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眠怎么读,欹眠怎么读音是什么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欹眠怎么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欹眠怎么读音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渔家傲》诗词解说

渔家傲诗词全文:

平岸小桥千嶂抱, 

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诗词注释:

【注释】: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诗句而来。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 ,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词 。”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浑然天成。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 ”,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菁花,调合得巧妙自然 。“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茅屋数间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在“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 。“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 ”,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如今枕上的鸟声动听。此意由下文再补足。“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 :“王荆公不爱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 。”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 。这首词,在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得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渔家傲诗词全文:

平岸小桥千嶂抱, 

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诗词注释:

【注释】: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诗句而来。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 ,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词 。”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浑然天成。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 ”,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菁花,调合得巧妙自然 。“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茅屋数间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在“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 。“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 ”,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如今枕上的鸟声动听。此意由下文再补足。“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 :“王荆公不爱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 。”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 。这首词,在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得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渔家傲诗词全文:

平岸小桥千嶂抱, 

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诗词注释:

【注释】: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诗句而来。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 ,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词 。”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浑然天成。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 ”,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菁花,调合得巧妙自然 。“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茅屋数间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在“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 。“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 ”,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如今枕上的鸟声动听。此意由下文再补足。“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 :“王荆公不爱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 。”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 。这首词,在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得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 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 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 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这都是从 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 “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夏承 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笔者认为,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蚀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o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欧阳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是很不公平的。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关于词的几个问题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比如说这一首词

钗头凤

平平仄(韵)

平平仄(叶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叶)

平平仄(换仄)

平平仄(叶二仄)

⊙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叶二仄)

仄(叶二仄)仄(叠)仄(叠)

平平仄(叶首仄)

平平仄(叶首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叶首仄)

平平仄(叶二仄)

平平仄(叶二仄)

⊙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叶二仄)

仄(叶二仄)仄(叠)仄(叠)

平,仄,韵,叶仄,叶,换仄,叶二仄,句,叠,叶首仄是什么意思?

解析:

2、词是什么?从格律上说,词是格律多变的诗(这里单指近体)。诗,只要知道是几言的,比如五言或七言,爱好者便或多或少知道它的格律。词则不同。一个词牌,一般情况下格律只有一个,但也有多种不同格律的。反过来,一个格律,有时也有多种不同的词牌名称。随着词牌的不同,格律更是多种多样,绝非一个模式,可谓繁杂无比。一下子要掌握好并且记住它,确非易事。

相对于诗说来,填词难就难在要记住各个词牌的格律。在下是从事文学艺术编辑工作的,常常收到诸多作者署着“满江红”、“沁园春”、“水调歌头”之类的来稿。乍看真的以为是词,读来却令人捧腹不已。有些作者的“词”,字数多少、该在哪儿停顿,倒是做对了,可“词”中的平仄和韵位却是牛头不对马嘴。更多的是,连“词”的一点边儿也沾不上。还有,该词牌下的用韵应该是平是仄,以及句子的节奏、词中的领格(有些还有对仗)什么的,作者就根本没有弄懂它。这样填来的“词”,怎么读呢?如果不冠以词牌名,其中一些当作散文诗来看,意境倒还可以,可就因为冠上了“满江红”什么的,最终成了非驴非马的“怪胎”。作为编辑,只能“一笑置之”。

词的创作,为什么叫“填”呢?这是因为每个词牌都有它的固定格律——即上文说的字数、平仄、韵位、句式(节奏)以及领格和对仗等等,都得有一定的讲究。创作时,我们必须按此固定的格律把“词”(或曰“字”)一一填将下去,不得稍有差池,这就是填词。

真有心于填词的人,悟性好的,从诸多的词作中去领悟和体会“格律”,也可约略掌握一二。但这往往是不可靠的。因为自唐宋以来,词的作者——有名的、无名的,人数众多,而他们的词作数量(或曰“词书”)更是汗牛充栋。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还有不同的时代所产生的词作,格律常常小有差异,有些(包括以讹传讹的)还相去甚远。如依某作者的词作去填词,得出来的就常常不是“正宗货”(这也是一个词牌会有多种体式或格律的原因之一)。悟性不好的就更不用说了,望着别人的作品,欣赏时倒觉得不错,可真要从事创作,其结果便是教人不忍卒读东西

