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咏柳诗体会一下它好在哪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咏柳这个诗题我会联想到什么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这需要纯高结合全诗来分析,再和其它的作品来对比,就能够了解曾巩的《咏柳》的出彩之处了,我这里,就拿贺知章的《咏柳》对比。
一、意境方面,曾巩的《咏柳》更多的是写实,而不是一味地歌颂。
柳树在历代的作品当中,都是歌颂着,并且都写得都挺美,但是却并没有完全的贴近现实,那些诗人看到的都是细细的垂柳,而真实的柳条儿,却不是那样的。
像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可以说是柳树的天花板了,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并不是!只有嫩嫩的垂柳,才是细细的“万条垂下绿丝绦”,而这种景象,也只有作为景点柳才有,搁哪个大柳树,你只会看到了默绿近乎发黑的叶子,我在学诗的时候,校园里有棵大柳树,因为诗不对实物,我甚至怀疑老师骗我。
反观曾巩的《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其它的不说,乱乱的枝条,柳芽不绿,是黄色的,没有“绿丝绦”的美仑美奂,但是更为真实搜衡。垂柳的意境是很好没错,但是柳树在抽新芽的时候,真的并没有乖乖的“垂”着,特别是不见水的柳树,完全就不垂——柳树并不只有垂柳这一个品种。
二、曾巩的《咏柳》是发芽时期,写实了后面柳絮期有多讨嫌。
曾巩所说的“飞花蒙日月”的东西是柳絮,有很多诗人对它也同样是赞扬的,但是在我们现实社会当中,真的那么爱柳絮吗?并不是!
在每年,有着太多关于柳絮过敏的新闻,在报道当中,也有部分人对柳絮挺为排斥,垂柳的风景独好,但是不代表柳絮这玩意是可爱的,有很多人对柳树的认知都来自各种文艺作品,并且赏柳也只会在垂柳时期去看,因此很多人对柳树的印象都是很美好的,在现在我们知道柳絮过敏的情况,表明着这种美景,并不是适合任何人(下图不是下雪,是树絮飘飞)。
三、其它诗人写柳,都写它的美,而曾巩,则是写了它的全部。
我们很多人一听说柳树,都会想着“万条垂下绿丝绦”或是柳絮飘飘,而在其它状态的柳树,并不是所有人都见过的。曾巩的这篇,就有说到它的清霜降后、柳叶飘零(冬天的柳树)。
在此不说跟写语文题一样的“借诗讽人”,而单看整诗来说,曾巩的这一篇,我觉得属于比较简单做漏尺易懂的写柳诗作。短短的几句诗,就能够把柳树从抽芽、垂柳、开花(柳絮)、落叶的状态全写了出来,概括得非常全面。
因此,虽然曾巩的这首《咏柳》,并不是教科书上面人人称颂的那个,但是我觉得有它的出彩之处。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诗《咏柳》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载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形象的描摹出柳的美姿,点出了柳迎春的特点。柳树可分为垂柳和旱柳。垂柳又叫杨柳,为落叶乔木。旱柳百姓叫它河柳,是落叶灌木。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以须根生长为主,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提供丰富的营养。主干通常在2—3米处就长出分枝。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涤,纷纷下垂。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形如少女之黛眉,“芙蓉如面柳如眉”是人们极为熟悉的诗句。
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柳树发芽早,落叶迟。早春二月,它已鹅黄着枝,轻罗笼烟,初绽的嫩芽象少女朦胧的睡眼。当你走近它时,伸手摸一摸,就会感到她似发丝的柳条是多么柔软。“柳絮飞时花满城”的六月,天涯海角随处可见柳絮那飘忽不定的倩影。它们大概在寻找自己扎根落户的归宿吧!柳树落叶极晚,当萧瑟的码悉坦秋风无情地劫掠大批的黄叶时,柳树却依然枝叶婆娑,绿意融融。柳树的绿又有它独特的魅力。那淡淡的似雾的翠绿,使人有清新超俗之感。当你置身于浓浓绿意之中,即使心情不好,也会顿扫心中抑郁烦闷之情。
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易种易活。谁不知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呢?
