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时即此时什么意思,当尧之时原文及翻译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尧时即此时什么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当尧之时原文及翻译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尧时治水文言文翻译

也不知道楼主学的是那一段,以下都是《史记》里和大禹治水有关内容的翻译,请您自己选取吧。每段各自对应的原文在参考资料里。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为此非常忧愁。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四岳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 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

尧逝世以后,舜帝问四岳说:“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伯禹当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舜说:“嗯,好!”然后命令禹说:“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办好啊!”禹叩头拜谢,谦让给契、后稷、皋陶。舜说:“你还是快去办理你的公事吧!”

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禹治水及考察是从帝都冀州开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壶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治理好太原地区,一直到太岳山之南。修治好覃怀之后,又继续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质色白而松软,这里的赋税属上上,即第一等,有时也杂有第二等,田地属于中中,即第五等。常水、卫水疏通了,大陆泽也修治完毕。东北鸟夷部族的贡品是皮衣。其进贡路线是绕道碣石山向西,进入黄河。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沇(兖)州:这个地区的九条河都已疏通,雷夏蓄积成了一个大湖。雍水和沮水汇合流入泽中,土地上种了桑,养了蚕,于是民众都能从山上搬下来定居在平地上。沇州的土质发黑而且肥美,草长得茂盛,树木高大。这里田地属中下,即第六等,赋税属下下,即第九等,经过十三年的整治之后,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同。这一地区进贡的物品是漆、丝,还有用竹筐盛着的有花纹的锦绣。进贡时走水路,由济水进入漯(tà,踏)水,然后进入黄河。

大海到泰山之间是青州:在这个地区堣夷平治之后,淮水、淄水也得到了疏通。这里的土质色白而且肥美,海滨一带宽广含碱,田地多是盐碱地。田地属上下,即第三等,赋税属中上,即第四等。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有时也进贡一些海产品,还有泰山谷地生产的丝、大麻、锡、松木、奇异的石头,莱夷地区可以放牧,所以,那里进贡畜牧产品,还有用筐盛着用来作琴弦的柞蚕丝。进贡时,走水路,由汶水转入济水。

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间是徐州:在这个地区治理了淮水、沂水,蒙山、羽山一带也可以种植作物了。大野成了一个蓄水湖,东原的水也都退去。这里的土质呈红色,有粘性而且肥美,草木丛生,渐渐繁茂。田地属上中,即第二等,赋税属中中,即第五等。进贡的物品是供天子筑坛祭天用的五色土,羽山谷中的野鸡,峄山南面生产的可用以制琴瑟的孤生桐,泗水之滨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和鱼类,还有用竹筐盛着的纤细洁净的黑白丝绸。进贡时,走水路通过淮水、泗水,然后转入黄河。淮河与大海之间是扬州:彭蠡(lǐ,里)汇成了湖泊,成了鸿雁南归时的栖息之地。松江、钱塘江、浦阳江在那里入海,震泽地区也获得安定了。竹林密布,野草繁茂,树木高大。这里的土质湿润。田地属下下,即第九等,赋税居下上,即第七等,有时可居第六等。进贡的物品是三色铜,瑶、琨等美玉和宝石,以及竹箭,还有象牙、皮革、羽毛、旄(máo,毛)牛尾和岛夷人穿的花草编结的服饰,以及用竹筐盛着的有贝形花纺的锦缎,有进根据朝廷的命令进贡包好的橘子、柚子。这些贡品都经由大海、长江进入淮河、泗水。

荆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荆州:这个地区有长江、汉水注入大海。长江的众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业已疏导,云泽、梦泽也治理好了。这里的土质湿润,田地属下中,即第八等,赋税居上下,即第三等。进贡的物品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铜,以及椿木、柘(zhè,蔗)木、桧木、柏木,还有粗细磨石,可做箭头的砮(nǔ,努)石、丹砂,特别是可做箭杆的竹子箘(jùn,郡)簬(lù,路)和楛(hù,户)木是汉水附近三个诸侯国进贡的最有名的特产,还有包裹着和装在匣子里的供祭祀时滤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着的彩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丝带。有时根据命令进贡九江出产的大龟。进贡时,经由长江、沱水、涔水、汉水,转行一段陆路再进入洛水,然后转入南河。

荆州和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都已疏通注入黄河,荥播也汇成了一个湖泊,还疏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的堤防。这里的土质松软肥沃,低地则是肥沃坚实的黑土。田地属中上,即第四等,赋税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时居第一等。进贡漆、丝、细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着的细丝絮,有时按命令进贡治玉磬用的石头,进贡时走水路,经洛水进入黄河。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是梁州:汶(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种了,沱水、涔水也已经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经修好,在和夷地区治水也取得了成效。这里的土质是青黑色的,田地属下上,即第七等,赋税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时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贡品有美玉、铁、银、可以刻镂的硬铁、可以做箭头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罴、狐狸。织皮族的贡品由西戎西倾山经桓水运出,再从潜水船运,进入沔(miǎn,免)水,然后走一段山路进入渭水,最后横渡黄河到达京城。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是雍州:弱水经治理已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水。漆水、沮水跟着也汇入渭水,还有沣水同样汇入渭水。荆山、岐山的道路业已开通,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绩,一直治理到都野泽一带。三危山地区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为顺服。这里的土质色黄而且松软肥沃,田地属上上,即第一等,赋税居中下,即第六等。贡品是美玉和美石。进贡时从积石山下走水路,顺流到达龙门山间的西河,会集到渭水湾里。织皮族居住在昆仑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时西戎各国也归服了。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沙漠)。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南海(青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阴,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shì,誓)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荷泽,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往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禹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紧靠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棵庄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即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为小的封国,再往处二(原文作“三”)百里以内为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可以随意居处,不受约束。

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参考资料: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的解释?

