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隐者是谁 太上隐者答人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太上隐者是谁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太上隐者答人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是谁的诗?

这首诗是唐代太上隐者所作的《山居书事》,全诗原文如下: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白话文释义:我偶尔会来到松树下,头枕石头睡觉。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太上隐者,唐代的隐士,隐居于终南山,自称太上隐者,生平不详。这首诗是太上隐者回答人家问话的诗。

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像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非常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

关于五针松的诗句

1.关于松树的诗句

松树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 类别:【】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秋宵辞

年代:【宋】 作者:【白玉蟾】 体裁:【乐府】 类别:【】

眇哉青松梢,高高九千尺。

两班森道傍,暮起凄黯色。

嗟彼昂藏姿,山林端可惜。

浩然呼西风,夜深鸣萧瑟。

此意偶相似,叹息复叹息。

青松一首送杨侍郎丈赴阙

年代:【宋】 作者:【度正】 体裁:【】 类别:【】

东山种青松,西山种桤木。

三年已成林,十载盘空谷。

桤成供烹爨,松成架巨屋。

所用各两涂,成功异迟速。

早作起揽袂,庖人已炊玉。

盈车载束薪,轧轧鸣车毂。

万家争欲买,须臾无一束。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秃。

朝夕手不停,采采尝不足。

人情贵适用,那复问荣辱。

落落青松子,岁寒抱孤独。

大可充栋梁,小亦宜桁福。

奈何人不顾,偃蹇傲刍牧。

牵补芘风雨,无复思营筑。

有如命召公,往欲寻洛卜。

首当开明堂,号令于此肃。

明堂礼有制,伻图载简牍。

殷人崇以三,周制加其六。

广袤度尤严,所冀容群服。

奉璋列左右,天颜中穆穆。

规恢既宏远,制作难逼促。

当资合抱干,一柱扶天轴。

切勿用小材,小材必倾覆。

操斤走宇内,濯濯无遗育。

坚刚老不枯,允哉东山麓。

殷勤谢匠氏,所望一留目。

勿谓道里远,登载容万犊。

君王顾之叹,巨用必收录。

修竹操亦奇,谨毋遗修竹。

2.关于松树的诗句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松树常绿树。

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美国的糖松P.lambertiana)。

极少数为灌木状,如偃松(P.pumila)和地盘松(P.yunnanensis) 。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

因此,其树冠看起来篷松不紧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树冠篷松的一类树。

松树坚固,常年不死。 目录 松树简介 形态特征 松树的分布种类 松树的区分 生长习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分布 对土壤的要求 耐阴性和树种更替 抗旱性 繁 殖开花结实 生长发育 林木变异性 观赏应用木材和其他产品 养护与病虫害 病虫害 最古老的松树 药用价值医学界对松树制品的研究结果 常见病症的民间传统松树疗法 对松疗效的评论 画家高贺琪笔下的松树松树简介 形态特征 松树的分布种类 松树的区分 生长习性 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分布 对土壤的要求 耐阴性和树种更替 抗旱性 繁 殖 开花结实 生长发育 林木变异性 观赏应用 木材和其他产品 养护与病虫害 病虫害 最古老的松树 药用价值 医学界对松树制品的研究结果 常见病症的民间传统松树疗法 对松疗效的评论画家高贺琪笔下的松树展开 编辑本段松树简介 名 称: 松树 黄山松举世闻名(20张) 学 名:Pinus 科 属: 松科松属 类 别: 林木类-针叶树类 药 用: 松树的药用价值很高, 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入药。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var.pymaea)。较幼时的树冠为金字塔形,树枝多呈轮状着生。

幼苗出土、子叶展开以后,首先着生的为初生叶,单生,螺旋状排列,线状披针形,叶缘具齿。初生叶行使叶的功能1~3年后,才出现针叶,通常2、3、5枚成束,着生于短枝的顶端。

每束针叶基部有叶鞘,早期脱落或宿存。叶肉组织中的树脂道的位置在成年植株比较恒定,可分为外生、中生、内生3种类型。

松树针叶横切面中可见1或2个维管束,特殊环境下可在双维管束松树中出现维管束合并的情况。球花单性,雌雄同株。

球果多数由种鳞组成,成熟后木质化。种鳞的裸露增厚部分称鳞盾,鳞盾先端的瘤状突起称鳞脐。

有的树种鳞脐具刺,有的无。球果成熟时种鳞张开,种子脱落;但少数树种种鳞则长期保持关闭状态。

每个种鳞具种子2粒,种子上部具一长翅,少数具短翅或无翅。 红松(P.koraiensis),小枝松科是裸子植物门中最大的科,有10个属、230多种,其中松属就有90多种,是松科也是整个裸子植物门中最大的属。

