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谁能腰鼓催花信,以及谁能腰鼓催花信多少岁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东风在古诗中常借指春天,首句意为想知道春天什么时候来,冷烟寒雾,天地一片寒冬景象.
第二句指天气变化,雪过后依旧是雨,想寻梅也寻不到.
第三句指作者常常饮酒,期待春天到来却还未得.
第四句"花信"指花开的信息.此处意为花信尚早,因作者甚至生出希望有谁能用腰鼓声来催花信的到来."百面雷"在宋苏轼《惜花》诗:"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原谓许多腰鼓的巨声。后因以"百面雷"指众腰鼓。还是指希望春天尽快到来.
PS: 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是厌恶元宵后连续阴雨、期盼春天早日到来的诗歌,表现诗人对明媚春光的向往和期待。
元夕后连阴
宋代:范成大
问讯东风几日来,冷烟寒雾锁池台。
扫空积雪翻成雨,收尽残灯未见梅。
夜饮厌厌非老伴,春阴漠漠是愁媒。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
扩展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花信年华的下一句是风华正茂。
解析:花信之年又称为花信年华,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二十四”这个数字与“花信”的缘分,可能在于“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对应着二十四节气,分别有二十四种花期。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
花信之年的其他基本信息:
1、成语解释:
花信:开花时期,花期、
2、成语出处:
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3、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1. 文言文如何说年龄
一.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二.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三.《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
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
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2. 有关范云八岁的文言文翻译
范云一开始任郢州西曹书佐,转任法曹行参军。
不久沈攸之叛变起兵围攻郢城,范抗当时任郢府的长流,入城担任防务,把家属都留在城外。范云被叛军捉住,沈攸之召见他与他谈话,声色非常严厉,范云神情气色不变,沉着回答。
沈攸之听了笑着说:“你真是个可人意的小孩,暂且回家去吧。”第二天早上,攸之又召他来命他给城里送信。
城内守军有人主张把范云杀掉,范云说:“我有老迈的母亲、年幼的弟弟,他们的性命全掌握在沈氏手里,我若违抗命令,必定会危及他们,我今天为他们而被杀,心甘情愿,死而无悔。”长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交好,于是就免他一死。
3. “十七岁”用古文怎么说
“十七岁”用古文称之为舞象之年。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4. 二十四岁用古文怎么说
女子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
男子二十四岁称“逾弱冠”。1、花信,开花时期。
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意思是谁的腰鼓可以催开花,快点打扬州的腰鼓。
2、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扩展资料:其他年龄称谓:1、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2、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2、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4、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5、10岁 幼学:十岁。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6、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7、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三:为13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8、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9、16岁 二八:为16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0、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11、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2、12、30岁 而立(而立之年) 始室:三十岁。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13、40岁 不惑(不惑之年)14、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15、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16、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还历之年:指60岁。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参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冠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信年华。
5. 男子年龄用文言文怎么说
0-1岁:孩提、襁褓
2-3岁:孩提
8岁:童龀
9岁:九龄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5:束发、成童、志学
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51岁:开六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61岁:开七、华甲
64岁:破瓜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岁:开八
77岁:喜寿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
6. 十岁古文怎么说
下面绝对有你想要的答案。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 “总角 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 “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 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 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 《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 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 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 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耄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
――《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
――《左传·隐公四年》 耋 :年八十曰耊。 字亦作耋。
――《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
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苏拭 《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7. 一篇关于莲的文言文
《芙蕖》清·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以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娇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份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0356165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者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实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本草纲目》
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南柔而实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8. 十五岁在古文中叫什么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9. “岁”在古文里包括那些解释
岁 (形声。
小篆字形。从步,戌声。
“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
本义:岁星。即木星) 同本义 岁,木星也。
――《说文》 岁在星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又如:岁君(太岁。
古人称木星为太岁,认为冲犯它不吉利);岁次(每年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年的别称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汉书·李广苏建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 岁(岁、嵗)suì ⒈年,时间,光阴:~首。
~末。~月如流。
⒉计算年龄的单位:~数。六~入学。
⒊庄稼的收成:~景。善~。
丰~。
花信年华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元夕后连阴》。
原文是:
问讯东风几日来,冷烟寒雾锁池台。
扫空积雪翻成雨,收尽残灯未见梅。
夜饮厌厌非老伴,春阴漠漠是愁媒。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
意思是:
想知道春天什么时候来,冷烟寒雾,天地一片寒冬景象。雪过后依旧是雨,想寻梅也寻不到。常常在夜晚饮酒,期待春天到来却还未得。希望有谁能用腰鼓声来催花信的到来。
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后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年轻貌美的女子,所以也及哦啊做花信年华。
扩展资料:
花信或花信年华是对女子二十四岁的雅称。南宋学者程大昌所著《演繁露》记载: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开始笼统的观看,就好像是信风吹来。
到了明代,开始出现最完整的二十四番花信风的序列。古人以五天为一候,一个月共有两个节气六候,从小寒到谷雨,一共是四个月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故称二十四番花信风。
从清代开始,人们将花信年华称谓移用于年轻女性二十四岁的青春年华。最开始有年方花信,花信年华的比喻。
比如晚清女诗人阮恩滦二十四岁早逝,戴赓保写了一首词,其中有谁念冰雪聪明,华年二十四,花信风吹断的句子,即悼念她以二十四岁的青春华年却早逝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信年华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