一、译文

哦,满头的白发居然长了三千丈,只因为,那忧伤绵绵不绝如此长。明镜啊明镜,你的主人我不明白,你从什么地方,得到了九秋之霜?

二、出处

唐·李白《秋浦歌》

三、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

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二、赏析

愁生白发,揽镜自照,倍生伤感。这样写愁思的,并不少见,李白却写出奇意奇调。第一句“白发三千丈”,突然而起,如火山喷发、大潮接续奔涌而来,突破婉折,四句三折。既言发长因愁长,见镜中白发,却问这愁从何得来,其中蕴蓄着无限的抑郁不平

全诗被历代评家赞赏是出于常情而深入人心的奇句奇思妙想,活脱脱地表现了年过半百的诗人因岁月流逝而理想难酬的内心感伤。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这是一首写愁的抒愤诗。诗人怀着“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却受到杨国忠等的排挤,一直得不到重用。这首诗是诗人在天宝暮年,漫游秋浦而作的十七首《秋浦歌》中的第十五首,诗以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深重的怨愤和抑郁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欲识尧时天 什么意思?

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后人常用“尧天舜日”比喻太平盛世

“欲识尧时天”意即想要看到尧舜时期的太平盛世吧。其言外之意是对当时的现实不满。

带尧字的古诗词

《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鲍君徽

睿泽先寰海,功成殿武韶。

戈鋋清外垒,文物盛中朝。

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

玉筵鸾鹄集,仙管凤凰调。

御柳新低绿,宫莺乍啭娇。

愿将亿兆庆,千祀奉神尧。

《元日观百僚朝会》包佶

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

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

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

御炉分兽炭,仙管弄云韶。

日照金觞动,风吹玉佩摇。

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

《恩制尚书省僚宴昆明池同用尧字》苏颋

露渥洒云霄,天官次斗杓。

昆明四十里,空水极晴朝。

雁似衔红叶,鲸疑喷海潮。

翠山来彻底,白日去回标。

泳广渔杈溢,浮深妓舫摇。

饱恩皆醉止,合舞共歌尧。

《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卢照邻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

群龙在职,振鹭盈朝。

丰金辉首,佩玉鸣腰。

青蒲翼翼,丹地翘翘。

歌云佐汉,捧日匡尧。

天工人代,邈邈昭昭。

《赠清漳明府侄聿》李白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

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

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

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

心和得天真,风俗犹太古。

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

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

举邑树桃李,垂阴亦流芬。

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

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

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

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长啸一无言,陶然上皇逸。

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

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

赵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

过客览行谣,因之诵德声。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尧铭》贯休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

