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武判官是哪里人,以及武判官是干什么的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唐代诗人岑参,汉族,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字号不详,网上无相关资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说起岑参,没有不知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没有不知道武判官的。可是,武判官究竟何许人也?他和岑参有哪些人生交集?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
一、武判官是何许人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妇孺皆知,这句著名的诗句出自岑参的七言歌行体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正是他第二次在西域任职期间所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够不幸的了,他的祖上官至宰相,但经过武则天一朝的折腾,气运已大不如前。到他这一代,就只能靠自己了。
玄宗天宝八年(749年)至十年(751年),岑参远赴西域,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职。唐朝中后期,很多文人都是通过入幕的方式寻求官运的。岑参原想在高幕觅得高枝,结果高仙芝因讨伐石国战败而被解除职务,岑参作为下属,自然没有好果子吃。他无奈回到长安,一切又要从零开始。
在长安的日子里,岑参没能找到出路。天宝十三年(754年),封常清任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思来想去,岑参还是决定重回北地。是年夏,他抵达封常清幕中,先后任判官及支度副使。直到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五月才东归凤翔(即扶风)。
岑参达到北地不久,另一个人也星驰而来。他就是武就,武判官,也是宪宗朝宰相武元衡的父亲。据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文书,天宝十三载(754)七月到九月,武判官在安西、北庭活动过。在他达到西州之前,岑参已经在北庭治所候着他了。
二人一前一后来到西域苦寒之地,成为关系较好的僚友兼诗友。大家都是来西域谋出路的,原本没有多大的不同的。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出奔在蜀,肃宗在宁夏灵武即位新帝。
天下换了,在政治上将发生新一轮洗牌。如果自己的上司能一举荡平贼逆,那自己也能跟着沾光。然而,不幸的是,封常清和高仙芝因为不敌安禄山的骄兵悍将,被皇帝下令诛杀了!
真是衰到家了!蛰伏西域的岑参闻此噩耗,再一次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他战战兢兢地等着朝廷的命令。或许这个时候任命书已经下来了,但就算是昼夜星驰,任命最快也得20多天才能达到这里。
历史又放了他鸽子。他没有等到自己的任命,却等来了武就的任命。
至德元年(756年)七月,肃宗任命李岘为扶风郡太守。扶风是长安西北门户,地理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李岘上任后,就开始罗致人才,他上表荐武就为兵曹掾。
756年七月,一道朝命正星驰轮台。大约一个月后,朝命即到达北庭治所。此时还是八月初秋时节,纷纷扬扬的大雪就已将西域笼罩得密不透风了。
岑参为好友武就迁升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一股酸水也涌上心头。这大概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心理感受吧?朋友圈里都是大佬,只有自己寂寂无闻,连同学聚会都没脸参加了。
唐制规定,接到朝命即刻动身,不得耽误。岑参强颜欢笑,在中军帐中为武就置酒送行。觥筹交错之间,胡琴声、琵琶声、羌笛声交响于耳,至于奏的是什么乐曲,他已无心去辨。因为,别人的欢歌,是自己的哀鸣。
夜幕慢慢降临,岑参和武就来到营门,再多的话语也道不尽离愁,看着武就坐骑消失在茫茫雪原,雪地上只留下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自怜弃置天西头”,在这大漠雪域,他就像一个天涯弃子。这场大雪从初秋下到来年春天,厚重得就像岑参的心情。
二、岑参和武就的人生交集
在人生的跑道上,岑参和武就原本是以共同的速度在奔跑。但轮台一别,二人从此分途。
岑参生于开元七年(719年),武就当生于开元元年(713年),年长岑参6岁。岑参是天宝三年的进士,而武就也是在天宝三年前后制举登科的。二人在生活中应该是有交往的。
二人年龄相仿,登上仕途的时间也接近,况且所处时代环境也相同,都坐上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滑梯。要说“时势造英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时势的红利。
在岑参的朋友圈里,高适、杜甫是至交,李栖筠和武就是自己在西域时的幕友兼诗友。包括王维,也与自己相熟。可是,就属自己和杜甫最惨。
高适做官灵活,他跟着哥舒翰守潼关,被贼军打败,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马上转头去抱玄宗的大腿。肃宗即位后,又受到赏识,官运亨通。
李栖筠在西域时与岑参多有诗作往还。他还是李岘的布衣之交,几乎和武就同时加入李岘麾下。据《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载:“上又征兵于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发精兵七千人,励以忠义而遣之。”做事不在多而在精,哪怕只做过一件,只要做到点子上,就足以让大老板注意到你。李栖筠就属于这一类,安史之乱时,他选精兵七千赴灵武,护驾有功啊。仕途上既有李岘提携,又有皇帝赏识,官运亨通,官至御史大夫,死后追赠吏部尚书。
武就自从到了李岘麾下,成绩斐然。据《武就碑》云:“宣皇在岐,供待有劳,改永乐令,历河中府户曹。毂下求吏,转万年丞。建陵复土,推择充奉,拜醴泉令。朝廷嘉其才,擢为殿中侍御史。”死后,追赠礼部侍郎。
而王维,安史之乱中还当过叛军的官,但是他的亲弟弟王缙是平叛的功臣,就用自己的爵位保住了哥哥,王维得以躲过朝廷的清算。就连王维最后都做到了尚书右丞,是正四品的官,岑参岂能不心酸?
而岑参在安史之乱前寂寂无闻,在安史之乱后也久处下僚,好不容易才做到嘉州刺史。
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文学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关于武判官是哪里人和武判官是干什么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