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庙在哪里,伍子胥遗址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伍子胥庙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伍子胥遗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伍子胥故里在那?

该镇系历史名人伍子胥故里,因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名君”之一的春申君(名黄歇)在此客居而得名。伍子胥这位春秋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出生在监利县伍场乡伍场村。他能征善战,智勇双全,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过韶关”、“吴市吹箫”、“掘坟鞭尸”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伍子胥名伍员,原是楚国战将,曾随父伍奢夺关斩将立下数次战功。公元前522年,楚平王不明是非,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杀害。伍子胥闻讯后逃出楚国,昼夜兼程来到吴国。后来受到吴王的重用,于公元前506年随吴王伐楚,占领了楚国的国都。尽管荒淫无度的 楚平王已经死去多年,伍子胥还是把他的尸体挖出来,猛抽了三百下,报了杀父杀兄之仇。后人为了纪念伍子胥,曾在监利县政府所在地——容城镇修建了伍子胥庙,由于年代久远,庙已毁坏。1982年在容城镇的容城大道与车站路交叉处,修建了伍子胥园,面积约1200平方米,园中有伍子胥的塑像,披甲执剑,目光炯炯,一展这位楚国名将当年的雄风。周围环绕有五个植着雪松的花台,含伍园(员)之意,供游人凭吊。县西北还有伍子胥故宅。那棵倒插槐树,据说是伍子胥奔吴时所插植的呢。明人李纯朴有《伍子宅诗》云:“事既可倒行,槐亦可倒插,吁嗟千年枝,犹自带金甲。”

伍子胥一座庙,成就了鄢陵俩村名

家乡鄢陵以花闻名,家乡人介绍鄢陵时常常以“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和鸟的天堂”来形容和描绘,其中,“草的海洋”之所以被如此冠称,却与陈化店镇的伍子村有着莫大的关系。

伍子村毗邻横贯鄢陵东西的311国道,走进村庄,就会被绿意盎然的草坪、新潮气派的小楼、宽阔平整的街道所吸引。伍子村的草坪种植是从1989年开始的,一名花匠首种本特4号草坪并成功获利后,村民们竞相效仿种植,一举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河南草皮第一村”。

随着伍子的名声越来越响,人们对伍子村的由来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说,伍子的来历与伍子胥有关,伍子胥在鄢陵的传说众多,鄢陵境内更有不少村庄的命名与伍子胥有所关联。

春秋战国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的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后伍奢也受到了牵连,伍奢一家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走。伍子胥在逃亡的路上,演绎出了众多的传说故事,最有名的当属“过昭关”和“保马娘娘被困禅宇寺”的故事了,而今,鄢陵县南坞乡的南坞村还有一座禅宇寺。博悦平台发布 博悦娱乐平台

据《鄢陵县地名志》记载,伍子原来的名字叫赵庄。春秋时期,楚国大将伍子胥、太子胜从郑国出逃返回吴国时,路经鄢陵县的赵庄。当时,赵庄有一恶霸横行乡里,催粮收租、抢男霸女,什么坏事都干,仗着一身武艺,村民斗不过,官府不敢管。伍子胥与太子胜路过此地借宿时,听了村民的哭诉,遂与恶霸展开搏斗。一场恶战直杀得昏天黑地的,终于将恶霸及其党羽斩尽杀绝,为民除去了祸害。

为了纪念伍子胥的功德,后人在村西头为伍子胥立庙塑身,日夜供奉香火,祈求保佑村民平安幸福。于是,村民将村庄的名字改为伍子村。

《鄢陵县地名志》记载,伍子村由东街、集上、晋家、西街、中心寨五片组成,呈多块状,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中部为中心寨,有深丈余、宽五丈的壕沟环绕,南北街一条。东南隅称集上,东西街一条。

明朝时村人赵磊,武艺出众,性情豪放,因屡试不第,隐居他乡,在此一代极有影响。村西有伍子胥庙遗址。

此外,伍子村的后面还有一个村庄名为后杨,其名也与伍子胥有关。据传,杨姓祖士治,原籍山西洪洞,明初迁民至此。建村于伍子胥庙后,故名。东西南三面各有大水坑,总水面有20余亩。街心处南北对有茶馆两座,为老人品茶对弈场所。

