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阁山在哪里 紫阁自然景区怎么样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紫阁山在哪里,以及紫阁自然景区怎么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馀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赏析】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使握军要者切齿的那一篇,大约写于元和四年(809)。

当时,诗人正在长安做左拾遗,为什么会宿紫山北村呢?开头两句,作了说明,原来他是因晨游紫阁峰而暮宿山下村的。紫阁,在长安西南百余里,是终南山的一个著名山峰。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峰上耸,若楼阁然。诗人之所以要晨游,大概就是为了欣赏那烂然而紫的美景吧!早晨欣赏了紫阁的美景,悠闲自得往回走,直到日暮才到山下村投宿,碰上的又是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的美好场面,其心情不用说是很愉快的。但是,举杯未及饮,不愉快的事发生了。

开头四句,点明了抢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抢劫对象,表现了诗人与村老的亲密关系及其喜悦心情,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是颇具匠心的。

中间的十二句,先用暴卒、草草、紫衣挟刀斧等贬义词句刻画了抢劫者的形象;接着展现了两个场面:一是抢酒食;二是砍树。

写抢酒食的四句诗,表现出暴卒、我和主人的三种不同表现。夺和掣两个词,包含着一方不给,一方硬抢的丰富内容,不应随便读过。诗人用这两个词作诗眼,表现出我毕竟是个官,敢于和暴卒争,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就不仅揭露了暴卒的暴,而且要人们想一想暴卒凭什么这样暴,为结尾的点睛之笔留下了伏线。

写两个抢劫场面,各有特点。抢酒食之时,主人退立敛手;砍树之时,却改变了态度,这是为什么?诗人为了揭示其心理根据,先用两句诗写树:一则指明那树长在中庭,二则称赞那是棵奇树,三则强调那树是主人亲手种的,已长了三十来年。这说明它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远非酒食所能比拟。暴卒要砍它,怎能不惜!惜不得,是惜而不得的意思。于是,发自内心的惜就表现为语言、行动上的护,虽然迫于暴力,没有达到目的,但由此却引出了暴卒的自称和我的悄声劝告。

结尾的四句诗,在当时很好懂;时过一千一百多年,就需要作些注解,才能了解其深刻的含义。所谓神策军,在天宝时期,本来是西部的地方军;后因扈驾有功,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德宗时,开始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他们以皇帝的家奴掌握禁卫军,势焰熏天,把持朝政,打击正直的官吏,纵容部下酷虐百姓,什么坏事都干。元和初年,宪宗宠信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做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接着又派他兼任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各路军统帅),白居易曾上书谏阻。这首诗中的中尉,就包括了吐突承璀。所谓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采造家,就是这个官府派出的人员。元和时期,经常调用神策军修筑宫殿;吐突承璀又于元和四年领功德使,修建安国寺,为宪宗树立功德碑。因此,就出现了身属神策军而兼充采造家的暴卒。做一个以吐突承璀为头子的神策军人,已经炙手可热了;又兼充采造家,执行为皇帝修建宫殿和树立功德碑的任务,自然就更加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诗是采取画龙点睛的写法。先写暴卒肆意抢劫,目中无人,连身为左拾遗的官儿都不放在眼里,使人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家伙凭什么这样暴?但究竟凭什么,没有说。直写到主人因中庭的那棵心爱的奇树被砍而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让暴卒自己亮出他们的黑旗,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一听见暴卒的自称,就把我吓坏了,连忙悄声劝告村老: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讽刺的矛头透过暴卒,刺向暴卒的后台中尉;又透过中尉,刺向中尉的后台皇帝!

前面的那条龙,已经画得很逼真,再一点睛,全龙飞腾,把全诗的思想意义提到了惊人的高度。

宿山寺·众岫耸寒色

贾岛 宿山寺众岫耸寒色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赏析】

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因屡试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脱离过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见长的诗作中,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这首诗,堪称其中的佳作。 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三、四句具体描绘夜空天体运行的景观。从寺外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朵朵轻云,逆着月亮运行的方向飘移,月亮就在云际中游动。作者描绘这种幽清奇丽的景象,极见推敲炼字之功。沈德潜评走月逆行云说:顺行云则月隐矣,妙处全在逆字。(《唐诗别裁》)同样,流星透疏木的透字与疏字也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唯因木之疏,所以才能透出流星来,否则纵有流星划过,为浓厚的枝叶所遮挡,又怎能看见呢?然而这两句的妙处还不止于此,疏木与行云衬托下的流星走月的自落自行,渲染出空山幽寂清冷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入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

结尾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高松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于是,诗人的胸襟可见一斑了。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狗叫。

