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哪些是古体诗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哪些是古体诗哪些是近体诗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体诗有四言诗、五言诗、腔顷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体诗特点: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
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哪圆衡《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
以上内容参李做考:百度百科-古体诗
凡标题以歌行吟等结尾的.诗都是古体诗。例如《上留高绝田行》、《梁甫吟》、《子夜四时歌》等,同时亦多有以主题或首字词命名的,如《蜀道难》、《芳树》、《公无渡河》、《雉子班》、《上邪》等。除了楚辞外,大多数魏晋之前的诗都是弯念灶古体诗。
古体诗即古风,与格律诗相对。一般押韵不严,可以押仄声韵。字数也不定,四五六七言、杂言皆可。例如李白的《将进埋扮酒》。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包括古乱薯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搭陪敏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知枝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五言、七言等。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词,分为单调和双调。
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一、古体者腊者诗每首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十句以上,另作别论。
二、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首薯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以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古体诗对字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局敏要求。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