传说终归是传说,真假无从考证。据史料记载,伍子胥出逃时,因为太子建在宋国遂投靠到了宋国,但宋国内乱,便与太子一起投奔到郑国。在郑国,太子建与晋国大夫中行寅合作推翻郑定公,事发后被郑定公杀害。伍子胥只好偕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投奔吴国。按照从出逃的路线来看,伍子胥从郑国到吴国,必须经过鄢陵境内。

关于伍子胥庙的记载,清汪为熹所著《鄢署杂抄》记载:“伍子胥庙在西营北保,杜嘉禾撰记。西晋永嘉中期,吴相伍员庙吴郡人,叔父为台郎(尚书郎)在洛阳,正值京都倾覆,归途阻塞,当济江南风不得进,即投奏,日即得渡。”

元朝时有诗人为伍子胥庙作诗曰:

苍苍古庙映林峦,

漠漠烟霞覆古坛。

精魄不知何处去,

威风犹入浙江寒。

伍子胥是哪里人?他为何要鞭尸楚平王?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是哪里人呢?有多种说法。

一、湖北老河口市人,故里为今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沈湾村,原系光化县(今老河口市)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民间传说传说: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杀后,故里官宦、士绅、乡亲,将他的尸骨偷运回富村乡安葬。为防盗墓,筑了一百座坟,九十九座假坟埋在江西(汉水西边),真坟埋在江东,并修有一庙。

明朝正德年间《光化县志》记载:“伍举墓在富村乡,今存石器。” 伍子胥之墓现仍在,位于今老河口市付家寨镇陈家港村委会铁匠沟村(陈家港原隶属富村乡),墓座南向北,长13米,宽10米,高3.5米,墓上仍有石器。1986年4月,在陈家港村曾发掘战国墓一个,出土铜器、陶器共七十多件文物。此墓为陈家港村战国墓群中之一墓,位于伍子胥墓附近。

二、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人。故里为监利县伍场村。当地伍姓村民称,伍子胥出生在此。据考,公元前613年10月,在楚大夫“参”的辅佐下,楚庄王共兼并小国26个,一举称霸。庄王为答谢“参”,将楚国境内的伍地赐给“参”为食邑。从此“参”以伍为姓,取名为伍参。后生子伍奢,即伍子胥的父亲。

三、安徽省亳州市人。故里位于辛县孙庙乡庙李村东北,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1980年以来,地面采集大量文物标本,经专家鉴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其上层夹杂着东周至汉代遗物。该处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伍奢冢、禅阳寺、阴阳城、纪家塔、节孝坊等古遗址。

还有说是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人;今安徽全椒县人等。

说法不一,有待考古发掘证实。

他为何要鞭尸楚平王?

史书记载,伍子胥的父亲叫做伍奢,是楚平王儿子的太傅。伍奢被权臣费无极陷害,被关进了大牢。费无极为了斩草除根,就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才能。如果不把他俩杀害,后患无穷。”楚平王于是对伍奢说:“把你的两个儿子叫来,免你死罪。”伍奢很明白楚平王的意图,但他毫无办法。伍尚说:“我知道去了是死路一条,好在我们是兄弟二人,我去尽孝,你去为我们报仇吧。”

就这样,伍尚和老父亲一起被杀,伍子胥则开始了逃亡之路。民间有传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老河口有仙人渡镇,传说是伍子胥过河的地方。

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受到了公子光的重用。后来在孙武的帮助下,带着吴国的军队,攻破了楚国。

此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他令人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挥起手中的鞭子,进行鞭尸,以此报仇雪恨

伍子胥是姑苏城(今苏州城)最早的规划者。

(杨立武)

伍子庙由来

简单摘录了点儿资料,希望能说明问题:

姑苏城外伍相祠

伍相祠紧挨城河,与城楼为邻,于1988年翻建,是纪念一代忠臣伍子胥的庙宇。伍相祠分东西两院。东院由厅堂、廊亭和花园组成,庭院内点缀花木湖石,四周曲廊,翠竹石笋掩映于漏窗之外。西院庄重肃穆。正殿三间为伍相祠,“气壮山河”的横匾下,高约4米的伍子胥彩绘塑像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坐像前有一抱柱联:“古城如旧,来登杰阁可凭高;遗建重新,到此狂澜皆下拜。”另一联云:“往事昭昭,亿万世长传宇内;精忠耿耿,千百年犹在人间。”伍相祠内有一千年夹石,实为古时庙宇的旗杆石。古人在此庙做佛事,白天必在夹石中立杆挂幡旗,晚上则挂起长明灯,“凡入城者必敬礼之”,夹石逾千年,表达了苏州人对对伍子胥不朽功勋的崇敬,抒发了对伍子胥“忠而见谤,信而见疑”的不平和惋惜。