8、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余生欲老南海村

《澄迈驿通潮阁余生欲老南海村》

作者:苏轼

原文: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

1、招我魂:引典,《楚辞-招魂》上说,上帝可怜屈原的灵魂脱离了他的躯壳,叫巫阳(古代女巫名)把他招回。

翻译:

我余生已无多,

势必将老死在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

天帝该会派遣巫阳来召还我的游魂吧。

高飞的鹘鸟逐渐消逝在广漠天空与苍莽原野的相接之处,

而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丛黑发,

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

赏析:

这首诗着意抒发思乡盼归的心情。诗人从绍圣元年(1094年)被贬出京师,六七年间一直漂泊在惠州、海南等地,北归无期,鬓发染霜,此时悲从中来,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的叹息,他说,看来只得在这天涯海角之地度过残生了。然而,这自悲自悯的情感却不能淹没诗人心中执着的期望,他内心深处依然盼望有朝一日遇赦北还,因此第二句写道:帝遣巫阳招我魂。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诗人就像一个漂泊无依的游魂,苦苦地盼望上帝将它召还。无望已使人痛苦,而无望中的期望,更煎熬着诗人的心。这两句诗中翻腾着一种深沉炽热的情感,分外感人。

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诗人翘首北望,只见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杳杳,形容极远。极目北眺,广漠的天空与苍莽原野相接,高飞远去的鹘鸟正消逝在天际;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丝纤发,那里,正是中原故乡。这两句以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天低鹘没,笔触洗炼,气韵清朗,极具情致。而青山一发,用头发丝来比喻天际的青山,更是新鲜别致。黄庭坚曾称赞苏轼的诗气吞五湖三江,而此句也显示了苏轼诗特有的磅礴气势。只不过它不是以恢弘之景表现出来,如峨嵋翠扫空,而是将壮观之景化小,运于股掌之间青山一发。另一方面,青山一发又是实写之景。如此雄伟壮观的青山仅仅在地平线上露出一丝起伏的远影,可见青山之遥远,中原之遥远。而这正表明了诗人遐思的悠长。青山在天际时隐时现,宛如发丝若有若无,它牵动着诗人思乡的情愫,勾起诗人执着的期望。

西安周边有什么免费山爬?

1,冰晶顶

冰晶顶位于西安市户县南部东涝河上游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处的“冰河翠景区”与太平森林公园交界处,又称静峪脑,光秃山,海拔3015.1米,为太白山以东秦岭最高峰,也为户县最高峰。

2,鹿角梁

鹿角梁位于秦岭腹地分水岭西南,海拔2700米,是牛背梁保护区西段的一段山梁,因形似鹿角而得名,也是长安区、宁陕县的分界线,高冠河的源头所在地。

3,跑马梁

跑马梁,属恒山山脉,海拔2287米,山顶平坦,面积20平方公里,可以信马由缰。相传唐末李存孝据守朗岭关,屯兵山地,曾于此处牧马练兵,故名跑马梁。

4,紫阁山

紫阁山原名紫盖山,古时为终南名山之首。由于山势俊秀,景色绝美,距离唐代长安城又近,所以吸引许多佛道修行人士前往清修、隐居,寺庙岩窟、山林水涧都可成为宗教道场。

5,牛背梁

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北以秦岭主脊分水岭与长安区为界,海拔1000-2802m,相对高差1800m,最高峰2802m,为秦岭东段最高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背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阁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跑马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角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晶顶

新编户县十二景

一、

钟楼远眺

镐京东渐一西被,此地犹传丰圯遗。

近眺炊烟杂晓露,远瞻山色带晨曦。

冲霄鹤向圭峰缺,泼眼花重美水壝。

气象万千凭太乙,登临直上逼南离。

民谚云:“户县有个钟鼓楼,半截还在天里头。”盛赞钟楼的高大雄伟。钟楼始建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始名文昌阁。清乾隆年间改称大观楼。因位于当时户县县城中心,又被称为中楼。后因楼上置有钟鼓报时(早晨日出时敲钟,黄昏日落时击鼓,为古代的报时方式,称为“晨钟暮鼓”),老百姓又俗称钟鼓楼。

中楼为四角攒尖重檐三滴水建筑。楼基台座用蓝色巨砖砌成,呈正方形,边长22米,高6.4 米,四面各有高4.12米、宽5.58米的拱形门洞,连通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门楣上嵌有青石横额,每面各有两个阴刻的楷书大字,东为“迎旭”,南为“览胜”,西为“瞻紫”,北为“拱极”,字径盈尺,笔法苍劲,刀工精细,令人称奇。

