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漱冰濯雪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躬洁冰雪夷然清皓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1.关于竹和雪的诗句
1、卜算子·雪后竹枝风 (宋)陈三聘 雪后竹枝风,醉梦风吹醒。
瘦立寒阶满地春,淡月梅花影。 门外辘轳寒,晓汲喧金井。
长笛何人更倚楼,玉指风前冷。 2、竹轩咏雪呈外舅谢师厚并调李彦深 (宋)黄庭坚 破腊春未融,土膏寒不发。
数声鸣条风,一夜洒窗雪。 开轩万物晓,落势良未歇。
铿铿青琅玕,阅此岁凛冽。 摧埋头抢地,意气终自洁。
君子谓此君,全身斯明哲。 屋头维女贞,额色少泽悦。
稍能窥藩篱,亦有固穷节。 佳兴冉冉生,门外无车辙。
写之朱丝弦,清坐待明月。 3、雪夜看竹 (宋)王禹偁 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
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披衣见此君。 4、园竹为大雪所折 (宋)强至 露叶烟稍拂草亭,雪中颠倒翠虬形。
且留完处裁吹律,莫听傍人议杀青。 却恐看来愁野客,若为扶起属园丁。
寂寥数亩清风地,宿酒从今不易醒。
2.关于竹和雪的诗句
1、卜算子·雪后竹枝风
(宋)陈三聘
雪后竹枝风,醉梦风吹醒。
瘦立寒阶满地春,淡月梅花影。
门外辘轳寒,晓汲喧金井。
长笛何人更倚楼,玉指风前冷。
2、竹轩咏雪呈外舅谢师厚并调李彦深
(宋)黄庭坚
破腊春未融,土膏寒不发。
数声鸣条风,一夜洒窗雪。
开轩万物晓,落势良未歇。
铿铿青琅玕,阅此岁凛冽。
摧埋头抢地,意气终自洁。
君子谓此君,全身斯明哲。
屋头维女贞,额色少泽悦。
稍能窥藩篱,亦有固穷节。
佳兴冉冉生,门外无车辙。
写之朱丝弦,清坐待明月。
3、雪夜看竹
(宋)王禹偁
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
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披衣见此君。
4、园竹为大雪所折
(宋)强至
露叶烟稍拂草亭,雪中颠倒翠虬形。
且留完处裁吹律,莫听傍人议杀青。
却恐看来愁野客,若为扶起属园丁。
寂寥数亩清风地,宿酒从今不易醒。
3.有关雪中竹子的古诗
有关雪中竹子的古诗:
1、《夜雪》
唐代 白居易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2、《戏答元珍》
宋代 欧阳修
原文: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译文:
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3、《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代 王维
原文: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译文: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4、《对雪》
唐代 高骈
原文: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译文: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5、《咏院中丛竹》
唐代 吕太一
原文: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译文:
窗外的丛竹挺拨直立,青翠中预示来年的春寒。竹子的坚贞为人欣赏,因为竹笋还未长成长竿。
4.描写竹和雪的词句
描写竹的词句:
1、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纵茂林修竹记山阴。——宋·赵磻老 《满江红·见说春时》
3、修竹外、满林围碧。——宋·吕渭老 《满江红·山绕吴城》
4、茂林映带谁家竹。——宋·辛弃疾 《鹧鸪天·上巳风光好放怀》
5、更茂林修竹。——宋·辛弃疾 《汉宫春·心似孤僧》
6、林竹疑无路。——宋·韩淲 《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
描写雪的词句:
1、年年雪里 —— 宋 ·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宋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3、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 宋 ·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4、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 宋 · 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5、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 宋 ·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6、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 宋 · 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5.竹雪的诗句古诗
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2.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风》6.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7.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秦观《满庭芳 碧水惊秋》8.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王庭筠《绝句》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1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欧阳修《戏答元珍》1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13.清虚界,任风敲雨筛;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沈自晋《玉芙蓉 雨窗小咏》14.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15.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李煜《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1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17.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18.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欧阳修《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19.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20.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21.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22.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郑谷《鹧鸪》2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4.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曹组《卜算子 兰》24.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四》25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孟郊《苦寒吟》26.