松树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森林树种,除苏 红松 门答腊松分布到南纬2度外,其余各种都自然生长在由赤道到北纬72度的山川原野上。尤其在温带地区,松属植物不仅种类多,而且往往形成浩瀚的林海,因此松树被誉为“北半球森林之母”。

松树对陆生环境适应性极强。它们可以忍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砂土、火山灰、钙质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的各类土壤中生长,耐干旱、贫瘠,喜欢阳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锋树种。

松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叶成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一束。如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的叶2针一束,白皮松的叶3针一束,红松、华山松、五针松的叶5针一束。

松树为雌雄同株植物,而且孢子叶成球果状排列,形成雌、雄球花。雌球花单个或2一4个着生于新枝顶端,雄球花多数聚集于新枝下部。

松树的球花一般于春夏季开放,但花粉传到雌球花上后,要到第二年初夏才萌发,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球果(俗称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实)。球果于秋后成熟,种鳞张开,每个种鳞具两粒种子。

松属植物中的多数种类是高大挺拔的乔木,而且材质好,不乏栋梁之材中国东北的“木材之王”——红松、北美西部广为分布的高大树种(高达75米)—西黄松、原产于美国加州沿海生长速度最快的松树——辐射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湿地松、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原产的加勒比松、广布于欧亚大陆西部和北部的欧洲赤松等等,都是著名的用材树种。

松树的观赏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国,从皇家古典园林到现代居民家中都能见到松树的倩影,例如北京北海、颐和园中的油松、白皮松,树桩盆景中广泛使用的五针松等,一些名山胜地,更是山以松壮势、松以山出名。

黄山的黄山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美人松……无一不令游人叹为观止。 编辑本段松树的分布种类 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从松科来看,就能充分表现出华夏大地是名副其实的“裸子植物故乡”。

在中国广袤的山林原野中,不仅生长着茂盛的松树、落叶松、云杉、冷杉森林,而且在一些深山密林中还隐藏着许多极为珍贵稀有的松科树种。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中,松科植物就有39种,占总数(389种)的1/10。

其中银杉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百山祖冷杉、金钱松等17种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黄枝油杉、樟子松等21种列为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20年前,在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东南沿海有座名为百山祖的山峰。

1976年,浙江省庆元县林科所高级工程师吴鸣翔“一鸣惊人”,由他发现并定名发表的百山祖冷杉,使百山祖这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在世界植物学界放射出异彩。世界上已知的50种冷杉中。

3.关于松的诗句

咏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

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

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

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

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

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欧阳澥 【句】 离家已是梦松年。

无名鬼 【句】 芫花半落,松风晚清。 赵嘏 【句】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洲风起梦魂香。

陆龟蒙 【句】 溪山自是清凉国,松竹合封萧洒侯。 陈蓬 【句】 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

(题松山) 廖凝 【句】 落尽最高树,始知松柏青。(《落叶》)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檀栾竹影,飙松声。

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灵澈 【句】 古墓碑表折,荒垄松柏稀。

(《伤古墓》)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 我朋在矣,彼陆之子。如松如杞,淑问不已。

韩愈 【条山苍(中条山在黄河之西)】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元淳 【句】 弟兄俱已尽,松柏问何人。(《寄洛中姊妹》) 郑符 【闲中好】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

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 李世民 【咏小山】 近谷交萦蕊,遥峰对出莲。

径细无全磴,松小未含烟。 李隆基 【续薛令之题壁】 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

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

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

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张九龄 【答陆澧】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王维 【别辋川别业】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

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刘长卿 【听弹琴】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李白 【铜官山醉后绝句】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李白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韦应物 【寄璨师】 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

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 韦应物 【宿永阳寄璨律师】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

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韦应物 【雪行寄褒子】 淅沥覆寒骑,飘飖暗川容。

行子郡城晓,披云看杉松。 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 【咏琥珀】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岑参 【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 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

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 姚合 【秋中夜坐】 疏散永无事,不眠常夜分。

月中松露滴,风引鹤同闻。 裴夷直 【酬卢郎中游寺见招不遇】 偶出送山客,不知游梵宫。

秋光古松下,谁伴一仙翁。 裴夷直 【寓言】 秋树却逢暖,未凋能几时。

何须尚松桂,摇动暂青枝。 裴夷直 【令和州买松】 好觅凌霜质,仍须带雨栽。

须知剖竹日,便是看松来。 杜牧 【送薛种游湖南】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怜君片云思,一去绕潇湘。 喻凫 【赠空禅师】 虎见修行久,松知夏腊高。

