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天有九野地分九州出自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吕氏春秋�6�1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 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氐;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北方曰玄启团天,其星婺女、虚、危、营室;西北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昴,毕;西南曰朱天,其星觜?`、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星;东南曰阳天,其星张、翼、轸。 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雀孝,晋也;河、济之闲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何谓九山?会稽、太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何谓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ァ⒕?陉、令疵、句注、居庸。 何谓九薮?吴之具区,楚之云梦,秦之阳华,晋之大陆,梁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钜鹿,燕之大昭。 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f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 何谓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凡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陆注三千悄岁橘,小水万数。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有九万七千里。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枢不移……
出自于《四库铅闹全书总目提要-卷首二 进表》。《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项重大工程。工程项目竣工时,项目负责人提交了工作总结报告——《进四库全书表》。《进四库全书表》不仅回顾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前后经过,也概述了中国历代图书管理。《进四库全书表》文辞雅驯,用典繁多,余不揣谫陋,罗陈札记于后以就正有道。
这段话,内容太丰富了。一点一点的来吧。
臣等诚欢诚忭27),稽首顿首28)上言29):窃惟神霄30)九野31),太清32)耀东壁33)之星;悬圃34)三成35),上帝36)扩西昆37)之府。文章有象,翠妫38)遂吐其天苞39);绘画成形,白阜40)肇41)图其地络42)。书传苍颉43),初征雨粟44)之祥;箓授黄神45),始贮灵兰46)之典。洞庭秘简47),稽大禹48)所深藏;柱下49)丛编,付老聃50)以世守。秦操金策,圣籍虽焚;汉理珠囊,遗经51)故在。儒生密宝,维孔鲋52)之承家53);谒者54)旁求,见陈农55)之奉使。蝌文56)以后,篇章自是滋多;麟阁57)所储,条目于焉渐备。杖吹藜火58),夜讎59)《别录》60)之编;衣染炉香,坐校《中经》61)之簿。王仲宝62)区其流别63),定新志之九条64);阮孝绪65)撮其丛残66),括旧传之五部67)。勘书妙型胡画,世摹展氏之图卷68);幔卷飞仙,史载隋宫之迹。唐武德69)讫乎天宝70),钿轴71)弥增;宋景祐72)继以淳熙73),牙签74)再录。南征俘玉75),元迁三馆76)之幮77)。北极营都78),明运十艘之椟79)。
札记:
27)诚欢诚忭,非常欢喜,非常欢悦。
28)稽首、卜激拦顿首,古时一种跪拜礼。《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贾公彦 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九拜原是祭祀鬼神时的礼节,后来演变为君臣、长幼、尊卑之间的礼节。
29)上言,进呈言辞。
30)神霄,道教谓九天中之最高者。《宋史?方技传下?林灵素》:“既见,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
31)九野,犹九天。《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列子?汤问》:“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张湛 注:“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
32)太清,天空。《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 陆佃 注:“太清,天也。”
33)东壁,星宿名,即壁宿(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末一宿。有星二颗,即飞马座γ和仙女座α星)。因在天门之东,故称。《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 《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
34)悬圃,也称玄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语出《楚辞?天问》:“昆仑悬圃,其凥安在?”王逸 注:“昆仑,山名也,其巅曰县圃,乃上通于天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
35)三成,三重,三层,指昆仑山。《尔雅?释丘》:“三成为昆崘丘。”郭璞 注:“昆崘山三重,故以名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三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
36)上帝,天帝。
37)西昆,本指西方之昆仑山。相传其为古帝王储藏图书之所。见《穆天子传》二。《文苑英华》五六四唐上官仪《为朝臣贺凉州瑞石表》:“历选皇犹,稽河图于东序;详观帝箓,披册府于西昆。”
38)翠妫(guī),水名。传说黄帝于此受图箓,后因用为典故。《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河图挺佐辅》:“﹝黄帝﹞乃召天老而问焉:‘余梦见两龙,挺白图,以授余于河之都。’天老曰:‘河出龙图,雒出龟书……天其授帝图乎?’黄帝乃祓斋七日,至于翠妫之川。大鲈鱼折溜而至,乃与天老迎之。五色毕具。鱼泛白图,兰叶朱文,以授黄帝,名曰録图。”
39)天苞,谓河图。《水经注?洛水》引《春秋说题辞》:“河以道坤出天苞,洛以流川吐地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孔颖达 疏引《春秋纬》:“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
