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出自哪一时期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什么意思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出自哪一时期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什么意思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哪部诗词文献?

《五律.中秋祭母夜思》

月圆人未归,泪落几回回。

入梦欢同享,醒来情自悲。

春光徐渐远,秋夕正当垂。

动问南飞雁,家书寄给谁?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古诗《静夜思》的赏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举:抬。

夜思:一作“静夜思”。 郭茂倩 (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

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

译文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杜甫关于明月的诗句有哪些

1.杜甫描写月亮的诗句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2.请问杜甫写过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

杜甫的月亮诗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九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 《不寐》

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年度。 《雨》

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可叹》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暮归》

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宿白沙驿》

3.关于明月的诗句有哪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水调歌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昧道《正月十五夜》)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出天山,茫茫人海间(李白《关山月》)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燕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4.关于“明月”的诗句有哪些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释义: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

2.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释义:早起来就去田间除草,劳作到晚上,在月光照耀下扛着锄头回家。

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释义:月下茫茫的大漠犹如雪原一般 燕山那似钩的寒月斜挂在天边。

4.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释义: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5.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释义: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1.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释义:新月如弯弓还没有到半个圆,却分明在天边斜挂着。

2.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释义: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3.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释义: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4.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释义: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刘方平

释义: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天上的星斗,北斗和南斗都已横斜。

5.关于明月的诗句有哪些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28、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唐·王维

2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

30、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晋·陶渊明

3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

3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

33、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唐·刘禹锡

3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

3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张若虚

36、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清·萧诗

3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38、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清·张惠言

39、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唐·杜甫

4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清·梁章钜

41、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苏轼

4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43、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4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三)秋歌》

46、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47、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48、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4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5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6.杜甫写的月亮的诗句有

月夜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7.有关明月的古诗有哪些

1.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月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2. 《西江月》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

七八个星天外, 两叁点雨山前。

旧时茆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3. 《把酒问月》

唐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酒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4.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8.杜甫有关月亮的诗有哪些

杜甫的月亮诗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九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

《不寐》 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年度。 《雨》 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可叹》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暮归》 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宿白沙驿》 一.赞景抒情。

《夜宴左氏庄》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轻,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该诗向我们描绘了庄园夜的静谧温馨的景色和一个审美的月。这是杜甫早期生活在开元盛世,少年漫游时的作品,意境之美可见杜甫早年炼字之工绝。

但单纯绘月赞景的作品在杜诗中并不多见,而抑郁感伤之作几乎占了其全部咏月诗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二.感时忧国。

因为安史之乱的发生,使杜甫更倾心于民生疾苦、更加关注国运兴亡。因此这一时期的诗作大多忧念实事、谈古道今、即事遣兴、咏物寓意、感时忧国。

也使得月这个意象更带有几分忧愤与哀伤。 《月》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该诗望月情生、借月抒情,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事与人民疾苦的忧心。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该诗主要是忧心吐蕃之乱。 《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由最后两句可看出,杜甫是为了国事而忧心。

这时杜甫人虽然寓居在浣花溪草堂中,但安史之乱刚平息,又兼吐蕃为乱,怎能不感忧心? 《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杜甫在此诗中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翻腾在波浪中的孤月,与末二句在不眠之际,中所产生的忧虑及无力感正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同时更是作者心境的象征。

三.怀乡思亲。 盛唐时代士人漫游之风兼及战乱时的流离辗转,杜甫的一生四处漂泊、独在异乡,便更加思念家乡、亲人。

游子心灵孤寂时,月亮便成了精神寄托的对象,把自己的心托于月,让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引发了亘古一月两地相思的主题。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被俘长安,离乱之中,亲情最难释怀,遂写下了这首思念妻儿的佳作。遥念妻子独自看月,更衬托出诗人自己的孤寂与相思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月夜魂归故里的形象,来寄托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秋风二首》之二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舟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诗人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也只好对月黯然伤神

正如傅道彬说:“在月亮意象中反映著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 四.离愁别绪。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岸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毕竟知音难寻,友人远行,杜甫在送别后更是感到依依不舍。写景而寄情、望月而生悲,将凄楚的离愁别绪一展无遗。

五.怀才不遇。 杜甫一直以来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把国家兴亡、人民安康视为己任,然而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得对月长叹。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此时月的意象都带有短暂、渺小、孤独的意境。杜甫深深感受到了自我的孤弱无力,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但他仍表达了自己报国的忠心犹如孤月一样的皎洁,孤愤之中饱有积极报国思用的情怀。

9.所有带有明月的诗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正青天,明月上东南,芳时足。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冰溪凭谁照影,有明月、乘兴去。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望月有感》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出自两汉·佚名《孔雀东南飞》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宋·郭震《宿渔家》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忧人半夜起,明月在林端。