现在,学着填词的人渐渐多了,所以,上面说的那些情况不胜枚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传统诗词知识的“断代”时间太久了,以致如今真能弄懂中华传统诗词、特别是词牌格律的“读书人”毕竟不多。如果不依格律去填词,得出的就必然是上文所述的那种结果。自古至今,都有许许多多“词谱”之类的书籍教人填词,遗憾的是,此类书籍舛误不少。它们大都只“以某词为准”,举出某首例词便标出格律,大有“只要拾篮里便是菜”的味道,于是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毛病。

关于“词”的絮语(二)

3、从“词”书中学习词的格律,应力戒“盲人摸象”。如果随便捡来一首例词便标出格律,就难免以偏赅全。尤其是一些名人之词往往突破格律(如苏、辛的),就不能光光以他们的“为准”。再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一些词牌及其格律,虽是某名家首创,但历代后习之人或多或少都已作了一些这样那样的修正。这就好比前人走出来的路被后人修直了、修宽了、修平坦了一样。这是时代前进、语音演变导致文学作品形式创新的结果。当然,这种逐步完善格律的做法应当是在“万变不离其宗”的情况下才是有益的,否则就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

4、“词”从格律上分,可分为错叶格、通叶格、换叶格、平韵格和仄韵格。它们的涵义分别是:

错叶格:

在全词从头到尾主叶一个韵部的情况下,要插叶其它韵部。不管是主叶或插叶,均可使用平韵或仄韵。主叶韵、插叶韵在一定的位置上交错出现,故名。绝大多数情况下,主叶韵、插叶韵互为平仄,但也有个别词牌是在平韵内插叶平韵、仄韵内插叶仄韵的。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词牌,插叶的不止一个韵部。

通叶格:

全词使用同一韵部的平声韵和仄声韵。

换叶格:

全词所叶之韵,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韵部,且不限是平是仄。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平仄韵之间互相转换,但也有个别词牌是在平韵内换叶平韵、仄韵内换叶仄韵的。

平韵格:

全词使用同一韵部的平声韵。

仄韵格:

全词使用同一韵部的仄声韵。

5、“词”的一些称谓:

旧时称全词为一阕。阕,有写作“阙”的,但不比“阕”准确。阕,用于“词”时,其本义为“乐终”。

词的“初级阶段”,只有单调,后来许多词被叠成双调。所以,每调也叫“一阕”(分上阕、下阕),故有“填词一阕”的说法(也就是现在说的“填词一首”或“填一首词”的意思)。

再后来,许多长调并不是叠成的,但要分作二段或多段来“填”,于是也就沿用了“阕”的说法。“一阕”也叫“一拍”或“一片”

现在,一般新的叫法,称全词为一首。“词”,一般多分为上下两片,也有三、四片的。三片时,称上中下片;四片时,称上片、第二片、第三片、下片。

关于“词”的絮语(三)

开头:

指全词的第一句,有时也泛指上片开头的一至三句。

换头:

它是上下片之间的过渡,也叫“过拍”或“过片”。一般指下片的第一句,有时也泛指下片开头的一至三句。

歇拍:

指上片最后一句,有时也称为上结。

结拍:

指下片最后一句,有时也称为下结。

二结:

指歇拍和结拍。

领格:

领格在“词”中是很重要的。常常在一至三个领字下带两三个句子。这种领格句法,不管是创作还是朗读(含阅读),如果处理得好,往往起到“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作用,它能使词语一泻千里,意境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带出来了。而且,领格字在声律上也给人一种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美感,读来如珠落玉盘。学习时不可忽视。

领格有用平声字的,但大多数情况下须用仄声、尤其是去声字;而且在朗诵吟哦时,应略作停顿。如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上片“望”、“看”,下片“惜”、“数”等均为领格字(下片第二句属一七句式,“引”算领格亦可,但只领本句)。