40)白阜,传说中古代地图发明人之一。《太平御览》卷三十六“地部一”引《春秋元命苞》:“神农世,恠义生白阜,图地形,脉水道。”(白阜为神农图画地形,通水道之脉,使不壅塞也。)
41)肇,开始。
42)地络,土地的脉络。
42)苍颉,又作“仓颉”,传说中的创造文字之神。《世本》:“黄帝使苍颉作书。”张注引汉《苍颉庙碑》云:“苍颉天生,德于大圣,四目灵光。”《太平御览》引《春秋孔演图》:“仓颉四目,是曰并明”。又引《书断》云:“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苍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采乎众形,合而为字,是曰古文。”《水经注?洛水》引《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淮南子?泰族训》:“苍颉之始作书,以辩治百官,领袖万物。愚者得以不忘,智者得以志远。”又《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43)雨粟,天降粟米如雨。《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45)黄神,黄帝。箓,图箓,符命。黄帝授箓之传说,见注38)。又,唐?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卷一百二:“《河图》曰:‘黄龙负鳞甲成字,以授黄帝。帝令侍臣写之,以示天下。’”
46)灵兰,传说为黄帝藏书室名。《素问?灵兰秘典论》:“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47)洞庭秘简,似乎指大禹所得“金简玉字”一事。明?杨慎《古今风谣》:“禹得金简玉字书,藏洞庭包山湖。”(《诗纪前集》三)
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括地志》:“《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阙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卧,梦见绣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却倚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齐于黄帝之岳,岩(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发石。”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又,南朝?刘宋?盛洪之《荆州记》曰:“南岳周回数百里,昔禹登而祭之,因梦玄夷使者,遂获金简玉字之书。”
48)大禹,对夏禹的美称。《书?大禹谟》:“日若稽古大禹。”孔 传:“禹称大,大其功。”夏禹,夏代第一个君主,姓姒,鲧之子,传说他曾领导人民治平洪水。《左传?昭公元年》:“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
49)柱下,相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后以“柱下”为老子或老子《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李贤 注:“柱下,老子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50)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任周朝管理图书的官员(即柱下史),后退隐。留有《老子》一书(亦称《道德经》)。
聃,《正字通》俗耼字。《说文》:“耼,耳曼也。从耳冉声。”段注:“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如‘曼肤’,‘曼耳录’之‘曼’。《史记?老子列传》曰:‘姓李氏,名耳,字耼。’《史记索隐》、《老子音义》、《后汉书?桓帝纪》注、《文选?游天台山赋》注所引皆如此。今本《史记》作‘名耳,字伯阳,谥曰耼。’浅人妄改者也。字伯阳,见唐固《国语》注。”
51)遗经,流传下来的经书。
52)孔鲋,又名甲,字子鱼,孔子九世孙。秦末儒生。“独乐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孔丛子?独治》)。秦始皇欲焚书,孔鲋先得知于陈馀,与其弟子襄将儒家典籍“藏之祖堂旧壁中”(《孔氏祖庭广记》)。陈胜起义后,孔鲋“为陈王涉博士”(《史记?孔子世家》)。后因政见不合,以目疾辞退。死于陈下。相传《孔丛子》为其所作,论集孔子、孔伋、孔穿、孔谦、孔鲋等人言行事迹,凡二十一篇。因《汉书?艺文志》未载,又其内容多与《伪孔传》、《家语》大致相同,故后世学者多疑为伪托之作。
53)承家,继承家业。
54)谒(yè)者,官名。春秋战国时已有,为国君或卿大夫侍从官员,掌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朝会负责保卫。《国语?齐语四》:“谒者以告,公遽见之。”汉沿置,《汉书?百官公卿表》谓谒者掌傧赞受事。陈农为汉成帝时谒者,曾奉命收集天下佚书。
55)陈农,西汉时人。《汉书》卷三十《艺文志》:“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后因以借指搜求佚书之人。
56)蝌文,即蝌蚪文,古文字体的一种。笔画多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称。
57)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
58)藜火,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载:西汉刘向校书天禄阁,夜默诵,有老父杖藜以进,吹杖端,烛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舆图之牒以授焉。向请问姓名,云“太乙之精”。
59)讎(chóu),校对。《韵会》:“雠,挍也。谓两本相覆挍如仇雠也。” 左思《魏都赋》:“雠挍篆籀。”注:“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
60)《别录》,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西汉刘向撰。《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题《七略别录》,亦有称《别传》、《书录奏序》、《七略》等。原书二十卷,唐末已佚,现有清代洪颐煊、马国翰、姚振宗、严可均等人辑佚本。相较而言,姚本(见《快阁师石山房丛书》)最善,虽出较晚,但博采众长,后来居上。姚氏独具特识,辑录全文八篇;《辑略》增补三十余条,立说精确,尤发前人所未发;取舍比较精当,配隶斟酌尽善;所辑多达一百八十一条,旁采之博,超越前者;篇首叙文,论述详明;小注、案语,考订精核。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史学家和目录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一生经历了西汉昭、宣、元、成四帝,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著作有《尚书洪范五行传》、《五经通义》、《五经要义》、《世说》、《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多佚。原有集,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刘中垒集》。
