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最早出自哪里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唐朝诗人刘希夷的诗代悲白头翁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自《代悲白头翁》,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作品。
此诗虽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
原文(节选)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译文如下: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扩展资料: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代悲白头翁
1、出自《代悲白头翁》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作品。蕴含了时光易逝,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有些事情失去了就不能再重来的思想。
2、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刘希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是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于他之手。据野史记载,宋之问想要他这句诗的著作权,刘不同意,宋竟然用沙袋将其压死。当然,这种故事的真实性不高,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刘希夷这句诗写得多么好。
这句诗出自于他的代表作《代悲白头翁》中,诗歌附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交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婉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飞。
说一下读完这首诗的感受。我比较怜惜那位可怜的白头翁,想当年,他也曾经是意气风发的翩翩美少年,而如今只是半死不活的白发老人。这种今昔对比,除了感叹岁月无情,韶华易逝,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出内心的那种落差感。刘希夷在诗中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其实道出了生命的本质,我们每个人都会登上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但舞台终有落幕的一天,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拨又一拨罢了。
既然人类最终都是走向死亡,既然生命如此的短暂易逝,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是为了感受这种今昔对比的落差感吗?还是为了经历这一场命中注定的波澜沧桑?读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总会觉得他的诗句中有一种颓废之美,有一种想劝人及时行乐的感觉,其实,这可能正是诗人的浪漫主义,与其悲天悯人,不如随遇而安。而我也能从他的诗句中,看到了生命中不同的颜色,既然最后都是一场空,那何不潇洒一点,快乐一点,精彩一点呢?
《代悲白头翁》的作者是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又作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代悲白头翁》的作者是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又作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代悲白头翁》的作者是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又作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出自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该诗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艺术性较高,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这句话出自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诗:“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用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花开花落年年都是相像的,人的容貌 却岁岁都不相同。感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