伍于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当时楚平王荒淫无道,逐子夺媳,施行暴政。伍子胥父亲伍奢和哥哥伍尚因谏忠言,被楚平王处以极刑。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颠沛流离,历经艰难来到吴国,投靠公子光。在他的辅佐下公子光用计刺杀了吴王僚,夺回了王位,即是著名的吴王阖闾。伍子胥协助吴王治国治军,把吴国建成一方强国。后来,他与孙武率兵攻破楚国京城,掘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雪家恨。吴越争战,吴王阖闾战死,伍子胥又扶持夫差即位。夫椒一战,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听从范蠡、文种的复国之计,卑词贱行,伪装恭顺,另一方面却贿赂吴国重臣伯嚭,离间吴国君臣,再兴复国大计。伍子胥洞察其奸,屡屡谏阻吴王。夫差却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猜疑伍子胥倨功自傲,把伍子胥的一片忠心当成了驴肝肺,反而以属镂之剑逼迫伍子胥自尽。吴人冤之,为其建庙供奉香火。其祠庙历史上有多处,名称不一。如伍员庙、伍相祠、胥王庙、伍子胥庙、忠孝王祠等。最早的是伍子庙,建在胥口胥山之上,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移庙至盘门里城西隅。

伍子胥作为春秋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吴国的发展和强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阖闾大城的草创成就了今日苏州的轮廓。因此,在两千五百余年的悠悠岁月中,他的事迹世代相传,祭祀不绝,苏州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他。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伍子胥一生作了很高的评价:“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须臾忘耶?顾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南宋诗人陆游也敬重伍子胥的壮烈威猛,写下了:“梦笔桥东夜系船 ,残灯耿耿不成眠。千年未息灵胥怒,卷地潮声到枕边”的诗篇。但平心而论,伍子胥实在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虽然他是一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英雄,至少在国仇家恨的关系上处理失当,在异邦的吴国为忠臣,而在故土的楚国则为叛逆,这不能不说是伍子胥一生的悲哀。在他面对哭泣秦庭求复国的申包胥的责问时,只能以“吾日暮路遥,故倒行逆施耳”来搪塞,淋漓尽致地袒露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春风故国蘼芜长;落日荒祠杜宇哀”,面对历史的拷问,伍子胥不亦可悲夫?

为何北方有些地方供奉伍子胥

看了这个就知道了,

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伍子胥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史书称他“少好于文,长习于武”,

伍子胥过昭关[3]

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才。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追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策划刺死吴王僚,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阖闾任命他为“行人”,成为吴国重要谋臣。

生平事迹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首先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亲自受命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今苏州古城的地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

吴王阖闾九年,吴王亲率伍子胥、孙武攻下楚国都城郢,于是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报得杀父之仇。伍子胥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伍子胥对吴国事业忠心耿耿,吴王阖闾去世后,他扶助夫差即位,帮助夫差打败越国,他劝阻夫差与越讲和,并阻止夫差让勾践回国,谏劝夫差放弃攻打齐国而伐越。夫差听信伯喜否谗言,于公元前484年秋赐剑使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放鸱夷革中,漂浮江上。

吴地人十分怀念这位吴国忠臣,并命名胥江、胥口、胥山等地名以示永久纪念,立祠庙祭祀。胥口镇旧有胥王庙和伍子胥墓。

史记评价

仇恨对于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是做国王的人都不能让仇恨之心在臣子身上萌生,何况是地位相同的人之间呢!假如当初伍子胥跟着伍奢一道死了的话,那与蝼蚁之死又有什么区别呢?但他能够放弃小意气,洗雪大耻辱,使名声流传后世。可悲啊!当子胥在长江边困顿窘迫之时,在道路上乞讨糊口之时,心中难道会在一瞬之间忘掉对郢都、对楚王的仇恨吗?不会的。所以说克制忍耐成就功名,不是抱负远大的壮士又有谁能做得到呢?白公如果不是自己去当国君的话,那么他的功业也是很可称道的呢!