 基座以上有楼阁两层,高18.15米,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上覆青色筒瓦,古色古香。全楼通高24.55米,比例协调,彩绘典雅,古朴大方。中外宾客慕名瞻仰者络绎不绝,人们登楼远眺,“四望无尽,心旷神怡。终南太乙,罗列如屏。渭水沣涝,萦回若带。云霞变幻,草木蓊翠,稻畦麦畴,交错龙麟,堡塞栉比,依稀可数。”(见明张宏襟:《邑侯张公建文昌阁记》)

 清代人李雪木有诗赞曰:“渺渺终南此共齐,层楼天半锁丹梯。卷帘眼底乾坤小,开牅空中日月低。”(《登户邑大观楼》)

二、西郊花柳

荫蓊花柳遍郊西, 极目川原惹眼迷。

路接青云垂绿萼, 芳搴紫魏间长堤。

有怀持赠歌三叠, 恍若寻流过五溪。

禽鸟春晴争出谷, 幽亭深处夜莺啼。

户县城西之涝河,是著名的长安八水之一。《山海经》云:“牛首之山,潦水出焉。”《汉书》注曰:“潦音牢,出户县西南涝谷,亦作涝水。自山下径流二十里许,过县城为津,又十里北流入渭水。”注:“津当西走凤汉,东走省会之要冲。”其处有长82米十孔石桥一座,系明嘉靖壬寅之岁(1542年)太史公王九思倡建,故名太史桥。

昔日石桥左右堤岸盛植桃柳,每逢春季,修竹被岸,桃红柳绿香气袭人。遥望终南叠嶂,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宋代曾任户县主簿的著名理学家程颢,曾写诗盛赞其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见《春日偶成》)

三、渼陂泛舟

 渼陂晴泛木兰桡, 石畔鸣泉杂洞箫。

曳上布帆风送棹。 拖成练匹浪漂绡。

波澜转折仙源路, 桃李阴秾太史桥。

佐酒鱼羹牛首荠, 流连日暮乱云飘。

渼陂,是唐代京城长安西南著名的风景名胜 。在今户县城西五里的涝河故道上,合胡公泉、渼泉、白沙泉之水而成。《说文》曰:“陂也,一曰池也。”又解为:“蓄水为陂”。《十道志》曰:“直五味陂,陂鱼甚美,因名之。”《重修渼陂石桥记》载:美之从水,后人加之也。《长安志》曰:“杜子美诗,俱作渼,与美通。”《说文》曰:“渼陂在京兆户县,其周一十四里,北流入涝水。”

渼陂作为京郊的名胜,吸引了无数的达官贵人骚人墨客踏青游览,戏水弄舟,载酒吟诗,乐不思归。著名诗人杜甫、岑参、韦应物、韦庄、郑谷等乘兴泛舟,留下大量诗篇。

渼陂昔日盛产陂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传说可治痔瘘,健身益寿,游客争相采捕。《长安志》记载:“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敕渼陂令,尚食,使收管,不得杂入采捕。其水任百姓灌溉,勿令废碾硙之用。文宗初,诏并还府县。”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凤翔为官时,和弟苏辙尝到友人送去的渼陂鱼,赞不绝口,各写长诗留念。《古今图书集成》102册记载:“元季为兵所坏,水去陂涸,今唯水硙存焉。”后世虽多次修复,终难再现昔日胜景。

唐代诗仙杜甫有诗赞曰:“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鱼吹细浪摇隔扇,燕蹴飞花落舞筵。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见杜甫《城西陂泛舟》)

四、绣沟春禊

绣沟滟潋漾清波,会稽兰亭忆永和。

座有群贤联坐次,庭余逸韵杂音歌。

携尊偃仰观无极,结伴临流喜若何。

到处徜徉忘物我,春风沂水怡情多。

绣沟,亦名锦绣沟,即渼陂之上游。清康熙年间《户县志》载:“锦绣沟北逶迤而下,至渼陂,二里许。”即玉蟾台至空翠堂南的一段峡谷地带。

明初冯俊,字子英,美陂人,18岁中举,后被贬官为民。回乡后居渼水上游,艺植竹木花卉,相错如绣,是此地两岸翠障如屏,中间溪谷似锦,故名锦绣沟。

绣沟地势起伏较大,气候湿润。每逢仲春,夹岸桃花盛开,满沟杨柳婆娑,渼水从中蜿蜒而过,花光水色相映,景色异常秀丽。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人们竞相游览。尤于上巳之节(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修禊之礼(禊,洁也。修禊,是一种在水上清洗尘垢的祭祀仪式),官民人等读来参加,盛况空前文人墨客们亦聚会于曲流溪径之间,仿效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之会,饮酒赋诗,纵情娱乐。

