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指的是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辛弃疾于1205年左右登临江苏镇江(古称京口)北固亭时所作。
辛弃疾,人称“词中之龙”。他的词风格多样,内容包罗万象,而用典更是出神入化,故而拿“龙之变幻莫测”来形容他。“龙”之一词,更是彰其一生忠义,满腔爱国情怀、誓死恢复中原的忠贞之志。
辛弃疾继承了苏东坡豪放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主义词人的战斗传统,以议论为词,针砭时弊,书写爱国主义诗篇。进一步提升了词的境界,拓展了词的题材,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的融入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丽想象,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艺术成就。
《四库全书》说他“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莲子居词话》则评论辛词 “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还有人评价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未有”。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凭着昂扬奋发的爱国激情和深厚笔力,以及对于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的厌弃,加上自身壮志难酬的悲楚,辛弃疾把千般恩怨、万种情思凝注笔端,创立了饱含爱国主义情怀的“爱国词派”。与张孝祥、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一起,于南宋中晚期一举把宋词推向了艺术的巅峰,成为与唐诗、汉赋并驾齐驱的文学样式。
1205年左右,辛弃疾被主战派宰相韩侂(tuó)胄启用为镇江知府,从而登临北固亭写下了这首怀古词。这离他去世不过短短2到3年的时间。
南宋小朝廷“西湖歌舞不停休,直把杭州作汴州”。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这与当年孙权坐镇江南有些类似,但气象则完全不同:南宋国土沦丧,被动挨打,对金称臣;孙权则英明神武,击刘抗曹,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此情形下,作者登临北固亭,写下了这首极尽讽刺之能事、又满怀忧国忧民思想的著名词作。
全词一气呵成,气势如虹,犹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不禁令人拍案而起——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一开篇,即是一声呐喊:“千里江山的神州大地啊,你在哪里?任凭我极目张望,望眼欲穿,却怎么也看不到你。进入眼帘的,却只有北固亭的风光而已”。
作者在这里暗指中原沦陷,生灵涂炭。大声质问当权者们:大好河山沦为异邦,怎么能够无动于衷,没有作为?愤懑之情喷薄而出,呐喊之声夺人魂魄,让人不禁肃然而惊!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百年来,有多少王朝兴起又覆灭了呢?实在不在少数啊?怎么能够数的清呢?就像那长江之水,滚滚东去流向大海,不再回头!作者暗指不思进取的南宋小朝廷也将很快走向败亡。君无能、臣不贤,醉生梦死,浑沌度日,岂有不亡之理?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该去的一定会离去,该来的一定会到来。南宋王朝的残阳落照之光已然闪现,其走向没落的溃败之势,再也无人能够挽回。
在词的上阙,作者巧妙连用问答的形式表现出了南宋小朝廷内忧外患的现时局势,尽情抒发了内心积郁的不满和对于国势日衰的深切忧虑。
“年少万兜鍪,坐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遥想孙权当年,继承父兄基业,年仅19岁就已经统领千军万马,东征西伐,坐镇江南,从未对敌人屈服。当时天下的英雄们,谁才能够成为他的对手呢?有资格的只有曹操和刘备罢了。所以啊,生儿子一定要生孙仲谋那样的儿子,年轻有为,志大谋深。
兜鍪,战士头盔。万兜鍪,意指千军万马。下阕的议论非常精彩,直接把吴主孙权列为三国第一风云人物。力压曹操和刘备。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因为孙权的确也称得上英明神武,一代豪杰。
建安13年,也就是208年,发生了赤壁之战。孙曹两军展开大战,孙权命令周瑜、鲁肃、黄盖等人,周密部署,利用火攻,一举击败曹操。这一战,主战双方分别是孙权和曹操。刘备和诸葛亮几乎没发挥什么作用,基本上是“打酱油”的角色。《三国演义》里的“舌战群儒”、“借东风”等等纯属虚构。
赤壁之战,孙权完胜曹操。那一年孙也不过27岁。作者在这里极力颂扬孙权不畏强敌,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实是对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南宋小朝廷有力地鞭挞和强烈的讽刺。
汉献帝建安17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和孙权在濡(rú)须大战。孙权大胜。期间,孙权亲自乘船去侦察曹军军情,因雾大,曹军不敢出击,于是下令放箭。船一侧受箭,船体倾斜,孙权冷静下令调转船头,让另一侧也受箭,船很快平衡,于是返航,载箭而归。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草船借箭”。其主角是孙权。与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次战斗中,孙权、曹操两军对垒,曹操见吴军乘着战舰,军容整肃;孙权则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tún)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些投降的懦夫,如刘表儿子刘琮则十分鄙视,斥之为猪狗。刘琮把大好河山拱手送与敌人,还要遭受敌人的辱骂和耻笑。
就年少有为这一点来说,孙权力压曹操和刘备也完全说得过去。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今皇帝和权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样的猪狗不如,百无一用。这种写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真是骂人骂到骨头里,还不带一个脏字。
幸亏宋朝的皇帝都是谦谦君子,若在别朝,辛弃疾恐怕小命难保啊!