寒堂坐风雨,瞑目尚波涛。 喻凫 【题禅院】 无花地亦香,有鹤松多直。

向此奚必孤,山僧尽相识。 马戴 【黄神谷纪事】 霹雳振秋岳,折松横洞门。

云龙忽变化,但觉玉潭昏。 马戴 【赠道者】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往往龙潭上,焚香礼斗星。 于兴宗 【东阳涵碧亭(《金华志》:兴宗宝历初令东阳创此亭)】 高低竹。

4.描写“松树”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松树”的诗句有: 1.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2.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3.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4.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5.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 1.松树,松科(Pinaceae)松属植物的通称,常绿树。

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美国的糖松P.lambertiana)。

松树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耐阴性差。极少数为灌木状,如偃松(P.pumila)和地盘松(P.yunnanensis)。

北半球森林的重要构成成分,人工造林的重要树种,也是很有价值的观赏树种。 2.按照结构特征和材性,一般将松树分为软木松和硬木松。

软木松(即单维管束亚属)比较轻软,纹理均匀,强度小,加工容易,早材至晚材渐变,少翅裂。硬木松(即双维管束亚属)比较重硬,纹理不均匀,强度较大,加工较难,早材至晚材急变,松脂含量高。

但属于软木松中的海南五针松和华南五针松在强度和容重上接近于硬木松。松树木材可供建筑、电杆、枕木、矿柱、桥梁、农具、器具、家具等多种用途。

各种松木的纤维素含量约为50~60%,木质素为25~30%,为制浆造纸工业重要的原料之一。 3.以上诗词全文如下: (1)“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出自唐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2)“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出自唐代·太上隐者《答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太上隐者,唐代的隐士,隐居于终南山,自称太上隐者,生平不详。 (3)“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出自唐代·王维《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4)“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出自唐代·元稹《松树》: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5)“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 ”出自唐代·皎然《戏题松树》: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

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

参考资料 互动百科:/wiki/%E6%9D%BE%E6%A0%91。

5.关于黄山松树的诗句

赞美黄山上的松树诗句古诗

1: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南轩松》李白

2: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咏松》吴芾

3: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白居易《赠王山人》

4: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咏寒松诗》范云

5: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拟嵇中散咏松诗》谢道蕴

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松》杜荀鹤

6.关于松针的诗句

如下,望采纳: 《晚宿小罗田四首》宋·杨万里 青林化作万黄金,落日光寒色却深。

仰看松梢数松子,不妨更与数松针。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南轩松》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诗句: 松针与篁丛,贯穿珠无数。

——《题黄岩夏氏晓山亭诗卷》宋·赵孟坚 残月透松针,夜半山幽静。——《卜算子·残月透松针》现代网友。

7.关于松竹梅菊的诗句

1、咏梅诗: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咏松诗

松 宋.谢子才

壮节无双独占春,灵根谁肯混凡尘。

有时雷雨掀天地,疑是苍龙独奋身。

3、咏竹诗

竹 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4、咏菊诗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8.有关松柏的诗句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9.描写松树的古诗

栽松二首【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松【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咏史·其二》(东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拟嵇中散咏松诗》(晋)谢道蕴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孤松》(唐)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

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咏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松树:松树,(学名:Pinus)世界上的松树种类有八十余种,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如分布于华北、西北几省区的油松、樟子松、黑松和赤松,华中几省的马尾松、黄山松、高山松,秦巴山区的巴山松,以及台湾松和北美短叶松,多数是我国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

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其树冠看起来篷松不紧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

所以,"松"就是树冠篷松的一类树。松树坚固,寿命十分长。

三针一束的三叶松有分布于秦岭、关山林区的白皮松、川滇地区的云南松、思茅松、华中华南引种的湿地松、火炬松等。四针一束的松树种类少,仅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有分布。

另外,卵果松,拉威逊松是四针或五针束的。五针一束的松树种类多,分布广,有东北的红松、西北西南几省的华山松,还有乔松、广东松、安徽五针松、大别山五针松、偃松、台湾果松等。

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美国的糖松P.lambertiana),极少数为灌木状,如偃松(P.pumila)和地盘松(P.yunnanensis) 。

《全唐诗》中的伪好诗例评

研究学问当然要求实辨伪,本人长期以来也很积极地从事于此。文学品鉴要讲究艺术精湛,道理谁都理解。这两者看似理所当然,其实是各行其是,各有道理。如果一位学术名家讲解唐诗,所欣赏者恰是一首伪诗,不免留下笑柄。反过来看,宋人说到好诗,一下子想不起姓名,于是就称是唐诗,任何人都不怀疑。偏偏现代人发明了古籍全文检索,又偏偏遇到像我这样爱认死理的所谓考据学者,逐一查来,居然一半是宋诗。《全唐诗》编成那会儿,没有全文检索,编纂者又迫于皇命,学识也有那么一些局限,采取凡前人有一书说是唐诗者,一律视作唐诗收入,问题自然不少,当然也给后人留下发现问题、发表论文的机会。其实唐诗未必都好,伪诗未必都烂,如果我们稍稍转变一下立场,不难发现伪诗中尽多好诗,只不过在流传过程中遇到一些与作者全无关联的意外状况而已。换句话说,一首诗要从宋代甚至明代,顺利地混到唐代,没有它自身的优势,能做到吗?前几年台北专门举办一次明清伪画苏州片的特展,取名“伪好物”,实在是好的创意。在此,且说说唐诗中的伪好诗。

