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出自哪里 使至塞上出处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使至塞上出自哪里,以及使至塞上出处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使至塞上出自哪

使配郑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王培槐颂右明返丞集笺注》,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出自哪一首诗?这首诗全文是什么?

出自于《使至塞上》。

全诗: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磨圆知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腔好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瞎消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使至塞上全诗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中创作的记行诗。

全诗赏析:

首联交代出使的缘由和经过的地方。“单车”谓轻车简从。“问边” 指慰问边疆的立功将士。诗起句开门见山先表明此行的目的,十分自 然地引出下面的旅程所历。属国原指边地附庸小国,这里用来指边疆 少数民族归附的地区,居延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首联两句点明了 诗题“使至塞上”的内容,韵调轻快,给全诗定下一个慨然赴边的豪 迈的基调。

次联作者开始描写所见之景。“征蓬”是被风吹起远飞的蓬草,“归 雁”是回归北方的大雁。枯草随风飘飏,天暖鸿雁北归,说明这是初 春时节。两句一天上、一地下,以汉塞胡天相对,展现了一个辽阔的 空间,诗人的旅程放岁闷者置到这样一个背景下显得愈加辽远。这里请注意, 两句从字面上看是写景,而实际上寓有象征意义。在古诗中,“蓬” 和“雁”是和行旅密切联系的两个意象,蓬转常象征人的行踪飘泊不 定,雁归则常暗示着季节并反衬人的不归。它们在这首诗里同样含有 上述意味,不仅描绘出一个空阔苍茫的背景,也映衬出 “单车”的孤 独和寂寞。

然而,这点寂寞又算得了什么呢? 它完全没有悲哀的色彩,相反 充满了崇高感。第三联的壮乎薯美景象使这崇高感达到了顶峰: “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不愧是千古绝唱,即使没到过边塞,只 要闭眼一想,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上,一股燧烟滚滚直上升入云天; 曲 折的黄河上,一轮落日,浑圆、黯红的身影安详地浮在水面罩段,那是何 等壮丽的情景!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勾划了一个独特的空间、 一个独特的时刻——塞上宁静的黄昏。而孤烟的直,落日的圆,又以 几何图案的美妙组合,给画面添上一些奇趣,使它成了典型的沙漠和 边塞的图景。

结联笔调一转,又回过来写自己的出使: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 燕然。”侯骑即骑马的探子,都护为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这里代 指崔希逸。这两句说在萧关遇到侯骑,听说都护正在燕然山。燕然山 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崔希逸破吐蕃不会到那儿去,诗人这里是用 东汉窦宪的典故。窦宪曾大破匈奴,登离边塞三千余里的燕然山刻石 纪功。“都护在燕然”一句将崔希逸比作窦宪,说他正在胜利的最前线, 切此度出使的事由。结联这两句漫笔貌似偶然,实际上充满了豪迈昂 扬的情调,与前面奇伟壮丽的边塞风光相呼应,构成了全诗雄劲壮阔 的气势。

全诗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