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中东坡在哪里 东坡居士由来白居易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白居易诗中东坡在哪里,以及东坡居士由来白居易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东坡居士中的“东坡”来源于哪首诗或词?

【东坡居士的由来】

元丰三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把每月的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每份用麻绳穿起来挂在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取一串钱下来,交给妻子王闰之安排一携埋锋日三餐。如果当天辩晌有些节余,苏轼就非常高兴地把这些小钱装在一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访时买酒喝。

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骨”的生活,不禁心酸难过,便找到昔日的同窗,黄州太守徐君猷求他将临臬亭下过去驻兵的数十亩荒地拨给苏轼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徐太守欣然应允,苏轼十分感激,给马正卿写了一首诗,以示谢意: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苏轼对于垦植这片土地很高兴,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更因其在黄州城东,是一块坡地,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白居易是苏轼敬慕的人,于是他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他还在东坡上筑室,取名为“雪堂”,并亲自写了“东坡雪堂”的匾额。宋人洪迈在《容斋三笔,东坡慕乐天》中说:“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

白居易字乐天,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之际,他身为谏官,面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朝纲腐败,常以诗歌针砭时弊,后被降职为江州司马,又迁为忠州刺史。忠州城东有一山坡,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的白居易液颤,于公事之余,常到坡上植树种花。为此,白居易定了不少诗作,如:“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种花》);“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东坡种树》);“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别东坡花树》)。白居易与“东坡”结下了不解之缘,后人亦将“东坡”作为白居易的代名词。

苏轼当时的境遇、心情和所耕之地同当年白居易谪贬忠州时颇相似,因此自号“东坡居士”。他在自己的许多诗作中都有记述。如在《去杭州》诗中说:“出外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校前贤”,“衰朽”是苏轼自喻,“前贤”则喻白居易。他在此诗的“序”中还说:“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出于对白居易高尚品德的仰慕,苏轼在四十六岁时,给自己取了“东坡”这个雅号。从那以后,这个雅号比他的名字更响亮更有影响。

白居易步东坡在哪里

《步含配让东坡》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东坡,就是指苏轼曾经居住和耕种过的东卖历坡,它谈局的位置就处于宋代的黄州古城之下。

“东坡”一号出自何典?

“东敬氏坡”来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此话想必已是熟稔,但“东坡”之号由何而来,确实不甚了然。近日偶读诗词,得以释怀。

元丰六年(1083),诗人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相当基稿物于黄州军分区的副司令,这是一个闲职。生活相当搏液贫穷,甚至衣食不周。他的老友马正卿向郡里请求将旧营地的几十亩地交给苏轼耕种。土地久荒,满是荆棘瓦砾。诗人辛勤躬耕,不辞辛苦,盼望来年能有收获。在耕作上,诗人虚怀入谷,以农民为师,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极不易得的。并在百姓的帮助下筑室于此。遂有《东坡》一诗(见后),东坡,本为苏轼筑室之地地名。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忠州时曾写有《东坡种花》、《步上东坡》等诗。苏轼取“东坡”为号,既有以地置名号之雅举,也表示对白居易的钦敬之意。

东坡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白居易和苏轼两个文豪的感情生活是什么样的?

白居易是中唐大诗人,其诗注重讽喻和闲适,通俗易懂,流传很广。苏轼则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是大词人和著名书画家。那么,这两位文豪怎么会成为知己呢?且听分析,请你评判。

两个人身世相似。苏轼号东坡居士,这个东坡来自哪里,就是来自白居易从都城长安被贬忠州(今天的重庆下辖县),在城东开辟的一片园地。白居易离开忠州后,曾写一首诗:“二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这份情感是非常真挚啊。而且,东坡还有他种下的桃李与柑橘。

苏轼也是在被贬黄州时,在家附近山坡开辟了一片菜地。干的和白乐天一样的事:种菜。也正是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号:东坡居士。这是惺惺相惜的结果。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

庐山花径园风光:白居易雕塑

苏轼生平版图

在仕途上,白居易和苏轼都经历了金榜题名,考取进士,被朝廷重用,遭到诬陷,逐出京城,外放做官,后来又被起用,终究还是赋闲在外的经历。苏轼,甚至是黄州、惠州、儋州越做官越远,如同被流放的遭遇。要知道,千年前的广东和海南岛可不是今天的繁荣港口,而是荒原偏僻之地。

如果仅仅同样开荒种菜,那只能算是生活趣味相似。

更重要的是,两人政绩还有相同之处。

那就是杭州西湖的两道长堤。这也是太巧了,两人还都被任命到同一地方——杭州当了“市长”。杭州的西湖“是人工点缀后的自然”。那么,两人在杭州就做了共同的事情:保护西湖,疏浚湖水,便于百姓饮用和灌溉稻田。

据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用四个月时间,组织工人与船夫清除水草和淤泥,并巧用堆积如山的泥草新修了一条便于人们穿湖而行的长堤,缩短人们湖边往返距离。这样,西湖就从白居易的一道“绿杨阴里白沙堤”,平添了又一道“花满苏堤柳满烟”。

西湖全景

苏堤

白堤远眺

作为文人,两个人有强烈的正义感和仁义心,从政为黎民百姓着想,比如苏轼为当时南方水灾造成的饥荒焦虑万分,打算提前收储粮食平抑谷价,但争取到的资金还是被地方截留。他性格耿直,直言大唯困上书,表达愤慨之情。《二老堂诗话》点评两人为: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助,大略相似。非常精辟。

除此之外,自然还有写作的文风。文人间的借鉴学习十分必要。借鉴不是抄袭,更不是现在网络上的洗稿,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没有借鉴,就没有了继承与发展。

李清照写金华八咏楼有一句“气压江城十四州”,这句明显是来自唐代薛涛所写的筹边楼“壮压西川四十州。”那么,苏轼如此认同白居易,自然对白居易的诗文也手不释卷

白居易诗《初出城留别》中有一名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结果有一天苏轼重逢因乌台诗案牵连被放逐到宾州(今天广西南宁下辖县宾阳)好友山春王巩时,王巩侍人劝酒。没想到这位女子也是滚念有才的,苏轼问了一番岭南风土好不好,她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了这句白居易名诗,感慨万千,写成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既是歌颂寓娘的身处逆境却安之若素的品质,也是对白居易旷达从容心态的回应。“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白居易《自咏》诗中名句 “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用在了悼念欧阳修的《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一词中,“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只不过更深入了一层回首前已是“如梦如幻,早已成空”。关于诗文中的借鉴还有很多,留待头条网友指出吧。

最后,苏轼与白居易成为知己的说法,更在于二人的心态。

在长期的官宦生涯里,有得意自然也有失意,面对意想不到的风波,如何定风波?心态无疑非常重要。白居易正是在长期的起伏中,看透看明白。“苦乐心由我,穷通命任他”,这样一种安时处顺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也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