——唐·韦应物《秋夜》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唐·刘希夷《览镜》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唐·孔氏《赠夫诗三首》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唐·卢照邻《关山月》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魏晋·陆机《赴洛道中作》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南北朝·佚名《子夜歌·夜长不得眠》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唐·薛逢《九华观废月池》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唐·杜牧《张好好诗》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唐·李冶《明月夜留别》清风含笑咏,明月混希夷。

——唐·齐己《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唐·白居易《江楼月》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明·王世贞《登太白楼》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唐·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月》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唐·齐浣《长门怨》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唐·郭震《古剑篇》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唐·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两汉·佚名《别诗四首》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唐·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唐·马戴《楚江怀古三首》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唐·王昌龄《古意》停车傍明月,走马入红尘。

——唐·王諲《十五夜观灯》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南北朝·吴均《赠王桂阳》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唐·杜牧《秋霁寄远》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唐·韦应物《咏水精》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两汉·班婕妤《怨歌行》出谷口兮见明月,心裴回兮不能还。——唐·王无竞《和宋之问下山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南北朝·佚名《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唐·唐怡《咏破扇》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明·李流芳《黄河夜泊》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唐·王昌龄《送郭司仓》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

——唐·董思恭《咏弓》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唐·张祜《送杨秀才游蜀》二八蛾眉双凤吹,满天明月按凉州。

——元·孙华孙《枫桥夜泊》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唐·王昌龄《送胡大》草座山家有,孤灯明月轮。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唐·王昌龄《西宫秋怨》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唐·江为《岳阳楼》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唐·寒山《诗三百三首》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魏晋·曹植《明月上高楼》明月孤舟远,吟髭镊更华。——唐·江为《送客》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帆带夕阳投越浦,心随明月到杭州。

月儿圆圆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 四大名著里的中秋节

为符合中秋月圆的意境,恕我篡用了杨万里先生《竹枝歌》中的两句。原文如下:

月子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愁钉人来关月事,

得休休去且休休。

中秋节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周代的祭祀活动(《礼记》载“天子朝春日,秋夕月”)。而作为一个节日确定下来则迟至唐朝初年,始盛于宋代。自古以来,中秋节的风俗虽南北大不同,但总大概无外乎“拜月”、“赏月”、“祭月”以及“归家团圆”。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十歌》)“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这些诗句读来,总让然感到一丝凄凉、萧索。一如东坡先生所言,“此事古难全”,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月圆人不圆”更是常态吧。“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正是有了这些“月圆人不圆”的遗憾,才衬托出“月圆人圆何时共”的可贵。

假日闲暇,简单梳理了四大名著中提到的中秋节,无一不悲情,欢乐中也是危机四伏。这或许是我的心情所致的发现。供君一思,珍惜当前。

“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孔明自于帐内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邓,内安本命灯一盏……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这《三国演义》中唯一提到的中秋节。相比之下,《水浒传》倒是写了三个中秋节,可一个比一个血腥,一个比一个惨。

九纹龙史进因与少华山寨主不打不相识,于中秋节在家中大摆筵席,邀请寨主赴宴。不成想,送信的小厮丢了书信,被人报告官府,一场“帘栊高娟,金杯频劝酒,欢笑贺升平”的宴会,很快被官府围剿了,引发史家庄一场血战,史进也因结交贼人、杀官兵,落得个有国难奔、有家难投的境地。

好汉武松的中秋节过得很是舒坦,深受张督监宠爱,又是好酒招待,又是赏赐美女玉兰做夫人。谁能料,这一切都是张督监的阴谋。后来武松被陷害,差点死在牢中的时候,回想起来这个中秋节是不是有了杀人的冲动呢?

高富帅玉麒麟卢俊义,被宋江、吴用一等人连日热情款待,想到中秋节了,固辞回家团圆,岂料一进门就被官府抓走,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他只知道老婆、管家背叛,至死都想不到这帮“兄弟”才是罪魁祸首。这个中秋节,就是他的时辰。

《西游记》也只提到了一次中秋节,不谈妖怪、不谈人伦、不谈佛经,只谈爱,可它是一个悲剧。

八月十五中秋夜,宝象国百花羞公主正在赏月的时候,被黄袍怪掳掠走了,从此音讯全无,一过就是十三年。不要以为黄袍怪是一个变态的色情狂,他其实是奎木狼,很有实力的一个神仙。其实,百花羞与奎木狼有情,不服天条,偷下界来欲成百年之好。可惜事情出了变数,百花羞仙子下届投胎后失了前世记忆,落为一个凡人,见到奎木狼已是形如路人,昔日海誓山盟早已忘却。可怜那奎木狼,无奈之下只能强行将其掳走。虽说过了一十三年的夫妻,还生了两个孩子,可是百花羞日日夜夜都恨不得将奎木狼碎尸万断,毫无感情!不过这也没影响奎木狼对百花羞好,用他自己的话:“你穿的锦,戴的金,缺少东西我去寻,四时受用,每日情深。”而且奎木狼还很专一,婚后年从没有任何绯闻传出,就是后来变化之后到了宝象国,国王为他“选十八个宫娥彩女,吹弹歌舞,劝妖魔饮酒作乐”,他也没有趁机乱搞,只是“抓将过来,傣咋的把头咬了一口。”后来猴子变成百花羞的模样骗他,说是心口疼。他一下子就把最宝贵的“舍利子玲珑内丹”吐出来给她医治,这才着了猴子的道。不然,动起手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真应了那句话:纵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君依然如初恋。另外,不得不说奎木狼是一个痴心的情种,连强掠百花羞公主的时间选择得都非常好,中秋月圆之夜,正是月圆人团圆的好日子;但从百花羞父母的角度看,这个中秋未免太凄惨。