仲尼有言,巍巍帝尧。

承天眷命,罔厥矜骄。

四德炎炎,阶蓂不凋。

永孚于休,垂衣飘飖。

吾皇则之,小心翼翼

秉阳亭毒,不遑暇食

土阶苔绿,茅茨雪滴。

君既天赋,相亦天锡。

德輈金镜,以圣继圣。

汉高将将,太宗兵柄。

吾皇则之,日新德盛。

朽索六马,罔坠厥命。

熙熙蓼萧,块润风调。

舞擎干羽,囿入刍荛。

既玉其叶,亦金其枝。

叶叶枝枝,百工允釐。

享国如尧,不疑不疑。

《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贯休

至理至昭昭,心通即不遥。

圣威无远近,吾道太孤标。

辛苦苏氓俗,端贞答盛朝。

气高吞海岳,贫甚似渔樵。

庾亮风流澹,刘宽政事超。

清须遭贵遇,隐已被谁招。

栗坞修禅寺,仙香寄石桥。

风雷巡稼穑,鱼鸟合歌谣。

视事私终杀,忧民态亦凋。

道高无不及,恩甚固难消。

大寇山难隔,孤城数合烧。

烽烟终日起,汤沐用心燋。

勇义排千阵,诛锄拟一朝。

誓盟违日月,旌旆过寒潮。

古驿江云入,荒宫海雨飘。

仙松添瘦碧,天骥减丰膘。

似在陈兼卫,终为宋与姚。

已观云似鹿,即报首皆枭。

尽愿回清镜,重希在此条。

应怜千万户,祷祝向唐尧。

《寿春进祝圣七首•大兴三教》贯休

曈曈悬佛日,天俣动云韶。

缝掖诸生集,麟洲羽客朝。

非烟生玉砌,御柳吐金条。

击壤翁知否,吾皇即帝尧。

《晚雪吟》孟郊

贫富喜雪晴,出门意皆饶。

镜海见纤悉,冰天步飘飖。

一一仙子行,家家尘声销。

小儿击玉指,大耋歌圣朝。

睿气流不尽,瑞仙何夐寥。

始知望幸色,终疑异礼招。

市井亦清洁,闾阎耸岧峣。

苍生愿东顾,翠华仍西遥。

天念岂薄厚,宸衷多忧焦。

忧焦致太平,以兹时比尧。

古耳有未通,新词有潜韶。

甘为酒伶摈,坐耻歌女娇。

选音不易言,裁正逢今朝。

今朝前古文,律异同一调。

愿于尧琯中,奏尽郁抑谣。

《苦热行》齐己

离宫划开赤帝怒,喝出六龙奔日驭。

下土熬熬若煎煮,苍生惶惶无处处。

火云峥嵘焚泬寥,东皋老农肠欲焦。

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

《谕宝二首》元稹

沉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沉。

扶桑寒日薄,不照万丈心。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

洗此泥下玉,照耀台殿深。

刻为传国宝,神器人不侵。

冰置白玉壶,始见清皎洁。

珠穿殷红缕,始见明洞彻。

镆铘无人淬,两刃幽壤铁。

秦镜无人拭,一片埋雾月。

骥跼环堵中,骨附筋入节。

虬蟠尺泽内,鱼贯蛙同穴。

艅艎无巨海,浮浮矜瀎潏。

栋梁无广厦,颠倒卧霜雪。

大鹏无长空,举翮受羁绁。

豫樟无厚地,危柢真卼臲。

圭璧无卞和,甘与顽石列。

舜禹无陶尧,名随腐草灭。

神功伏神物,神物神乃别。

神人不世出,所以神功绝。

神物岂徒然,用之乃施设。

禹功九州理,舜德天下悦。

璧充传国玺,圭用祈太折。

千寻豫樟干,九万大鹏歇。

栋梁庇生民,艅艎济来哲。

虬腾旱天雨,骥骋流电掣。

镜悬奸胆露,剑拂妖蛇裂。

珠玉照乘光,冰莹环坐热。

此物比在泥,斯言为谁发。

于今尽凡耳,不为君不说。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驯犀》元稹

建中之初放驯象,远归林邑近交广。

兽返深山鸟构巢,鹰雕鹞鹘无羁鞅。

贞元之岁贡驯犀,上林置圈官司养。

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

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腊月北风霜雪深,踡跼鳞身遂长往。

行地无疆费传驿,通天异物罹幽枉。

乃知养兽如养人,不必人人自敦奖。

不扰则得之于理,不夺有以多于赏。

脱衣推食衣食之,不若男耕女令纺。

尧民不自知有尧,但见安闲聊击壤。

前观驯象后驯犀,理国其如指诸掌

《收京三首》杜甫

仙仗离丹极,妖星照玉除。

须为下殿走,不可好楼居。

暂屈汾阳驾,聊飞燕将书。

依然七庙略,更与万方初。

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

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

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

叨逢罪己日,沾洒望青霄。

汗马收宫阙,春城铲贼壕。

赏应歌杕杜,归及荐樱桃。

杂虏横戈数,功臣甲第高。

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

《朝雨》杜甫

凉气晚萧萧,江云乱眼飘。

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

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

《杂曲歌辞•升平乐》薛能

正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

远冈延圣祚,平地载神州。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

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横。

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鸳瓦云消湿,虫丝日照明。

辛勤自不到,遥见似前生。

处处足欢声,时康岁已深。

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

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

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

曙质绝埃氛,彤庭列禁军。

圣颜初对日,龙尾竞缘云。

佩响交成韵,帘阴暖带纹。

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熏。

一物周天至,洪纤尽晏然。

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奇技皆归朴,征夫亦服田。

君王故不有,台鼎合韦弦。

日日听歌谣,区中尽祝尧。

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

史笔唯书瑞,天台绝见祆。

因令匹夫志,转欲事清朝。

品物尽昭苏,神功复帝谟。

他时应有寿,当代且无虞。

赐历通遐俗,移关入半胡。

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

无战复无私,尧时即此时。

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

端拱乾坤内,何言黄主纩垂。

君看圣明验,只此是神龟。

旭日上清穹,明堂坐圣聪。

衣裳承瑞气,冠冕盖重瞳。

花木经宵露,旌旗立仗风。

何期于此地,见说似仙宫。

五帝三皇主,萧曹魏邴臣。

文章惟反朴,戈甲尽生尘。

谏纸应无用,朝纲自有伦。

升平不可纪,所见是闲人。

《升平词十首》薛能

瑞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

远冈连圣祚,平地载神州。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

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横。

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鸳瓦霜消湿,虫丝日照明。

辛勤自不到,遥见似前程。

处处是欢心,时康岁已深。

