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词语有哪些 古文常用词汇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古代文词语有哪些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古文常用词汇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常用词语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 毕: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 ⑤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拿明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

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穗拍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 ⑥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望采消族告纳,谢谢!

文言文二字词汇

文言文二字词汇

1.求些古文里逼格高点的二字词语最好有出处的1.姽婳[guǐhuà]

女子体态娴静美好。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宋玉《神女赋》

2.恣睢[zìsuī]

释义:1、放任自得貌。《楚辞·远游》:“欲度世以枣宏忘归兮,意恣睢以担挢。”

2.放纵暴戾。《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

3.谓文章气势豪放。

唐柳宗元《答韦珩书》:“雄之遣言措意,颇短局滞澁,不若退之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

3.伶俜[língpīng]

指孤单,孤独。见古乐府《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4.旖旎[yǐnǐ]

解释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

用来比喻女子美丽。

顾青翠之茂叶,繁旖旎之弱条。——成公绥《木兰赋》

千般袅娜,万般旖旎。——王实甫《西厢记》

5.龃龉[jǔyǔ]

比喻意见不合。出自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谁能坐此苦,龃龉于其中。——白居易《达里》

2.文言文中形容数量非常多的二字词语并且比较优美的有哪些1、繁多

【解释】:种类多,数量大

【例句】:旧社会税收名目繁多,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2、众多

【解释】:为数很多。

【例句】:地震灾害发生后,众多灾民及时得到了政府的安抚。

3、颇多

【解释】:很多。

【例句】:她参观了这次展览后,体会颇多。

4、大量

【解释】:解释为数目很多,事物的集合、汇总。

【例句】:只有大量植树种草,才能防止水土流失。

5、海量

【解释】:通俗的意思就是像大海一样多的量。

【例句】:光盘库是当前海量信息存储的一种重要方式。

6、繁复

【解释】:指繁多复杂。

【例句】:万物繁复,亦有始终。

7、缤纷

【解释】:是繁多而杂乱的样子。

【例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凳蠢册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8、浩繁

【解释】:指浩大,繁多,繁重。

【例句】:明天还得继续与卷帙浩繁的资料打交道。

9、稠密

【解释】:指数量多,密度大。

【例句】:今莽草蜀道、襄、汉、浙江湖间山中有,枝叶稠密,团栾可爱

10、繁杂

【解释】:事情多而且杂乱。

【例句】:铁路托运需要办理很多繁杂的手续。

3.500个二字的词语碧草春草杂草茅草萋萋草茵绿草芳草寸草

枯草劲草小草幼草荒草草席草地草丛娇嫩

嫩绿香草野草残草繁草树木:树皮树叶挺拔苍劲屹立俊秀挺直茂盛繁茂

苍翠树丛树林山林树冠树梢青绿残枝枯枝

小树树苗灌木林木果树杂树败叶林海林原

葱茏青翠笔直馨香飘散舒展娇美神韵恬静醉人素雅娇嫩

幽香淡雅朴素花瓣花蕊花粉鲜花怒档敏放含苞

眺望瞻仰俯视打量欣赏环视偷窥窥视注视张望注视、凝视、巡视、审视、僵视、斜视、环视(伺)、仰视俯视、轻视重视、近视远视、横目、侧目、游目、纵目、极目、张目、青眼、白眼、怒眼、电眼、观察、浏览、细阅、秋波、偷望、眺望、顾盼、回首、回眸

凝望,俯视,眺望,遥望,注视,仰视,观察,盯梢,凝视,斜视.

眺望瞻仰俯视打量欣赏环视偷窥窥视注视张望注视、凝视、巡视、审视、僵视、斜视、环视(伺)、仰视俯视、轻视重视、近视远视、横目、侧目、游目、纵目、极目、张目、青眼、白眼、怒眼、电眼、观察、浏览、细阅、秋波、偷望、眺望、顾盼、回首、回眸凝望,俯视,眺望,遥望,注视,仰视,观察,盯梢,凝视,斜视,正视,巡视、审视、斜视、环视、仰视、俯视、远眺、观看、观察、浏览、审阅、眺望、了望、顾盼、回首、回眸、鸟瞰、端详

