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塞下曲是一首什么诗和塞下曲是一首什么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塞下曲》最早出自汉乐府的《出塞》、《入塞》等曲目,但汉乐府边塞题材不多,而且当时的歌词并没有流传下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但诗歌发展仍然极慢。到了唐代,乐府诗开始流行,边塞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唐自开国以来,大拓疆土,统治者也非常重视武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都曾有过出塞经历,以军功而求取功名,如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卢纶等人都有过从军边塞的经历。因此,这些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塞下曲》。
《塞下曲》【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白话释义: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作品,描写了边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从凄凉的环境着手,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记述了一次征战的全过程,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戍边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写一位将军因战殉国后被埋葬的场面,透露出了作者对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以及对连年征战的批判。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一首由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古体诗,是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是首边塞诗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塞下曲是古代边塞的一首军歌。
一、原文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二、译文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三、出处
唐·卢纶《塞下曲》
《塞下曲》赏析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这样的景是难于刻画的:“月黑”,则茫无所见;“雁飞高”,则无迹可寻。雁飞而且高。是由声音觉察到的。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
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读诗至此,顿觉一股豪迈之情扑面而来。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足令读者为之振奋,于上句造成的神秘气氛中,发一惊采。敌酋遁去,我军纵兵追擒,这是自然的发展。
塞下曲是一首什么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塞下曲是一首什么诗?、塞下曲是一首什么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