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

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

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

曙质绝埃氛,彤庭列禁军。

圣颜初对日,龙尾竞缘云。

佩响交成韵,帘阴暖带纹。

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薰。

一物至周天,洪纤尽晏然。

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奇技皆归朴,征夫亦服田。

君王故不有,台鼎合韦弦。

日日听歌谣,区中尽祝尧。

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

史笔惟书瑞,天台绝见妖。

因令匹夫志,转欲事清朝。

品物尽昭苏,神功复帝谟。

他时应有寿,当代且无虞。

赐历通遐俗,移关入半胡。

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

无战复无私,尧时即此时。

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

端拱乾坤内,何言黈纩垂。

君看圣明验,只此是神龟。

旭日上清穹,明堂坐圣聪。

衣裳承瑞气,冠冕盖重瞳。

花木经宵露,旌旗入仗风。

何期于此地,见说是神工。

五帝三皇主,萧曹魏邴臣。

文章惟返朴,戈甲尽生尘。

谏纸应无用,朝纲自有伦。

升平不可记,所见是闲人。

《兰陵僻居联句》李益

潘岳闲居赋,陶潜独酌谣。

二贤成往事,三径是今朝。

生幸逢唐运,昌时奉帝尧。

进思谐启沃,退混即渔樵。

蠹简封延阁,雕阑閟上霄。

相从清旷地,秋露挹兰苕。

《杂曲歌辞•苦热行》僧齐己

离宫划开赤帝怒,喝起六龙奔日驭。

下土熬熬若煎煮,苍生惶惶无处处。

火云峥嵘焚泬寥,东皋老农肠欲焦。

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

《哭李晦群崔季文二处士》权德舆

华封西祝尧,贵寿多男子。

二贤无主后,贫贱大壮齿。

未成鸿鹄姿,遽顿骅骝趾。

子渊将叔度,自古不得已。

《皇帝降诞日集贤殿赐宴》张说

仲秋金帝起,五日土行昭。

瑞表壬寅露,光传甲子宵。

阴风吹大泽,梦日照昌朝。

不独华封老,千年喜祝尧。

《元日观百僚朝会》包佶

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

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

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

御炉分兽炭,仙管弄云韶。

日照金觞动,风吹玉佩摇。

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

《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遥楼应制》苏颋

在昔尧舜禹,遗尘成典谟。

圣皇东巡狩,况乃经此都。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

缅怀祖宗业,相继文武图。

尚德既无险,观风谅有孚。

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苏颋

摐金寒野霁,步玉晓山幽。

帝幄期松子,臣庐访葛侯。

百工征往梦,七圣扈来游。

斗柄乘时转,台阶捧日留。

树重岩籁合,泉迸水光浮。

石径喧朝履,璜溪拥钓舟。

恩如犯星夜,欢拟济河秋。

不学尧年隐,空令傲许由。

《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苏颋

乐游光地选,酺饮庆天从。

座密千官盛,场开百戏容。

绿塍际山尽,缇幕倚云重。

下上花齐发,周回柳遍浓。

夺晴纷剑履,喧听杂歌钟。

日晚衔恩散,尧人并可封。

《全唐诗》卷五百五十八

卷558_1 【新雪八韵(一作闲居新雪)】薛能

大雪满初晨,开门万象新。龙钟鸡未起,萧索我何贫。

耀若花前境,清如物外身。细飞斑户牖,干洒乱松筠。

正色凝高岭,随流助要津。鼎消微是滓,车碾半和尘。

茶兴留诗客,瓜情想戍人。终篇本无字,谁别胜阳春。

卷558_2 【国学试风化下】薛能

霁阙露穹崇,含生仰圣聪。英明高比日,声教下如风。

静发宸居内,低来品物中。南薰歌自溥,北极响皆通。

苹末看无状,人间觉有功。因今委泥者,睹此忘途穷。

卷558_3 【升平词十首(乐府作升平乐)】薛能

瑞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远冈连圣祚,平地载神州。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横。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鸳瓦霜消湿,虫丝日照明。辛勤自不到,遥见似前程。

处处是欢心,时康岁已深。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

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

曙质绝埃氛,彤庭列禁军。圣颜初对日,龙尾竞缘云。

佩响交成韵,帘阴暖带纹。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薰。

一物至周天,洪纤尽晏然。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奇技皆归朴,征夫亦服田。君王故不有,台鼎合韦弦。

日日听歌谣,区中尽祝尧。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

史笔惟书瑞,天台绝见妖。因令匹夫志,转欲事清朝。

品物尽昭苏,神功复帝谟。他时应有寿,当代且无虞。

赐历通遐俗,移关入半胡。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

无战复无私,尧时即此时。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

端拱乾坤内,何言黈纩垂。君看圣明验,只此是神龟。

旭日上清穹,明堂坐圣聪。衣裳承瑞气,冠冕盖重瞳。

花木经宵露,旌旗入仗风。何期于此地,见说是神工。

五帝三皇主,萧曹魏邴臣。文章惟返朴,戈甲尽生尘。

谏纸应无用,朝纲自有伦。升平不可记,所见是闲人。

卷558_4 【送冯温往河外】薛能

琴剑事行装,河关出北方。秦音尽河内,魏画自黎阳。

野日村苗熟,秋霜馆叶黄。风沙问船处,应得立清漳。

卷558_5 【送从兄之太原副使】薛能

少载琴书去,须知暂佐军。初程见西岳,尽室渡横汾。

元日何州住,枯风宿馆闻。都门送行处,青紫骑纷纷。

卷558_6 【送马戴书记之太原】薛能

一曲大河声,全家几日行。从容长约夜,差互忽离城。

镇北胡沙浅,途中霍岳横。相逢莫已讯,诗雅负雄名。

卷558_7 【送友人出塞】薛能

榆关到不可,何况出榆关。春草临岐断,边楼带日闲。

人归穹帐外,鸟乱废营间。此地堪愁想,霜前作意还。

卷558_8 【送李溟出塞】薛能

边城官尚恶,况乃是羁游。别路应相忆,离亭更少留。

黄沙人外阔,飞雪马前稠。甚险穹庐宿,无为过代州。

卷558_9 【寄终南隐者】薛能

海日东南出,应开岭上扉。扫坛花入篲,科竹露沾衣。

饭后嫌身重,茶中见鸟归。相思爱民者,难说与亲违。

卷558_10 【赠隐者】薛能

自得高闲性,平生向北栖。月潭云影断,山叶雨声齐。

庭树人书匝,栏花鸟坐低。相留永不忘,经宿话丹梯。

卷558_11 【惜春】薛能

花开亦花落,时节暗中迁。无计延春日,可能留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卷558_12 【送人自苏州之长沙县官】薛能