4.300个2字词语猜测奔腾丑陋长久模仿固定寒冷恐惧奇怪整齐漂浮特殊虚假遥望微弱消灭珍贵祝愿缠绕颤抖抚摩拉扯柔软明亮宽敞黑暗破旧美好飞翔挖掘搜索期待盼望祈祷微小捕捉思忖思量思想思念思绪思索思维思考思辨思路思慕思逸思齐思远思春思韵思虑思辩思玄思恋思凡思致思惟思潮思忆思元思绎思域思永思怀思越思纬思理思莼思服思咏思愆思议思秋思言馨香飘散舒展娇美神韵恬静醉人素雅娇嫩幽香淡雅朴素花瓣花蕊花粉鲜花怒放含苞孤单孤寂寂寞寥寂寂寥落寞孤独寂静僻静宁静寂然清静沉寂沉静安静孤立伶仃孤单零落落莫动静呼吸朝夕取舍善恶兴衰祸福甘苦彼此首尾褒贬吞吐黑白是非多少真假虚实反正生死悲欢前后始末早晚昼夜曲直东西善恶南北开关左右眷恋留恋依恋迷恋自恋爱恋失恋贪恋思恋热恋怀恋初恋顾恋流恋恋恋悲恋相恋婉恋忆恋积恋恳恋情恋凝恋耽恋欣恋绻恋感恋单恋遐恋嫪恋安恋慕恋