史记原文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

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柰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纮,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吴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钟离﹑居巢而归。伍子胥说吴王僚曰:“楚可破也。愿复遣公子光。”公子光谓吴王曰:“彼伍胥父兄为戮于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雠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于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

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楚诛其大臣郄宛﹑伯州儣,伯州儣之孙伯嚭亡奔吴,吴亦以嚭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后闻阖庐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阖庐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

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

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

“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之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楚将子常。子常败走,奔郑。于是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吴王入郢。

昭王出亡,入云梦;盗击王,王走郧。郧公弟怀曰:“平王杀我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恐其弟杀王,与王奔随。吴兵围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尽灭之。”随人欲杀王,王子綦匿王,己自为王以当之。

随人卜与王于吴,不吉,乃谢吴不与王。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觽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今豫州吴房县在州西北九十里。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后五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句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句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句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觽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 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向下三里,临江北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后因立庙于此江上。今其侧有浦名上坛浦。

至晋会稽太守麋豹,移庙吴郭东门内道南,今庙见在

苏州伍子胥悬首(目)的城门,是叫什么名字的门?

你所说的是城门苏州的胥门,胥门位于苏州城西万年桥南。胥门作东西向,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得名。胥门《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在阊门南,一曰姑胥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已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结构与盘门陆门内门相同。伍子胥塑像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胥门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代城门。

附参考资料:伍子胥与苏州胥门

古城苏州的西南角有座胥门,其名气不亚于盘门和阊门。胥门外的河流称之为胥江,胥江至太湖的入口处名为胥口。千百年来,胥门、胥江总是与伍子胥的名字连在一起。在吴中大地,人们对伍子胥的敬仰、怀念之情往往溢于言表。据史料记载:苏州城最早建立就是伍子胥的一大功劳。当年,伍子胥率领人员,不辞辛劳,“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成了周长47里的大城和周长10里的内城。虽经2500多年漫长历史的演变,但时至今日,姑苏城池仍保持了伍子胥主张的“必立城廓”的风貌。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因其父伍奢被楚平王杀害,为避免株连才到吴国,后来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成为吴国的贤相。因功被封为申,故又称为申胥。伍子胥先后辅助吴王阖闾、夫差治理国事30多年,政绩卓著,有口皆碑。尤其是孙武死后,吴国的军队主要由伍子胥指挥,在攻楚伐越中打了不少胜仗。因此,伍子胥又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军事指挥家。当然,伍子胥晚年的命运不佳。当夫差在打败越国之后,狂妄骄横,穷奢极欲。伍子胥看到夫差已坠入越王勾践缓兵求和的计谋之中,多次进言忠谏,而夫差非但不听,反而听信太宰伯�的谗言而疏远伍子胥。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伍子胥知祸不可免,便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后来夫差以此为借口,赐剑子胥,命其自刎。伍子胥临终前对夫差派来的人说:“我死后可将我的头挂在城门上,我要看着越军入城。”说罢自刎而亡。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还建造了伍子胥庙,把一条小巷改名为伍子胥弄。

由此可见,胥门、胥江河与伍子胥这位吴国名相有着密切关系。旧时的胥门外有座两端建有桥楼的万年桥,桥下又是水运码头,因交通发达,商贾云集,集市颇为兴旺。逢年过节张灯结彩熙熙攘攘,到处洋溢着喜庆气氛。过去苏州人出行以水上交通为主,前往木渎、洞庭东、西山乃至于上海、杭州等地一般都在万年桥下的水码头乘船,而苏州许多老虎灶都有自备水船,船工们每天清晨在胥江取水,沏茶品茗,清香扑鼻,怡情自得。至于古胥门城门,城门尚存,城墙被毁。这几年,苏州投入巨资已将胥门修旧如旧,风采依然。沿胥江河两岸又建成了绿树成荫、群芳吐艳的风光带。最近,又投资2000万元,建造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伍子胥纪念园,纪念园建有三块石刻碑、“伍子胥筑城”大型浮雕、伍子胥雕像等,重现古风神韵。

对于伍子胥的称颂,民间流传诸多传说和故事。但无论如何,伍子胥对苏州的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胥溪”、“胥浦”的开掘和疏通,既避免了水患又便利了交通和灌溉。因此,受益的老百姓是不会忘记伍子胥的功绩的。1988年秋,我国大书法家启功先生以“古贤至德尊三让,吴苑雄涛溯伍胥”的对联书赠苏州即是最好的明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年06月27日 第二版)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