驱马复乘流,何时发虎丘。全家上南岳,一尉事诸侯。

茶煮朝宗水,船停调角州。炎方好将息,卑湿旧堪忧。

卷558_13 【早春归山中旧居】薛能

茫茫驱匹马,归处是荒榛。猿迹破庭雪,鼠踪生甑尘。

开门冲网断,扫叶放苔匀。为惜诗情错,应难致此身。

卷558_14 【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薛能

萧条秋雨地,独院阻同群。一夜惊为客,多年不见君。

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

卷558_15 【关中送别】薛能

一行千里外,几事寸心间。才子贫堪叹,男儿别是闲。

黄河淹华岳,白日照潼关。若值乡人问,终军贱不还。

卷558_16 【中秋夜寄李溟】薛能

满魄断埃氛,牵吟并舍闻。一年唯此夜,到晚愿无云。

待赏从初出,看行过二分。严城亦已闭,悔不预期君。

卷558_17 【赠禅师】薛能

梦想青山寺,前年住此中。夜堂吹竹雨,春地落花风。

旧句师曾见,清斋我亦同。浮生蹇莫问,辛苦未成功。

卷558_18 【送禅僧】薛能

寒空孤鸟度,落日一僧归。近寺路闻梵,出郊风满衣。

步摇瓶浪起,盂戛磬声微。还坐栖禅所,荒山月照扉。

卷558_19 【赠隐者】薛能

门前虽有径,绝向世间行。薙草因逢药,移花便得莺。

甘贫原是道,苦学不为名。莫怪苍髭晚,无机任世情。

卷558_20 【冬日送僧归吴中旧居】薛能

去扫冬林下,闲持未遍经。为山低凿牖,容月广开庭。

旧业云千里,生涯水一瓶。还应觅新句,看雪倚禅扃。

卷558_21 【恭禧皇太后挽歌词三首】薛能

八月曾殊选,三星固异仪。袝陵经灞浐,归赗杂华夷。

旌去题新谥,宫存锁素帏。重泉应不恨,生见太平时。

月落娥兼隐,宫空后岂还。衔哀穷地界,亲莅泣天颜。

旧住留丹药,新陵在碧山。国人伤莫及,应只咏关关。

配圣三朝隔,灵仪万姓哀。多年好黄老,旧日荐贤才。

道著标彤管,宫闲闭绿苔。平生六衣在,曾著祀高禖。

卷558_22 【送胡澳下第归蒲津】薛能

无媒甘下飞,君子尚麻衣。岁月终荣在,家园近且归。

山光临舜庙,河气隔王畿。甚积汤原思,青青宿麦肥。

卷558_23 【春日闲居】薛能

权门多见薄,吾道岂终行。散地徒忧国,良时不在城。

花繁春正王,茶美梦初惊。赖有兹文在,犹堪畅此生。

卷558_24 【题逃户】薛能

几界瞢农桑,凶年竟失乡。朽关生湿菌,倾屋照斜阳。

雨水淹残臼,葵花压倒墙。明时岂致此,应自负苍苍。

卷558_25 【郊居答客】薛能

傍舍虫声满,残秋宿雨村。远劳才子骑,光顾野人门。

败叶盘空蔓,雕丛露暗根。相携未尽语,川月照黄昏。

卷558_26 【早春归山中旧居(一作寓居有怀呈旧知)】薛能

绿草闭闲院,悄然花正开。新年人未去,戊日燕还来。

雨地残枯沫,灯窗积旧煤。归田语不忘,樗散料非才。

卷558_27 【下第后春日长安寓居三首】薛能

一榜尽精选,此身犹陆沉。自无功谠分,敢抱怨尤心。

暖陌开花气,春居闭日阴。相知岂不有,知浅未知深。

暂屈固何恨,所忧无此时。隔年空仰望,临日又参差。

劳力且成病,壮心能不衰。犹将琢磨意,更欲候宗师。

关东归不得,岂是爱他乡。草碧馀花落,春闲白日长。

全家期圣泽,半路敢农桑。独立应无侣,浮生欲自伤。

卷558_28 【春早选寓长安二首】薛能

疏拙自沉昏,长安岂是村。春非闲客事,花在五侯门。

道僻惟忧祸,诗深不敢论。扬雄若有荐,君圣合承恩。

旧论已浮海,此心犹滞秦。上僚如报国,公道岂无人。

岩隐悬溪瀑,城居入榻尘。渔舟即拟去,不待晚年身。

卷558_29 【送进士许棠下第东归】薛能

长安那不住,西笑又东行。若以贫无计,何因事有成。

云峰天外出,江色草中明。谩忝相于分,吾言世甚轻。

卷558_30 【咏岛】薛能

孤岛如江上,诗家犹闭门。一池分倒影,空舸系荒根。

烟湿高吟石,云生偶坐痕。登临有新句,公退与谁论。

卷558_31 【冬日写怀】薛能

幕府尽平蛮,客留戎阃间。急流霜夹水,轻霭日连山。

设醴徒惭楚,为郎未姓颜。斯文苦不胜,会拟老民闲。

卷558_32 【和杨中丞早春即事】薛能

贵宅登临地,春来见物华。远江桥外色,繁杏竹边花。

戍客烽楼迥,文君酒幔斜。新题好不极,珠府未穷奢。

卷558_33 【闻官军破吉浪戎小而固虑史氏遗忽因记为二章】薛能

一战便抽兵,蛮孤吉浪平。通连无旧穴,要害有新城。

昼卒烽前寝,春农界上耕。高楼一拟望,新雨剑南清。

泸水断嚣氛,妖巢已自焚。汉江无敌国,蛮物在回军。

越巂通游国,苴咩闭聚蚊。空馀罗凤曲,哀思满边云。

卷558_34 【寒食有怀】薛能

流落伤寒食,登临望岁华。村球高过索,坟树绿和花。

晋聚应搜火,秦喧定走车。谁知恨榆柳,风景似吾家。

卷558_35 【绵楼】薛能

溪边人浣纱,楼下海棠花。极望虽怀土,多情拟置家。

前山应象外,此地已天涯。未有销忧赋,梁王礼欲奢。

卷558_36 【雕堂】薛能

丈室久多病,小园晴独游。鸣蛩孤烛雨,啅雀一篱秋。

圣主恩难谢,生灵志亦忧。他年谁识我,心迹在徐州。

卷558_37 【赠歌人】薛能

温燠坐相侵,罗襦一水沉。拜深知有意,令背不无心。

近住应名玉,前生约姓阴。东山期已定,相许便抽簪。

卷558_38 【柘枝词三首(乐府诗集题作柘枝调)】薛能

同营三十万,震鼓伐西羌。战血粘秋草,征尘搅夕阳。

归来人不识,帝里独戎装。

悬军征拓羯,内地隔萧关。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间。

