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叶雅体现在哪里 浣溪沙一片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浣溪沙一叶雅体现在哪里,以及浣溪沙一片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苏轼浣溪沙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原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 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扩展资料: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诗。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黄庭坚《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原文: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林下猿垂窥涤砚,巖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鉴赏

上片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

尽管是「一叶扁舟」,上面的设置却颇为清雅。词人卷起画帘,与老妻对坐。一面饮酒清谈,一面观赏著如画江山。「老妻学饮」句,雅兴溢于笔端。不用说,写诗填词,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了。「人传诗句满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谈」的内容,又勾勒出了词人自信自豪的翩翩风度

下片寓情于景,写归途的欢愉心情。

「林下猿垂窥涤砚」:垂,下挂、落下或向下俯身;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或在暗中察看的意思;涤砚,洗砚台。试想:一个或几个调皮的猴子,下挂或向下俯身,闪动着诡谲的小眼睛,在偷偷地窥伺著词人洗砚台的动作。这个镜头,很是生动传神,逗人喜爱。「巖前鹿卧看收帆」:靠岸了,收帆了,山巖前的小鹿,安闲地躺在那里,静静地观看着词人的一举一动,表现得饶有兴味。使人感到此情此景,难以言喻,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接着,词人舍舟登岸,惊起了岸边杜鹃一片「声乱」,激起了船边的一片漩涡「如环」。

在这阕词里,词人以归途的三个动作为序:准备回去了,先要洗洗砚台,然后收起风帆,最后舍舟登岸。妙就妙在他没有简单地去描写自己这三个动作,而是用猿、鹿的神态和杜鹃的反应,客观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自信,闲适,意趣潇然。

黄庭坚的这首小词,写得活泼、欢快,生活气息浓郁。可以说是人物的心境美和大自然的环境美的天衣无缝的统一。

诗词作品: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 诗词作者:【 宋代 】 黄庭坚 诗词归类: 【写景】、【愉悦】、【闲适】

求苏轼《浣溪沙,寓意》的赏析

手:

烫手,比喻权势炽盛。

炙手无人比喻词人遭权贵排挤,仕途不顺。

梧楸:

梧桐与楸树。二木皆逢秋而早凋。

晚雨脱梧楸,俗话说一叶天下秋,一个脱字,惟妙惟肖,更体现出秋意的悲凉、荒芜。

季子:

典故:1.指春秋时吴季札。为吴王寿梦少子。不受君位,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省称"季子"。历聘各国,过徐,徐君爱其剑,季子为使上国,未与。及返,徐君已死,乃系其宝剑于徐君冢树而去。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人称颂其高风亮节。 2.借指情谊生死不渝者。 3.指战国时洛阳人苏秦。秦早年外出游说,黄金耗尽,穷困而归,家人皆耻笑之。后佩六国相印,又经洛阳,兄弟妻嫂不敢仰视。秦问其嫂:"何前倨而后恭也?"嫂答:"见季子位高金多也。"一说苏秦字季子,一说嫂呼小叔为"季子"。事见《史记·苏秦列传》"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后借指穷困者或先穷后通者。

在词中当作第三种解释,词人此时当是人生很不顺畅的时候,与“敝貂裘”的情况相符。

敝:

破旧,坏。

貂裘:

貂皮制成的衣裘。

肯:

通常作乐意、同意、应允解,词中不然,应该是时常、易于的意思。

惊秋:

通常的解释是:1.秋令蓦地来到。 2.喻迅速凋零衰败。

此处通常的解释说不过去,惊秋在词中是动宾结构。松柏惊秋,松柏的四季常青、盎然挺立,令秋也感到震惊。这又好比是词人自比,连松柏都能做到逢秋不悲,何况人呢?所以词的整体感情在此处突转,由悲转向化悲痛力量,像松柏一样,“岁寒肯惊秋!”

世人皆知苏轼文词以旷达豪放为显,这首花大量文笔写秋的悲凉之作在苏轼词中算为少见。初看词的上阕,“炙手无人、萧萧晚雨、梧楸、敝貂裘”等场景和物象很明显是悲秋的代名词,到了下阕,这种情绪还在延续,但可以体会到细微的转变倾向,“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我已经不能承担什么大的期望了,那么是不是就要学习古人呢?是不是要选择古代文人通常的做法,悲秋呢?不是的,苏轼到底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风格。词的最后一句才揭开谜底,词意陡变,“岁寒松柏肯惊秋!”所谓化悲痛为力量,借松柏抒发自己的感情,纵然世道沧桑、仕途不顺,然而还要像松柏那样,保持坚强、长青的性格。或许词人将这首词定名“寓意”,蕴含的也就是这个意义吧。

这首词的精彩之处,或许就在词的最后一句上,扭转了整个意义上的乾坤。

关于浣溪沙一叶雅体现在哪里和浣溪沙一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