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欲劝谁归,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杜鹃欲劝谁归和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赏析

本篇作者周氏,号得趣居士,其夫丁宥(字基仲),钱塘人。周氏为其妾。这是一首和词,表达了思夫的愁情。

上片写景。开头“画楼卷帘翠”一句,点出词中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全词所描绘的春景,均在画楼卷帘时所见。一个“卷”字,写出女子在画楼内的动作,也暗示了她的盼春、惜春之情。“翠”字是卷帘后所见春景的第一印象。“正柳约东风,摇荡春霁”是人在画楼内所见的春风骀荡,杨柳依依的景色。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柳”与“东风”都赋予生命,似乎杨柳邀请徐徐东风,吹出了一个春的世界。“摇荡春霁”是东风把春天摇荡得云消雾散,天和日丽。“霁”本指雨晴,后引申为风雨晴,云雾散。“缃桃雨才洗”三句,写春雨淋春花。那绵绵春雨洗涤着绿树红花,好像美女在宝镜前巧梳妆匀黛粉。“缃桃雨”写雨散在红花绿叶上,分外鲜艳明丽。“缃”本为桑,引申为嫩叶的黄绿色。“云偏髻子”三句,写画楼中女子仰看双燕入巢的情态与内心活动。她仰看双燕入巢,云髻偏了,头钗坠了,可见仰视梁燕时间久长而入神。“羞看燕垒”描写女子内心情感:燕子尚且双栖双飞,而自己却独宿画楼,这怎不令人“羞”杀!“梁”是物居中而拱者,这里指发钗别棍。“最堪怜”三句,说在姹紫嫣红的春天,台阶上早有落红片片。这既是写春雨后红花飘落的景色,更是自喻。词人是丁宥小妾,另居别室,当然有红粉自怜之叹。

下片“闲记”二字,引出回忆。当年他们一起“琴弹古调,曲按清商”过著欢乐的生活,而现在早已不复存在。“旧年时事”四句,词人感慨说:过去美好的回忆,都成了屏风中的画,可望而不可即;思念夫婿的锦书,也只能“梦中寄”了,这平淡的话语带出多少寂寥忧郁。眼前虽是一片浓郁的春色,然词中人也只能感叹不已了。“午酲初解”二句,写画楼女子只好以酒消愁,然而酒醉刚解,再浅浅一酌依然又醉了。“依然又醉”几字,突出了内心忧闷。“酲”(读chéng)酒醒后所感觉的困惫如病的状态。结句与词中人依傍阑乾,怯寒倦懒的无聊赖之状,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苦闷怅惘之情。

《瑞鹤仙》有16体,双调,有100字、101字、103字之别,前后段句数不等,押韵句不一。本首用102字,前段11句,7仄韵,后段11句,6仄韵体。全词以铺叙手法揭示主旨。上阕主要写景,下阕写人事。上阕以春风骀荡,杨柳依依,春雨如醪,燕燕于飞的盛景,层层铺垫,为词中人物的孤寂、惆怅起了很好的反衬作用。而“片红飘砌”的景象,又与词中人物作了类比、映衬。下阕主要写人事,既有往事的回忆,又有眼前饮酒消愁,醉倚阑干的情状描写,这些铺叙突出了人物,加深了主旨。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作者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的其它作品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青玉案·元夕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清平乐·村居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更多作品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

新荷叶 和赵德庄韵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辛弃疾与青蛙有关的名句

1、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出处: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全诗: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翻译: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扩展资料:

《西江月》赏析: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辛弃疾的《新荷叶 和赵德庄韵》的逐句解释

直译:

我人已归来,枝上杜鹃这一声声的“不如归去”又是在劝何人早归?烟花三月,树荫浓如绿云,轻易的借与莺儿自由自在穿行其间。但见道旁兔葵燕麦随风飞扬,沾上我的衣襟,禁不住想问刘郎一句,这些杂草又曾几度沾上了他的长衫?一路行来,有如翠屏下幽梦一场,醒来只觉往昔种种好似都在那水绕山围之间,几度沉浮。

携一杯酒,重游旧地,看到那满园芳菲依然开得这般随意,不由的让人忆起了往日那些繁华,只是而今早已物是人非,故人不知何处去了。尽管多年未归,我却还记得当年,与君初识,心中满是喜悦,面上却只半露春风。魂牵梦萦之余,遥遥望去,云中却少有南来的大雁,我欲寄锦书与她,也无以为凭。

“人已”二句,《禽经》:“春夏有鸟若云‘不如归去’,乃子规也。”崔涂《春夕旅怀》诗:“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三月更……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绿树”二句,邱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兔葵”二句,《本事诗》:“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座,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有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大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按:稼轩于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淳熙元年重归建康充帅属,故词中有“人已归来”和“刘郎几度沾衣”句。

“水绕山围”,黄庭坚《次韵石七三六言》诗:“欲行水绕山围,但见鲲化鹏飞。”

“物是人非”,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崔徽”,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宋援注:“崔徽,河中倡妇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河中,与徽相从者累月。敬中使罢,还,徽不能从,情怀怨抑。后数月,东州牧白知退将自河中归,徽乃托人写真,因捧画谓知退曰:‘为妾谓敬中:崔徽一旦不及卷中人,徽且为卿死矣。’元稹为作《崔徽歌》。”

“因依”,意为“依托”或“凭借”。

《稼轩词编年笺注》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