一、 骊山游人《题故翠微宫》

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几十重。

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株松。

诗见《全唐诗》卷七八四。诗的来源应该是《诗话总龟》二四引《谈苑》:“翠微寺在骊山绝顶,旧离宫也。唐太宗避暑于此,后寺亦废。有游人题云(诗略)。”《谈苑》即《杨文公谈苑》,是黄鉴根据著名文人杨亿晚年所谈写成的一部笔记,原书不存,宋人各书引录很多,今人李裕民有辑本。杨亿晚年约当宋真宗末期,时去五代入宋仅五六十年,后人即此怀疑这首歌咏唐代史事的诗出自唐人,也可以理解。宋元间也有传为唐代著名诗人所作者,如《竹庄诗话》卷一五引《瑶溪集》作武元衡诗,题作《山顶翠微寺》,《类编长安志》卷九作刘禹锡诗,题作《翠微寺有感》,但二家别集皆无此诗,应属误记。比较可靠的记载是南宋周《清波别志》卷二:“元微之有一绝句:‘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洪景卢谓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幼时亦得一诗云:‘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数十重。天子不来僧又死,樵夫时倒一株松。’乃张俞所作也,思致不减前作。”洪景卢即洪迈,他在《容斋随笔》中称赏元稹《行宫》诗“语少意足”,回味无穷,周认为此诗足与相当,他得知此诗作者是张俞。张俞,又作张愈,字少愚,号白云,成都附近的郫县人。他在科场屡举不第,仁宗时曾上书言边事,授校书郎,随即归隐以卒,《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翠微宫在长安以东临潼骊山上,是唐太宗时建的行宫。据说建成不久,唐太宗就行幸居此,给褚亮写诗有“隔阔相思”之句(《玉海》卷二九)。存世太宗诗有《秋日翠微宫》,首二句云“秋光凝翠岭,凉吹肃离宫”,是很好的居住休憩之地,视野也很开阔。末云“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他觉得远离俗务,回归自然,心情大好。不到两百年吧,刘禹锡作《翠微寺有感》:“吾王昔游幸,离宫云际开。朱旗迎夏毕,凉轩避暑来。汤饼赐都尉,寒冰颁上才。龙髯不可望,玉坐生浮埃。”离宫已经改为寺院,皇家当然不再来了,他只是感慨太宗曾经坐过的玉座,已经积满灰尘,不复往日之盛,寺院还有香火。唐末名僧翠微无学,可能即驻锡此寺。从刘禹锡写诗,到张俞经此,又过了两百年,经过唐末大乱,关中数度被兵,往日市坊宫院均已焚毁殆尽,翠微寺也维持不下去了。张俞看到的,只是一片荒凉。

诗意直白而简单。这里本来是一处皇家宫苑,规模宏伟,亭台楼阁层层迭迭,何等繁盛。后来,皇家不再来了,就施舍给寺院做功德吧,这样又维持了很长时间。然而现在,皇帝是早就不来了,寺院也不知何故,无法维持了,和尚也不见了。眼前一片荒凉,但还有一些人气,砍柴的樵夫正在砍伐松树,这松树可是皇家寺苑的古松,也许有几百年了吧。皇家的物事,民众靠近都是有罪的。唐彦谦《长陵》诗云:“耳闻英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说的是同样的意思。盛衰何其迅速,刚听说明主提三尺龙泉,平定天下,倏忽间已见民众公然到汉高祖长陵取土。张俞的诗在平静中说完繁盛衰歇的大故事,不加议论中发人深省,荒凉平静中有樵人的大动作。洪迈认为可以与元稹那首“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媲美,是很有识见的。

二、 太上隐者《答人》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全唐诗》卷七八四收此诗,不云作者时代。其来源应该是《诗话总龟》卷一八引《古今诗话》云:“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诗略)。”我认为更可靠的记载是南宋书坊编《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四《赠梁道人》注引《池阳集》引滕宗谅《寄隐者诗序》:“历山有叟,无姓名,好为歌篇。近有人传《山居书事》诗云云。”滕宗谅即范仲淹《岳阳楼记》开始所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之滕子京,他生活在宋仁宗时,他的《寄隐者诗序》全篇不全,据此节引的片断,知道这位自称太上隐者的隐士,所住地历山在今济南附近,生活时代与滕相接,可能年长一些,但绝不会是唐人。诗的原题也应是《山居书事》。