刘向《别录》的问世,在当时为学人提供了一部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图书目录,从而提高了目录学的地位和作用,最终使目录学成为读书治学之门径。对于后世,则成为历代编纂各种图书目录的范例。如梁代阮孝绪的《七录》,唐代元行冲等编的《群书四部录》,毋煚的《古今书录》,宋代王尧臣、欧阳修等编的《崇文总目》,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直至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无一不遵循刘向《别录》所开创的叙录体内容提要的体例。故史称刘向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61)中经,秘府所藏经籍。汉代有“中五经”之称。(见《汉书?刘向传》)三国?魏?郑默将宫中所藏经籍整理编目,称“中经”。晋荀勖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后称为《中经新簿》。(见《隋书?经籍志》:“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又《晋书?荀勗传》:“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勗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
《中经新簿》,晋代皇家书目。晋荀勖据魏郑默《中经》编辑而成。共十四卷。该书分书籍为甲部(六艺)、乙部(诸子)、丙部(史书)、丁部(诗赋、文集),是中国第一部把图书分成四部的图书分类目录。该目录共收书一千八百八十五部、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已亡佚。《隋书?经籍志》评论该书,“但录题及言,盛以缃素,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辨”,这是该书的缺点。
62)王仲宝,即王俭(字仲宝),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谥文宪,南朝齐文学家、目录学家。南朝文章,以用事为贵,数典为工,王俭是当时风气的推动者之一,《南史?王谌简传》说:“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此始也。”自此以后,齐梁文翰,率以富博为长。不过,王俭本人的多数文章用典还不算太繁琐。他的文章大多是讨论礼制的议论文,纯用散体,少见骈偶。王俭在目录学上很有贡献,他依刘歆《七略》撰《七志》四十卷,对旧例颇有突破。又写定《宋元微四年四部书目》,现均不传。今存《王文宪集》,系明人张溥所辑。
63)流别,本指水的分支。引申为文章或学术的流派。《晋书?挚虞传》:“﹝挚虞﹞又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唐?刘知几《史通?书志》:“夫古之所制,我有何力,而班《汉》定其流别,编为《艺文志》,论其妄载,事等上篇。”
64)九条,《隋书?经籍志》:“元徽元年(473年),秘书丞王俭又造目录,大凡一万五千七百四卷。俭又别撰《七志》: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二曰《诸子志》,纪古今诸子;三曰《文翰志》,纪诗赋;四曰《军书志》,纪兵书;五曰《阴阳志》,纪阴阳图纬;六曰《术艺志》,纪方技;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其道佛附见,合九条。然亦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而又作《九篇条例》,编乎首卷之中。文义浅近,未为典则。”
65)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南朝齐、梁时期目录学家。梁普通年间(520—527年),他博采宋、齐以来公私图书记录,仿《七略》分类法,把当时四万余卷图书分为“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术伎”、“佛法”、“仙道”七个部类,撰成《七录》一书。《七录?序》称:“总括群书四万余卷,皆讨论研核,标判宗旨。”《隋书?经籍志》云:“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割析辞义,浅薄不经。”
66)丛残,琐碎零乱的。
67)旧传五部,《隋书?经籍志》:“梁有秘书监任昉、殷钧《四部目录》,又《文德殿目录》。其术数之书,更为一部,使奉朝请祖恒撰其名。故梁有《五部目录》。”
68)展氏之图卷,似乎指展子虔的画作。展子虔,隋代画家。尤擅长山水画,《宣和画谱》称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其山水画山水、人物比例十分相称,改变了过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那种不协调的空间关系,把山水画的发展推向到一个新的阶段。展子虔是从六朝到初唐过渡时期的继往开来的重要画家。唐代画坛曾以“顾(恺之)、陆(探微)、董(伯仁)、展(子虔)”并称。据有关文献记载,他作品很多,有《长安车马人物图》、《弋猎图》、《朱买臣覆水图》、《法华变相图卷》、《南郊图》、《杂宫苑图》、《仙山楼阁图》、《游春图》等。现仅存宋徽宗(赵佶)题作展子虔所作《游春图》,但可能是中唐画家临摹本。
我国古代有九笑吵野天之说,《吕氏春秋》载:天有九野,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唯肆天,北方曰碰山侍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这注解从高度层次和方位上划分了九天。
九野的解释
(1).犹 九天 。《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 九州 。”《列子·汤问》:“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 张湛 注:“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挥袂则九野生风, 慷慨 则气成虹蜺。” 清 顾炎武 《咏史》诗:“中夜视百辰,九野何茫茫?” (2).九州的土地。《后汉书·冯衍传下》:“疆理九野, 经营 五山。” 李贤 注:“九野,谓九州之野。” 唐 王勃 《梓州 元武 县福会寺碑》:“皇业未昌,九野被 豺狼 之毒。” 宋 苏轼 《江上值雪》诗:“霍然一麾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
词语分解
九的解释 九 ǔ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泛指 多次 或多数: 九死一生 。九霄云外。 部首 :丿; 野的解释 野 ě 郊外,村外: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战。 四野 。郊野。 界限,范围:分野。视野。 指帆衫不当政的地位,与“朝(俹 )” 相对 :朝野。下野。在野。野史。 不讲情理,没搏仿有 礼貌 : 野蛮 。粗野态银腔。 巨大 而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