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和还同韵的字有哪些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和还字相似的字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huó]
和面
[huò]
拌和、和旅晌弄、两和、和药、和丸、捏和、和熊、和稀泥、二和药、剪须和药、画荻和丸、趁水和泥、朱游和药
[hé]
和气、和平、和好、总和、和声、平和、饱和、温和、缓和、和睦、拆闷锋和谐、柔和、和蔼、和煦、熙和、和数、和畅、和弦、醇和、失和
[hè]
附和、唱和、应和、酬和、百和、相和、和诗、一和、和从、赓和、相和歌、
[hú]
七和
扩展资料:
词语解析:
和面
1、拼音:huó miàn
2、释义:用水揉和面粉。
3、例句:
1)我们家有的人喜欢和面,有的喜欢玩玩具,还有的喜欢拖地。
和气
1、拼音:hé qi
2、释义:和睦的感情。
3、例句:
1)为人要和气,不要轻易和别人发生口角。
和平
1、拼音:hé píng
2、释义:以不存在大的战争和国际事务的普遍稳定为其特征的国际历史时期。
3、例句:
1)我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好
1、拼音:hé hǎo
2、释义:恢复和谐关系。
3、例句:
1)在奶奶的撮合下,小兄弟俩和好了。
附和
1、拼音:fù hè
2、释义:随着别人说或做。
3、例句:
1)会上,他没有提出新的见罩袜解,只随声附和了几句。
还的同音字
拼音:háihuán
孩
[hái]
1.幼童。2.子女。
嚡
[xié] [hái]
〔~里〕方言,哪里,如“伊从~里进去格?”亦作“鞋里”。
还
[huán] [hái]
1.返回。2.恢复;还复。3.来,到来。4.交还;归还。5.偿还;交付。6.回头。7.回报;回击。8.後退。9.罢歇;止息。10.环绕。11.包;保证。12.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於“如其”,“假使”。
郂
[gāi] [hái]
古乡名。
骸
[hái]
1.骸骨:四肢百~。2.借指身体:形~。病~。遗~。
huán
环
[huán]
1.圆圈形的东西:耳~。花~。铁~。2.指射击、唯悉携射箭比赛中射中环靶的环数,射中靶心,一般以十环计,离靶心远的,所得陆拆环数依次递减:三枪打中了二十八~。3.环节:从事科学研究,搜集资料是最基本的一~。
鬟
[huán]
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云~。
桓
[huán]
姓。
圜
[huán] [yuán]
见〖转圜〗。
环
[huán]
见“环”。
寰
[huán]
广大的地域:~宇。~海。人~。
环
[huán]
见“镮”。
羦
[huán]
1.细角山羊。2.古书上说的一种像羊的凶猛野兽。
綄
[huán] [huàn] [wàn]
古代一种测风仪,用鸡毛五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故亦称“五两”。
糫
[huán]
古代一种用面粉做的食品。指伏
还
[huán] [hái]
1.返回。2.恢复;还复。3.来,到来。4.交还;归还。5.偿还;交付。6.回头。7.回报;回击。8.後退。9.罢歇;止息。10.环绕。11.包;保证。12.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於“如其”,“假使”。
锾
[huán]
见“锾”。
雚
[guàn] [huán]
1.古同“鹳”,一种水鸟,即白鹳,形似鹭。2.芄兰,一种草。
缳
[huán]
见“缳”。
澴
[huán]
澴水,水名。在湖北北部。
峘
[huán]
高于大山的小山。
荁
[huán]
多年生草本植物,没有地上茎,根状茎粗壮,叶子心脏形,花白色带紫色条纹,果实椭圆形。全草入药。
垸
[yuàn] [huán]
中国湖南、湖北两省在湖泊地带挡水的堤圩,亦指堤所围住的地区:~子。堤~。~田。
雈
[huán]
猫头鹰一类的鸟。
萈
[huán]
细角山羊。
基本解释
还[hái]
1. 依然,仍然 :这本书~没有看完。
2. 更加 :今天比昨天~冷。
3. 再,又 :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4. 尚,勉强过得去 :身体~好。
5. 尚且 :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还[huán]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 :~乡。肢郑码~俗。衣锦~乡。返老~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3. 偿历哪付 :归~。偿~。~本。原物奉~。
4. 古同“环”,环绕。
5. 姓。
相关词汇
组词 送还 还书 还是 还有 还情 回还 还报 奉还 还账 还丛耐击 更多
同音字 嚡 咳 孩 还 郂 骸
同部首 达 遤 边 迁 运 迎 过 近 违 进 更多
同笔画 张 劲 岑 吮 坊 李 系 应 芮 花 更多
近反义词
反义词 借
暖和、总和、和好、共和国、和面、和风细雨、平和、风和日丽、一团和气、饱和、温和、和睦相处。
和(拼音:hé、hè、huó、huò、hú)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和”常与“龢”通用,二字本义各有所指,“和”始见于战国金文,本义指声音相应和,读hè。
康熙字典
又《舜瞎差典》:律和声。《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书·尧典》:乃命羲和。注:羲氏,和氏,主历枣耐象授时之官。
又《诗·小雅》:和鸾雝雝。传:在轼曰和,在镳曰鸾。疏:和,亦铃也,以其与鸾相应和,故《载见》曰和铃磨岩皮央央是也。《广韵》:本作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 (汉语文字)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