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建中四年出自哪里,以及建中是哪个时期的年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至二年三月 邺城之战
唐乾元二年(759年)十月 河阳之战
唐上元二年(761年)二月 邙山之战
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 唐再夺东京之战
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至二年正月 唐灭史朝义之战
唐广德二年(764年)八月至十月 邠州之战
唐永泰元年(765年)九月至十月 奉天、灵台之战
唐大历八年(773年)八月至十月 灵、宜、盐、百之战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 剑南、西川之战
唐建中二年(781年) 临洺之战
唐建中三年(782年) 洹水之战
唐建中举兄三年(782年) 魏州之战
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至兴元元年(784年)六月 泾原兵变
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至十一月 奉天之战
唐兴元元年(784年) 贝州之战
唐兴元元年(784年) 李晟收复长安之战
唐兴元元年(784年)七月至贞元元年(785年)八月 河中之战
唐贞元二年(786年)八月至十二月 汧城之战
唐贞元十年(794年) 神川之战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至十二月维州之战
唐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 唐破吐番维州之战
唐元和十二年(正配袭817年) 蔡州之战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至咸通七年(866年) 交趾之战
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 庞勋起义
唐咸通十年(869年)十月至十一年(870年)二月 成都之战
唐乾符二年(875年)初 王仙芝起义
黄巢农民起义 :唐乾符二年(875年)六月至中和四年(884年)六月
唐乾符四年(877年)十月至五年(878年)三月 黄巢转战中原之战
唐乾符五年(878年)三月至十二月黄巢南下福州之战
唐广明元年(880年)五月至七月 信州之战
唐广明元年(880年)七月至十一月 黄巢攻东都之战
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 潼关之战
唐广明元年(880年卖铅)十二月 长安之战
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四月 黄巢攻长安之战
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四月至三年(大齐金统四年,883年)四月 唐夺长安之战
唐中和四年(大齐金统五年,884年)四月至六月 唐灭大齐之战
唐天复二年(902年) 河东之战
1. 公何以为贽这句话出自哪一首文言文
“公扰或何以为贽”这句话出自文言文《鲁学士祝寿 》。
一、原文:
鲁学士祝寿
赵司成①永, 号类庵, 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 鲁曰:“ 公何之?”赵曰:“忆今日为西涯先生②诞辰, 将往寿也。”鲁问:“ 公何以为贽③?”赵曰:“帕二方④。”鲁曰:“ 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⑤, 无有, 踌躇良久, 忆里中曾馈有枯鱼, 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 仅存其半。鲁公度家无他物, 即以其庆高半与赵俱往称祝。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 欢甚, 即事倡⑥和而罢。
二、注释:
①司成,即国子博士,官名,是国子监讲某门经书的教授。②西涯先生,即明代李东阳之号。天顺进士,孝宗时,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辅助武宗。立朝五十年,清节不渝。③贽,见面礼。祝贺时送去的礼物。④帕二方,额巾。⑤笥( sī ),竹篾编的小箱。⑥倡,同唱。倡和,此唱彼和,相互呼应。描绘和谐融融气氛。
2. "公何以为贽"这句话出自哪一首文言文
公何以为贽[gōng hé yǐ wéi zhì]:出自文言文《鲁学士祝寿 》;意思是你要准备什么礼物。
作者
《鲁学士祝寿 》选自庄子的《齐物论》。
庄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3. 翻译一下文言文,急,谢谢
原文: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初入翰林,特承德宗异顾,歌诗戏狎,朝夕陪游。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①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建中四年,?谋逆,从驾幸奉天.。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千端万绪,一日之内,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早暇,同舍皆伏其能。尝启德宗曰:“今盗遍天下,舆驾播迁②,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动人心。昔成汤以罪己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书诏无忌,臣虽愚陋,可以仰副圣情,庶令反侧之徒,革心向化。”德宗然之。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奸宄用事,天下嫉之如雠,以得幸于天子,无敢言者,贽独以身当之,屡于廷面陈其不可,累上疏极言其弊。延龄日加谮毁。十一年春,旱,边军刍粟不给,具事论诉;延龄言贽与张滂、李充等摇动军情,语在《延龄传》,德宗怒,将诛贽等四人,会谏议大夫阳城等极言论奏,乃贬贽为忠州别驾。
译文: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誉李尺做翰林学士。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户杞把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贽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体制事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官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受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差错。
4. 有哪些关于李贽文言文
李贽在《明史》无传,仅于《明史·卷221·列传第109·耿定向》中简短地带了一下。文曰:
“(耿定向)尝招晋江·李贽于黄安,后渐恶之,贽亦屡短定向。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贽游。贽小有才,机辨,定向不能胜也。贽为姚安知府,一旦自去其发,冠服坐堂皇,上官勒令解任。居黄安,日引士人讲学,
杂以妇女,专崇释氏,卑侮孔、孟。后北游通州,为给事中张问达所劾,逮死狱中。”
李贽《焚书》卷五《读史》《贾谊》
【原文】
班固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尽(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要于事者著于《传》云。”李卓吾曰:班氏文儒耳,只宜依司马氏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论也。立论则不免搀杂别项经史闻见,反成秽物矣。班氏文才甚美,其于孝武以前人物,尽依司马氏之旧,又甚有见,但不宜更添论赞于后也。何也?论赞须具旷古双眼,非区区有文才者所能措也。刘向亦文儒也,然筋骨胜,肝肠胜,人品不同,故见识亦不同,是儒而自文者也。虽不能超于文之外,然与固远矣。
汉之儒者咸以董仲舒为称首,今观仲舒不计功谋之云,似矣。而以明灾异下狱论死,何也?夫欲明灾异,是欲计利而避害也。今既不肯计功谋利矣,而欲明灾异者何也?既欲明灾异以求免于害,而又谓仁人不计利,谓越无一仁又何也?所言自相矛盾矣。且夫天下曷尝有不计功谋利之人哉!若不是真实知其有利益于我,可以成吾之大功,则乌用正义明道为耶?其视贾谊之通达国体,真实切用何如耶?
