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有哪些书有高启的诗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启的代表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高启的诗六首:
1、《郊墅杂赋·其一》:此乡堪烂团尘避地,乱后户翻增。俗美嫌欺客,年丰爱施僧。带星耕处轭,照雪纺时灯。且作求田计,元龙岂我能。
2、饥禅《郊墅杂赋·其二》:路迂桥断处,门静犊眠时。孤墅藏群柳,诸田灌一陂。僮闲或吵春作少,妇懒午炊迟。谁道花源好,还令太守知。
3、《雨中过玉遮山》:松头急风回,飞雨不到面。何处豁清愁,千山一人见。
4、《姑苏杂咏 甫里即事》:长桥短桥杨柳,前浦后浦荷花。人看旗出酒市,鸥送船归钓家。风波欲起不起,烟日将斜未斜。绝胜苕中剡曲,金齑玉鲙堪夸。
5、《剡原九曲》:殿中初未仕,高节振衰谢。读书在兹丘,萧然竹间舍。王来有深言,留宿山水夜。谁云南阳翁,独枉将军驾。
6、《观军装十咏·矛》:画干似蛇长,谁论半段璟。日斜亲斗罢,高宴卓沙场。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清阮元《江定甫梦游益都冯相国佳山堂作诗一首余曾游其地因和其韵》:“宰相荒园半菜畦,石屏风外是沙堤。”?洪深《劫后桃花》三:“园的那源胡游一头,大洋屋旁边,还有小小的一个菜畦。”
【提示】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赏析】
这首《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的语文试题中。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雹销的可贵。
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做兆“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明代著名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或吴县人,祖籍开封,家居山阴。元末隐居吴淞江畔青丘,因自号青丘子,做过张士诚幕僚。明洪武元年(1368),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明高祖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入境爱为本,兼受释、道影响,厌倦朝政,淡漠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明高祖拟委以户部侍郎,他却以年少未习理财辞归,返青丘以教书治田自给。此前,高启《题宫女图》一诗,招惹谗臣挑唆诬以讥讽君王,致高祖耿耿于怀。后来,苏州知府魏观“复浚锦帆泾”,营建衙府,高启为其撰写《上梁文》,引来杀身之祸。因衙府旧基原为朱元璋曾经的敌手张士诚王宫旧邸,《上梁文》又有“龙盘虎踞”四字,谗臣吴帅蔡本趁机诬告其存以反心,御史张度亦在弹劾中称其为“兴亡王之基,开败国之河”,遂致高祖大怒。洪武七年(1374),魏观被诛以腰斩,高启受株连,处以腰斩八段,卒年仅39岁。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道:“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明诗纪事》中也有赞誉:“高启天才特绝,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五集,20xx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诗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收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
《将进酒》高启
君不见,陈孟公,一生爱酒称豪雄。
君不见,扬子云,三世执戟徒工文。
得失如今两何有,劝君相逢且相寿。
试看六印尽垂腰,何似一卮长在手。
莫惜黄金醉青春,几人不饮身亦贫。
酒中有趣世不识,但好富贵亡其真。
便须吐车茵,莫畏丞相嗔。
桃花满溪口,笑杀醒游人。
丝绳玉缸酿初熟,摇荡春光若波绿。
前无御史可尽欢,倒著锦袍舞鸲鹆。
爱妾已去曲池平,此时欲饮焉能倾。
地下应无酒垆处,何苦寂寞孤平生。
一杯一曲,我歌君续。
明月自来,不须秉烛。
五岳既远,三山亦空。
欲求神仙,在杯酒中。
〔试注〕
1、高启:(1336-1373)字季迪,号槎轩,又有号青丘子。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初十才子之一。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2、陈孟公:陈遵,生年不详,约卒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一约25)。杜陵人。字盂公。初为京兆史、郁夷令。西汉哀帝末封嘉威侯。王莽新朝中,为河南太守,九江及河内都尉。更始帝时,为大司马护军。后于朔方为人所杀。《汉书》卷九十二有传,称陈遵“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奔以为荣”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五十九人,中有陈遵。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陈遵“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座’。”
陈遵投辖:《汉书·游侠传·陈遵传》:“遵耆 (嗜) 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
3、扬子云: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姓氏“扬”,或作“杨”。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
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
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扬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辞赋外,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态态罩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隋书·经籍志》有《扬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扬侍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4、三世执戟:扬雄于成帝、哀帝、平帝三世为郎官, 故称。
5、六印:六国相印。《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闭差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 唐·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 洛阳苏季子 ,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金·元好问《天门引》:“丈夫何意作 苏秦 ,六印才堪警儿女。”
6、便须吐车茵,莫畏丞相嗔:
车茵:亦作“ 车裀 ”。车上垫的席子,车座垫。
吐车茵:《汉书》卷七十四〈魏相丙吉列传·丙吉〉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帆闹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
7、丝绳玉缸:汉·辛延年《羽林郎》诗: “就我求清酒, 丝绳提玉壶。”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 银瓶欲上丝绳绝。”
8、鸲鹆:qú yù。亦作“鸜鹆”。鸟名。俗称八哥。
舞鸲鹆:鸲鹆舞。《晋书》卷七十九《谢尚传》: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明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高启,他有许多代表作品,其中诗作主要有:《客中忆二女》、《养蚕词》、《岳王墓》、《甫里歌》、《梅花九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自号青丘子,今江苏苏州人。他才华高毅,学识渊博,著有许多诗词歌赋,流传千古。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又与王行等号称“北郭十友”。
高启青年时期以诗歌闻名,他在文学上取得很大成就,在元末明初的大环境下,他独自挑起诗歌发展的重担,推动了诗歌继续向前发展。我们都知道,元末圆租带明初,演义,小说,戏曲更为盛行,高启的诗歌橘芦能够流传实属不易,更加映证他是真的有实力。可惜的是他死于盛年,文学成就并未达到最鼎盛时期。
高启的文学作品主要以讲述个人情怀为主,崇尚写实,善于描写景物,细致描写生活实感,新颖逼真,让人看了如临其境。他的创作更多的接近与生活,贴近普通的下层人民,所以诗歌朴实无华,明白如话又亲切动人。因此他的诗词在明代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高启虽然文学成就虽高,但其孤高自傲的性格也让自己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格格不入。一度遭遇皇帝朱元璋的厌恶,最终免不了一死。因此,高启当时只有三十九岁,正值盛年,却被腰型租斩处死,他的死无疑是极大的影响了明朝文学风气的转变,这应该也是当时的统治者想要达到的目的吧。像高启这样不服从管理的人是不可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的,朱元璋杀他不过是杀鸡儆猴,想要警告那些像高启一样不服管理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