领格有一字领、二字领和三字领。三字领,多属完整句子,也叫“领句”。

6、入声

今人在学习词牌之前,要掌握什么叫“入声”,哪些是入声字。至少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一边留意和掌握它。现在普通话里已没有入声字,对于古人流传下来的大量格律诗词,我们要欣赏它,就非得掌握入声不可。“入声”属“仄声”范畴,但仄声不仅仅指入声,还有上声和去声。而在这些格律诗词、尤其是词牌的入声韵中,懂得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许多词牌都是使用入声韵的。用现代语音去念、去吟诵它,平仄常常是不准确的,在声律上也是不和谐的。这一点必须提醒读者注意。

在一些方言里,现在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比如儋州话就是),这部分读者要掌握它,没有多大问题。但从小就讲普通话的读者要弄懂它就比较困难了。然而“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学,平时多看、多记,水到渠成,一定不成问题。

现在,主张中华传统诗词声韵改革的呼声甚高。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取消入声字。即按现代汉语拼音,该平则平,该仄则仄。从时代发展的眼光看,这无疑是可取的。就现代的格律诗词创作来说,在下也赞成这一作法。新的人群总得开创新的路途,我们何须泥古不化!所以完全可以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来进行现代格律诗词的创作,或曰“一诗两制”。即:喜欢旧诗韵的,可以照用不误;不喜欢的,用现代汉语拼音也行。互不牵扯,互不干扰。在一个也许是相当长的时期内,允许二者并存共荣,“各取所需”。不要互相指摘和讥笑,更不要谁想吃掉谁。既然目前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硬要去解决干什么?留给后代子孙去解决不是更好吗!决定问题的取舍,时间是最好的裁判。要知道,格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近体诗至中晚唐、词至两宋,它们的格律方臻成熟便足以说明问题。硬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目前都是不现实的。

但是,在如何继承前人遗留下来的无数文学遗产、特别是格律诗词上,我们就不能不面对入声的问题。至少在欣赏前人的作品时,应该懂得什么是入声字。因为这是个颇费口舌的问题,所以在此打住,只能在此略为一说而已。

当然,古人偶然也有将一些入声(有时还有上声)字作为平声用的,但这种例子颇少,而且情况也较复杂(比如地域、方言等影响),叙述起来颇费周章。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断言入声可作平声用,这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全面的。不正视这一问题,对我们的学习和继承格律诗词是十分不利的。

7、平起与仄起

说某句为平起,某句为仄起,以什么为标准呢?简单说来就是,不管句子有多少字,一律以该句的第二字为准——当然,也有一字句的,如《十六字令》的第一字,这种情况也只有以它为准了。第二字是平声,该句就属平起,反之则属仄起。这一点,对近体诗也是如此。

8、多音字

许多汉字是有多种读音的,但在声律上说,只有平仄两种。常见的一些可平可仄字如:不、看、过、听、兴、应、观、忘、分、悄、论、烧、凭、但、累、禁、俱、凝、莹、纵、横、醒、胜、阴、吹、泡、厌、烟、浪、漫、旋、行、望、间、燕、零、离、迎……等等。

这些字,不管它属第几声,只要记住它可平可仄就基本可以应用。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有些字又有一层特别之处,即在这一场合只能念仄而不能念平,在另一场合只能念平而不能念仄。如兴应二字,兴旺、高兴;应该、答应;前兴和前应只能念平;后兴和后应只能念仄,不要因为它们可平可仄就将它颠倒过来读,该平的作仄用,该仄的作平用,结果就错了(前人也时有这种错误,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的)。

关于“词”的絮语(四)

关于“词”的絮语(五)

词牌:《渔歌傲》

还没有正式进入谈词的格律之前,请先读一读下面一首所谓《渔家傲》的“词”:

七十七年如一梦,阴晴圆缺无宽容。白首穷经事已空。志未动,万里江山枫叶红。

书生意气世难用,宁静淡泊不放纵。心骨傲然石无缝。我与共,生命无悔笑金风。

这是在下从全国一家较为有名的大报上(2001年12月14日第一版)抄下的。该报在作者名字之后括号注明是“著名作家”。

不知大家读完上“词”后有什么感想。我想说的是,著名作家写出这样的“词”,真的令人不敢恭维。因为本书要说的是格律,所以,该“词”说的是什么,行文如何,通与不通,且不去说它了。单就格律而言,正如不才在本文前面(一)至(四)里说的,《渔家傲》各句有多少字,该在哪儿停顿,作者是知道了,可惜的是,各句的平仄、该用什么韵,作者根本就弄不清楚。有些句子还做成三平脚、三仄脚,读来佶屈聱牙,就像嚼沙子似的,难受极了。

