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思维则的意思是什么,什么则孝,什么则悌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孝思维则的意思是什么,以及什么则孝,什么则悌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孝思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孝顺父母的的男子。

孝思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xiàosī,意思是孝亲之思,就是孝顺父母的心意。所以孝思男的意思是孝顺父母的的男子。

孝思出处:《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毛传:"则其先人也。"郑玄笺:"长我孝心之所思。所思者其维则三后之所行。子孙以顺祖考为孝。"

孝惟思则是什么意思?

孝亲之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毛 传:“则其先人也。” 郑玄 笺:“长我孝心之所思。所思者其维则三后之所行。

儒家思想孝指的什么,“孝”需要做到哪些方面

百善孝为先,中国人一向讲究孝心,不管在外面多么风光招摇,回到家还是孝敬爸妈,尊敬长辈。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时候的主流思想,其中“孝”是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儒家思想的“孝”指的是什么,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孝”是一样的吗?

“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段玉裁注曰:“《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畜者,养也。“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

1、奉养父母。《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这首诗控诉了君王的事情没止息,没有时间去种稷、黍、稻、粱来奉父母,使父母没吃没喝,受尽饥饿。

2、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诗经·小雅·蓼(音lù)莪(音é)》:“哀哀父母,生我劬(音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养)我。拊(抚)我畜(爱)我,长我育我。顾(照顾)我复(庇护)我,出入腹(抱)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首诗抒发未能奉养父母、孝敬父母而使父母离开人世之后的悲痛不已的心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劳瘁”。对父母的逝世,悲伤不已。他们在十分劳累和病困中生育了我。他们不但生育我,抚养我,还疼爱我,照顾我,庇护我。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德应该予以报答。但是,由于统治者的剥削,百姓无法生活,因而没有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是我不报,而是皇天不让我报。

3、尊敬父母,娶妻必告之。《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父母栽种桑树和梓树,对它们应该恭恭敬敬。没有一个人不尊仰父亲,没有一个人不依恋母亲。对父母要尊敬和慕念,不要忘记了他们。《诗经·齐风·南山》:“艺蔴如之何,衡从(纵)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借用种蔴必有田垄的道理,比喻娶妻必须告诉父母。

4、孝顺父母应该成为效法的榜样。《诗经·大雅》中还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孝顺先人的思想是全体臣民的榜样;还应该管理好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情。“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的孝顺之心真诚而不枯竭,全家永远能得到福祉。

5、不孝父母是最大的罪过。《尚书·康诰》说:“王曰:‘封(周成王之弟),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爱)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这里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常之道。如果儿子不能成就父业,大伤他父亲的心;如果父亲不慈爱自己的儿子,反而厌恶他;如果为弟不尊敬兄长,为兄的不友爱弟弟。那就应该用文王制定的法律来惩办这样的人,不可赦免他们。

小结:从上文看来,虽然时代一直在变,大家的思想也都有进步,但是关于“孝道”,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尊敬父母,奉养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不管在哪个时代在哪个家庭,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孟子·万章上的》翻译

《孟子·万章上》的翻译:

咸丘蒙问道:“俗话说:‘很有道德的人,君主不能把他当作臣下,父亲不能把他当作儿子。’舜做了天子,尧率领诸侯朝见他,他父亲瞽瞍也朝见他。

见了瞽瞍,神色很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呀,天下真是危险到极点啦!’不知这句话真这么说过吗?" 孟子说:“不,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是齐国东边乡下人说的话。尧老了,舜代行天子职权。

《尧典》上说:‘(舜代行天子职权)二十八年,尧才去世,群臣如同死了父母一般,服丧三年,天下不闻音乐之声。’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人间没有两个帝王。’(如果)舜当时已经做了天子,却又率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这就同时有两个天子了。

咸丘蒙说:“舜没有把尧当作臣,我已领教了您的解释了。《诗经》上说:‘普天之下,没有哪里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哪个不是天子的臣民。’舜已经做了天子了,瞽瞍却不是他的臣民,请问这又是怎么回事?”

孟子说:“这首诗,不是说的这个意思,(是说作这首诗的人)公事劳碌以致于不能奉养父母。(意思是)说,‘这些没有一件不是公事,却只有我最劳碌’。

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能因为字面的解释而损害词句的意思,不能因为词句的解释而损害全诗的意思;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度作者的原意,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意。如果只拘泥于词句的解释,(那么,)

《云汉》这首诗说:‘周朝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了这句话,这就成了周朝没有一个人留存了。孝子最大的孝,莫过于使父母尊贵;使父母尊贵的最高标准,莫过于用天下奉养父母。

做了天子的父亲,这是最尊贵的地位了;用天下奉养父亲,这是最高的奉养了。《诗经》上说:‘永远行孝道,孝道就是法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尚书》上说:‘舜恭恭敬敬地去见瞽瞍,谨慎而又畏惧,瞽瞍也就真的顺心了。’这是‘父亲不能把他当儿子’吗?”

