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晚三秋什么意思,以及三秋是指秋天还是晚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般就用金秋啊
下面是引用的分析,借鉴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风飙。”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代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诗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风
作者:李峤
年代:唐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注释:
解落:散落。
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翻译: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简析: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三秋"理解为“九月”,或“年半”,两种皆有可能。
这句话出于《诗.采葛》。全诗是——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可知,“三秋”一定不指三个月,前一句说到“三月”了。、“三秋”是“三年”么,肯定也不是,后一句也说了“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古时,有“孟秋”“仲秋”“季秋”说法。一年四季,一季三月。若“三秋”是指“孟秋”“仲秋”“季秋”,实际上还是三个月,又绕回去了。
《毛诗正义》注曰:“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此解不无道理。一年四季,每季三月,“秋季”亦三月。所以,“三秋”,即三个秋季,“谓九月也”。这是“三秋”为九个月说法的由来。
殷商历法,只有“春”“秋”两季。有人认为,从卜辞看,晚商或有三季。但此说似乎证据尚不充分。西周立国,沿用殷历,仍然是“春”“秋”两季。“春”“秋”两季为一岁,一季就是半年了。
《采葛》,归于《诗.王风》,是平王东迁后洛邑一带的民歌,这样看,此时的“秋”,很可能指一年中刨去“秋”的半年而剩下的半年。“三秋”,就是一年半了。这是说“三秋”为“年半”的原因。
《采葛》诗中所云“三秋”,或为“九月”或为“年半”,这两种可能性都有。有一点可以确定,所云之“秋”,都是指“季”,恰好在诗中前面“三月”和后面“三年”之间,“月”“季”“年”依次排列,这才说得通。
从“金风”来看,指金秋,所以节令在秋天,三秋还是指秋,故“三秋晚”应指金秋之夜,“九日”即指重阳节这一天,故“九日欢”应指重阳节这一天的欢乐。这首诗多用互文手法,但语意似显重复过多,不算上上佳作。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