柳不仅以绰约风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创造一个清凉世界。柳条可以编制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如:箩筐、篱笆、帽子等。柳叶有一种淡淡的涩味,然而咬一口又觉得很甜。柳芽嫩叶可做风味独特的茶或菜。柳树可谓粉身碎骨为人类了。垂柳耐水性强,生长速度快,因此,被广泛用以美化环境等。我国古代已大量植柳。
自古,柳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柳树以它特有的温柔、轻盈、婆娑的.婀娜风姿,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成为吟咏对象。人们咏柳爱柳,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在宅前种下了五株柳树,人称“五柳先生”。柳便成为品行高洁的象征。
柳树栽种历史悠久,它的适应性极强,大江南北,随处可见绿柳成荫。因此,我们应大量地栽柳、护柳,让绿色永挂枝头,以美好的姿态去迎接每个春天的开始!
点评:
本文由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引出“柳陆晌”,较自然。作迟桐者不仅能摹其形,而且能传其神。先介绍了柳的种类,然后介绍柳的外形,最后介绍其功用。对柳的介绍,有直接的描写,也有资料的引用,既有说明性的文字,也有作者的议论和抒情。读之能使人对“柳”这一树种有清晰的了解。文章语言细腻、优美,用大量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柳风姿绰约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发出“我们应大量植柳、护柳”的号召,极具感染力。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纳羡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洞液拍?”——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埋伍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第一种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更是赞美垂柳的诗。它颂扬春天的柳枝,体
察春天的和风;
它欢呼春天给大地带来的活力,
它讴歌春天给人们带
来的喜悦!
“柳”有“留”之意,唐人拆柳以赠,以示“留”意。故
《咏柳》作者欢欣于“留”在故乡不再远走高飞了!这是多么好啊!
第二种
这首诗在层次安排上体现了诗人的精运岁心构思。
前三句由大
到小,由整体到局部,
逐层细描。先写一棵棵连片成林的、犹如碧玉
装点的柳树,用一个“高”字突出了它的气势。再写条条低垂的柔如
丝带的柳枝,用一个“垂”字突出了它的线条。然后写慢慢长出的嫩
叶,用一个“细”字突出它给人们带来的美感!这样,使读者对春天
的柳树有了一个旦悄困完整的体验。最后,以总写“二月春风”作尾,把对
柳树的描写引向对春风的赞叹,
对未来乡居生活的期望!
因为即将成
叶的垂柳或许会变的更美好,
更妩媚!
所以诗人多喜把细柳的拂动比
作美女的细腰。
而刚刚开始的故乡生活,也象新发的柳叶一样,
会变
得更有生机。于是诗境为之一开,立意更上一层,令读者模念回味无穷。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咏柳》是小学生都会背的名篇!不过,于我而言,小时候只是背过,至于它具体好在哪里,已经不甚明了,现在就来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的对象是柳树。
诗的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这里用碧玉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二者颜色相似。另外,“碧玉”是一个典故,在南朝时已有“小家碧玉”这个成语,形容质朴美丽的贫大谈家少女。作者把柳树比作婀娜多姿的少女,其中“妆”字用得很传神!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万是虚词,说明柳条很多。这一句是用丝绦来比喻柳条,并且万千柳条仿佛已变成美人的裙带,二者都颇具风姿与活力!
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三句提问,第四句回答,其实是一个设问。风本来捉摸不定,作者却让它化身为春姑娘手里的剪刀,剪出柳叶的形状,可谓神来之笔、脑洞清奇!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是全诗用的第三个比喻。
整体来说,第一句写柳树,第二句写柳条,第三句写柳叶,由远及近。用了三个圆悉比喻,一个设问,前两句拟人。虽然题目为咏柳,最后却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赋予的气象与活力,妙哉!
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唐诗作得好、书法写得狂、仕途走得顺、寿命活得长、为人还风趣!
他为官五十年,历经几任皇帝,没被外放、没被贬官,还官至宰相,连辞官时都有文武百官相送,这样平顺的人生,在两千多年的封橘仿乎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他的心情格外高兴。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正是二月早春,他忽然看到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于是提笔写了《咏柳》,既赞美柳树,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他把春风比作剪刀的创意,影响了后世的不少诗人,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纯雹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世前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做返帆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关于咏柳诗体会一下它好在哪里和咏柳这个诗题我会联想到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