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

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

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卷558_39 【咏柳花】薛能

浮生失意频,起絮又飘沦。发自谁家树,飞来独院春。

朝容萦断砌,晴影过诸邻。乱掩宫中蝶,繁冲陌上人。

随波应到海,沾雨或依尘。会向慈恩日,轻轻对此身。

卷558_40 【一叶落】薛能

轻叶独悠悠,天高片影流。随风来此地,何树落先秋。

变色黄应近,辞林绿尚稠。无双浮水面,孤绝落关头。

乍减诚难觉,将凋势未休。客心空自比,谁肯问新愁。

卷558_41 【行路难】薛能

何处力堪殚,人心险万端。藏山难测度,暗水自波澜。

对面如千里,回肠似七盘。已经吴坂困,欲向雁门难。

南北诚须泣,高深不可干。无因善行止,车辙得平安。

卷558_42 【蔡州蒋亭】薛能

草径彻林间,过桥如入山。蔡侯添水榭,蒋氏本柴关。

静泛穷幽趣,惊飞湿醉颜。恨无优俸买,来得暂时闲。

步与招提接,舟临夕照还。春风应不到,前想负花湾。

卷558_43 【戏题】薛能

闪闪动鸣珰,初来烛影傍。拥头珠翠重,萦步绮罗长。

静发歌如磬,连飘气觉香。不言微有笑,多媚总无妆。

坐缺初离席,帘垂却入房。思惟不是梦,此会胜高唐。

卷558_44 【酬曹侍御见寄】薛能

儒道苦不胜,迩来惟慕禅。触途非巧者,于世分沉然。

要地羞难入,闲居钝更便。清和挑菜食,闷寂闭花眠。

累遣期抛俸,机忘怕与权。妨春愁筦榷,响夜忆林泉。

匪石从遭刖,珠膏枉被煎。讨论唯子厚,藏退合吾先。

旧制群英伏,来章六义全。休旬一拟和,乡思乱情田。

卷558_45 【送赵道士归天目旧山】薛能

愚朴尚公平,此心邻道情。有缘终自鄙,何计逐师行。

日者闻高躅,时人盖强名。口无滋味入,身有羽仪生。

奏乞还乡远,诗曾对御成。土毛珍到越,尘发倦离京。

符叱风雷恶,朝修月露清。观临天目顶,家住海潮声。

道引图看足,参同注解精。休粮一拟问,窗草俟回程。

卷558_46 【除夜作】薛能

和吹度穹旻,虚徐接建寅。不辞加一岁,唯喜到三春。

燎照云烟好,幡悬井邑新。祯祥应北极,调燮验平津。

树欲含迟日,山将退旧尘。兰萎残此夜,竹爆和诸邻。

祝寿思明圣,驱傩看鬼神。团圆多少辈,眠寝独劳筋。

茜旆犹双节,雕盘又五辛。何当平贼后,归作自由身。

卷558_47 【桃花】薛能

香色自天种,千年岂易逢。开齐全未落,繁极欲相重。

冷湿朝如淡,晴干午更浓。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篱落欹临竹,亭台盛间松。乱缘堪羡蚁,深入不如蜂。

有影宜暄煦,无言自冶容。洞连非俗世,溪静接仙踪。

子熟河应变,根盘土已封。西王潜爱惜,东朔盗过从。

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

卷558_48 【黄河】薛能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

岸裂新冲势,滩馀旧落痕。横沟通海上,远色尽山根。

勇逗三峰坼,雄标四渎尊。湾中秋景树,阔外夕阳村。

沫乱知鱼呴,槎来见鸟蹲。飞沙当白日,凝雾接黄昏。

润可资农亩,清能表帝恩。雨吟堪极目,风度想惊魂。

显瑞龟曾出,阴灵伯固存。盘涡寒渐急,浅濑暑微温。

九曲终柔胜,常流可暗吞。人间无博望,谁复到穷源。

卷558_49 【华岳】薛能

簇簇复亭亭,三峰卓杳冥。每思穷本末,应合记图经。

发地连宫观,冲天接井星。河微临巨势,秦重载奇形。

太古朝群后,中央擘巨灵。邻州犹映槛,几县恰当庭。

鹤毳坛风乱,龙漦洞水腥。望遥通北极,上彻见东溟。

客玩晴难偶,农祈雨必零。度关无暑气,过路得愁醒。

羽客时应见,霜猿夜可听。顶悬飞瀑峻,崦合白云青。

混石猜良玉,寻苗得茯苓。从官知侧近,悉俸致岩扃。

卷558_50 【秋雨】薛能

宿雨觉才初,亭林忽复徐。簇声诸树密,悬滴四檐疏。

省漏疑方丈,愁炊问斗储。步难多入屐,窗浅欲飘书。

动蠖苍苔静,藏蚕落叶虚。吹交来翕习,雷慢歇踌躇。

滞已妨行路,晴应好荷锄。醉楼思蜀客,鯹市想淮鱼。

径草因缘合,栏花自此除。有形皆霢霂,无地不污潴。

境晦宜甘寝,风清□退居。我魂惊晓簟,邻话喜秋蔬。

既用功成岁,旋应惨变舒。仓箱足可恃,归去傲吾庐。

卷558_51 【春色满皇州(一作滕迈诗)】薛能

蔼蔼复悠悠,春归十二楼。最明云里阙,先满日边州。

色媚青门外,光摇紫陌头。上林荣旧树,太液镜新流。

暖带祥烟起,清添瑞景浮。阳和如启蛰,从此事芳游。

卷558_52 【寄唁张乔喻坦之】薛能

何事尽参差,惜哉吾子诗。日令销此道,天亦负明时。

有路当重振,无门即不知。何当见尧日,相与啜浇漓。

卷558_53 【赠僧】薛能

尽日行方到,何年独此林。客归惟鹤伴,人少似师心。

坐石落松子,禅床摇竹阴。山灵怕惊定,不遣夜猿吟。

求救:文言文翻译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张凤岭 译注

【说明】本篇是儒家大师孟子和荀卿的合传,但所记载的内容却包括了战国时期阴阳、道德、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如邹衍等十二人,极似类传。它是一篇研究我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弥足珍贵

