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南取自哪里 幽幽南山上一句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幽南取自哪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幽幽南山上一句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代从哪个地方到幽州要经过江南?

唐朝时期的幽州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至于江南这个概念就更大了。单纯字面意义为长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而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又有不同定义,如果单指唐朝时的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所以这些地方的往南面势必都要经过江南。所以具体还是要看哪里出发。

什么叫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乃是中原北部的一道重要屏障,正所谓“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幽云十六州一旦丢失,整个华北平原将完全暴露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进而直接威胁中原腹地。而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再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回中原王朝之手,幽云十六州足足被非汉族的统治者统治了455年。

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它是中原王朝的安全保障

所谓幽(燕)云十六州,主要指的便是今天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十六州。因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因而一直都是中原政权东北方向的重要防线,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曾沿北部边疆修建了一道绵延万里的长城。此后,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杀伐征战,便主要围绕长城一线的险峻地形展开,虽然中原王朝强盛之时也曾杀入大草原乃至漠北,但由于无法对广袤草原实行有效统治,长城便成为了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地处燕山山脉南北的幽云十六州,便正好处于中原王朝这条重要的军事防御线上,其中幽、蓟等十二州位于河北北部,云、应、寰、朔四州位于山西北部,而长城的要隘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也全部处于这一带。

没有幽云十六州的北宋修筑大名府为防线

幽云十六州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北部重要防线,一旦有失,北部边防将从此无险可守,游牧民族的铁骑将纵横驰奔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昼夜即可饮马黄河。北宋收复幽云十六州失败之后,面对契丹的威胁,在丞相吕夷简的建议下,不得不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修筑大名府,构筑内部防线防止契丹南下。当然,最终的事实证明,这道防线同样不如燕山南北的天然防线牢固。

再如明朝末年,当后金攻占漠南蒙古之后,再度威胁明朝北部边疆,之后山海关虽然仍是牢不可破,但后金却在崇祯二年(1629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之间,先后六次绕道蒙古攻破幽燕之地的长城防线,进而驰骋于华北平原,甚至一度杀至山东地区。

占领漠南的后金先后六次攻入关内

如上所述,正因为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战略作用,使得割让幽云十六州,成为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收复幽云十六州则成为每一个汉人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而达成这个理想,则足足用去了四百余年时间。

从后晋石敬瑭割让到明朝收复,汉人为此奋斗长达四百余年

自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之后,幽云十六州先被桀燕和晋王李克用(李存勖)分别占据,直到913年晋王李存勖攻灭桀燕,进而灭后梁、建后唐,燕云十六州这才全部由后唐占据。

五代十国时曾为后唐占据

当后唐皇位传至李嗣源手中后,石敬瑭因多次救过李嗣源的性命,并且拥立其为帝,因而深受其重用,并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李嗣源病逝之后,李从珂与继位为帝的李从厚发生火并,石敬瑭又拥立李从珂为帝。然而,李从珂即位后仍将石敬瑭视为最大威胁,之后双方矛盾激化,石敬瑭遂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耶律德光逐领兵从雁门关南下大败后唐军。

石敬瑭在契丹帮助下灭后唐、建后晋,遂于938年依约割让燕云十六州于契丹,并对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契丹(辽朝)以后,中原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和人工防线,辽国也开始从单纯的游牧民族,向游牧与农耕相交杂的民族过渡。

后晋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

石敬瑭去世之后,石重贵继位,结果因不肯向契丹称臣而惨遭灭国。后晋灭亡之后,刘知远建立后汉,却根本无力收复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始终被契丹(辽国)占据。直到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率军攻辽,虽然最终因病未能全部收复幽云十六州,却也收回了瀛、莫、宁三州十七县,其中瀛、莫二州便隶属于燕云十六州,此后辽国占据的其实只有燕云十四州。

后周世宗柴荣曾收复了瀛、莫二州

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也曾尝试收复燕云地区,其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广积钱粮或赎回失地,或组建军队收复失地。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先后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和雍熙三年(986年)两次伐辽,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此后宋朝再也无力收复幽燕之地。