该“词”也许仿下面例四而作,但未悟出格律的重要性,所以错误也就自然地产生了,其正确的就不说了,主要的错处如下:

上片:

1、第二句“无宽容”,三连平,也就是三平脚。其实,“容”字处应用同韵的仄声字,这是由于作者没有弄懂韵脚应该用平还是用仄、或者对文字的平仄搞不清楚造成的;

2、 第三句,同样,“事已空”声律为仄仄平,但格律要求作平仄仄,最后一字也应用仄声韵字;

3、 第四句,“志未动”,用韵对了,可“志”字处应用平声字,“志”字却属仄声;

4、 歇拍,格律要求平起仄收,其声律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最后一字必须用同韵的仄声字。而原句的声律是“仄仄平平平仄平”,显然是错了;

下片:

1、 第一句,韵脚对了,可全句声律却弄反了,作成平起;

2、 第二句,全句除“宁”字外,全为仄声(泊,系入声字,属仄),十足的拗句;

3、 第三句“石无缝”作仄平仄(“石”系入声字,属仄),标准的应作平仄仄(韵);“缝”有二读,此处读仄是对的;

4、 第四句,同上片作三连仄,“我”字处应用平;

5、 结拍错误大体同歇拍。

《渔家傲》标准格律如下(凡七字句的第一第三字,均属可平可仄;而三字句的第二字虽多用仄,但也偶有用平的。本应使用符号标明,但鄙人电脑打不出来,只好用文字注明):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一句的最后一字均为仄声韵字,即句句叶韵。

现举五首例词以便印证标出格律的正确性(作者全为宋代人):

例一 作者: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例二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例三 作者: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茫忘了邯鄣道。

例四 作者:苏辙

七十余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蚤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由他送。

例五 作者:晁冲之

浦口潮来沙尾涨,危樯半落帆游漾。水调不知何处唱。风淡荡,鳜鱼吹起桃花浪。

雪尽小桥梅总放,层楼一任愁人上。万里长安回首望。山四向,澄江日色如春酿。

毛主席也使用过这一词牌,其中《反第二次大“围剿”》上片头句“白云山头云欲立”,其平仄为“仄平平平平仄仄”,错在第二字用平;下片第二句“赣水苍茫闽山碧”,全句作仄起就错了(倘若作“苍茫赣水闽山碧”就对了)。因为毛主席是名人,他使用格律是对是错,当时也许不会有多少人指出,可如今我们仍然在这一格律上不问青红皂白地“跟着毛主席”,那就不对了。

〔总述〕

1、 全词62字;上下片各31字、5仄韵。以绝对数来说,这是押韵最多的词牌之一,因为它句句叶韵,这也是它的最大特点。

2、 本调还有两个显著特点:1、上下片各句格律一一对应相同;2、第一句与第三句、第二句与最后一句,完全相同。一般说来,第一第三句的头二字作仄声,第三字则作平声;第二句与最后一句则反过来。但请注意,这决不是绝对的,请注意各词、各句之间的微小差别。

3、 本调得名自例一歇拍。另外,据说有如下别名、异名:吴门柳、游仙咏、荆溪咏等。但这都是贺铸多事之举,本来就是渔家傲,却非得另外各标一个别名不可(贺氏三词本书不选)。

4、 宋代李彭有《渔歌》十首,均为单调,其格律就是渔家傲。因《渔歌》易与《渔歌子》混淆,故本书不再立项,只在此说明,以备查考。

关于“词”的絮语(六、七)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这一词牌共有三种不同的格律,即:错叶格、通叶格和平韵格。

一、错叶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这首词,“词道中人”几乎个个耳熟能详。可是,在背得滚瓜烂熟时候,我们是否能从它的格律当中看出一点什么“规律”来呢?

