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出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山水诗,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全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扩展资料: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2,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1,杜牧的《江南春》绝句,1,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死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0,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出至杜牧的《江南春》。大家上小学时都学过这首诗,也被老师要求全片背诵,这足可见它的经典程度了。这两句含义其实非常通俗直白,意思是南朝曾经留下来那么多古刹佛寺,如今有多少亭台楼阁笼罩在朦胧烟雨之中呢?这是一句简单的抒情之语,既表达诗人对江南盛景的神往,有体现出了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叹。不过要对其进行具体赏析,先要了解全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沃土千里,美不胜收。莺莺燕燕,啁啾不止。花红草绿,生机勃勃,到处展现出盎然春色。近看有村庄临水,有城郭依山,眼前到处是迎风招展的酒旗。试想曾经的南朝留下了那么多古刹佛寺 ,现在这些亭台楼阁有多少笼罩在朦胧烟雨中呢?
这首诗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广为传颂,主要还是诗人给大家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生动的画卷。他用各种不同意象不断调动读者脑海里的画面感,这里的景物有远有近,有虚有实,有动有静,每个人都被深深吸引了进去,仿佛置身于那春意盎然,烟雨朦胧的江南沃土。就在大家沉醉其中时,诗人及时将人拉回来,用一句抒情之语引发大家思考,最终做到了情与景交融。
江南曾经那么繁华美丽,各种佛刹古寺数不胜数,可现在又有多少笼罩在朦胧烟雨中。这里不深究诗人是否有借古讽今的意图,但他确实有把那绚烂盛景描摹出来,南朝的繁华也通过古寺数量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这一切都已经随风而逝,因为这些亭台楼阁都被烟雨笼罩,这里显然是在感概岁月变迁,历史流转。任何繁华都难以长久,时间车轮只会不断向前,诗人表现出了“顿悟”,“超脱”的思想。
这首诗写于公元833年,杜牧拜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途中。杜牧在牛僧孺的推荐下担任推官一职,后转为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的掌书记。这首《江南春》,从一定程度上,成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诗意开端。
尤其结尾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被历代所传颂。诗人将庄严肃穆的南朝古寺笼罩在朦胧迷离的江南烟雨之中,传达出一种幽静深邃之美。在烟雨的笼罩下,这份穿越历史风尘的沧桑之感,变得更加深婉绵长。
清代范大士就曾评论,“‘四百八十寺’,无景不收入结句,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因此,“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并不是单纯的歌咏江南春景之作,而是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要充分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深刻内涵,必须要掌握以下相关历史背景:
其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始于先后四次“舍身入寺”的梁武帝。
作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创立者,梁武帝萧衍历来以明智神武的文武全才流传于后世,更因沉溺佛教而名闻于古今。为了皈依佛门,梁武帝曾先后四次“舍身入寺”,不仅身体力行遵守清规戒律,而且颁发《断酒肉文》约束僧侣。
在梁武帝对佛教的大力推崇下,佛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郭祖深曾云,“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而据后世统计,南朝萧梁时期佛寺数量达到鼎峰,多达2846所。
梁武帝如此大兴土木,造成的恶劣后果远不止劳民伤财那么简单,甚至到了殃民祸国的悲惨境地。杜牧在散文《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梁武帝“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
事实上,也正因为梁武帝潜心修佛,不问政事,导致了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被囚于建康台城之后,年事已高的萧衍忧愤交加,从此卧床不起,于公元549年撒手人寰。足以见得,杜牧笔下的“四百八十寺”,饱含了兴衰之感。
其二,“多少楼台烟雨中”,感于晚唐皇帝的佛教误国。
作为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杜牧目睹了唐王朝的逐渐衰落。不仅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还有皇帝们对于佛教的一味沉迷。从唐宪宗开始,到唐穆宗、唐敬宗和文宗几任皇帝,佛教成为他们寻求长生的寄托之地。
因为先后几任的虔诚事佛,以韩愈和杜牧为代表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运的衰落充满了忧虑。唐宪宗时期,韩愈因为《谏佛骨表》,险些丧命。杜牧后来在《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中,借助唐武宗之言深痛恶绝地指出,“穷吾天下,佛也”。
从唐文宗时期就曾发觉的“吾民尤困于佛”,到了唐武宗才开始大刀阔斧的毁佛行动。从《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可以看出,杜牧反对这种佛教误国的荒唐行为,支持唐武宗“拆寺庙而建南亭”的行动。
因而杜牧写下这首《江南春》的时候,已经看透了皇帝佛教误国的本质。从“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可以看出杜牧笔下的“四百八十寺”,绝非夸张之辞,事实上有过之而不及。
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原文:
江南春
杜牧 〔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
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作品介绍: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是唐代杜牧,诗题为《江南春》。
原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朦胧烟雨之中。
诗歌赏析
此诗是杜牧逝世前不久写的,笔畅墨润,自然简练。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第一、二句写的是晴景,第三、四句写的是雨景。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可谓“尺幅千里”。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的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
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中国的帝王素来喜欢修建楼台殿宇,“楼台”甚至可以说是国家的标志。
楼台被毁或废弃可以视为国家的灭亡。所以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即可表现出几百年变幻的感觉。作者以敏锐的眼光,以实写虚,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重蹈南朝灭亡的覆辙,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