兴奋快乐喜悦愉快畅快欢畅欢喜欢腾欢快欣喜

激奋激昂激情敬佩佩服崇拜钦仰惊恐惊慌惊吓

惧怕恐惧胆怯畏缩发慌心慌恐慌激怒恼火怒斥

怒吼震怒气愤担忧发愁犯愁忧伤忧愁忧心愁闷

悲伤悲痛悲惨悲凉哀伤哀怨忧伤伤感瘦削憔悴

俊美恬静慈祥苍白白皙清秀光滑英俊红润挺直

扁平小巧笔直端庄秀气秀美巧嘴朱唇苍白红润

干裂娇嫩整齐整洁雪白焦黄洁净蓬松鲜嫩粉红

通红红嫩滑润滋润干巴干裂干燥蜡黄洁白炭黑

瘦弱矮小苗条丰满强壮清秀单薄文弱干瘦轩昂

解释文辞短语单词词组词汇字眼范例语素丰富

信息组成最小最大造句单位构成方式可以神奇

单纯自由单音双音多音可以山高水深天高地厚

拥有凑整仿佛苍茫参差上面前方内部中间方位

名词:学生老师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婶婶爸爸妈妈

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事物蜗牛猎豹棒球足球蓝求

战机飞机地球思想中学物理科穴碗盘竹筷上午

下午过去将来早晨午夜三更甲戊世纪今天昨天

动词:行为跑步唱歌喝水敲门吆喝踢求生长枯萎发芽

结果产卵喜欢气愤觉得思考厌恶存现消失显现

丢失幻灭使令使人让座命令禁止勒令能愿如会

愿意能够宁可表示状貌特征状态气急怒火高兴

形容:高大高瘦矮胖粗细强壮性质香甜漂亮圆滑机智

单调快速浓厚肥满许多迅速悄悄量词单位公尺

分寸公里公斤一两一辆一角一元一次一趟一下

回声一幢一座代词代替我们你们它们她们大家

咱们疑问谁的什么怎么哪里何以这里那里那边

拟声模拟声音轰隆淅沥噼里啪啦哗啦叽喳啪拉

哄堂开怀笑颜笑容喜笑欢声笑语眉开生气火冒

雷霆欣喜心情词汇忧愁丧气雾气满腹满腔愁肠

百结欲断寸断九转百愁心事阴郁忧心如焚愁绪

5.《红岩》中的2字词语梦琪、忆柳、之桃、慕青、问兰、尔岚、元香、初夏、沛菡、傲珊、曼文、乐菱、痴珊、恨玉、惜文、香寒、新柔、语蓉、海安、夜蓉、涵柏、水桃、醉蓝、春儿、语琴、从彤、傲晴、语兰、又菱、碧彤、元霜、怜梦、紫寒、妙彤、曼易、南莲、紫翠、雨寒、易烟、如萱梦琪、忆柳、之桃、慕青、问兰、尔岚、元香、初夏、沛菡、傲珊、曼文、乐菱、痴珊、恨玉、惜文、香寒、新柔、语蓉、海安、夜蓉、涵柏、水桃、醉蓝、春儿、语琴、从彤、傲晴、语兰、又菱、碧彤、元霜、怜梦、紫寒、妙彤、曼易、南莲、紫翠、雨寒、易烟、如萱、若南、寻真、晓亦、向珊、慕灵、以蕊、寻雁、映易、雪柳、孤岚、笑霜、海云、凝天、沛珊、寒云、冰旋、宛儿、绿真、盼儿、晓霜、碧凡、夏菡、曼香、若烟、半梦、雅绿、冰蓝、灵槐、安全、书翠、翠风、香巧、代云、梦曼、幼翠、友巧、听寒、梦柏、醉易、访旋、亦玉、凌萱、访卉、怀亦、笑蓝、春翠、靖柏、夜蕾、冰夏、梦松、书雪、乐枫、念薇、靖雁、寻春、恨山、从寒、忆香、觅波、静曼、凡旋、以亦、念露、芷蕾、千兰、新波、代真、新蕾、雁玉、冷卉、紫山、千琴、恨天、傲芙、盼山、怀蝶、冰兰、山柏、翠萱、恨松、问旋、从南、白易、问筠、如霜、半芹、丹珍、冰彤、亦寒、寒雁、怜云、寻文、乐丹、翠柔、谷山、之瑶、冰露、尔珍、谷雪、乐萱、涵菡、海莲、傲蕾、青槐、冬儿、易梦、惜雪、宛海、之柔、夏青、亦瑶、妙菡、春竹、痴梦、紫蓝、晓巧、幻柏、元风、冰枫、访蕊、南春、芷蕊、凡蕾、凡柔、安蕾、天荷、含玉、书兰、雅琴、书瑶、春雁、从安、夏槐、念芹、怀萍、代曼、幻珊、谷丝、秋翠、白晴、海露、代荷、含玉、书蕾、听白、访琴、灵雁、秋春、雪青、乐瑶、含烟、涵双、平蝶、雅蕊、傲之、灵薇、绿春、含蕾、从梦、从蓉、初丹。

听兰、听蓉、语芙、夏彤、凌瑶、忆翠、幻灵、怜菡、紫南、依珊、妙竹、访烟、怜蕾、映寒、友绿、冰萍、惜霜、凌香、芷蕾、雁卉、迎梦、元柏、代萱、紫真、千青、凌寒、紫安、寒安、怀蕊、秋荷、涵雁、以山、凡梅、盼曼、翠彤、谷冬、新巧、冷安、千萍、冰烟、雅阳、友绿、南松、诗云、飞风、寄灵、书芹、幼蓉、以蓝、笑寒、忆寒、秋烟、芷巧、水香、映之、醉波、幻莲、夜山、芷卉、向彤、小玉、幼南、凡梦、尔曼、念波、迎松、青寒、笑天、涵蕾、泛动,绯红,隔阂,呜咽,古拙,鼓舞,熟睡,豪放,和熙,浩荡,和蔼,黄晕,皎洁,惊惶,鞠躬,凯旋,崎岖,诚恳,魁伟,脸颊,响亮,延伸,萌发,踉跄,谦逊,宛如,婉转,惘然,污秽,湛蓝,空闲,细腻,耸峙,斟酌崇奉,背离,执念,失落,痛悲,眷恋,许诺,纠缠,苦楚,徜徉,错爱,淡忘,琼浆,触电,相遇,迷朦,坠人,渴盼,迷乱。

6.文言文常用词汇虚词之,其,而,以,予,为,乎,然,盖,夫,何,乃,也,者,或,焉是以,是故,所以,何为,以为实词你只能见一个记一个,大多数时候你只要用这个字组一个两字的词汇;特殊的还要靠积累[知识点解说]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介词可根据功用分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原因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六种。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的介词——于、以、为、与。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它可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连词可按其所表示的结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表并列关系、表层进关系、选择关系、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因果目的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四、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种语气的副词。

