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采石是哪里 明朝采石矶在哪里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明朝采石是哪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明朝采石矶在哪里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明朝名将吴良吴贞后裔分布

◆◆◆家史◆◆◆

吴良字种和生性雄伟刚直号老实吴,明帝赐封兴隆世家。与弟弟吴祯以勇略闻名。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吴良自凤阳府三和集投奔朱元璋,担任帐前先锋,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秋,吴良随朱元璋夺取滁州。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春,随朱元璋攻占和州(今安徽和县明朝淮西总管府驻地)。六月,从渡长江,攻占采石(位于安徽马鞍山市西南)、姑孰、太平(今安徽当涂)、溧水、溧阳。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随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累立战功,又随徐达攻克镇江、常州,守卫丹阳。1357年(至正十七年),吴良夺取秦望山,攻克江阴。朱元璋便任命吴良为指挥使,镇守江阴(苏州)。当时,江阴地处要冲,背靠长江,扼守南北咽喉。吴王张士诚占据吴地,横跨淮东、浙西,兵强粮足,数次犒枯扰赏将士,欲要夺取江阴。朱元璋指示吴良道:“江阴是我东南屏障,你要对士兵严加约束,不要收留在逃人员,不要贪图小利,不要和地方势力争斗,只要让境内人民安居乐业就行了。”吴良谨守命令,并修筑防御设施,后因功进封枢密院判官。1359年(至正十九年),东吴军(张士诚的军队,朱元璋称西吴)大举进犯江阴,战船横布大江。大将苏同佥驻军君山,指挥作战。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北门迎战,又暗中命元帅王子明自南门出击,两军夹击,大败东吴军。 不久,东吴军又进犯常州。吴良派兵由小路出击,在无锡歼灭东吴援军。当时,朱元璋亲率大军与陈友谅交战,国都金陵兵力空虚。张士诚却不敢北上进攻,就是因为有吴良镇守在江阴。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徐达、常遇春夺取淮东,攻克泰州。张士诚再次出兵马驮沙,侵占镇江,并派数百艘胡败磨战舰沿江而上。吴良在江阴严阵以待。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亲自率军救援,大败张士诚,一直追击到浮子门。这时,吴良也出兵夹击,俘敌二千。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加封吴良被为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改镇苏州。吴良在苏州,修缮武器装备,加强军民团结,进封都督佥事,又改镇全州。1369年随徐达征战青州府,1370(明洪武三年),吴良升任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后追加一千石,获赐铁券。1371年(洪武四年),吴良奉命征讨靖州(在今湖南)、绥宁(在今湖南)诸蛮族。1372年(洪武五年),广西蛮族叛乱,吴良又作为征南将军邓愈的副将,与平章李伯升出兵靖州,征讨叛乱。吴良征战数月,将左江、右江、五溪地区的叛乱全部裤斗平定,又赶赴铜鼓、五开,收复潭溪、太平,并在铜关铁寨歼灭清洞、崖山叛军。诸蛮族尽皆恐惧,纷纷归附朝廷,粤西地区得以平定。1373年(洪武六年)朱元璋诏书江阴候吴良凤阳府督屯田居和州总管府(乌江镇)。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将青州封赐给齐王朱榑,吴良是齐王的岳父,朱元璋授命青州督建王府,居青州三和街,候官营(齐王府北门)。1381年(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吴良在青州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墓碑记载亥山已向斗牛形。朱元璋辍朝三日,追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江国公,赐谥襄烈。1382年(洪武十五年)二月,赐葬钟山之阴。 受胡案影响,吴良次子寿安支有孙三人,思贤思礼后裔自江南徐州之乌龙江老鸦窝(江阴)迁寿邑吴家营。留守候府一支思元后裔自应天府后宰门候府经河北马鞍厂迁居青州吴家井,其后裔三支分迁高柳、红河、井塘(各支迁居地详细资料有谱记载)。良公后裔历经696年世系完整,受胡案影响以及反清复明运动,家谱各支皆有失讳记载,在此不再叙述,以谱载为证。

古时采石指哪里

采石矶?