清代三善居士赞曰:“一泓碧水潺湲去,两岸桃花烂漫开。漫道永和三日好,流觞此地可徘徊。”(见《绣沟春禊》)

五、玉蟾稻塍

 井楼沟阴陌阡连,月印塍痕绣错褊。

 葱葱返入麦浪滚,飘飘拂袂稻风喧。

 斜穿石径依台榭,曲抱村墟列涧缠。

 野色苍茫烟雾起,还将归路下花田。

县城西南五里的曲抱村,以唐诗“清江一曲抱村流”而得名。村西北有玉蟾台,传为老子西行到此以轩辕剑刮青牛而得名刮牛台,又名渼陂西南台。台上有刘海庙,曾被元世祖敕封为玉蟾宫。昔日此台四水环抱,一径通幽,翠竹掩映,绿树成荫。南有胡公诸泉,北接锦绣渼陂,周有千亩稻塍,风景极佳。杜甫写有《渼陂西南台》诗,盛赞其景。清代三善居士赞曰:“水满平畴一径通,稻畦千顷野花红。终南碧落青天外,尽在游人一眺中。”

六、钓台花浪

 台环四面皆春水,花腻涟漪碧底飞。

 仙濑源流通渭水,灵岩石畔磅磴矶。

鱼嘘桃影吞红浪,人照柳潭染绿衣。

谁钓金鳌同海上,垂纶岸边对斜晖。

钓台,一名钓鱼台,位于县城南十里的遥指头村。《户县志》载:“县南十里许,涝水中起一洲,高二寻有奇,名曰钓台。建庙宇,缭以栏杆,堪登眺,不知起于何时。”1960年,附近的陈兵坊村掘得古砖一块,上有“鄠之钓台,汉陈平钓鱼处”字样,据此应为陈平钓台。

明代解元富平刘士龙《游钓台记》曰:“钓台,广不逾亩,高仅倍寻,屹立涝河中央。……自美陂而外,胜无逾此矣。台之西,稻畦相错,沿岸皆桃杏间植,春来花发,红霞烂漫,临风欲妖,照水增妍。”可见昔日钓台,山明水秀,芳草萋萋,岸上桃柳相映,水中落花鳞麟,恰是“半点红尘飞不到,一曲绿水绕将来”的桃源仙境。

清人康弘祥有诗赞曰:“十里洲前古钓台,晴霞霭霭远尘埃。水分人字围僧舍,山列银屏障殿苔。黄鸟能言留客语,青松作主劝人怀。垂纶高隐知谁是,尚有游鱼待饵来。”

七、重云雪巘

 终南不老长年秀,悠转东风白了头。

 群岫儿孙皤鬓侍,一时林总玉田游。

 散盐尽是官山岭,飞絮疑同柳岸秋。

 叠叠重峦堆瑜屑,翘瞻我亦拥琼楼。

巘,即山峰。重云山位于太平峪口,圭峰山下。每逢雪霁,远望山峦起伏,白雪皑皑,景色十分壮观。五代时王彦昭舍财建庙,名重云寺。太平口外今二府村有重云寺下院。终南雪景极其秀丽,重云雪景千古不衰,为之一最。宋代诗人程颢写有“久压尘笼万虑昏,喜寻泉石暂清神。目劳足倦深山里,犹胜低眉对俗人”的诗句。

八、紫阁青冥

 紫阁邻霄称巀嶫,空濛混沌古乾坤。

 遥穿云幕为绡帐,俯视烟岚是远村。

 隐见诸墟成海市,高低群岫侍儿孙。

 开窗放出凝霞去,始识峰头特地尊。

紫阁青冥,取李白《君子有所思行》中“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诗意。紫阁山在县城东南四十余里的紫阁峪内。据清乾隆年《户县新志》载:“紫阁峰、黄阁峰、白阁峰,在县南三十里”。岑参诗云:“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雍胜录》云:“紫阁峰在县东南,旭日射之,灿然发紫,其形上耸,若楼阁然。白阁峰阴森积雪弗融。”

山中有宝林寺,原来规模宏大,高僧大德间出于此。寺内有六面七层密檐楼阁式实心宝塔一座,高17米,为尉迟敬德监修,俗称敬德塔。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载:“端拱元年(988),僧可政住终南山,得三藏大遍觉玄奘法师顶骨,为建塔归瘗(埋葬)于寺。”元至正《金陵志》载:“塔在寺之东,即唐三藏大遍觉玄奘法师顶骨之所,于宋端拱元年得之于长安终南山紫阁寺。”清同治年间该死毁于兵火。