班氏何知,知有旧时所闻耳,而欲以贬谊,岂不可笑!董氏章句之儒也,其腐固宜。虽然,董氏特腐耳,非诈也,直至今日,则为穿窬之盗矣。其未得富贵也,养吾之声名以要朝廷之富贵,凡可以欺世盗名者,无所不至。其既得富贵也,复以朝廷之富贵养吾之声名,凡所以临难苟免者,无所不为。岂非真穿窬之人哉!是又仲舒之罪人,班固之罪人,而亦敢于随声雷同以议贾生,故余因读贾、晁二子经世论策,痛班氏之溺于闻见,敢于沦议,遂为歌曰:驷不及舌,慎莫作孽!通达国体,刘向自别。三表五饵,非疏匪拙。彼何人斯?千里之绝。汉廷诸子,谊实度越。利不可谋,何其迂阔!何以用之?皤须鹤发。从容庙廊,冠冕佩玦。世儒拱手,不知何说。
5. 找以下古文的译文(这两天内,要快)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
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
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
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
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
陆贽性情竭忠尽心,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士。
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户杞把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
贽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体制事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
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官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
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受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
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差错。
6. 文言文 细柳营
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掠甚众。峰火通于甘泉、长安。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昔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月余,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乃拜周亚夫为中尉。
译文:
冬,匈奴三万骑兵入侵上郡,三万骑兵入侵中郡,杀掠很凶,报警烽火连绵不断,直通甘泉、长安。汉文帝派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兵飞狐,派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兵句注,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派河内太守周亚夫驻军细柳,派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以防备匈奴入侵京都。
汉文帝亲自劳军,经霸上、棘门军,车驾直接驰入,毫无阻挡,将领都恭侯迎送。到细柳军,将士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弓箭。天子的先头护卫到,不给进军营大门。护卫说:“皇上快到了。”守门军士说:“我们将军有令,在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天子诏书。”一会儿汉文帝到,也不得入内。于是汉文帝派出使者,带着手谕去见周亚夫,周亚夫才传令打开壁门。这时壁门守卫请车驾慢走,军中不得驰驱。汉文帝吩咐车夫慢慢行走。到了军营内,将军周亚夫带着刀剑向皇上行揖礼,说:“披上铠甲不下拜了,以军礼致意。“汉文帝很受感动,改变了原定的仪式,直起身子用手扶在车木上,表示敬意,并派人通知说:“皇上特前来慰劳,”完成仪礼而去。出了军门,群臣感到吃惊,但皇帝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过去到霸上、棘门劳军,简直像儿戏,这些将军可以被袭击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将军,岂可被袭击的么”称赞很久。过了一个多月,汉兵到边境,匈奴兵远去关塞,汉军罢手不追。于是汉文帝提升周亚夫为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
7. 文言文中帷帐的意思
(1).帷幕床帐。《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汉 秦嘉 《赠妇》诗:“飘飘帷帐,荧荧华烛;尔不是居,帷帐焉施?”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待阙鸳鸯社》:“ 朱子春 未婚,先开房室,帷帐甚丽,以待其事,旁人谓之‘待阙鸳鸯社’。”
(2).喻腹地。《后汉书·范升传》:“如此,则 胡 貊 守关, 青 徐 之寇在於帷帐矣。”
(3).犹帷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 子房 。”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而 蒙毅 侍帷帐为谋臣。”帐,一本作“ 幄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建厅事,周以垣墙,以待军机。耳房张帷帐。”参见“ 帷幄 ”。
不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而《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侍毕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迅旦然陷亩谈扰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出处一《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 失其守宇。“
出处二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兴:复兴,振兴。邦:国家。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民励精图治,转危为安,使国家复兴强盛起来。刘琨曾以碧腔此意劝告晋元帝发愤图强,振兴国家。
出处三公元1901年9月(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李鸿章在他的遗折里这样写道:“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渝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讦谟悔迅衫,臣在九泉,庶无遗憾。
出处四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唐纪四十四·德宗建中四年,陆贽在给昌迅唐德宗的奏折中写道:“有以无难而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