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瀚海指哪里,古诗中的瀚海指的是什么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诗中的瀚海指哪里,以及古诗中的瀚海指的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指的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指的是沙漠,即塞外的戈壁沙漠。这句诗的意思是:无边无际的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厚厚的冰。“瀚海阑干百丈冰”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将白草吹折了,塞外的天在八月就会飘落大雪。

好像春风在一夜之间吹来了,树上仿佛有千万朵的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唐代岑参中的瀚海是指什么

唐代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指的是沙漠。“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诗的意思是无边无际的沙漠结着厚厚的一层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这里的“阑干”是纵横交错的意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瀚海指的是什么地方?

瀚海”指的是蒙古高原及其以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

原本指的是“海”即北方的大湖,明后指广大戈壁沙漠。一作瀚海。含义随时代而变。两汉六朝时是北方的海名。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左地,出代郡塞二千余里,登临翰海而还。

唐以前人注释《史记》、《汉书》,皆解作一大海名。《北史·蠕蠕传》数见“翰海”一词,方位不一,其一与《史记》、《汉书》所载,其一当在高原北境,疑即今贝加尔湖。

“瀚海”的近义词:

戈壁

1、读音:gē bì

2、表达意思:源于蒙语,沙漠的一种,地面主要由砾石构成。亦称“ 戈壁滩 ”。意为大范围的沙漠地区。戈壁的形成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雨影效应阻挡了雨云抵达戈壁地区。

3、出处:出自清代政治家、文学家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嘉峪关外有戈壁,径一百二十里,皆积沙无寸土。”

翻译:嘉峪关的外面有戈壁滩(沙漠的一种,地面主要由砾石构成),直径有一百二十里,全部都是堆积的沙砾没有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