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范成大《喜晴》27.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28.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29.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30.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苏轼《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31.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31.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吕渭老《小重山 七夕病中》32.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 苦竹桥》33.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史达祖《留春令 咏梅花》34.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5.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 其一》36.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36.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
——刘道著《湘江秋晓》37.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 庭下石榴花乱吐》38.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39.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40.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吕太一《咏院中丛竹》41.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42.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周邦彦《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43.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 山居即事》44.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
——汤允绩《浣溪沙 燕垒雏空日正长》45.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杜甫《咏春笋》46.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岳飞《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46.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憨山德清《咏竹五首》46.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47.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48.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项鸿祚《清平乐 池上纳凉》49.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50.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文廷式《好事近 湘舟有作》。
6.描写竹和雪的词句
描写竹的词句:1、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2、纵茂林修竹记山阴。——宋·赵磻老 《满江红·见说春时》3、修竹外、满林围碧。
——宋·吕渭老 《满江红·山绕吴城》4、茂林映带谁家竹。——宋·辛弃疾 《鹧鸪天·上巳风光好放怀》5、更茂林修竹。
——宋·辛弃疾 《汉宫春·心似孤僧》6、林竹疑无路。——宋·韩淲 《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描写雪的词句:1、年年雪里 —— 宋 ·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宋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3、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 宋 ·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4、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 宋 · 李清照《多丽·咏白菊》5、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 宋 ·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6、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 宋 · 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7.描写雪、竹、梅、雨的诗句
描写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描写竹: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2.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郑板桥:竹)
描写梅:
1.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咏)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描写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宋代·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水调歌头·沧浪亭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豪放 , 生活述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还是划著名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评析 苏词仅存此一首,作于被迫闲居期间。词人壮年被斥退出官场,个人志向不得施展,内心的愤慨可想而知。词的上片写隐逸之乐。在湖山之间潇洒度日,与“鱼龙”为伍,追慕陶朱、张翰之为人,扁舟垂钓,载鲈归来。自然界的风风雨雨都不置心中,它们也不可能象官场中的暴风雨那样伤害词人了。下片才写出被迫过这种生活的痛苦。宋代文人士大夫皆有“先忧后乐”的济世精神,轻易不言退隐。即使言及隐逸,或者是故作姿态,或者是出于无奈。苏舜钦就是出于无奈。所以,过片明确表示:“丈夫志,当盛景,耻疏闲”,其真实心声是抗拒、排斥这种生活方式。对“壮年”的追问,充满著愤慨不平之气,词人其实并不“潇洒”,并不超脱。故作“垂钓”状,事实上则“又恐鸥鸟相猜”,这依然是词人内心进与退矛盾的形象表露。“无语看波澜”的结局,就是一种不甘心的表示。词人后来再度出仕,就说明了一切。 赏析
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
