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西楼在哪里,咸阳城西楼晚晀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咸阳城西楼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咸阳城西楼晚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登咸阳县楼望雨

韦庄 登咸阳县楼望雨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译文及注释】

1、尽日:整日。空蒙: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2、字联联:接连不断

【赏析】

该写诗人登上咸阳县楼看到的秋雨的景象。诗的第一句,以乱云如兽渲染了雨前的气氛,仿佛要有一场凶猛的雨;可是诗的第二句一转,刦是刮起了柔和的风,下起了蒙蒙细雨,而且下了一天,这正写出了秋雨绵绵,不同于夏天的疾风暴雨的特点。诗的后两句写雨的景象,以空蒙无所见衬托雨中只有南飞的大雁,而空中的雁行又反衬出秋雨中天地的空蒙,构成了一幅迷茫冷落的秋雨飞雁图。

咸阳城东楼

许浑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及注释】

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1、咸阳:今属陕西。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2、汀洲:水中小洲。

3、溪、阁: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4、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5、当年:一作前朝。

【赏析】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一题作咸阳城东楼)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

一登上这高高的咸阳西楼,心中便涌起无边的忧愁;眼前蒹葭苍苍、杨柳堆烟,就像云水迷濛、沙洲萋萋的故乡。磻溪之上暮云渐起,慈福寺边夕阳西落;骤起的凉风满布西楼,一场山雨眼看就要来了。鸟雀仓惶,逃入禁苑的绿丛;寒蝉悲鸣,躲在深宫的枯桐。羁旅于此的人,还是不要追问旧朝的往事吧!秦汉故址上,只剩下渭水还像昔日一样,不息东流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城,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监,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是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及注释】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境。

5、凭轩:靠着窗户。

【赏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登乐游园望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

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咸阳城西楼晚眺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赏析点拨: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诗人登上咸阳城楼,思乡和吊古两种感受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写下这首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

首联写登楼怀乡之感。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这是触景生情。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而蒹葭秋水,杨柳河桥,皆与怀人伤别有连。首联起句用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此联起句纵笔,出口万里,随即收笔,回到目前。开合擒纵之法运用巧妙。

颔联写登楼时间和环境氛围。诗人于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这写的是实景,却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感受。“山雨欲来风满楼”蕴含了一种社会体验。“风为雨头”是自然界的规律。今人多以此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

颈联写秦汉旧都现景。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历史演进,王朝更替,世事沧桑,诗人不由生出吊古之情。

尾联中诗人说,羁旅于此的行人不要问秦汉旧朝的事了,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诗人将思乡和吊古融合起来,两种情感互相渗透,互相激发,感情浓烈,较之一般怀古诗、思乡诗,意境更为高远。

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代: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沉 通:沈)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注释

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赏析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

小题1:)一个“愁”字笼盖全篇(1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待因何而愁(2分)。

小题2:(6分)用蒹葭、杨柳、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3分)。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3分)。

试题分析:

小题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开头讲“愁’,下面则交待因何而愁。

小题2: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点评:分析作者的情感时,既要联系本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同时更主要的是抓住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因为一般情况下意象都有固定的含义。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时,抓住主要景物,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忠实于原诗,想象合理,语言优美。

《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东楼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③,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④。

行人莫问当年事⑤,故国东来渭水流。[1]

注释

咸阳:今属陕西。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②汀洲:水中小洲。

③溪、阁: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④“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⑤当年:一作“前朝”。[2]

作品诗意:

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作品鉴赏: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一题作“咸阳城东楼”)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 “一登上这高高的咸阳西楼,心中便涌起无边的忧愁;眼前蒹葭苍苍、杨柳堆烟,就像云水迷濛、沙洲萋萋的故乡。磻溪之上暮云渐起,慈福寺边夕阳西落;骤起的凉风满布西楼,一场山雨眼看就要来了。鸟雀仓惶,逃入禁苑的绿丛;寒蝉悲鸣,躲在深宫的枯桐。羁旅于此的人,还是不要追问旧朝的往事吧!秦汉故址上,只剩下渭水还像昔日一样,不息东流……”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城”,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是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作者简介:

许浑 (?—858)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遂为丹阳人。 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公元832年(文宗大和六年)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中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