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望海波平什么意思,但愿海波平的意思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心望海波平什么意思,以及但愿海波平的意思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中"封侯"和"海波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但愿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

出自明代戚继光《韬钤深处》,原文为: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译文:

小楼生活暂时是高枕无忧的,但别忘了虎狼在侧。倒酒招呼客人,坐下来挥麈谈兵。

看兵书一直看到天黑,书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看兵书的感想和体会,直到满天星辰,宝剑也是横放在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随时准备上阵杀敌。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但愿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戚继光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所作,据说是写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的。当时戚继光的生活十分平静,但是,他不甘心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渴望做出一番事业,为边疆的安宁奉献一生。于是在兵书的空白处,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思想主题:

这是一首言志诗。诗写作者领兵备倭驻守沿海之时,一夕忧时不能安枕,适有老朋友来访,便于帷幄深处,饮酒谈兵,推心置腹。自谓学书、学剑,献身边防,不为功名利禄,唯愿海疆和平。

该诗描写了作者自己习文练武就是为了抵御倭寇入侵,特别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更是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韬钤深处

学诸进士精卫衔石填海原文翻译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代: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译文

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仇的,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希望把那滔滔大海填平。

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

人们都讥笑此举太荒唐可笑,只有我欣赏其精诚专一。

何必考虑这没有终止的日期?本应如此度过一生。

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中不曾留名。

赏析:《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是唐代诗人韩愈缩写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借咏精卫衔石填海,赞美一种不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不逾的坚毅精神。作者在诗中尤其强调精卫的复仇行为,寄托其刚烈无畏的品德,立意高远,感情鲜明。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中的海波平含义是什么

这是出自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一首少年诗作《韬钤深处》

海波平:大海波涛平定。这里作者是想表达自己保卫海防、抵御倭寇的决心以及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希望!

韬钤深处(韬铃:即《六韬》和《玉铃》,皆是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谋略为“韬铃”。)

朝代:明代

作者:戚继光

作品: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创作背景

戚继光的《韬钤深处》这首诗出自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横槊稿》,是他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所写。当时戚继光的生活十分平静,每天除处理公务外,就是闭门读书。但是,他不甘心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渴望做出一番事业,为边疆的安宁奉献一生。于是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满意,请追问~~~~

毛泽东的诗词:菩萨蛮《大柏地》的意思是什么?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注释】

1、大柏地: 圩镇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按照蒋介石的指令,调集约三万人,准备对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并解决给养、冬服等问题,红四军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下,于1月14日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由于致以重兵围追,红四军沿路五战皆失利。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红四军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阵,伏击尾追不舍的敌赣军刘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时激战至次日正午,终将敌军击溃,俘敌八百余人,缴枪八百余支。陈毅同志在当年9月1日向党中央所作《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称:“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暗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1933年夏,毛泽东同志重到大柏地,抚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5、关山泛指附近群山。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苍:青黑色。

6、鏖战:苦战。急:激烈。

7、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8、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9、今朝:如今。看:此处读平声。本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平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译诗】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妖妍。

【赏析】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诗人毛泽东在这里没有像写《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或那两首《渔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围剿”那样以“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怀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写诗斥敌;而是轻松地慢慢地驻足细看,留恋光景,回首当年。

他在回忆1929年,他同他的亲密战友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那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就在这一年的阴历的除夕之夜,红四军刚到瑞金,江西敌军便尾随而至。毛主席见敌单薄,即决定再次迎敌。战机已经抵达,好运即将降临。毛主席沉着调兵,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个吉祥的必胜之好地名。

世事变幻,雪泥鸿爪,时间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过去了,毛主席又置身于大柏地,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感慨万千地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韩愈的 何惭刺客传 不著报雠名 什么意思

“何惭刺客传,不着报雠名。”出自唐代韩愈的《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全文为: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着报雠名。

全诗十二句,前六句写景状物,后六句议理抒情。最后两句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报仇是自己问心无愧要做的事情,哪怕《刺客传》不留名也不在意。表达了作者对精卫不畏艰险,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