从沧浪亭极日远眺,一览太湖风光。虬风物潇洒,澄静深远,烟波浩淼,水流旷远。作者完全沉浸在与天地同乐的沉醉中。其在《沧浪亭记》中说:“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作者自号“沧浪翁”,其人生境界似乎已经达到“乐天”的程度(观代哲学家冯友兰言人生有四种境界:知天、事天、乐灭、同天)。然而,“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突然,某种意识发作猛然将作者拉回到现实中,某种生命的忧思和烦恼在心中升起。而“念”“忽”“急”“还”更是展现了一种意识的时间之流。扁舟急桨,撇浪载鲈,在天地归一的境界中惊现了人生的繁忙和生命的艰难。“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则昭示了人生之路的风雨猝然与曲折蜿蜒。上阕之转折在于“忽”字,将自我生存的意识唤起,从而使得作者脱离归隐自然的混沌状态,而有意识于生存意义的危机。
“沧浪亭”取意于屈原《渔父》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表达了古代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故而可以看出,苏舜钦始终摆脱不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情结。很自然回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精神。苏舜钦被削职时正值人生壮年(37岁),因此对“华发改朱颜”有深切的担忧。欲对历史寂寞有所克服和超越,不甘于生命的淡出,便是上阕一“忽”字所拉出的本意。作者欲凭临寒潭隐居,却担心不被鸥鸟信任和接纳自然是托辞,生命看不到出路,时间正黯淡著光芒,未来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负的机会太渺然,这才是根本的痛苦。因此,全词以那种看似闲适却以充满反抗与无奈情绪的“无语看波澜”的情景收场。正点出这句真理:所谓波澜便是世间,世间便是波澜。
创作背景 本词是苏舜钦的仅存之词。北宋庆历四年,范仲淹、札衍等人推行“庆历新政”,苏舜钦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保守派想打击改革派,弹劾他监守自盗,被撤职流寓苏州。并在此购下了一处荒废不堪却很幽静的花园,临水买石筑成沧浪亭之后,写有著名的《沧浪亭记》。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苏舜钦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豪放 , 登高 , 写景 , 长江抒情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豪放 , 叙事 , 抒情壮志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宋代·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水调歌头·沧浪亭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豪放 , 生活述志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宋代·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婉约思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来临,南楼上的积雪已经化尽。春到来,元宵灯节期间群花也依次绽放。刚下过小雨仍有寒意,独自一人依靠著阑干思绪飘远。
不要总是依靠在阑干上,因为眺望远方也只能看到那层层叠叠的烟水。汴梁在哪里呢?被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遮住了。
赏析
此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词语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将客中思归的情怀抒写得娓婉动人。
上片首两句先写客中值上元灯节。“雪尽”则见日暖风和,大地回春。《吕氏春秋。贵信》云:“春之德风,风不信(不如期而至),则其花不盛。”故谓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而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又称灯节,为赏灯之期。此“灯期”之花信为“小桃”,上元前后即着花,状如垂丝海棠。欧阳修咏小桃诗所云“初见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谓“惊动”,即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小桃开放,如从睡梦中惊醒。
三、四两句,写倚“南楼”之栏乾,承上“灯期花信”而来,词意有所转折。独倚栏干之人,必不游众之中,而这一番寒意,是因为刚下过的一场小雨,还是因为客心悲凉的缘故,亦是断难分辨。
过片“莫把栏干频倚”,翻进一层写归思之切。
所以强言莫倚,是因为倚栏干也只能“—望几重烟水”,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断了故国的望眼。接下来“何处是京华”,全是望寻之神,说明他欲罢不能。“京华”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决:“暮云遮”,即还是望而不见。此句似暗用李太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既写景兼以寄慨,实有比义。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万俟咏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翼翼归鸟,训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魏晋·陶渊明《归鸟·其三》 归鸟·其三 翼翼归鸟,训林徘徊。
岂思天路,欣及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抒情自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归鸟翩翩自在飞,悠然林间任盘镟。
谁还寻思登天路,返回旧林心喜欢。
昔日伴侣虽已去,群鸟谐鸣欣欣然。
薄暮斜晖气清爽,闲适惬意戏林间。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豪放 , 登高 , 写景 , 长江抒情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唐诗三百首 , 思念 , 爱情抒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五代·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望江南·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写景 , 抒情 , 思念故国
1.竹子和雪的诗句
1、卜算子·雪后竹枝风
(宋)陈三聘
雪后竹枝风,醉梦风吹醒。
瘦立寒阶满地春,淡月梅花影。
门外辘轳寒,晓汲喧金井。
长笛何人更倚楼,玉指风前冷。
2、雪夜看竹
(宋)王禹偁
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
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披衣见此君。
3、园竹为大雪所折
(宋)强至
露叶烟稍拂草亭,雪中颠倒翠虬形。
且留完处裁吹律,莫听傍人议杀青。
却恐看来愁野客,若为扶起属园丁。
寂寥数亩清风地,宿酒从今不易醒。
4、雪中梅竹图
(宋)家铉翁
梅兄乃我义理朋,竹友从我林壑游。
青青不受尘土涴,皓皓肯与红紫侔。
别来天涯今几载,老大相逢俱白头。
玉龙排空展鳞鬣,天姥振佩锵琳璆。
古心姱节自为伴,严气正性谁能俦。
儿童莫作飞絮看,道眼无以空花求。
花飞絮舞两值遇,殆天之合非人谋。
娇禽谩夸颜色好,弱羽难禁寒风遒。
寄尔南枝尺寸地,莫与鹜群为辈流。
何人画工巧位置,使我坐对消闲愁。
却风吹灰万象改,平生故交还在不。
绨袍犹思见范叔,雪堂剩欲逢元修。
故山自有归隐处,琅玕成林雪成坞。
会当见汝面目真,西湖西畔踏雪寻故人。
2.竹子和雪的诗句
1、《卜算子·雪后竹枝风》 雪后竹枝风,醉梦风吹醒。
瘦立寒阶满地春,淡月梅花影。 门外辘轳寒,晓汲喧金井。
长笛何人更倚楼,玉指风前冷。 2、《雪竹》 君子亭亭操,刚强能自持。
夷齐饿欲死,巡远守方危。 大节不可屈,真心终莫移。
人心与物理,每向岁寒枝。 3、《薛宝钗·雪竹》 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
