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凭问谁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凭问谁辛弃疾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1.作者这句话的寓意是在反问谁呢?
作者反问所有人,当年赵王问廉老将军还能吃饭么,而作者现今其一为廉将军鸣不平,其二为自己不受重用鸣不平,(隐含意思是我尽管老了,但是跟廉颇将军一样还可以老当益壮为国出力,古代作者借古讽今都这么做)。
2.而历史中又是谁在问“他老了还能吃饭呢?
上一个问题中已经、也必须表达出来的:当年“赵王”问廉老将军还能吃饭么。
3.“凭”是什么意思?
有人答:“凭”意指“(难道)还有”,如果不是发语助词,个人觉得就是这个意思了,(抱歉实在太多年没碰过古汉语了,实在记不清了)
补充:
1.历史中上赵王在很关心的问廉颇老了吗?还可以吃饭吗?(一般能吃饭就代表身体好,能打仗.)
我认为“否”。赵王问这些话,是关心廉颇还能不能为他出力打仗。但不是关心廉颇。
2.用这个典故是寓意当朝皇上没有像赵王那样关心用他,担心自己会成廉颇那样的遭遇。
我认为“否”。这个典故是没有寓意当朝皇帝关心或者不关心作者,尽管作者也确实担心自己的遭遇。但是“用这个典故是寓意”不准确,这个典故没有寓意前半句。
3.有很多网友回答“廉颇老了,饭量不行了”,把这句话当肯定句。纯属扯淡。这句话是疑问句!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这句话不可能是肯定句!!但我实在没搞明白LZ这个问题问的具体是哪部分,我把这句话分析下,请LZ自己判断。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这半句是疑问句,(是确实有疑问期待有人回答的问法)。而“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是反问句,意思是:“难道(还有)谁会问”,表示作者认为没人会提出这个疑问。
疑问句跟反问句的区别就是疑问句的发问人不知道结果,因此发问。反问句的发问人明知结果,而故意提出疑问,加重语气,(让大家觉得这还用问?)
重新答过,希望能有所帮助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 释]
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
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南朝梁武帝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榭:高台上的建筑物。风流:这里指英雄的业绩?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
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京口农家,后做了东晋的将领,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
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亲北伐中原的气慨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封:古代在山上筑坛
祭天的仪式。这里指“封山”。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洽区西北郊。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赢得:剩得,落得。仓皇北顾,在仓皇败退牛,回头北望追兵,宋文帝有“北顾涕交流”诗句记此次失败,本想建立战功,结果却落得个大败而还,北顾追兵,仓惶失措。
⑦四十三年: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守京口时,上距词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已四十三年。扬州路:指
今江苏扬州一带。这三句是说:四十三年后的今天,登亭遥望扬州一带,当年抗金烽火,记忆犹新。
⑧可堪: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击王玄谟,驻军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东南)在山上修建一座行宫,后称佛狸祠白佛狸即拓跋焘的小名。神鸦:飞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的鼓乐声,旧俗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这三句是说,人们忘记了过去的历史,竟在佛狸祠下迎神赛社,一片太平景象,真有不堪回首之感。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木将,善用兵,晚年被人陷害而出奔魏国,后秦攻赵,赵王想再用廉颇,怕他已衰老,派使者去探看。
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了使者,要他回赵后说廉颇的坏话,使者回赵后,就捏造廉颇虽然年老,饭量还很大,但—刻儿工夫就拉了好几次屎。赵王听后认为廉颇已经不中用了,便不去召他回赵。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三句是说,作者是老当益壮,以廉颇自比,期望能得到重用,为国效劳,但又有谁来给予重视和关怀呢?
[说 明]
这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年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词人面对锦绣河山,怀古喻今,抒发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全词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妁历史事实,忠告朝郯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评价是中肯的。
本词运用了五个典故。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凭谁问的凭”通常是作为反问语使用的口语俚语,意思是在表示自己的事情显然不需要凭任何人的问询,因为自己有能力做好。
具体来说,“凭谁问”指的是凭借谁的问询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或价值,而“凭”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借助”、“依靠”。而“凭谁问的凭”则是用反问的方式表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或自信,不需要依赖他人来证明自己。
这个俚语一般在口语中使用,也常常出现在网络用语中。例如,当有人问你:“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你可以用“凭谁问的凭”作为回答,表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不需要证明。
“凭谁问”下一句是: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
这是出自于宋朝韩元吉所著的《六州歌头·桃花》。
《六州歌头·桃花》作者:韩元吉,朝代:宋朝。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
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
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
绣户曾窥。恨依依。共携手处。香如雾。
红随步。怨春迟。销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
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
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作者介绍: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生平:
宋室南渡后,韩元吉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绍兴二十八年(1158)曾为建安县令。隆兴间,官至吏部尚书。乾道九年(1173)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淳熙初,曾前后二次出守婺州,一次出守建宁。后晋封颍川郡公,而归老于信州南涧,因自号南涧翁。
平生交游甚广,与陆游、朱熹、辛弃疾、陈亮等当代胜流和爱国志士相善,多有诗词唱和。(1159~1224),字仲止,号涧泉,也有文名于当世,成就稍逊于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