万里桥在唐代有众多诗人题咏它,尤其是诗圣杜甫为最多。诗如:“西山白雪三城咸,南浦清江万里桥。”“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晚唐的张籍在《成都曲》中描绘了当年万里桥附近繁华的景象:“锦江近西烟水缘,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因为万里桥是出城门南行的要道,连接着城内外的交通,旁边有座著名的水码头,故而桥头饯别,旅途的停泊,以及商贾货物的装卸,都云集于此,酒家粼次栉比,商女低吟浅唱,令游子流连忘返。
万里桥曾经是一座廊桥,后毁损严重,南宋时侍御史赵鼎镇蜀时,对桥作过较大规模的修缮。刘光祖在《万里桥记》中说:“今罗城南门外笮桥之东,七星桥之一曰万里桥者。……侍御史赵公之镇蜀也……增为不宣,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悉易以木而屋之”即不仅更换了桥栏、桥板,而且还在上面盖了屋顶,以避风雨。万里桥西在宋代有座万里亭。宋代的成都府尹吕大防曾有诗云:“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游与堤平。拏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澈骨清。”诗人在诗后注解:“万里桥有僧居曰圣果,后濒锦江。有修竹数千竿,僧便作亭于竹中”,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唐宋时期的万里桥一带的风景,定是分外秀丽。
万里桥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71年)曾重修,乾隆时期,四川总督李世杰对桥又作补修:“桥高三丈,宽半之,长十余丈,旁有栏楯,中隆起,架石为之。”而后,清光绪年间又对此桥进行了修缮。
到了现代,万里桥也是知名文人时常聚集之处。万里桥边有座枕江楼,是一座江南水榭式的酒家,专营南菜,十分有名。据邓穆卿先生撰文记载:抗战初期,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在南京沦陷前经渝来成都。成都新闻界同仁在枕江楼设宴招待,席间论及国事,莫不黯然。张恨水应同仁所请,席间赋一七绝,诗曰:“江流鸣咽水迢迢,惆怅栏前万里桥。今夜鸡鸣应有梦,晓风残月白门潮。”眼前景,故乡情,齐涌笔端,伤时感怀地倾诉,令举座之人无不动容。
1939年抗战时期,日军轰炸成都,为了疏散群众,在万里桥下游修建了新南门大桥(其时叫“复兴桥”),于是万里桥便被市民称为老南门大桥了。
1995年2月23日,因府南河综合治理的需要,万里桥在人们的惋惜声中被拆除了,在原地修建了一座跨度53米,桥宽40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2003年又因市政建设所需,建成一座更为雄伟的“桥上桥”的高架桥。
4. 文言文《惋花溪记》翻译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象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象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象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