中国古代有尊隐的传统。虽然皇家需要有各层级的官员为其维持政权运转,并给予各层级官员以优厚的待遇,但也承认官场是污浊的,做官是混迹在滚滚红尘之中。远离红尘,不屑俗务,当然相关待遇也一概不要,古人认为最高尚,经常表彰,并以征辟隐士出来做官为盛事。出家修禅或修道,也与隐士相当。唐代明瓒和尚《乐道歌》最后一节云:“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卧藤萝下,块石枕头。山云当幕,夜月为钩。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须何忧?水月无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写出隐者远离世嚣,亲近自然,不委屈于世务,不忧患于生死,完全超脱世事的感受。太上隐者的这首五绝,恰是对《乐道歌》最简明的概括。人生随意,不必有求,更不必关心世事的变化,一切尽可随心所欲。偶来树下,枕石而眠,只是适意,不需要理由,更没有时限。山中连历日都没有,当然更不关心天气冷暖,时光流逝,随顺自然,无忧无虑这是真隐者的情怀。诗意很简单,但确是无欲无求的真隐者之态度。

三、 令狐挺《题鄜州相思铺》

谁把相思号此河,塞垣车马往来多。

只应自古征人泪,洒向空川作逝波。

《全唐诗》两收此诗,卷三三四作令狐楚诗,题作《相思河》;卷七七八作令狐挺诗,不载其事迹。其实令狐挺是宋人,毕仲游《西台集》卷一二《令狐公墓志铭》载其字宪周,山阴人。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历任吉州军事推官、延安通判、知彭州,迁提点两浙刑狱公事,移江东路,官至司封员外郎、知单州。嘉祐三年(1058)卒,年六十七。较早记录此诗的张师正《倦游录》(《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八引):“鄜州东百里有水,名相思河,岸有邮置,亦曰相思铺。令狐挺题壁以诗曰(诗略)。”鄜州与延安邻近,诗是他任延安通判期间所作。传为令狐楚,因令狐挺不以诗名,令狐楚为唐著名文人,因同姓而传误。

鄜州有河名相思河,河岸有递邮的驿所名相思铺,触动了诗人的兴怀。他说这里是出塞的要道,往来车马很多,虽然目的各有不同,谁能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呢。这条河中,正不知流淌过多少出征远行之人的泪水,河水能把征人的泪水带回家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诗人以“洒向空川作逝波”作结,虽有同情,但也无可奈何

四、 杜常《华清宫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星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全唐诗》卷七三一收此诗,作者事迹无考,小传云‘唐末人’,出于附会。南宋周弼编《三体唐诗》,以此首为全书第一篇,即认为唐人最好的诗。再往前追,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四收入《唐人杂记》,且说明所据为《西清诗话》。再看《西清诗话》卷上,云“世间有才藻擅名而辞间不工者,有不以文艺称而语或惊人者”。下录“近传”之此诗及方泽《武昌阻风》。《西清诗话》作者蔡绦是权臣蔡京的儿子,书则作于南渡初,所谓“近传”,当是南北宋之间事。至胡仔认识稍有偏颇,周弼更推一程,就认定为唐诗。其实此诗石刻在华清宫,明人还见到,明朱孟震《河上楮谈》卷二录诗共四首,署‘权发遣秦凤等路提点刑狱公事太常寺杜常’,更有杜诩跋,称是杜常“自河北移使秦凤,元丰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过华清”而作诗。《河上楮谈》录诗前二句作“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应该是作者的原诗。杜常,《宋史》卷三三○有传,他字正甫,卫州人。登进士第后,历任使职。元符元年知青州,次年改知郓州。崇宁二年自徐州移知镇州。崇宁末,以龙图阁学士知河阳军,卒年七十九。应该说,这首诗是宋诗,应该没有疑问了。

作者的家在卫州,即今河南新乡一带,因受命处理秦凤(今陕甘接界处一带)刑狱公事而入关。华清宫在临潼骊山下,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宫苑。作者在公务中途匆匆凭吊古迹,有许多感慨可以诉说。诗的后两句写景引起议论,包含无限的感伤。朝元阁是骊山著名的道观,唐玄宗曾数临其地,且在天宝七载因传老子降临此阁,将其改名为降圣阁。长杨宫在盩厔(今名周至),是汉代的皇家名苑,距离骊山很远,这里仅是写意。大约作者行色仓忙,凌晨方到临潼,且天气不好,风雨交加,在诗中写出来,则引起“多少楼台风雨中”的无限感伤。诗写得很流动,写景纪行的画面感很强,感伤借画面传出,不加议论而引人无限联想。