传说旧时山峰之上,夏日雨霁,旭日东升、朝霞横空之际,这里的山岚水气,若烟云漂浮,如雨露之湿润,往往呈现“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的海市蜃楼奇景。唐代诗人邵谒有诗赞曰:“壮国山河倚空碧,迥拔烟霞侵太白。绿岩下视千万寻,青天之距百余尺。”(见《紫阁峰》)

九、圭峰夜月

 皓照圭峰树影重,长天云敛淡春容。

 银河斗转横轮阁,铁马风清杂晓钟。

 青嶂远衔秋夜月,轻云暗抱大夫松。

 山家乘兴恒孤往,石径穿林护短筇。

圭峰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的太平峪口。海拔1498.2米,俗称尖山。民国年间的《重修户县志》曰:“山峰重迭似圭,故谓圭峰”。

圭峰山突出于群峰之外,笔直挺拔,确像士大夫们把玩的玉圭,形制巨大,惟妙惟肖

 圭峰山的景色极为壮观,站在草堂寺一带向南望去,更加挺拔俊秀。每逢秋日三五之夜,仰首见月,高悬于青山之顶,群山寂静,玉盘清寒,恍然如入仙境。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于圭峰别墅邀友人聚会,正在饮宴赋诗之时,忽有笛声自山间悠然而起,上拂云汉,下满林壑,一席人听得如醉如痴。范仲淹涕下沾襟曰:“安得如圭峰月下,倚高松听吹笛乎?”

 唐高僧定慧禅师曾驻锡圭峰山下,因称圭峰禅师。清三善居士有诗赞曰:“削壁层峦入绛霄,暮烟夜雾锁山腰。谁悬明镜高峰顶,照见秦川万里遥。”(见《圭峰夜月》)

十、草堂烟雨

烟雨空濛障草堂,毗庐古刹现毫光。

一乘慧业超千界,万斛明珠照十方。

炉篆氤浮岚雾合,林岩香散野风凉。

廻廊细读圭峰记,遥忆当年翰墨章。

草堂烟雨胜景在草堂寺内。草堂寺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的太平河东岸。《长安志》载:“在御宿川圭峰下,本姚兴草堂,即逍遥园也,鸠摩罗什译经处,后为禅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堂古寺地处终南山下,太平河滨,山环水绕,景色宜人。据《户县志》记载:寺内有一烟雾井,相传昔日常有一蛇卧于井内石上,吐出一股白气由井内升腾,缭绕于省城长安上空,被称为草堂烟雾,为昔日长安八景之一。解放后,科学揭开了历史迷雾,上世纪八十年代,省勘测设计院在附近打出自流热水井,证实草堂地区地处天然热水带,所谓“烟雾”、“烟雨”实为井内升腾的地热气,每逢秋冬晨昏,地下热气升腾,远看烟雾缭绕,近看阴雨霏霏。近处终南诸峰,必是一片暝蒙,似在虚无缥缈之中。

 清人朱集义有诗赞曰:“烟雾空濛叠嶂生,草堂龙相未分明。钟声飘渺云端去,跨鹤人来玉女迎。”(见《草堂烟雾》)

十一、高冠瀑布

 凭凌紫阁拥高冠,万丈碧涛泻碧澜。

 溜滴梨花摧蕊萼,飘飞玉屑造琅玕。

斜拖机练三分白,瀑涨悬泉六月寒。

山际空濛夜淅沥,萧萧风雨洒龙盘。

 高冠瀑布,位于县城东南20余公里的秦岭北麓高冠峪口。从汉唐至今,一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高冠峪,是一个喇叭形状的谷口,山势陡峭,高冠河奔腾而出,形成飞瀑,如银河倒泻,声若震雷。清《户县志》曰:“河水冲流而下,迅驰骇人”。赵函在《石墨镌华》中说:“潭喷沫如雪,上有铁悬桥如丰谷,而潭激射,渡者尤悸。”瀑下冲有一潭,深不可测。由于瀑布深藏于峭壁之下,人们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莫测。带到战战兢兢爬至瀑边,高冠瀑布才可尽收眼底:只见眼前瀑水,汹涌奔泻,势如箭穿,形如闪电,声如猛虎,真是奔马不如其急,滚雷不及其猛,山鸣谷应,震人心魄。远观白浪翻滚,雨雾蒙蒙,阳光下可见道道彩虹。唐代岑参、宋代程颢等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诗篇。清代长松居士写诗赞曰:“危石巉岩叠浪高,半山惊落怒龙号。流虹忽破空潭影,风雨晴眺谷口涛。”