它与一般别的《水调歌头》最大的不同就是:全词除了各个句号处要押普通的平声韵外,它的上片第五第六句、下片第六第七句,要分别错叶不同的仄韵部。即“去”与“宇”、“合”与“缺”是分别相押的。这一种格律就叫“错叶格”。遗憾的是,苏老先生在运用这一格律的时候,把上片第三第四句的句式破坏了。本应多作前四后七的两句(11字),他却做成了前六后五。

但话要说回来,这两句与下片的第四第五句一样,作前四后七或作前六后五,已是无甚定规,因为这一词牌使用的人甚多,所以它在作法上已无苛求。依笔者愚见,这二句的作法,不管是作前四后七或是前六后五,上下片最好统一,而以做成前四后七的句式甚佳。

就因为苏东坡这么一做,跟着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这一格。为节省篇幅,不多举全词了,其中有蔡伸、贺铸、张元干、刘克庄、叶梦得、王炎、以及金朝的蔡松年、赵秉文等,都有这一格律的词作。现再举范成大的一首如下:

万里筹边处,形胜压坤维。恍然旧观重见,鸳瓦拂参旗。夜夜东山衔月,日日西山横雪,白羽弄空晖。人语半霄碧,惊倒路旁儿。

分弓了,看剑罢,倚阑时。苍茫平楚无际,千古锁烟霏。野旷岷番江动,天阔崤函云拥,太白暝中低。老矣汉都护,却望玉关归。

(上片月、雪,下片动、拥,分别错叶仄韵)

注:下片第六句的“番”应加“山”作左偏旁,电脑无此字。

―――――――――――――――――――――――――――――――――――

二、通叶格: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官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 *** 花。——贺铸《台城游》

这是一首匠心独运的词作,它的格律与一般平韵、错叶的水调歌头完全相同。但另有特别之处,就是除了所押平韵的各句以及下片的第一句之外,其余各句都要押仄声韵。而且这些仄声韵必须与平声韵通叶同一韵部,不得稍有差池。从这一点上说,它的创作难度就比平韵格和错叶格的难多了。这就是“通叶格”。

有相当一部分词作,都只在上片第一句通叶一仄韵,其它各句的仄声韵位,就像一般的平韵格那样不再通叶了。这种情况,不能排除它的偶然性,故只在此提及,以备查考。

贺铸的许多词,都把题目置于前面,然后用稍小的字体注上词牌名,这一首也是如此。于是有人把“台城游”当作水调歌头的别名或异名,其实,这是误会,应予纠正。如果硬要把“台城游”当作别名,那只能当作这一体的,而不能当作一般正格的水调歌头格律看待。

那么,一般正格的《水调歌头》是什么样子呢?请看:

―――――――――――――――――――――――――――――――――――

二、 平韵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着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陆游《多景楼》)

标准格律:

(下面的“可”字处,代表可平可仄。本电脑缺乏符号,故无法使用符号表示

标出的格律下片第四第五句,以前四后七句式标出,与上面陆游词稍有出入)

可仄可平仄,可仄仄平韵。可平可仄,平仄平仄仄平韵。可仄平平可仄,可仄平平可仄,可仄仄平韵。可仄可平仄,可仄仄平韵。

仄平可,平可仄,仄平韵。可平可仄,平仄平仄仄平韵。可仄平平可仄,可仄平平可仄,可仄仄平韵。可仄可平仄,可仄仄平韵。

作法:

1、这是一个颇为有名的词牌,而它的“代表作”则是开头所举的苏东坡词。全词95字,上片48字,下片47字,各押4平韵。错叶、通叶与此相同,但须在有关之处,各押仄声韵。

2、上片第三、下片第四句,前后两个“可”字,最好不要同时作仄。

3、上片开头二句、第五第六句、结尾二句;下片第六第七句、结尾二句;常常各自做成对子。不过应该清楚,这些对子不像律诗那样工稳,像苏老先生的“人有……,月有”,如此这般就是。

4、上片第三第四句、下片第四第五句,属特殊带拗句式。不管其句式作前四后七或作前六后五,声律都不能作太大的改动,不然就失去它的特有韵味。毛主席的《游泳》、《重上井岗山》,除了前者的“一桥飞架……”合辙外,其余都是违律的。

5、上片第四、下片第五句,大多数情况下,前四字声律都如格律所标。但也有于第三字改用仄声字的,如上词的“洗”就是,这往往是在前六后五的句式中出现的。总之,这两句的第一第三字,即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宜同时作仄;而以第三字安排平声最佳。