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无复绿猗猗,何如在淇澳? 寒林尽白封,奚第琅玕独。
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 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搦管坐空斋,不听声谡谡。
缅怀文典可,佳画添几幅。 更思僵卧人,岂只食无肉。
4、《坐想孤山雪竹压篱碍过之胜》 诗亦常语尔,细思有何情。瞀瞀青眼收,种种白发生。
不如缄口住,时复信脚行。折竹松边路,孤山篱雪清。
5、《人日有雪竹间种兰》 人日又飞雪,竹林仍种兰。阳浮屑琼玖,风泛馥檀栾。
花点黄金胜,丛依碧玉竿。世间桃李眼,肯向此中看。
。
3.有关雪中竹子的古诗
有关雪中竹子的古诗:
1、《夜雪》
唐代 白居易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2、《戏答元珍》
宋代 欧阳修
原文: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译文:
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3、《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代 王维
原文: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译文: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4、《对雪》
唐代 高骈
原文: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译文: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5、《咏院中丛竹》
唐代 吕太一
原文: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译文:
窗外的丛竹挺拨直立,青翠中预示来年的春寒。竹子的坚贞为人欣赏,因为竹笋还未长成长竿。
4.有关雪中竹子的古诗
有关雪中竹子的古诗:1、《夜雪》唐代 白居易原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2、《戏答元珍》宋代 欧阳修原文: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译文: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
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
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3、《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代 王维原文: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译文: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4、《对雪》唐代 高骈原文: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译文: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5、《咏院中丛竹》唐代 吕太一原文: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译文:窗外的丛竹挺拨直立,青翠中预示来年的春寒。竹子的坚贞为人欣赏,因为竹笋还未长成长竿。
5.描写竹和雪的词句
描写竹的词句:
1、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纵茂林修竹记山阴。——宋·赵磻老 《满江红·见说春时》
3、修竹外、满林围碧。——宋·吕渭老 《满江红·山绕吴城》
4、茂林映带谁家竹。——宋·辛弃疾 《鹧鸪天·上巳风光好放怀》
5、更茂林修竹。——宋·辛弃疾 《汉宫春·心似孤僧》
6、林竹疑无路。——宋·韩淲 《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
描写雪的词句:
1、年年雪里 —— 宋 ·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宋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3、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 宋 ·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4、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 宋 · 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5、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 宋 ·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6、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 宋 · 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6.关于冬天的竹子的诗句
《夜雪》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咏院中丛竹》
朝代:唐代
作者:吕太一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桂州腊夜》
朝代:唐代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满路花·冬》
朝代:宋代
作者:张淑芳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欲睡难成寐、音书绝。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仅梅花知苦、香来接。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比霜风更烈。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
7.关于冬天的竹子的诗句
《夜雪》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咏院中丛竹》朝代:唐代作者:吕太一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桂州腊夜》朝代:唐代作者: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满路花·冬》朝代:宋代作者:张淑芳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
欲睡难成寐、音书绝。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
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
仅梅花知苦、香来接。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
比霜风更烈。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
8.赞美雪下竹子的诗句
青松
作者: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雪竹
【作者:于石】
君子亭亭操,刚强能自持。
夷齐饿欲死,巡远守方危。
大节不可屈,真心终莫移。
人心与物理,每向岁寒枝。
雪竹
【作者:魏野】
溪南一向几多垂,欲咏终难比并伊。
应是彤庭将御试,麻衣群见折腰时。
题雪竹扇
【作者:姚勉】
此君腰不折,玉立有余清。
晓窗拥鼻吟,听渠落冰声。
《丁香结》中的“毫端”的意思: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犹言笔底。出自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丁香结》节选: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