十二、灵沼瑞莲

 荷花烂漫致轻盈,秀濯污泥出水萍。

 绿萼丛中朝露渥,可人时节午风轻。

 地灵还忆丰京泽,种异宜应君子名。

为羡爱莲周茂叔,钟怀夜对月初明

灵沼,周代遗址,与灵台、灵囿齐名。《诗.大雅》:“王在灵沼,于观鱼跃。”《三辅黄图》曰:“治在长安西三十里”。清乾隆《户县志》载:“董村,一名海子,即灵沼故址。有文王庙。唐徐元弼有《灵囿赋》。”董村南有洼地,广约顷余,遍地涌泉,汇而成泽,俗名海子,传即古灵沼遗址。村城门题额:“灵沼真境”,今石尚存。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1264页:“旁有灵沼,周数十顷,池中产黄莲花,然不常见,花盛,则县士人多科甲者。”董村残碑曰:“花之盛者,兆为科第。莲出为瑞。”据传海子生莲,其莲不花。遇花之年,五谷丰登。旧时人多以此占卜仕途,以为上京赶考遇花必中。故灵沼瑞莲传为美谈

 昔日此地,莺燕掠空,碧水盈盈,荷花飘香,游人不绝。今自然变化,水涸为田,已不复见沼。明代解元刘士龙有诗赞曰:“烟水回环四望周,当年画坷此中游。而今盛事归岑寂,露冷蒹葭两岸秋。”

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中“晨游紫阁峰”,紫阁山位于哪里? 1陕西 2四川 3厦门

在陕西

紫阁原名紫盖山,古时为终南名山之首,由于山势俊秀,景色绝美,距离唐代长安城又近,所以吸引许多佛道修行人士前往清修、隐居,寺庙岩窟、山林水涧都可成为宗教道场;从汗代就有名人张良在此无量洞避暑,张良洞里隐居,北周时的法藏也在此修行,后有唐代许多高僧如道宣、楚金、飞锡、慧昭均曾在此地修行。亦有许多士子利用山上现有寺庙习业,与义学僧侣问学、切磋,学有所成则下山应试,或以隐居为成名资粮,终南捷径为士子入仕开辟另一途径,无论是真隐、假隐,紫阁山是当时士人所向往的好去处。

紫阁山景点介绍

紫阁峰:高2150米。东面临高冠,西面临紫阁。西面自峰顶向下1000多米左右的90度悬崖绝壁,如紫色的楼阁,唐代诗人李白赋诗赞美该山,将此山峰比做“紫阁”,后人随称做紫阁峰。南望紫阁峰笔直挺拔,夕阳映照,紫气环绕,苍翠夺目,这就是户县十二景之一的“紫阁青冥”。

张良洞:位于紫阁峰的峭壁上,里面有天然石炕,石灶,石桌,石桌上有天然棋盘(中国象棋),相传是汗代名人张良隐居的地方,最后一次是70年代有人结伴进入。留下美好记忆一片。

万花山:是唐朝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宫皇家的后花园。上有紫云阁,云际寺。

一线天:位于紫阁峰谷底,仰视如井底看天,称“一线天”。

蟒头山:位于紫阁屿入口西测。由此可以进神水屿上西岭经王母宫观睡佛洞。

宝林寺, 敬德塔, 涌钵泉:据《陕西通志》记载:“宝林寺:在县南五十里紫阁峪,唐太宗敕建,尉迟恭监修,宝塔高五丈余,内有涌钵泉”。宝林寺或许是将白泉寺加以扩建,由於监修者尉迟敬德(恭)之侄窥基依止玄奘三藏法师,受玄奘法相唯识之学,致现代学者认为唐末玄奘遗骸被兴教寺僧护携至终南山时,宝林寺旁的敬德塔就是玄奘遗骸安奉之处。

官方修建宝林寺,促使紫阁山各寺院成为许多高僧的潜修之地,如飞锡、楚金,以及新罗僧人无名(慧昭)等.