《太史公自序》说:“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就是说本传的传旨是通过记写孟、荀的事迹,肯定他们的“明礼义”、“绝利端”的思想学说,并说明这种思想学说的渊源及影响。作者站在总结诸家思想的高度,综合思想学说和为人两个方面对诸子的事迹作了比较客观、公允的评述。对于孟子,着重强调了他是直接继承孔子思想的人,具有守道不阿,执着追求的精神;同时,也指出他的仁政主张不合时宜。对于荀卿,则突出了他总结儒、墨、道三家得失从而改造儒学的功绩,并说明他同样遭遇坎坷而坚守正道。由于他们的思想学说有着承袭关系,影响巨大,特别是他们都发愤著述,不以自己的学说阿世媚主,慕荣求利,所以作者才将他们并称,并在传序中予以推重,试读“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何以异哉?”这固然是对现实的讥刺,但从现实的一派污浊中不正反衬出孟、荀学说及为人的拔出流俗,难能可贵吗?传文中,还以较大篇幅记载了驺衍,驺衍的“五德终始”说本受孟子的影响,曾流行一时,作者肯定其“止乎仁义”的目的,而批评其荒诞怪异的内容,对于他的为人则论以有“阿世俗”之嫌。至于淳于髡等稷下先生,他们的主张虽不同程度地与儒、墨思想相关,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干世主”、慕权贵。其地位和为人远不及孟、荀。文末只用一语点出墨子的主张,以回应上文,因其与儒家并称显学故毋庸多言。

这篇传记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散神聚。叙写十四人,以孟、荀为主,时而三驺,时而稷下,错错落落,似是漫不经心,而实际全由传序统领,正如清徐与乔所说:“叙诸子斜斜整整,离离合合,每回顾《孟子传》。首读《孟子书》数笔,间间散散,空领一篇。谓诸子之阴以利于当世而遇,孟子独不遇,故盛称诸子,却是反形孟子,……盖宾主参互变化出没之妙,至此篇极矣。”二是比照衬托。写传主孟、荀用笔少,而叙诸子则泼墨多,主虚宾实,以实衬虚,更见孟、荀地位之高,人格之贵。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而有所感叹。说:唉,谋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利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所以他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齐国有三个邹子。在前的叫邹忌,他借弹琴的技艺得以求见齐威王,随后便参与了国家政事,封为成侯并接受相印,做了宰相,他生活的时代要早于孟子。

第二个叫邹衍,生在孟子之后。邹衍目睹了那些掌握一国之权的诸侯们越来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德政,不象《诗经·大雅》所要求的那样先整饬自己,再推及到百姓了。于是就深入观察万物的阴阳消长,记述了怪异玄虚的变化,如《终始》、《大圣》等篇共十余万字。他的话宏大广阔荒诞不合情理,一定要先从细小的事物验证开始,然后推广到大的事物,以至达到无边无际。先从当今说起再往前推至学者们所共同谈论的黄帝时代,然后再大体上依着世代的盛衰变化,记载不同世代的凶吉制度,再从黄帝时代往前推到很远很远,直到天地还没出现的时候,真是深幽玄妙不能稽考而追究它的本源。他先列出中国名山大川,长谷、禽兽,水土所生的,各种物类中最珍贵的,一概俱全,并由此推广开去,直到人们根本看不到的海外。他称述开天辟地以来,金、木、水、火、土的五种德性相生相克,而历代帝王的更替都正好与它们相配合。天降祥瑞与人事相应就是这样的。他认为儒家所说的中国,只不过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罢了。中国称做“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内又有九州,就是夏禹按次序排列的九个州,但不能算是州的全部数目。在中国之外,像是赤县神州的地方还有九个。这才是所谓的九州了。在这里都有小海环绕着,人和禽兽不能与其他州相通,像是一个独立的区域,这才算是一州。像这样的州共有九个,更有大海环在它的外面,那就到了天地的边际了。邹衍的学说都是这一类述说。然而,总括它的要领,一定都归结到仁义节俭,并在君臣上下和六亲之间施行,不过开始的述说的确泛滥无节了。王公大人初见他的学说,感到惊异而引起思考,受到感化,到后来却不能实行。

因此,邹衍在齐国受到尊重。到魏国,梁惠王远接高迎,同他行宾主的礼节。到赵国,平原君侧身陪行,亲自为他拂试席位。到燕国,燕昭王拿着扫帚清除道路为他作先导,并请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学习,还曾为他修建碣石宫,亲自去拜他为老师。他作了《主运》篇。邹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礼尊,这与孔丘陈蔡断粮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岂能是相同的吗!从前周武王用仁义讨伐殷纣王从而称王天下,伯夷宁肯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问作战方阵,孔子却不予回答;梁惠王想要攻打赵国,孟轲却称颂太王离开邠(Bīn,宾)地的事迹。这些有名人物的做法,难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讨好人主就算了吗?拿着方榫头却要放入圆榫眼,哪能放得进去呢?有人说,伊尹背着鼎去给汤烹饪,却勉励汤行王道,结果汤统一了天下;百里奚在车下喂牛而秦穆公任用了他,因而称霸诸侯。他们的做法都是先投合人主的意愿,然后引导人主走上正大的道路上去。邹衍的话虽然不合常理常情,或许有伊尹负鼎、百里奚饭牛的意思吧?