《孟子·万章上》的原文: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虑,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此文出自战国·孟子所著的《孟子·万章上的》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

《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4辞以达意孝养天下

《 孟 子》卷 9万章 章句 上 诗解 4 辞以达意 孝 养天下

题文诗:

孟子 之 曰 : 尧老舜摄 . 尧典 有 曰 : 二十八载 ,

尧 乃徂落 , 天下 百姓 , 如丧考妣 , 三年四海 ,

遏密八音 . 孔子 有 曰 : 天无二日 , 民无二王 .

舜为天子 , 又帅天下 , 诸侯为尧 , 三年 之 丧 ,

是二天子 . 咸丘蒙曰 : 舜不臣尧 , 既得闻命 .

诗 经有 云 : 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率土之滨 ,

莫非王臣 . 舜为天子 , 敢问瞽瞍 , 非臣如何 ?

曰是诗也 , 非是之谓 ; 劳于王事 , 而 舜 不得 ,

养父母也 . 曰此 者也, 莫非王事 , 我独贤劳 .

说诗不以 , 文害辞不 , 以辞害志 . 以意逆志 ,

是为得之 . 文以表情,辞以达意. 如以 其 辞 ,

云汉诗曰 : 周余黎民 , 靡有孑遗 . 信斯言也 ,

周无遗民 . 孝子之至 , 莫大尊亲 ; 尊亲之至 ,

其 莫大乎 , 以天下养 . 为天子父 , 尊之至也 ;

以天下养 , 养之至也 . 诗 经有 曰 : 永言孝思 ,

孝思维则 . 此之谓也 . 尚 书 有 曰 : 祗见瞽瞍 ,

夔夔齐栗 , 瞽瞍允若 . 是为父 而, 不得而子 .  

【原文】   咸丘蒙1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2。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3!’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4:‘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5,百姓如丧考妣6,三年,四海遏密八音7。’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译文】

咸丘蒙问道:“俗话说:‘道德最高的人,君主不能够把他当臣子,父亲不能够把他当儿子。’舜面朝南方站在天子位置,帝尧率领诸侯面向北方去朝拜他,舜的父亲瞽瞍也面向北方去朝拜他。舜看见了瞽瞍,容貌局促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天下真岌岌可危呀!’不晓得这话可不可信?”

孟子答道:“不。这不是君子的话,而是齐东野人的话。不过是尧老了时,让舜摄政罢了。《尧典》上说过:‘过了二十八年,放勋才逝世。群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服丧三年,天下一切音乐都停止。’孔子说过:‘天上没有两个太阳,百姓没有两个天子。’假若舜已在尧死前做了天子,又率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这便是两个天子并列了。” 

【注释】 (1)咸丘蒙:孟子弟子。(2)有蹙:“有”无实义;蹙,音cù,不安的样子。 (3)天下殆哉,岌岌乎:为“天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装。(4)《尧典》曰:以下所引数句实为今《尚书·舜典》文。(5)放勋乃徂落:放勋,尧的名;徂(cú)落,死。(6)考妣:父母。(7)四海遏密八音:遏,止;密,同“谧”,安静;八音,指八种质料——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所做的乐器。

【原文】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2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3,不以辞害志。以意逆4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5’。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6:‘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7。’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 ”  

【译文】       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这事我已经受教了。《诗经》说过:‘普天之下,无不是天子的土地;四境之内,无不是天子的臣民。’舜既做了天子,请问瞽瞍却不是臣民,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北山》这首诗,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而是说作者勤劳国事以致不能够奉养父母。他说:‘这些事没一件不是天子之事啊,为什么就我一人这么辛劳呢?’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字面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假如拘于词句,那《云汉》诗说过,‘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存留’。相信了这一句话,便是周朝没有留下一个人了。孝子行为的极致,没有什么超过尊敬双亲的;尊敬双亲的极致,没有什么超过以天下来奉养父母的。瞽瞍做了天子的父亲,可说是尊贵到极致了;舜以天下来奉养他,可说是奉养的极致了。 《诗经》又说:‘永远地讲究孝道,孝道便是准则。’也正是这个意思。《书经》又说:‘舜小心恭敬来见瞽瞍,战战兢兢的样子,瞽瞍于是也真的恭顺了。’这难道是‘父亲不能够把他当儿子’吗?” 

【注释】 (1)《诗》云:所引诗句见《诗经·小雅·北山》。(2)贤劳:多劳。 (3)以文害辞:文,字;辞,词句,语句。(4)逆:揣测。(5)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两句见《诗经·大雅·云汉》;黎民,即老百姓。(6)《诗》曰:诗句引自《诗经·大雅·下武》。(7)“祗载”至“允若”:当为《尚书》逸篇中文;祗,音zhī,敬;载,事;夔(kuí)夔齐(同“斋”)栗,恭敬谨慎的样子;允,信,真的;若,顺。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是什么意思

1.大意是人永远都要讲孝亲敬老,孝顺乃是人生准则。提倡恪守对长辈的孝顺。

2.出自《诗·大雅·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译文:

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配天居镐京。

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孝顺祖宗德泽长,德泽长久法先王。

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孝顺祖宗德泽长,光明显耀好后进。

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基业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

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基业长达千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

扩展资料:

1.“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雅·下武

百度百科——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