苍龙砭,饮马池,马蹄石:因为一棵酷似一条龙的古槐盘绕于石砭上,形如苍龙锁砭,故而得名。傍边有一瀑布形如龙须飞泻而下,瀑布上有一酷似饮水的池子相传是传说敬德的神马从天而降,经过此处时在此饮水。

剑插,剑插锅,怪石窟:传说二郎神插剑在此。剑插瀑布,落差50米超上,雄伟壮观。。

神仙泉,望夫石,祖师洞:泉水清澈,富含多种矿物质,经检验达到优质矿泉水标准,直接可以饮用,现在暂时还是免费的,想喝多少喝多少。

谷底潭:位于大园寺上半公里处,流水拢成一束急流从三十米的断崖跌落而下,飞流湍急,银珠卷帘,恰似银河倒泻,游龙下山,这就是无底潭瀑布(也叫井潭约20米深)。瀑布飞下形成两个潭,上有无底潭,下有谷底潭(也叫筛子潭),谷底潭不仅风景秀丽,更是天然的游泳池。

灯盏窝,黑风洞,天井:黑风洞是个天然空调,冬暖夏凉,冬天冒出白气,夏天吹出冷气,3米之内必定感冒,天井深不见底,灯盏窝地形复杂,是由于山体崩溃形成的天然空心,如没当地人指引,请务接近。

跑马岭:可上观紫阁,黄阁二峰,俯瞰群山,谷崖绝壁,苍松迎客,如入仙境。

无量洞:有碑文记载是张良和赤松子对弈避暑的山洞,无量洞也叫药王洞药王孙思邈也曾在此炼药。

睡佛洞,大园寺,宝林寺,塔园:为佛门净地。

子房庄:是汉代名人张良隐居的的地方,张良字子房故而得名。

姊妹潭,瓮城子:瀑布美丽奇特,秀丽。

仙人桥: 是一个天然石桥,此处风景秀丽,如入仙境。

线路介绍

经典线路

杜家庄→大园寺→谷底潭→紫屿小学→神仙潭→祖师洞→宝林寺→敬德塔→苍龙砭→马蹄石→姊妹潭→黄土沟→万花山→瓮城子→猪窝子→仙人桥→紫阁峰→跑马岭→塔园→手扒岩→东岭(云盘寺) → 紫屿小学→大园寺→杜家庄

线路特点:行程长,风景多.可尽赏紫阁风光。有难度系数大。

扎营地点:紫阁峰顶,塔园,猪窝子

探险线路

杜家庄→子房庄→大园寺→谷底潭→紫屿小学→敬德塔→苍龙砭→马蹄石→一条道(一线天)→鹞子翻身→张良洞→紫阁峰→三道贬→剑插沟→灯盏窝(黑风洞,天井)→怪石窟→剑插锅→瀑布群→剑插口→紫屿小学→谷底潭→杜家庄。

线路特点:难度系数极大,惊险。

主题:跃鹞子翻身,登紫阁峰,探张良洞,黑风洞,天井,怪石窟

注意:非专业登山队员不可选。需要专业的攀岩,探洞装备。

扎营地点:紫阁峰顶

穿越线路

太平口→冉家湾→黄岩(万花瀑布)→王母宫(睡佛洞)→涌钵泉→紫屿小学→东岭→西坡→高冠河→高冠瀑布

扎营地点:紫屿小学,宝林寺。

环行线路:地质八队→郝家庄→莽头山→西岭→涌钵泉→宝林寺→祖师洞→清凉洞→神仙潭→紫屿小学→谷底潭→大园寺→杜家庄

腐败线路

杜家庄→子房庄→大园寺→谷底潭→紫屿小学→神仙潭→清凉洞→祖师洞→涌钵泉→敬德塔→苍龙砭→黑风洞(注:如果要玩怪石窟,剑插锅,瀑布群等需要用绳子保护等安全措施)返回。

扎营地点:竹园(紫阁有泪家大院),紫屿小学,宝林寺特点:腐败系数大,在紫阁大院里既可以尽情地喝啤酒,闹篝火,玩棋牌,吃农家饭,感受淳朴的民风,又能到谷底潭观瀑,戏水,游泳,瀑降。

西安有鄂邑县吗?

西安有鄠邑区没有鄂邑县。

鄠邑区,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原称鄠(hù)县、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总面积1282平方千米,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三个副中心城区之一。

鄠邑区距西安主城区18千米,处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截至2019年3月,鄠邑区下辖8个街道、6个建制镇,另设有1个景区管理局。

扩展资料

鄠邑区风景名胜:

1,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太平峪内。距西安44公里,咸阳60公里,总面积6085公顷。海拔在880米-3000米之间,最高是冰晶顶3015米。1997年,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成为陕西省省级森林公园,2004年12月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

2,紫阁山

紫阁山原名紫盖山,古时为终南名山之首。由于山势俊秀,景色绝美,距离唐代长安城又近,所以吸引许多佛道修行人士前往清修、隐居,寺庙岩窟、山林水涧都可成为宗教道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鄠邑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阁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宿山寺·众岫耸寒色