从明人所见石刻的诗作,到《西清诗话》的引录,文本差异很大,显然经过润饰。作者不是江南人,因而“行尽江南数十程”似乎不是作者本人所改。当然,改本在艺术上更为精致成熟了。

五、 方泽《武昌阻风》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的流传轨迹,与上引杜常一首一样,只是不像杜常那样有明人所见石刻与正史传记,可以确定无疑。方泽生平资料比较零散,据《莆阳比事》卷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山谷诗集注》卷一八、嘉靖《邵武府志》卷四所载,可以大抵拼出他的生平:字公悦,莆田人。熙宁八年为大理寺丞,旋除江西路提举常平事。元祐五年知邵武。元符元年为吏部郎中。寻贬知万州。建中靖国间官鄂州,与黄庭坚多有唱和。这样看,与《西清诗话》所讲的“近传”是契合的。

诗是作者晚年之作,细节较难还原。较大可能是在知万州或官鄂州放归时所写。鄂州临近武昌,作者家在闽中,归乡首先是沿江东下。也许是久未还乡,也许是家有急事,他是赶急着希望尽快还乡。然而因为江上阻风,预定的行期难以成行,只能留下。诗人解释,这是春风多情,故意留客。后两句中的“君”,应指春风,大风不停,自己日日临水以卜行期,好像与风有约一样。虽然归心如箭,归思无端,但春风春花,又给自己以无穷慰藉,在迷人春色中忘却了愁思。诗写得很随意,但又风流蕴藉,给人以进留各有所得的感受,深得诗人温厚之旨趣。

六、 唐彦谦《采桑女》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诗见《全唐诗》卷六七一,稍早则见明刊《鹿门诗集》卷下。社科院文学所本《唐诗选》收有此诗,上海辞书版《唐诗鉴赏辞典》各版均收此诗。艺术上比较直白,但就写阶级剥削来说,确是少见的贴切之作。

就直观来说,此诗有一疑问,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是有名的诗篇,此诗末句似有依傍或抄袭之嫌疑。但就唐、聂二人生平来说,基本是同一时代之人,谁抄谁就难说了。

然而存世唐彦谦《鹿门诗集》,前人多有致疑。唐人郑贻、五代薛廷珪、宋初杨亿均曾辑唐集,没有保存。明刊《鹿门诗集》三卷,存本甚多,近人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志》卷五《剡源集逸稿》云此集“多误收《剡源》之作,与三十卷诗同者六十二首”。今人郑骞《有关唐彦谦之札记六则》(《东吴文史学报》第一辑,1976年)、曹汛《唐彦谦诗中的所谓孟浩然父子》(《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3期)、王兆鹏《唐彦谦四十首赝诗辨伪》(《中华文史论丛》五二辑,1993年)先后揭出唐集中误收的元戴表元诗四十多首。朱绪曾所见《剡源逸稿》,今不存,以致今人所见戴诗未及朱氏之多。今人重新编定全部唐彦谦诗,唯一的办法是为他可靠的诗找到明初以前书证,今知约九十首,剔除误收戴诗约四十多首,另不知真伪而只能存疑者尚有五十多首,这首《采桑女》恰在其中。

仔细读诗,可见作者对南方采桑女的生活观察很仔细。春风初起,蚕宝从卵中孵化而出,细小如蚁,而桑条也才初绽幼叶。今年春寒,桑叶较往年迟开,如果在以往,最早的一批蚕已经长成吐丝了。官府哪管时令早晚,到了时间就逼迫蚕家缴纳新丝,已经到家家户户叩门催促了。蚕女无力反抗官家,只能更加地早起晚睡,即便如此也无可奈何。“手挽长条泪如雨”,进退失据,痛苦而绝望。放在宋元之际的诗坛来说,这首诗也是好诗,是很少见到真实反映江南蚕桑女生活的作品。

七、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初版《唐诗鉴赏辞典》收戴叔伦诗五首,仅《除夜宿石头驿》《三闾庙》确为戴作,另三首皆伪。这三首具体是:《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为明初汪广洋《兰溪棹歌三首》之一,见汪著《凤池吟稿》卷一○;《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也是汪广洋诗,见《凤池吟稿》卷一○;另一首就是上举的《题稚川山水》。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稚川是葛洪,但葛洪生活的时代有山水画吗?如说是写稚川的景色,偏偏稚川是道家传说中的仙都,要写也不该是这样的山村景色。今人熊飞《戴叔伦诗杂考》(《唐都学刊》1994年3期)认为是明初刘崧诗,见刘著《槎翁诗集》卷七。稚川为罗稚川,元明间画家,揭徯斯、乃贤、林弼等皆曾题其画。有这样的考证,对其真伪似乎已经可以不必多加讨论了。