相比而言,《红楼梦》关于中秋节的描述就深刻丰富地多了。

姑苏城的中秋月,拉开了《红楼梦》的序幕。落魄赶考书生贾雨村,在这个中秋节撞上好运气,得到贵人相助。甄士隐听说贾雨村想投奔京城应试却苦无路费,当场奉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可谓周全周到、情义双全。这个中秋夜,贾雨村见到的月亮应该是最圆的,口号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何等意气风发!这个中秋节是整部《红楼梦》的引子,不仅使荷戟独彷徨的贾雨村从此饱尝酸甜苦辣咸,还将间接地影响千里之外京城里贾府的命运。原本是荣宁二府局外人的贾雨村,在这个中秋月圆之夜,意外地获得了参予其盛衰成败的可能。

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贾府男女老少聚集凸碧山庄赏月,这次中秋家宴虽是在贾府鼎盛之时,却暗含萧条之气。首先是人少了,原本喻意大团圆的圆桌只坐了半壁,还有半壁空着。贾母说:“常日到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应景不好来的。”脂砚斋评点:“未饮先感人丁,总是将散之兆。”其次是在玩击鼓传花时,贾赦讲的笑话提到“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让贾母听了疑心,有点扫兴。贾母扫兴了大家自然都高兴不起来。贾赦提前离席归去,下山路上被石头绊了一下,扭了脚脖子。

尤其是后半场,贾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续饮,边听桂花树下乐工吹的笛声。第一曲尚好,当贾母又命拣那曲谱稍慢的来吹奏。“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生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前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感,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又命暖酒,且住了笛。”尤氏讲笑话给老太太解闷,大家都笑不出来,贾母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

从这一刻起,书里面滋生出阵阵寒意。从这个中秋节开始,《红楼梦》多了一缕忧伤的画外音,像是笛声,又像是呜咽。那夜的笛声,也许就预兆着未来无尽的哭声吧?《红楼梦》前半部分是笑着的,后半部分是哭着的。前半部分是热闹的,后半部分是凄凉的。如果说前半部分让人温暖,后半部分则倍感冷清。越来越冷清,直至曲终人散。白茫茫一片世界真干净。

“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姐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不觉对景伤怀,自去俯栏垂泪。”诗社原本约定中秋举办诗赛,一起赏月,一起赋诗。可宝钗等人另有安排,诗社活动也就无法举行,大家都散了。只乘下史湘云一人安慰林黛玉,约她去山下凹晶溪馆联句吟诗:“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二人到了水边,望一会天上月,又望一会水中月,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起诗来。一只暗影中惊飞的白鹤,使史湘云如有神助,吟出佳句“寒塘渡鹤影”。林黛玉也不甘示弱,对上一句“冷月葬花魂”。湘云拍手叫绝:“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度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

“冷月葬花魂”,仅仅五个字,都足以成为林黛玉的精神传记。她无意识地预言了自己的命运。林黛玉短短的一生,先是葬花,接着为花所葬。寄人篱下,家乡远在天涯,林黛玉死后很久都无葬身之地,只能葬于月下,葬于花丛,葬于等待之中。她等待着自己的芳魂能被早日搬运回南方,安葬于父母身边。虽然她在南方已没什么活着的亲人了,可她还是想回去。她的魂还是想回去。

这个中秋节,林黛玉用五个字提前总结了自己的一生。这个中秋节,月亮是冷的。泪水是冷的。心也有点冷了。只是林黛玉还没意识到:更冷的日子还在后面呢。更冷的日子就要来了。此刻,林黛玉只能望见月亮,望见的只是月亮。她望不见:不久的将来,那个躲在月亮后面哭着的自己。正如《葬花吟》中所吟唱的: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李白<<子夜四时歌>>赏析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飚.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注意内容〕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 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咏秋.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千家万户.

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

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赏析: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子夜吴歌:《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相传是 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冬四季.

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为作者所承,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 一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为作者所承,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

露从今夜白月。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谁写的?

出自三位不同的诗人。

一首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第二首。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第三首出于出自南北朝佚名《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望采纳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