雍熙北伐

到了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之后,金国归还燕云十四州,北宋甚至为此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金国灭辽之后也曾于1123年将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归还北宋,但在阿骨打死后金国便又反悔,重新于1125年攻占幽燕之地,并于次年大举南下攻灭北宋,幽燕之地遂又落入金国手中。

之后蒙古崛起,铁木真大军南下横扫河北,幽云十六州又全部落入蒙古(元朝)手中。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并于1279年剿灭南宋残余势力,就此统一全国,元朝就此开启了统治中原的一百多年岁月。

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幽云十六州这才重新回到汉人手中,而此时距离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已经足足过去了455年。

阮声清幽南烛尽林覆霜深秋石平,出自哪一首诗

《西子调》。

阮声清悠南烛尽,林覆霜深秋石平。涧水逐流绕青林,嘉鱼周游自在停。雀立枝梢啄酸果,周灵吹笙佚花名。置壶清酒续佳音,伴只白狐月下饮。

《死亡万花筒》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现代悬疑灵异小说,作者是西子绪。

之子于归,幽幽南山什么意思

两句话的意思是:姑娘就要出嫁了,南山深幽清静。

“之子于归,幽幽南山。”出自《诗经》

拓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唐代说的”幽州”现在在哪里?

武德元年(618年)唐兴隋亡,并改涿郡为幽州,治所仍在蓟城,当时又称“幽州城”。据《元和郡县志补志》载,幽州城南北9里,东西7里,周长23里,约相当于今23里(每唐里约合今0.72里)。城坚实高大,呈长方形。其东城墙大致在今宣武门外大街西侧,南城墙在今白纸坊大街以南,西城墙在今莲花池东岸,北城墙在今新文化街一线稍南,共10门。

唐朝的幽州在哪里?

在如今的北京南,幽州城东城垣在今北京宣武区烂熳胡同与法源寺之间的南北一线;西城垣在白云观西土城台至小红庙村之南北一线;北城垣在白云观西至头发胡同一线;南城垣在今宣武区姚家井以北的里仁街东西一线 。

西墙 :1959年在海淀紫竹院南出土一合唐文德元年(888)“唐卢公夫人赵氏墓志”,称其“葬于府城西北十里”(府城即幽州城),说明墓地距幽州城10里。1974年在宣武区甘石桥北,北京钢厂出土一合唐大中九年(855)“涿州范阳县主簿兰陵肖公夫人侯氏”墓志,称其“殡于幽州幽都县西三里仵原”,从墓地(今北京钢厂)向东1.5公里,就是幽州西城墙所在。

南墙 :1965年右安门外出土唐元和六年(811)唐王郅墓志,记载:“起坟于蓟县姚村南一里之原”。1981年在丰台区大葆台博物馆南500米处出土唐永泰二年(766)“唐阳氏墓志”称其“宅兆于蓟城西南二十里”,1985年在丰台槐房乡发现唐会昌元年(846)“唐王邕墓”墓志载:“卜葬于蓟县南十三里”。由上述墓志记载推测今天陶然亭西边白纸坊东西街一带,即为唐代幽州南城墙所在。

东墙 :50年代在永定门外安乐林出土唐建中二年(781)“棣州司马姚子昂墓志”记载:“葬于幽州城东南六里”。在东单御河桥发现唐代任紫宸夫妇合葬墓,称其“宅兆于幽州城东北原七里余”,因唐代幽州治所设在蓟城,志中所记幽州城即是蓟城。根据墓志出土地点,任氏墓应位于唐幽州城东北7里左右的地方。上述两墓位置一南一北,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而幽州城东墙应该在此线以西6—7里的一条南北直线上

北墙 : 早在19世纪20年代在今西城区二龙路出土唐咸亨元年(670)“唐仵钦墓志”载“咸亨元年,迁柩于城东北五里之平原”,50年代又在西城爱民街出土唐开成三年(838)唐卢龙节度使却押衙周元长墓志,称其“葬于蓟城东北七里龙道之古原”。根据这些资料记载的距离与方位,唐幽州城的北墙应该在今头发胡同一线,向西延伸到白云观以北一带

幽南取自哪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幽幽南山上一句、幽南取自哪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