那么,为什么明初人的诗会进入《全唐诗》,归收到戴叔伦的名下呢?原因出在明中期以后在前七子“诗必盛唐”口号倡导下,明人写诗普遍学唐,书坊也顺势而动,抢印可靠的唐集,也顺便伪造唐集以射利,《戴叔伦诗集》两卷就此出笼。《全唐诗》会聚真伪诗之大成,收诗三百首,半数为伪。今人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初版,2008年增订)广稽历代典籍,将戴集真伪基本理清了,读者可参看。

其实,明人伪造戴集,还是花了很大气力的,如上引《兰溪棹歌》《苏溪亭》二首,确实是好诗,至今还为许多今人唐诗选本所收,比如今年新出的李元洛《唐诗分类品赏》。上举《题稚川山水》,是一首题画诗,借画中茅亭憩息的行人,感觉景致的美好与适意,排遣思乡之情。《唐诗鉴赏辞典》周啸天为此诗撰文云:“这里的写景,着墨不多,有味外味,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确有‘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意趣。”熊飞的考证,确定这就是一首题元人写意山水的小诗,周氏读诗的感觉还不错。

八、 贺公诗

有客来相问,如何是治生。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诗见《全唐诗》卷七九五,仅引后二句。宋代理学家杨时《龟山集》卷二六《跋贺仙翁亲笔诗》,录有全诗,今据录出。

后二句在宋代流传极广,作者传异也极多。如《说郛》卷四九引俞文豹《唾玉集》作贺章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六作贺元,《东坡诗集注》卷一八《孔毅父以诗戒饮酒问买田且乞墨竹次其韵》注作五代冯道诗,《施注苏诗》卷二○《孔毅父以诗戒饮酒问买田且乞墨竹次其韵》注引《鉴诫录》作王梵夫诗,今本《鉴诫录》不载,项楚《王梵志诗校注》据以收作王梵志诗,毕竟只有孤证。更多的书证则作贺公或贺水部,在此不作罗列。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九《贺水部传》称他姓贺名亢,自述石晋时为郎。宋真宗封禅,他以布衣谒于道左,献诗,还再让弟子献金银铜道释像,价直数千万。苏轼《东坡集》卷一七《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叙》谓在密州曾见,此后更托乔仝传语云不相忘。从石敬瑭建后晋到苏轼出生,恰巧一百年,若石晋时为郎,至少已经成年,到元祐间苏轼在京,前后约一百七十年,过于扑朔迷离了吧。神仙世界,俗人怎么可以刻意计较呢?

贺公的这首诗,意思其实很简单。后两句回答前两句的提问:如何是治生?治生指持家修身,即人生的基本责任。下二句的关键词是“方寸地”,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六认为“指心而言”,并作《方寸地说》阐发其说。前引项楚书谓语出《列子·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据此则“但存方寸地”指人生重在修身正行,以圣人之心为后代树立典范。以此一切留给子孙后代,从而保持家族的长远发展。

当然此诗若不考虑语典,纯粹用现代的望文生义的方式来理解,也可读作凡事要留有余地,不仅要考虑眼前发展,不要为了目下利益将资源耗尽,更要为子孙后代保留一块净土,要保证可持续长久发展的空间。许多年前在香港工作,见新界北边还有大片净土,严禁居住和商业开发,当时想到的就是这两句诗。可能超越了原诗的意思,但如此解读似乎也不坏。《诗话总龟》卷一九引《王直方诗话》引张嘉甫诗云:“方寸平田便有余,子孙无复废耕锄。已将不死为嘉种,更向无何筑隐居。”就是按照这个意思来读的。

九、 吕岩《绝句》之十四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诗见《全唐诗》卷八五八,来源大约是南宋后编《纯阳真人浑成集》卷下。敦煌遗书伯三六六六、斯九○三八均收此诗,前二句作“直上青山望八都,白云飞尽月轮孤”,均不署作者,知道是宋初以前民间流传的诗歌。《弘治黄州府志》卷七作白居易诗,题作《东山寺》,则属另一次附会。

吕岩就是吕洞宾,是宋以后最有名的唐末大神,今知挂在他名下的诗作约有数千首,有宋以后各代伪造者。今人认为无一可靠,大致不错。我前年写《吕洞宾的最早记录》(《文汇读书周报》2017年12月4日)认为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九收吕洞宾题吉州雪浪阁诗:“褰裳懒步寻真宿,清景一宵吟不足。月在碧潭风在松,何必洞天三十六。”有可能写于五代。宋初多人见过他,他自述是海州刺史吕让的后人,如果出生在唐末或五代前期,到宋太宗时约七八十岁,到处走走仍有可能。

