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西江月怎么写,以及西江月怎么写作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按如下格式填写即可: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例: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两竿红日上花梢, 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不成雨暮与云朝, 又是韶光过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解析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写出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词人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西江月》词牌格式
⊙●⊙○⊙●
(仄)仄(平)平(仄)仄
⊙○⊙●○○(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
⊙○⊙●●○○(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
⊙○⊙●○○(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
⊙○⊙●●○○(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
《西江月》,又名《白苹香》、《步虚词》、《壶天晓》等,原为唐坊曲名,唐李白有诗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以《西江月》为词牌名,始于后蜀词人欧阳炯。《西江月》分上下两片,共八句五十字,上下片的第二、三句均押平声韵,第四句均押仄声韵。
词例:
《西江月》(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
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此词上片写景,一写自上俯视,二写自下仰观,俯仰之间,天宇四野之广袤寥廓已展笔端。接着写马骄人醉,喻意双关。下片顺意而下,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前二句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景色的怜爱之情,末二句则与此呼应,一气贯注。。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下面是西江月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赏析:
又是一场“醉”。不过不是微醺,而是大醉特醉。所以风格也较先前更为放恣。
我自己不喝酒,不知那喝醉的滋味如何。但据许多人说,喝醉了人是很舒服的。有些人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傻笑。
但我也见过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大概是酒精把心中杂质赶走以后,却压不过悲情。于是只留下一种苦的滋味。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且”字耐人寻味。你可以很轻易地就体会到,醉里寻欢,哪是他的本意?
但既已喝醉,就姑且享这一时贪欢了吧。快乐这么多,哪有工夫整日地去哀愁。
这是“放”的第一个表现。表面的“放”,对应的是心里的紧。他很愁,愁得比山高,愁得似海深。但他无以消解,不得已说反话,说自己忙着“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觉得古书全是骗人的,一点用都没有。这是“放”的第二个表现。是正话,也是反话。
于他而言,读了那么多书,讲如何治国、安民,如何仁义礼智信,如何鞠躬尽瘁、精忠报国。一切皆无是处。最后也不过“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但,是谁说——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再有——
欲把身心入太虚,要须勤着净工夫。
古人有句须参取,穷到今年锥也无。
又是谁喜欢在词里用典,在古人书里寻知音,求参照?
古书无用,他又从哪里琢磨出这洋洋洒洒的《美芹十论》和《九议》?
以读书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真觉得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是要处在一个怎样绝望的境地,才会感受到这自小以来的信仰的破灭。
第一段,读来是会让人疼的。
第二段看起来像是个有趣的小品。
喝得到底是有多醉呀?居然和一棵松树对话。问松树,你看我醉得怎么样?醉眼迷蒙中觉得松树像是动了两下,以为松树要来扶他,赶紧用手一推说,走开!
初读感到趣味横生,细想之下,觉得这样写定有深意。课本上总是说,这一段反映了辛弃疾刚直不阿、不屈不挠的性格。我看了几遍,横竖没看出来哪里有不屈不挠,只觉得这不就是个脾气倔强的老头吗……
可是,可是,他是那么孤独。一个人醉倒,身边没有人扶。他醉倒在松树边,也就极自然地和松树开始讲话。不禁猜想,当他清醒的时候,是否也会在天地间这样自言自语?向花鸟鱼虫一吐衷肠?
若非在人世间历经一番心灰颓丧,又有多少人“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他孤独而悲苦,或许也只有在杯中、于世外,得片刻欢欣与放纵。
一觉醒来,半世年光,身上依然是磨不掉的倔强,和揉不碎、拍不扁、打不倒的信仰。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