从邹衍到齐国稷下的诸多学士,如淳于髡(kūn,昆)、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等人,各自著书立说谈论国家兴亡治乱的大事,用来求取国君的信用,这些怎能说得尽呢?

淳于髡,是齐国人。见识广博,强于记忆,学业不专主一家之言。从他劝说君王的言谈中看,似乎他仰慕晏婴直言敢谏的为人,然而实际上他专事察颜观色,揣摩人主的心意。一次,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惠王喝退身边的侍从,单独坐着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备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等到他见了我,我是一点收获也没得到啊。难道是我不配跟他谈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本来么。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却用在了声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语。”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全部报告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个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个人献上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恰巧淳于先生来了。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个人献来歌伎,我还没来得及试一试,也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是有这么回事。”后来淳于髡见惠王,两人专注交谈一连三天三夜毫无倦意。惠王打算封给淳于髡卿相官位,淳于髡客气地推辞不受便离开了。当时,惠王赠给他一辆四匹马驾的精致车子、五匹帛和璧玉以及百镒黄金。淳于髡终身没有做官。

慎到,是赵国人。田骈、接子,是齐国人。环渊,是楚国人。他们都专攻黄帝、老子关于道德的理论学说,对黄老学说的意旨进行阐述发挥。所以他们都有著述,慎到著有十二篇论文,环渊著有上、下篇,田骈、接子也都有论著。

邹奭,是齐国几位邹子中的一个,他较多地采用邹衍的学说来著述文章。

当时齐王很赏识这些学士,从淳于髡以下的人都任命为列大夫,为他们在人来人往的通衢大道旁建造住宅,高门大屋,以示对他们的尊崇和偏爱。以此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宣扬齐国最能招纳天下的贤才。

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的时候才到齐国来游说讲学。邹衍的学说曲折夸大而多空洞的论辩;邹奭的文章完备周密但难以实行;淳于髡,若与他相处日久,时常学到一些精辟的言论。所以齐国人称颂他们说:“高谈阔论的是邹衍,精雕细刻的是邹奭,智多善辩,议论不绝的是淳于髡。”田骈等人都已在齐襄王时死去,此时荀卿是年最长,资历深的宗师。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官,便在兰陵安了家。李斯曾是他的学生,后来在秦朝任丞相。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亡国昏乱的君主接连不断地出现,他们不通晓常理正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赐福去灾,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琐碎礼节,再加上庄周等人狡猾多辩,败坏风俗,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编次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死后就葬在兰陵。

当时赵国也有个公孙龙,他曾以“离坚白”之说,同惠施的“合同异”之说展开论辩,此外还有剧子的著述;魏国曾有李悝,他提出了鼓励耕作以尽地力的主张;楚国曾有尸子、长卢,齐国东阿还有一位吁子。自孟子到吁子,世上多流传着他们的著作,所以不详叙这些著作的内容了。

墨翟,是宋国的大夫,擅长守卫和防御的战术,竭力提倡节省费用。有人说他与孔子同时,也有人说他在孔子之后。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①,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②。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③,常防其原也 ④。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⑤。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何以异哉⑥!

① 《孟子书》:即《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是孟轲和他的学生万章等共同编著。主要记载孟轲的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②废:放下。③夫子罕言利:《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夫子,指孔子。④原:本源,根源。⑤引语出自《论语·里仁》。放,通“仿”,依照、依据。⑥:通“弊”。弊病。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① 。道既通②,游事齐宣王③ ,宣王不能用。适梁④,梁惠王不果所言⑤,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⑥。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⑦。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⑧,以攻伐为贤⑨,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⑩,是以所如者不合⑾。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⑿,述仲尼之意⒀,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⒁。

①受业:跟随老师学习。门人:弟子。②道:指孔道。韩愈《进学解》:“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③游事:游说。④适:到。⑤果:信。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反而被认为不切实情,远离实际。迂远,不切实情;阔,远;事情,事实。⑦东面:面向东方。朝齐:朝拜齐国国君。⑧务:致力。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国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横”。从,同“纵”;衡,通“横”。⑨贤:才能。⑩述:称述,提倡。唐:传说中的上古朝代,君主是尧。虞:传说中的上古朝代,君主是舜。三代:指夏、商、周。德:指德政。⑾所如者:指孟子所去游说的诸侯国。如,往、到。合:符合。⑿退:返回。序:依次排列。这里是整理的意思。《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诗》,汉代尊为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为儒家经典之一。⒀述:记述,阐述。⒁驺:姓。通“邹”。子:战国时对学者、老师的尊称。属:类,辈。

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①,因及国政②,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③,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④,施及黎庶矣⑤。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⑥,《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⑦。其语闳大不经⑧,必先验小物⑨,推而大之,至于无垠⑩。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⑾,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祥度制⒀,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⒁。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⒂,五德转移⒃,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⒄。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⒆。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⒇,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21),天地之际焉(22)。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23),必止乎仁义节俭(24),君臣上下六亲之施(25),始也滥耳(26)。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27),其后不能行之。

①鼓琴:弹琴。干:求。②及:参与。③有国者:指有封地的诸侯。④《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记叙王政事迹,歌颂周室的统治。整:整饬,约束。⑤施(yì,义):推及。黎庶:百姓。⑥阴阳:原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有些古代哲学家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认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源。邹衍则把“阴阳”变成了和“天人感应”说相结合的神秘概念。消息:消失和增长。息,滋生。怪迂:怪异脱离实际。⑦《终始》:即《邹子终始》。据《汉书·艺文志》录,邹衍著有《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皆不传。⑧闳:宏大。不经:荒诞不合情理。⑨验:验证。⑩无垠:无边无际。

尧时即此时什么意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当尧之时原文及翻译、尧时即此时什么意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