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平仄诗有哪些,以及平仄的诗有哪些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其句为“平仄平平平仄平”,因“急”是入声故为仄。
二句:“渚清沙白鸟飞回”为“仄平平仄仄平平”因“白”为入声,故为仄。
三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四句“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句“万里悲秋常作客”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句“百年多病独登台”为“仄平平仄仄平平”因“独”为入声,故为仄;
七句“艰难苦恨繁霜鬓”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末句“潦倒新停浊酒杯”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因“浊”为入声,故为仄
古词和格律诗对文字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稍谙古文者皆知.以七律为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对中间两联尤其要求严格对仗.从声调上讲,首先是平仄相间,即不能出现连续的平声或仄声,当然仅对偶数位字作这一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次是联间沾,联内对,即上联后句与下联前句平仄相同,同联当中平仄相对.词的词牌格式更多,平仄之式更为复杂,但平仄相间仍是重要的原则.
律诗绝句的各种固定形式,自有其鲜明的美学及诗学特征.以五字和七字为一句,一是读起来节奏鲜明,另外则是更符合记忆的要求,这种分句法最容易记住;对仗具有典型的轴对称形式的美感,恰好又与中国文化的美学特征相协调一致,如古代建筑典型特征就是它的轴对称性;韵脚一致能使阅读吟诵和谐流畅;平仄相间使诗句抑扬顿挫;联间平仄相沾则能起到整诗语气贯通的作用,类似于汉语修辞手法中的顶针.各种特征之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由此看出不尽相等.
声调是汉语特有的,它是一个汉字必备的语音特征,不像英语仅有音节特征.声调的本质是一个字发音时音高的变化特征,持续高音为阴平,由低到高为阳平,先降后升为上声,由高到低为去声,简单说为音调的变化就是声调.但是声调口口相传,因而变化很大,又有
地域之别,更难统一,不象文字有固定的流传形式而比较稳定.一个编辑论及拙诗“坐看寒山一片湿”中的湿字,认为属入声,归仄声类,确
实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地方语言中保留有入声,象古音一样,但是现在推 广的普通话已经删除入声,将其原入声字分别划归阴阳上去四声.那么
究竟在现代的古诗创作中,是以普通话为标准呢,还是以古音为标准呢
,或者以地方语音为标准?如果要有标准的话,当然该以普通话作为标准.有唐七绝第一(文无第一,这里仅仅是借用某些评论家的话来说明
这首诗的地位)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笛”古为入声
,属仄声,入格;今普通话为阳平,属平声,出格;且“杨”字为平声,也出格.这也从侧面说明关于平仄的要求是不能太严格的,因为有时我们连平仄的统一标准都不能完全确定.
古诗词是能够入乐而唱的,诗有吟诵之说,吟不是唱,是拖长了字音,改变了音调的,吟到得意之处还要将音抖几抖.词也有倚声填词之说,实际词牌就是一首已经谱好了的曲.古诗词一旦入乐,其
声调之性质便不复存在,平仄也就失去了意义,仅在以纯语言形式存在下,平仄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其美学特征却不一定是必须具备的,即古诗词创作中声调的作用主要应该是限定一个字,仅凭阅读就能判断出来,而不是非得在这个位置上固定平或仄,这方面的要求显然不应该像建筑为了对称美而严格要求一样.一个著名声乐家在教授怎样唱出“琴手”和“禽兽”的区别时,要求前者以软起,后者以硬起来区分,软起是发音时由弱到强,类似于阳平音或上声,硬起是指发音时突然将声喷发均匀发出,类似于去声的发音,这是用音强去比拟于音高,也说明汉字入乐已经失去了声调的意义.强行的程式化的要求,往往会限制艺术的发展.以音乐为例,远在7000年前的贾湖骨笛,就可以吹奏出多个音,据专家考证,在创立十二平均律(即一组八度音平均分成十二个半音,八度音是指一个音和它的二倍频率音之间的跨度,如现定的钢琴中央C频率为261.6Hz与523.2Hz的音构成一个八度音)之前,古乐音中一个八度音也有分级谈及七个音的,在这之后更应该明白其理,但古乐音将一个八度音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西方相比少了fa和si,它使创作简化并程式化,但也限制了创作的自由,遏制了创造力,大大降低了音乐的丰富性.不知为什么古代音乐家偏偏缩减为五音并依此作乐.中国古代器乐创作之成就,远不能和欧洲器乐相比,究其实,程式化的弊端难辞其咎,希望这句话不致招致狭隘民族主义者的口诛笔伐.
用协和音程可以创作出伟大的音乐作品,用不协和音程同样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平仄相间是美的,但也可以用连续的仄声表达急促的语气,或让语意一气呵成;用连续的平声表达轻灵活泼或平和
的意境.作诗写词,第一是意境,第二是遣词用字的生动、准确、形象,韵脚和畅,第三才是平仄,而且不能因式伤意.太过于片面追求形式对艺术是伤害,在艺术大众化的今天更会阻碍艺术的发展.艺术不是科学,仅被少数几个科学家理解就行了,而平仄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完全淹没在诗意词境中,因此创作者应该明白什么才是更重要的.被誉为唐七律巅峰之作的崔灏的《黄鹤楼》,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从对仗尤其是平仄上看简直出格,前句一连的仄声,但因整诗意气相贯,描写生动,情景相融而成千古名句.格律诗如此,古词的平仄意义则更为次之.
仄仄平平仄(平仄脚)
平平仄仄平(仄平脚)
仄仄仄平平(平平脚)
平平平仄仄(仄仄脚)
第一种平仄格式:
平仄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撷”为入声字,为仄声。
第二种平仄格式,首句用韵,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将首句改为平平脚:
平平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黑”为入声字,为仄声。
关于平仄诗有哪些和平仄的诗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