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中华诗书的诗来自哪里,以及中华诗刊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这两句并非一句诗,后句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而前句则是后人为了对仗工整,移花接木而作。
1.“胸藏文墨虚若谷”是后人所写,出处不详。
虚怀若谷一词,出自《老子》第十五章,形容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
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
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
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
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
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虚怀若谷出处)
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地浊水。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胸藏文墨虚若谷的意思是:胸中藏有文墨,人的胸怀自然高雅悠然,谦虚谨慎,虚怀若谷。
2.“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苏轼告别凤翔,要回到长安去,临别前写了一首留别诗,送给自己的朋友董传,原诗为:
《和董传留别》
宋 ·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生活中,虽然是身着简陋的粗布大衫,但是胸中却满腹诗书,才华横溢,使整个人气质如兰光彩照人。
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宋代将参加科举考试,也称为“踏槐花”)。
囊中羞涩,无法添置那车马,穿着旧布鞋,应接不暇地看着富贵人家的香车宝马,眼花缭乱。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我的名字。
这首诗虽然大家并不熟悉,但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人知,后人在形容一个人饱读诗书,气质不凡,颇具风骨时,经常会用到以下三种表达:
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诗书”展示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造就了璀璨夺目的优秀文化,其中诗词就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名篇佳作灿若星河。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文化自信和精神风貌的展示。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优美的辞藻、含蓄的表达、厚重的文化底蕴……名篇佳作给人们以巨大的精神震撼和昂扬向上的能量。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意境深远的诗词中得到滋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和董传留别》,作品原文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和董传留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由凤翔府回到长安时所作的一首七律。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董传曾与苏轼相从,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苏轼在诗中一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黄榜得中。全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赏花归去》连环诗,据说是苏轼的醉后游戏之作,很有意思其一种读法如下: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还可以读作: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中华诗书的诗来自哪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华诗刊、中华诗书的诗来自哪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