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临江仙赏析,晏几道 临江仙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晏几道临江仙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晏几道 临江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晏几道的临江仙赏析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赏析】

这是怀旧忆人之作,所忆的是作者倾心爱慕、至老不能忘情的一位少女.此词代表了晏几道深婉精美的艺术风格.因怀人而梦,为解愁而酒.梦后酒醒,愈感孤寂,“高锁”、“低垂”显见孤寂之境,自然兜出一“恨”字,“春恨”又来,说明伤春怀人年复一年.如今更为深沉.末嵌入古人诗句,画出一幅暮春独立怀人图.“微雨”、“落花”,春意阑珊;“人独”、“燕双”,倍增怀思.浑化无迹,意象妙绝.“记得”转入所怀内容,即对小苹第一印象.美妙之打扮,含情之弹奏,月光下之飘然归去,尤以此三种细节,深印脑际,终身难忘.全篇由怀人之境之形,进而写所怀之人之事,情真、意婉、人美、语工,诸美荟萃,实罕其匹.这首词对偶工整,出语俊逸,写得曲折深婉.

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赏析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首相思词写男子与相爱的女子在“斗草”时节初识 又于“七巧”节重逢,离别后引起无限相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曾经爱过的女子的深深怀念。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临江仙①·斗草阶前初见

斗草②阶前初见,穿针③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④。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⑤,行云⑥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⑦落花中。

【注释】

①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多用于咏水仙,故名。

②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际已开始斗草。

③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西京杂记》载:“汉宫女以七月七日登开襟楼,寄七子针”,以示向天上织女乞求织锦技巧,称之为“七巧节”。

④“罗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罗裙,裙湿香露;头戴玉钗,鬓插香花,立于夜风之中。唐·温庭筠《菩萨蛮》云:“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2]

⑤“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⑥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这里指心爱的女子行踪不定。

⑦飞雨,微雨。

【白话译文】

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少女踏青斗草游戏。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不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创作背景】

宋代斗草之风,与唐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时间上,宋代人斗草除在端午节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活动,此诗为证。据说这还成了妇女游戏的专利品,这首诗词里对“斗草”的描写就和女性有关。

【赏析】

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上片不过是寥寥五句,可是一句一景,一景一情。景中不仅有人,也有人物的感情透出;而且,通过这情景交融的描写,又暗暗交代了双方的感情由浅丽深,逐步递变。更妙的是,这个女子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忆叙他与她在两个特定环境中的初次相见和再次相逢。“斗草阶前初见”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穿针楼上曾逢”写转眼又到了七夕。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这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头上迎风微颤。她“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靓妆才罢,新画的眉间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红。以上既有泛写,又有细腻的刻画,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在眼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下片则陡转话题,抛开往日美好的回忆,陷入眼前苦苦相思的苦闷之中。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达了心中的无限惆怅。“流水便随春远”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高唐赋》)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

“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正因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梦里相寻了。“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尽管这是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这首词写怀人。表现作者对往日相逢的美好回忆和如今孤独相思的不堪。全词前后反衬,对比鲜明,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所以有很强的感染力。

名家点评

毛晋说此词“字字娉娉袅袅如挽嫱(王嫱)施(西施)之袂。”

刘逸生先生具体分析道:“词人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重逢,至于锦屏前的相叙,他更接近了,但词人却没有正面写,只是通过‘锦屏空’来透露,这样写就更耐人寻味,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梦中相寻路上的“飞雨落花”,这一句写得也很含蓄,不仅给梦境以迷蒙的色彩,而且含蓄地暗示出女子的遭遇和梦中的难寻,同时还透露出小晏无可奈何的情怀,抒发了自己生活中的真正哀愁。”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

临江仙古诗原文赏析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作者为宋朝诗人晏几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前言】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是宋代词人晏几道(一作晁补之)的作品。此词当是酒席间的赠人之作。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全词通过描述作者与友人的酒筵欢会,表达了对人生相聚苦短的心理感受。

【注释】

⑴这两句一作“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稀,一作“移”。

⑵这句一作“试从今夜数”。

⑶相会:相聚。

⑷这句一作“浅酒欲邀谁共欢”。

⑸东溪:泛指风景美好的地方。近,一作“尽”。

【赏析】

小晏多愁善感,对于人生,总是放不下他的思考,欢会之际难遣闲愁,春日临近顿生希望,悲愁与欢乐,聚合与离散,总是此消彼长起伏回旋,在他的心灵之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波澜。这首《临江仙》词,就可以看作是他的感情长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词的上片写的是与友人在一起的酒筵欢会,却以“眼中欢事常稀”来表现,使欢乐也蒙上一层愁苦的阴影。因为聚会稀少,故而特别珍惜;因为珍惜,故而更怕这段欢事的终结;因为怕它终结故而要仔细地数一数究竟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作者真切地表述了细腻的'心理活动,很是耐人寻味。

下片当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述了作者对生活的取向和希望。“浅酒”与“深情”两句,就其句式与内涵而论,又是相互纠葛在一起的,这种笔法,本是《临江仙》词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写作要求,其间有对比,有连结,或为对仗,或为互文。这两句是说:浅酒无别人可劝,惟君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惟君能知。这样就把席间欢会的主客双方的亲密关系交代了出来。“东溪”,即东边的溪山,泛言风景秀丽之处,并不是实有的地名。选个好去处,携同归隐共赏春光,也就不会再有异地分离的情况了——这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最后两句是由“春近”二字引发出来的想象中的东溪美景:“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用十个字总写春景,并不容易。选材欲其美,大概至少须得做到这么几点方能合乎要求。

关于晏几道临江仙赏析和晏几道 临江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