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李态基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哪谨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闭信、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村民采石 发现明朝古碑 经鉴定为嘉靖年间所立 有重要文物价值

发现于嘉陵江支流安河的这块古碑,经鉴定为嘉靖年间所立,有重要文物价值

近日,凤县凤州镇群众在嘉陵江支流安河采掘沙石时,一块石碑露出砂石堆。凤县警方获知这一消息后,出动警力,全力值守保护。并在县文物管理人员配合下,将其安全运达存放地点。经文管人员初步鉴定,这座石碑为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时任凤县知县王庭璋奉旨所立,距今485年,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5月20日上午,凤县凤州镇凤州村村民在附近安河河滩用装载迟销机挖运砂石时,挖出一个疑似古代石碑的石块。凤县公安局龙口派出所民警获知这一线索,派出所所长赵炜带领民警抵达现场加强值守,随激旦瞎后配合县文物旅游局古凤州开发办工作人员,对石碑及时转移到安全地点妥善存放。

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这块石碑高1.8米,宽0.8米,厚0.2米,碑上端为二龙戏珠浮雕,并篆书“御制”二字,侧面为云纹,整体雕刻精致生动、纹饰瑰丽庄严,体量大,规格高。正面文字虽然风化严重,但仍能依稀辨认出“嘉靖十年岁在”“帝谴汉中府凤县知县王庭璋告于”“至圣先师孔子曰”等字明空样。由此得知,该碑为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时任凤县知县王庭璋奉旨所立,内容与文庙有关,距今已有485年。

据凤县县志记载,王庭璋是明嘉靖年间凤县知县,史料与文物记载内容吻合,证明了碑刻的真实性。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说:“这次碑刻的发现,填补了凤县文庙明代200余年的空白历史,对凤州文庙历史和地方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考古意义”。

据悉,凤县文物旅游局已与西安碑林博物院取得联系,将尽快对碑刻进行拓片,请专家进行辨识、解读和鉴定,以便进一步确定其文物价值。

采石有哪些传说故事呢?

常遇春与采石矶(传说故事)

元未群雄割据,义军风起去涌。朱元璋率领军攻滁州,战采石,直指集庆(今南京)。而采石一战,是朱元璋军转危为安的重要一战。

采石是集庆的天然屏障,攻集庆,必先取采石。

那天一早,天刚雨晴,红日当空,朱元璋的船队乘风破浪,直趋采石。船刚出江口,大将廖永安前来请示“大军过江,船停在何处?”朱元璋回答:“对岸的牛渚矶前临大江,是停泊战船的好地方。”

这时江面上刮起了阵阵北风,船借风势,像飞一样破浪而来,很快靠近牛渚江面。但是,使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时的牛渚矶上,元军把守得像铁桶一样严密,守矶的元朝大将蛮子手镇海牙,手执兵器站在矶石上,要和朱元璋决一死战

朱元璋把战船一字摆开,向部下高声问道:“谁能最先登上矶头,我封他为缓基正先锋!”

年轻的将军郭英应声而出,领着人马,冲到矶下,就在他正要登矶时,只见矶石上箭如雨注,士兵纷纷落水,就在这危急关头,朱元璋的副将常遇春驾着飞船来到面前,朱元璋把手一举,对常遇春说:“常将军来得正好,你不是夺头功、争先锋吗,现在正是机会!”

朱元璋随即将令旗一举,只见常遇春大吼一声,左手执着盾牌,右手举着长枪,振臂飞身一跃,一脚踏上矶石。这时,早就攻到矶下的郭英、胡大海在朱元璋的指挥下,一涌而上,刀劈剑刺,将元军杀得仓皇而逃。

现在采石矶下的景点“大脚印”,相传就是当年常遇春登矶时用力过猛留下扰薯谨的。

班门弄斧是何意·出自于哪?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有不自量力的意思。

此典出自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期强颜耳。”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坟前,有无数自命为才子的人,在那里题上不少诗句。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学者,叫梅之涣的,见到题诗的人们都太不自量,于是他也在他们亏衡的诗句后,题上一销念做首绝句,讽刺他高野们道:“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采石是指采石矶,处在安徽省当涂县西北二十里,那里有一个牛渚山,山下突入江中的一块地就是采石矶,这是李白坟墓的所在地。鲁班又叫鲁般,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一位建筑学和机械学的伟大发明家。这一首诗的意思是说:“采石矶江边的一个坟墓啊!那里躺着的是旷世奇才名垂千古的大诗人李白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在这里题上一首诗,真的等同于在鲁班门前卖弄着大斧呢!”

太平之战?朱元璋?

【朱元璋取太平之战在军事辞海中的解释】元代,朱元璋所部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0六月初一日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瞎罩南)后闷神明,即斩断船上缆索,弃船江中,示无归意,鼓励三军直蚂告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元守将弃城而逃。朱元璋入太平后,严禁剽掠民众,军纪整肃,人心归附,秩序井然。朱元璋改元太平路为太平府,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任大元帅,迈开了向江南发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