辛弃疾于1140年生于济南,当时已属于金朝。和李清照是同乡。因其祖上与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其祖父辛赞从小就教育他把金人视为寇仇,将南宋看作祖国。经常携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江山”。激发辛弃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收复中原,一血国耻的爱国信念。(爱国主义就要从小抓起啊)。
祖父对其精心培养,使文能成章,武可杀敌。既能指挥千军万马,又能治国安邦,指点江山。因此,自小就养成了敢作敢为、英勇果敢的燕赵侠士气质,这可以从他经历了两件事上看得出来——
1161年完颜亮大举南侵,金统治区域的汉人不堪压榨,奋起反抗。山东人耿京势头最大。辛弃疾招募了两千勇士与耿京汇合,同行的有一个和尚叫义端。辛被任命为掌书记,掌管帅印。和尚义端受不了义军的艰苦生活,就盗取了帅印去投奔金军。帅印丢失,辛弃疾无可推责,无奈之下立下军令状,誓要夺回帅印。
辛弃疾判断,义端必会投奔最近的金营,一定会走小路。于是果断带人抄近路,做好埋伏。果然不久,义端一伙来到。辛弃疾一刀将其砍下马来。义端磕头求饶,并说“您是青犀牛转世,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饶了我吧”。但辛弃疾疾恶如仇,哪容他再多费口舌,一刀取了首级,夺回帅印。辛弃疾由此声名鹊起。
(至于青犀牛转世一说,从辛弃疾豪迈倔强的性格和始终执着北伐的表现来看,还真有股子“牛气”在。辛自己也说“刚拙自信”,倒也符合青牛之性情。也许他真的就是一头青犀牛转世也未可知啊。毕竟和尚多少还是懂些前世今生的事吧。)
完颜亮南侵的同一年被同族血杀,金国大乱。为了趁势抗击金兵,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宋军联络。但当他返回时,却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已散去。辛弃疾怒从心头起,立即率50人小分队,奇袭三万兵的金军大营,硬生生活捉张安国,把他押送给宋军,随后在健康斩首示众。经此一战,辛弃疾的英勇果敢使他声名大噪,名重一时。
从以上两个小故事可以看出,辛弃疾极具侠士气质和英雄主义色彩。这当然也体现在他的诗词当中。读其诗词会感觉俊爽干练,酣畅淋漓,绝不拖泥带水。即便描写田园风光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也是干净利落,不沾染半点尘埃。又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平生塞北江南,眼前万里江山”、“谁共我、醉明月?”等等,天然带有一股英雄气在。只感觉“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潇洒利落,畅快至极。
辛弃疾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才能出众。归宋后,上书朝廷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国才干。乃至于后人评说“使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只可惜生不逢时,未遇明主。
尽管辛弃疾才气纵横,但其过于执着的恢复中原之志和刚烈倔强的性格,与当时力主议和的政治氛围大异其趣,以致屡遭贬黜,不得重用。也由于他来自于金统治区,引发当政者偏见,处处打压,不被信任。
即便主战的韩侂胄启用他,也只是想借用一下他主战派元老的名号而已,并未真心重用。这让辛弃疾异常愤懑,发出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叹:世上再无孙仲谋那样能“坐断江南”的英雄了。
空有满腔抱负、意欲收复旧山河之志,最终却“可怜白发生”。所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月将零,余生无多。统一志向的破灭就在眼前。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万般苦楚。但“谁共我、醉明月”。碧血丹心,一腔忠义,却何人曾见?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孔子讲学和礼乐兴盛的文明之地,现在却充斥着金人羊肉的膻腥浊臭之气。国土遭践踏,人民受凌辱,所谓“山河破碎风飘絮”,怎能不令人“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呢?
辛弃疾一生忠义,又富有韬略。后人评曰“命世之大才,济时远略,中流之砥柱”。不被重用乃“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
1207年10月3日,辛弃疾终因忧思过度,连喊三声“杀贼”之后:,溘然长逝,享年68岁。
“所谓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赏析: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这句诗 是出自辛弃疾的《南乡子》赞美孙权的英姿,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 介绍过 ,曹操曾说过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讲的就是是曹操和刘备,而生子当如孙仲谋,一说是 因为孙权的父亲被刘表设计害死,尸首还被掳走,孙权当时还是一个小孩子,就独自一人进入刘表军中要回父亲尸首。还一说是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当世枭雄曹操也十分欣赏孙权的能力,故说出这番话。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