贾岛 宿山寺众岫耸寒色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赏析】

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因屡试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脱离过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见长的诗作中,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这首诗,堪称其中的佳作。 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三、四句具体描绘夜空天体运行的景观。从寺外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朵朵轻云,逆着月亮运行的方向飘移,月亮就在云际中游动。作者描绘这种幽清奇丽的景象,极见推敲炼字之功。沈德潜评走月逆行云说:顺行云则月隐矣,妙处全在逆字。(《唐诗别裁》)同样,流星透疏木的透字与疏字也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唯因木之疏,所以才能透出流星来,否则纵有流星划过,为浓厚的枝叶所遮挡,又怎能看见呢?然而这两句的妙处还不止于此,疏木与行云衬托下的流星走月的自落自行,渲染出空山幽寂清冷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入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

结尾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高松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于是,诗人的胸襟可见一斑了。

李白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注释:

1、宿:住,过夜。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3、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4、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惊吓。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

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

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夜宿山寺的诗意

夜宿山寺的诗意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1、宿:住,过夜。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3、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4、语:说话。

5、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诗意: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

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

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

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馀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赏析】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使握军要者切齿的那一篇,大约写于元和四年(809)。

当时,诗人正在长安做左拾遗,为什么会宿紫山北村呢?开头两句,作了说明,原来他是因晨游紫阁峰而暮宿山下村的。紫阁,在长安西南百余里,是终南山的一个著名山峰。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峰上耸,若楼阁然。诗人之所以要晨游,大概就是为了欣赏那烂然而紫的美景吧!早晨欣赏了紫阁的美景,悠闲自得往回走,直到日暮才到山下村投宿,碰上的又是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的美好场面,其心情不用说是很愉快的。但是,举杯未及饮,不愉快的事发生了。

开头四句,点明了抢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抢劫对象,表现了诗人与村老的亲密关系及其喜悦心情,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是颇具匠心的。

中间的十二句,先用暴卒、草草、紫衣挟刀斧等贬义词句刻画了抢劫者的形象;接着展现了两个场面:一是抢酒食;二是砍树。

写抢酒食的四句诗,表现出暴卒、我和主人的三种不同表现。夺和掣两个词,包含着一方不给,一方硬抢的丰富内容,不应随便读过。诗人用这两个词作诗眼,表现出我毕竟是个官,敢于和暴卒争,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就不仅揭露了暴卒的暴,而且要人们想一想暴卒凭什么这样暴,为结尾的点睛之笔留下了伏线。

写两个抢劫场面,各有特点。抢酒食之时,主人退立敛手;砍树之时,却改变了态度,这是为什么?诗人为了揭示其心理根据,先用两句诗写树:一则指明那树长在中庭,二则称赞那是棵奇树,三则强调那树是主人亲手种的,已长了三十来年。这说明它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远非酒食所能比拟。暴卒要砍它,怎能不惜!惜不得,是惜而不得的意思。于是,发自内心的惜就表现为语言、行动上的护,虽然迫于暴力,没有达到目的,但由此却引出了暴卒的自称和我的悄声劝告。

结尾的四句诗,在当时很好懂;时过一千一百多年,就需要作些注解,才能了解其深刻的含义。所谓神策军,在天宝时期,本来是西部的地方军;后因扈驾有功,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德宗时,开始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他们以皇帝的家奴掌握禁卫军,势焰熏天,把持朝政,打击正直的官吏,纵容部下酷虐百姓,什么坏事都干。元和初年,宪宗宠信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做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接着又派他兼任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各路军统帅),白居易曾上书谏阻。这首诗中的中尉,就包括了吐突承璀。所谓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采造家,就是这个官府派出的人员。元和时期,经常调用神策军修筑宫殿;吐突承璀又于元和四年领功德使,修建安国寺,为宪宗树立功德碑。因此,就出现了身属神策军而兼充采造家的暴卒。做一个以吐突承璀为头子的神策军人,已经炙手可热了;又兼充采造家,执行为皇帝修建宫殿和树立功德碑的任务,自然就更加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诗是采取画龙点睛的写法。先写暴卒肆意抢劫,目中无人,连身为左拾遗的官儿都不放在眼里,使人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家伙凭什么这样暴?但究竟凭什么,没有说。直写到主人因中庭的那棵心爱的奇树被砍而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让暴卒自己亮出他们的黑旗,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一听见暴卒的自称,就把我吓坏了,连忙悄声劝告村老: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讽刺的矛头透过暴卒,刺向暴卒的后台中尉;又透过中尉,刺向中尉的后台皇帝!

前面的那条龙,已经画得很逼真,再一点睛,全龙飞腾,把全诗的思想意义提到了惊人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