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金河金河是哪里 岁岁金河复玉关全诗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岁岁金河金河是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岁岁金河复玉关全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征人怨》是七言绝句,有的人认为全诗四句,一句一景,不相连属,你赞成此观点吗?

唐诗七言绝句:《征人怨》。

有的人认为全诗四句,一句一景,不相连属,不赞成此观点。

柳中庸 〔唐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注释

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朝(zhāo)朝:每天,日日夜夜。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青冢(zhǒng):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意思是:年复一年,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横刀跃马,征战杀伐。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又加以“复”和“与”字,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 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征人怨·柳淡》原文与赏析

柳淡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淡,字中庸,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历间进士,曾为洪州户曹参军。《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三首。

这首《征人怨》格调雄厚,句法奇绝,诗中不着一“怨”字,而怨意弥深。

诗的前两句写长期征戍不定。上下句互文见义。首句“岁岁金河复玉关”,意谓年年在金河、玉关一带服役。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唐置金河县,属单于大都护府地。玉关,即玉门关。金河、玉关, 一在北方,一在西北,都是塞外经常征战之地。次句意谓日日从事征战。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这儿指刀剑。天天都执马鞭握战刀,战斗不息。一、二两句互文,也就是年年岁岁,朝朝日日,奔波于金河、玉关一带,从事征战不停。

诗的后两句写战地环境恶劣。“三春”,阳春三月,犹且飘雪,天气酷寒。“青冢”,汉时王昭君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南,相传塞外草白,而此冢独青,故名。万里黄河绕着黑山,黑山即杀虎山, 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黄河绕黑山,写出塞外苍莽危恶景象。前句以景写寒,后句以景写险,均暗寓着征人在此环境中的心情。如非“武皇开边意未已”, 人民岂会受害而至此!

这首诗一 、二句叙事,三、四句写景,透露出征人的怨情。四句皆对,精工典丽。句内又对,更为奇绝。“金河”与“玉关”,“马策”与“刀环”,“白雪”与“青冢”,“黄河”与“黑山”各自成对。尤其“金河”与“玉关”,“白雪”与“黄河”,“青冢”与“黑山”,奇巧多趣, 更为难得。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唐诗赏析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古诗全文如下: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前言】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没有一字是怨,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注释】

⑴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⑵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⑷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翻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在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既显示了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表明了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万里黄河绕黑山。”涉及到的人物典故是什么?

典故:昭君出塞

本诗诗意: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三月飞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注释⑴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⑵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4)青冢:王昭君墓.传说塞外草白.昭君墓常见草色青青,故称.青冢

梨花满地不开门,岁岁全河复玉关。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梨花满地不开门,指在暮春时节,梨花凋零,零落满地,美好又伤感,女子心中积满愁思,不愿见到这个伤事,故不开门。

岁岁金河复玉关,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年年都要去金河和玉门关驻守,形容征人远离家乡驻守边疆的愁苦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