上引这首诗,虽然敦煌流传文本与吕洞宾名下文本稍有不同,意思相差并不大。从“八都”一词分析,很可能形成于唐末,是大乱中一位民间草莽或乱世豪杰的作品。唐末有“随驾五都”(《资治通鉴考异》卷二五引《实录》)的说法,“杭州八都”则以杭州八县,“每县招募千人为一都”(《旧五代史·钱镠传》),八都或即指此,引申为更广阔的地域。诗人无论说是“独上高峰”还是“直上青山”,都是说登高望远,目力所及,天地广阔,看透世事艰难,人世孤独。然而乱世已经打破旧有王朝几百年不变的坚硬板块,给那些社会最下层的草莽人物以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宇宙指时空上的古往今来,天地六合,作者俯仰古今,感慨无限,发出“几个男儿是丈夫”的呼喊,这就是《史记》述刘项见到始皇时所发“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是英雄不甘寂寞,希望有所作为,成就大事业的心声。我认定此诗形成于唐末,除有敦煌文本为据,更因读史到唐末,见如王建初为贼王八,钱镠也“少拳勇,喜任侠”,马殷“少为木工”,杨行密“少孤贫,有膂力”(见《旧五代史》各人传),都在乱世中挺然而出,割地封王。这样的诗,这样的事,在太平盛世是难以想象的。

《全唐诗》在吕洞宾名下的几百首诗,大多为宋元道士的附会之作。这些诗写神仙的超能力与情怀,大多口气阔大,卑视古今,纵横六合,似乎拔几根头发就能飞向天外。这类诗到近代颇为流行,溯源正在神仙吕洞宾。比较起来,汉晋的大言诗真是太琐碎了。

十、 吕岩《梧桐影》

落日斜,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诗见《全唐诗》卷九○○,作词收录,源自《花草粹编》卷一。其实《梧桐影》的词牌即源于此篇,原作应是诗而非词。较早记录见南宋初曾慥《集仙传》(《山谷内集诗注》卷一六《次韵高子勉十首》之一注引),题作《题汴都峨眉院法堂屋山》,南宋初周紫芝撰《竹坡老人诗话》载始末颇详:“大梁景德寺峨眉院,壁间有吕洞宾题字。寺僧相传,以为顷时有蜀僧号峨眉道者,戒律甚严,不下席者二十年。一日,有布衣青裘,昂然一伟人来,与语良久,期以明年是日复相见于此,愿少见待也。明年是日,日方午,道者沐浴端坐而逝。至暮,伟人果来,问:‘道者安在?’曰:‘亡矣。’伟人叹息良久,忽复不见。明日,书数语于堂壁间绝高处,其语云:‘落日斜,西风冷。幽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字画飞动,如翔鸾舞凤,非世间笔也。宣和间,余游京师,犹及见之。” 大梁就是北宋的东京。此诗包含一动人故事。峨眉道者持律严格,历二十年不下讲席,是一位有道高僧。某日一位高大伟岸的布衣,穿着青裘而来,与道者畅谈良久,约明年此日再相见。到明年此日,道者端坐而逝,伟人来而不见,叹息许久,留下这首诗。伟人没有留下姓名,因而传为吕洞宾现身而作。

这首诗的主题是等待,是忘形友人间隔阔生死的等待。黄昏落日,秋风渐寒,相约见面,然而老僧已经远行。生死能够分隔彼此的友谊吗?约定的见面还是不能违背的。僧家喜欢讲因果轮回,道家自能返魂摄魄,都相信灵魂不远,今夜必会归来。诗很质朴,首两句点出时间氛围,第三句很直接,远行的故人,今晚你能回来吗?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教人立尽梧桐影”,你看到我了吗?我就在去年说定的梧桐树下等你。梧桐是一种高大的大叶乔木,月光在梧桐叶间泻下,移动的月光代表时间的推移。我为你彻夜守候,我相信你会来的,我看到了月升月落,我看到了月影在梧桐叶间起舞挪移,我还在等待,相信你的承诺。

宋元人遇到高道异人有不识或无名者,皆喜用吕洞宾现身来解释。这首短诗寥寥二十字,写尽友谊、等待、坚守和希望,能说不是好诗吗?至于是谁作的,关系倒不大了。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答人古诗翻译赏析

答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 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注释:

﹙1﹚答人:这是太上隐者回答人家问话的诗。据《古今诗话》记载:"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

﹙2﹚偶:偶然。

﹙3﹚高枕:两种解释,一作枕着高的枕头解,一作比喻安卧无事解。

﹙4﹚历日:指日历,记载岁时节令的.书。

﹙5﹚寒:指寒冷的冬天。

译文:

我偶尔会来到松树下,头枕石头睡觉。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

赏析: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据说是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

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象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谁是太上隐者

太上隐者,唐代的隐士,隐居于终南山,自称太上隐者,生平不详。【百度百科】

太上隐者是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太上隐者答人、太上隐者是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