6、上片第五、下片第六句,在第五字已用平的情况下,第三字也可用仄。

7、历代使用本词牌者甚多,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其格律好像自行其是,弄得现在看来,似乎已是不很严格的了。请看:

a、开头一句,平仄并无定规。如“天公深藏巧”、“我生六十四”、“闰余有何好”(以上向子諲);“白发三千丈”、“落日在烟树”(以上周紫芝);“相逢非草草”、“醉击玉壶缺”(以上蔡伸);“带湖吾甚爱”、“万事到白发”、“长恨复长恨”、“四坐且勿语”、“唤起子陆子”、“十里深窈窕”、“渊明最爱菊”(以上辛弃疾);“五五得五五”、“寂寂复寂寂”、“先生岂我辈”、“明月几万里”(以上刘辰翁)。等等。以上这些句子,有作平起的,有作仄起,有作一平四仄的,有作四平一仄的,甚至有作五连仄的,可谓五花八门,各行其是。所以,这开头一句,本书首先推荐错叶格的苏轼词。那是故意做成的特殊句子,这样才有独特的韵味。但不按这一格律而要做成另外的样子时,与下一句连起来考虑,最好能用“仄仄平平仄”或“平仄平平仄”,宋词里,使用这两种声律的居多数。

b、 上片第三第四句11字,有做连在一起的。如宋代甄龙友“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片云无”,且中间自“百”起一连作六仄声。

c、 上片倒数第二句,戴复古《送竹隐知郢州》作“万物一吐气”成了五连仄,无一平声字(古时“吐”属上声,可作平声使用,但现在不宜学它)。

d、 换头三句(多为前二句)很不规范。从多数宋词看来,其声律多作成“仄平平,平仄仄,仄平韵”。所以特推荐这一格律(苏词的“阁”系入声字,属仄,不佳)。

e、 综上所述,正因为有这么多不甚规范的例子,所以作为“后人”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个词牌的格律扳回到“标准”的位置上来。以什么做标准呢?非苏词莫属也!当然,做成错叶、通叶、平韵均可。

8、有些本子说,本词牌别名或异句还有:江南好、台城游、花犯念奴、元会曲(系毛滂词牌下所注)等。笔者不以为然。特别是江南好,更容易与平韵江南好相混,不应相循。《水调歌头》名称多好,非要故弄玄虚、别出心裁改它干什么!?

关于王安石月的诗句

1. 在王安石古诗中带“月”字的代表思念的诗句有哪些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百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度。

春夜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专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属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望采纳

2.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描写月亮的诗句

描写明月的诗句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原文】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3.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4.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5. 间:根据平仄来认读jiàn四声。

6.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7. 绿:吹绿,拂绿。

8. 还:回。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3. 关于王安石的诗句有哪些

元日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梅花 / 梅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泊船瓜洲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登飞来峰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春夜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江上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

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初夏即事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北陂杏花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叠题乌江亭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送和甫至龙安微雨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伤春怨·雨打江南树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雨打江南树。

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钟山即事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狼山观海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谒金门·春又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

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

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北山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清平乐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

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

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4. 关于月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欹眠似听朝鸡早 的“欹”发什么音??

欹 CJK UNIFIED IDEOGRAPH-6B39 yī qī ㄑㄧˉ 拼音: qī, 笔划: 12

部首: 欠 笔顺编号:134125123534

1.歪斜;倾斜。

2.容貌憔悴。

3.通"倚"。斜倚,斜靠。

4.古同“攲”:“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

原是一盛水的器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就陈列着一高45.5cm、长18.7cm、宽14cm的铜制器物。这器物有些与众不同,据说;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cm、高14.7cm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内侧的针状轴衔接,这样,这个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转动。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倒入一半时,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挂;将水倒满后;容器却自动翻转,而把水全部倒出来了,之后,容器就又自动偏向一方静止下来。欹的字面意思是倾斜,原来就是不能一次性装满水的容器。

相关词语: 欹案 欹嵚历落 欹器 欹曲 欹架 欹偏 欹嵚磊落 欹垂 欹危 欹倒 欹突 欹嵌 欹仄 欹床 欹仆 欹区 欹倾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