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更漏子本意王夫之写了长夜的哪些秋声,以及更漏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更漏子·本意》
明代: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更漏子·本意》译文
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漏壶滴水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使人难以入睡。
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秋天的一切都是显得如此悲凉,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满腔热血地想要为国效力,却始终不能如愿。天下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深埋在心中。
《更漏子·本意》注释
炯(jiǒng):明亮。
永:漫长。
滴泠(líng)泠(líng):指漏壶滴水之声。
扃(jiōng):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幽:阴暗的角落
絮(xù):鸣叫
薄:少许。
《更漏子·本意》赏析
“斜月横,疏星炯”是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也为下文作铺垫。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双眸未易扃”则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状态是心绪不宁,难以入睡的'。“双眸未易扃”与“不道秋宵真永”前后呼应,正是作者彻夜难眠,才感到秋夜漫长。
结构上,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外在环境的凄清相应和,为下文抒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之情作铺垫。
“薄酒何曾得醉!”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能醉。原因在于他心忧天下。通过“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这些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情,表达了反清复明壮志未酬之情。通过“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词人愁之重、深。
全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本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更漏子·本意》创作背景
明朝灭亡后,王夫之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王夫之每天都在写文章,以至于磨砚,提笔都觉得费力。王夫之感到报国无门,内心感觉非常悲凉,便把内心的苦楚宣泄在文学作品中。
《更漏子·本意》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本意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王夫之
唐五代时,不少词家惯将词调当词题。清朱彝尊云:“花间体制,调即是题。如《女冠子》即咏女道士,《河渎神》即为送迎神曲,《虞美人》即咏虞姬是也。”(《词综·发凡》)这首词题为“本意”,即援用唐五代旧例,以词调《更漏子》为题。
《更漏子》词调,始用于唐温庭筠(见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以歌咏长夜更漏、男欢女爱、别情离绪为特征。后世袭用者也大抵不越其樊篱。王夫之身当明清易代之际,矢志图谋恢复,深以“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自题墓铭》)为憾,自不会沉湎于卿卿我我的柔情蜜意之中。因而,他以《更漏子》本意入词时,必然迥别于追摹花间词风的衮衮诸君。在这首词中,他抒情寄慨,劲气贯注,表达了一位志士仁人的心声。
“斜月横,疏星炯”,开篇两句从星空月色入笔,烘托环境氛围。西斜的明月,横挂在广袤的夜空;寥落的星辰,闪耀在漆黑的天幕: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分。“不道秋宵真永”,一声深沉的感叹,直逗露出词人彻夜不眠的情状。“不道”,言事出意料。词人怎么也没料到,这清秋的夜晚竟会这么漫长!不难体味,此时的他已充分领略了漫漫秋宵的难捱:从明月初升到月照中天又到斜月渐沉,他何曾有片刻入眠!“声缓缓,滴泠泠”,这长夜的更漏,一声声缓慢,一滴滴清泠,声声滴滴,敲打着无眠人的心。他何尝不想安然入睡,好好休息一下呢?只是“双眸未易扃”,这一双眼睛实在不容易像门窗那样关闭啊!一个“扃”字,把眼睛比拟成可以自由开关的门窗,可说平中出奇,匪夷所思。
过片仍从景色着墨,承接上片“秋宵”,描摹深秋的风物。“霜叶坠,幽虫絮”,抓住秋天的落叶和秋天的鸣虫,渲染秋的色彩和秋的韵律。霜叶飘坠,见出秋的凄凉和萧瑟;秋虫絮语,显示秋的静谧和枯燥。试想,树叶坠落这样细微的声响都听得清清晰晰,周遭环境的静幽就可想而知。这正是一个彻夜难眠之人的真切感受。他也曾想过对策——以酒求醉,以醉求眠,然而,“薄酒何曾得醉”,醉乡不到,梦乡难入。词人的彻夜不眠自是理所当然的了。那么,他究竟为什么会失眠呢?“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原来,词人时时刻刻萦念于怀的是天下兴亡的大事,这是他少年时代就立志要实现的夙愿。而且,这宏愿分明正伴随着点点更漏,愈来愈深。“分明点点深”,是更漏深沉,更是心事深广。忧怀天下,心系社稷,这是一位爱国志士的大悲大忧。这“事”,这“心”,挥不去,拂还来,怎一个“愁”字了得!难怪词人低回不已,久久不能入眠。
近人龙榆生评王夫之词云:“其词虽音律多疏,而芳悱缠绵,怆怀故国,风格遒上。……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真屈子《离骚》之嗣响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词人标榜的“天下事”,即“怆怀故国”;他萦怀的“少年心”,即嗣响屈原的“楚骚心”。因而,这首吟咏本意的《更漏子》词便与一般批风抹露的艳词迥异,风骨遒劲,令人玩味不尽。
更漏子·本意原文: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更漏子·本意翻译及注释
翻译 轮月西斜,横挂中天,星斗稀疏,烁烁闪闪。大地通明,四周悄然,秋夜漫漫,心忧难眠。独居斗室,凄清落寞,长夜难明,忧思无限。更漏声声,清冷缓慢,滴声每下,心愈茫然。遥望星空,心潮澎湃,辗转反侧,未曾合眼。枯黄秋叶,霜雪摧残,迎风而下,满目萧然。幽暗角落,秋虫啾啾,或长或短,持续不断,声声入耳,凄切哀怨。触景生情,悲秋伤感。岁月蹉跎,借酒浇愁,酩酊之后,醉而不醒,消除块垒,乐而忘忧。心有芥蒂,为国隐忧,薄酒一杯,易醉难求。少年之时,胸怀大志,精忠为国,心怀黎民。时局动荡,国势衰微,乏天无术,痛心悲愤。忧心如夜,点点加深。漫漫秋夜,难以入眠,借酒消愁也消不掉心中块垒。愁些什么呢,天下大事,儿女情长,都在胸中。
注释 1炯:明亮。2永:漫长。3滴泠泠:指漏壶滴水之声。4扃: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更漏子·本意评解
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眼看着「斜月横,疏星炯」,感到「秋宵真永」。辗转反侧之状,溢于言表。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诗词作品: 更漏子·本意 诗词作者:【 清代 】 王夫之 诗词归类: 【婉约】、【秋天】、【写景】、【抒怀】
更漏子·本意
唐。李煜(又或温庭筠)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
梦长君不知。
①迢递:远远传来。
②画屏:有画的屏风。
③香雾:香炉里喷出来的烟雾。
④谢家:西晋谢安的家族。这里泛指仕宦人家。
⑤红烛背:指烛光熄灭。
⑥梦君君不知:又作“梦长君不知
这首词描写古代仕女的离情。上段写更漏报晓的情景,下段述夜来怀念远人的梦思。
先以柳丝春雨,花外漏声,写晓色迷朦的气象。再写居室禽鸟为之惊动的情景。不独城
乌塞雁,即画上鹧鸪,似亦被惊起。这种化呆为活、假物言人的写法,实即指人亦闻声
而动。夜来怀人,写薰香独坐之无聊,灭烛就寝之入梦。通首柔情缱绻,色彩鲜明。
更漏子·本意
作者: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