五、助词: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一、而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6.通“如”:好像,如同。7.通“尔”,你,你的。

8.复合结构的用法:(1)“而已”: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而后”:才,方才。例: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二、何1.什么。2.怎么样。

3.哪里。4.多么。

5.为什么。6.怎么。

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8.何:通“呵”,喝问。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9.复合结构的用法:(1)“何如”:怎么样,怎样。

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3)“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4)“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5)“何为”:a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b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c作什么。

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6)“何意”:a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b岂料,哪里料到。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7)“何由”:a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b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c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8)“何乃”:怎么能。

例:何乃太区区!(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10)“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11)“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12)“何其”:多么。

例:何其衰也!三、乎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5.同“于”。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四、乃1.于是,就。2.才,这才。

3.却。4.是,就是,原来是。

5.竟然。6.而,又。

7.你,你的。五、其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2.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六、且1.暂且,姑且。2.将,将要。

3.而且,并且。4.况且,再说。

5.尚且,还。6.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

又。

7.同“夫”,句首助词。8.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

,一面。

;一边。

,一边。

七、若1.如果,假如。2.像,好像。

3.你(的),你们(的)。4.此,如此,这样。

5.至于。八、所1.处所,地方。

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的事、物”?“。

的地方”、“。

的人”等。3.复合结构的用法:(1)“所以”:a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是用来。

的”等。b表示原因。

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2)“所谓”:所说的。

(3)“所在”:。

7.学习:二字用文言文怎么说“学”、“师”、“习”再文言文中均可以单独表示“学习”。

文言文中,一个字就能表达一个意思。

1、“学”:

表学习的词语:勤工俭学

2、“师”:

表学习的词语:师夷长技。意思是学习蛮夷的领先技艺。

3、“习”:

表学习的词语:习文。

扩展资料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8.很有含义的二字词语有哪些深沉、深邃、沉重、深奥、深厚。

一、深沉

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的微笑。这人很~,不容易捉摸。

引证解释:深而不外露:感情深沉|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选自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二、深邃

目光~。邃(suì)。

引证解释: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九章:“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

三、沉重

沉重儿〈名〉责任;负担。

引证解释:浩然《艳阳天》第三二章:“马之悦假装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是造干部的谣言吧?要为这个引起不团结,这个沉重可不小啊!’”

四、深奥

(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的道理。

引证解释: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一种学问,初学起来,是那样深奥,那样枯燥,可是一钻了进去,就觉得趣味无穷。

五、深厚

(感情)浓厚:~的友谊。~的感情。

引证解释: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你骂人浅薄无聊,你的深厚在哪里?你的有聊在哪里?”

像花甲,古稀等的这些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哪些?

像花甲,古稀等的这些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哪些?

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

襁褓(qiǎng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也是成童的代称。一般认为是十五岁以上。

加冠:男子二十岁(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刚成年槐亩。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耆(qí):六十岁以上。 古稀:七十岁。

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

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

期(jī)颐:一百岁。

详细: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镴]: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范看罚骸捌渥铀锼湓邝伥常薪苑夂睿鼐!?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九龄:为9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铅毁森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肺罚院蟠?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二八:为16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肺罚院蟠?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肺罚院蟠?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余局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肺罚院蟠?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肺罚院蟠?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耄耋:耄[m鄌],《盐铁论沸⒀分行吹溃骸捌呤浑!薄独窦欠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闭,《尔雅肥脱浴纷ⅲ骸鞍耸蟆!卑焉厦婕钢炙捣ê掀鹄矗颐强梢钥吹剑半q蟆笔侵溉说母呤伲笤际恰捌呃习耸绷恕km鄌]耋[di闭: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伞寿 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上寿:九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非裆稀罚骸鞍倌暝黄谝谩!敝Pⅲ骸捌冢桃玻灰茫病2恢路澄叮⒆右⊙蓝选!币馑际牵喝酥涟偎辏场⒕幼 ⒍鐗雀鞣矫娑夹枰⒆诱昭浴鞍偎辍背谱鳌捌谝谩薄?

期颐之年:指百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哪些

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龄的字词有:岁,载,年事,庚。

古代文言文中表尊称的词语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络。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諡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阶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諡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諡”。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 《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諡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在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多”的字有哪些?

1、在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多"的字有数、繁、盛、众、广;

2、表示数量多的有:。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样,虚数,极言很多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正确翻译为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一般为虚心学习

九死一生。九:表示极多。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  出自于:  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表示多的成语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摩肩接踵

人才济济     千军万马        林林总总

五彩缤纷     千差万别       千辛万苦

滔滔不绝     博览群书       见多识广

文言文中表示升迁的词语有哪些

擢:提升。

超擢:破格提升。

升:提升。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提:提拔。

陟:提升官职。

文言文中表示“否定”的词语有哪些?

文言文中表示“否定”的词语有:弗、不、非、休、别、未、没、莫、毋、无等词语。

“弗”

例句:自愧弗如

“不”

例句: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非”

例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休”

例句: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三国演义》

“别”

例句:别自做主张

“未”

例句: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莫”

例句:故莫能知——《石钟山记》

文言文中表示悲伤的词语有哪些

常见常用的主要有:悲、哀、痛、伤、悼、戚、凄、惨、怛、疾……

文言文中表示"主人"的词语有哪些?

如果单纯指主人,那可以是……之主,城主,吾主,主公。

如果是实际上的,不太严密的主人,则很多。如皇帝,官爷,老爷,大人,甚至是地主都可以。

文言文中表示“她”这个意思的词语有哪些?

文言文中没有“她”,都是译为:他。表示“他”的有:

彼  bǐ: 他,对方:知己知彼、彼此。

其 qí:可作为代词,副词,姓氏。可组词为其实,其他,其余。

之 zhī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造句: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

②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其”字用来代替愚公的妻子,译为“他的”。

③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杀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词,代替“侮臣者”,相当于“他”。

古代文言文常用词汇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神烂启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游如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历旅》)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 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靠(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

64. 居:1、过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

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

67. 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2、 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

68. 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

69.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

75. 隶: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

76.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

77.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79. 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 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 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 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 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 情:1、实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0. 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 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 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 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还(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 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 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 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 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 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 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

107.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 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 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适:1、往(抱而适市) 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3、舒适(其体不适)

112. 书: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 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 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 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115.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 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118. 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122. 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 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4. 谓: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126. 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 下: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日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 鲜: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 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2、 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 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 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 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 夷: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 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经(骨已尽矣)

144. 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 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 易:1、交换(寒暑易节)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 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51. 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152. 盈: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 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 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 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157.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

158. 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 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 缘:1、缘故 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160. 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 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日再食)

162. 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163. 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165. 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166.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 质: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 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71. 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 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173. 缀:1、点缀(缀以珠玉) 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74.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176.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 足: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 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 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文言文常见字词有哪些?

一、子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动物的卵:鱼~。蚕~。

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儿。

6、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羡念枯:~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14、姓。

二、尤

1、特异的;突出的:择~。拔其~。无耻之~。

2、更;尤其:~甚。~妙。此地盛产水果,~以梨桃著称。

3、姓。

4、过失:效~。

5、怨恨;归咎:怨天~人。

三、也

1、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孔子,鲁人~。非不能~,是不为~。

2、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3、表示句中的停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地之相去~,千有余里。

4、姓。

5、表示同样:水库可以灌溉、发电,~可以养鱼。

6、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他会英语,~会法语。游客里面~有坐车的,~有步行的。

7、叠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你去我~去,你不去我~去。他左兄洞想~不是,右想~不是。

8、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虽然雨下得很大,他~来了。即使你不说,我~知道(你说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同样知道)。

9、表示委婉:你~得对人宽容点儿嘛。这事儿~只好如此了。

10、表示强调(有时跟上文的“连”字呼应):七八岁的孩子~学会电脑了。连爷爷~乐得合不拢嘴。

四、之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高卖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五、曰

1、说: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叫做:哲学上名之~同一性(哲学上给它一个名称叫做同一性)。

关于古代文词语有哪些和古文常用词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