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和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愁字怎了得?"的全诗是什么?

"一个愁字怎了得?"出自南宋李清照的《声声慢》,原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如同是丢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气候,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扩展资料:

《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

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哪首诗

怎一个愁字了得出处: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不认当年旧同乡。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李清照《声声慢》中“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艺术手法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愁的艺术手法:

十四个叠字,何等细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的开头用这十四个叠字,细细诉说她的心情。她渴望寻求安慰,但总是寻求不到,她感到冷漠、凄凉、悲痛。从渴望到失望到悲痛,这种复杂的感情在这十四个叠字中表达得极其细的一大特色。用如此简练的语言,表达如此复杂的感情,不得不叫人惊叹不已!难怪曾有人将此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倒也恰当不过。三个“怎”字,何等强烈。“三杯两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个“怎”“字,表达了她借酒浇愁的无可奈何的心生得黑。”这个“怎”字,表达了她孤独地看着窗外满地黄花憔悴,目送空中飞过的雁群,万种的凄凉的心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个“怎”字,表达她了那哀愁之情个“怎”字表达的都是愁,但渲染程度却是一层比一层强烈。三个“怎”用得妙绝!一个“愁”字,何等深刻。词末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个“愁”字到词的末尾才出现,也是全词中唯一的一个“愁”字。这个“愁”字正凝结了最强烈的感情。在这首词中,作了一番低沉地细细诉说之后才出现的“愁”字,给人的印象是何等的深刻啊!想想她晚年的处境,想想国家的灾难,“怎一个愁字了得”啊!这个“愁”字已包含了那么多的痛苦.这个“愁”字,使我们具体地感受到李清照的内心深处的那种无法再忍受煎熬的心情。情景交融,何等感人。触景伤情,这正是《声声慢》又一特色。晚风、飞雁、黄花、细雨、梧桐,绘成了一幅触目皆然的凄凉的秋色图:秋天的黄昏,女词人李清照茕茕孑立于窗前。她仰视飞翔的大雁群,不由的想起曾托大雁给丈夫捎过信,但如今人去楼空,无信可捎了。怎不使她触景伤情呢!她再看看窗外的黄花,憔悴、损落,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无法抑制的泪水也就随之打湿了衣襟。这种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手法,这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实在是感人肺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扩展资料:

评解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声慢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在愁什么?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

“只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词中的“愁”

摘要: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其词作中频频提及其心中愁绪,具体可以分为她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其词作中的“愁”进行不同分析。

关键词: 李清照;哀怨词;愁绪

李清照是众所周知的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了。在中国历史上婉约词派的众多词人中,李清照可谓是“一代词宗”。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词人,在她长达七十余年的漫长人生路上,历经了许多坎坷。也正是她这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她的词作中,千姿百态的“愁”。

一、豆蔻年华——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就饱读诗书,自幼便才华横溢。年轻时的李清照和那个年代的所有的妙龄少女一样,爱玩乐、爱喝酒、爱划船。而李清照与别的女子所不同之处便在于,她不仅爱享乐,而且善于将她的快乐撰成诗文,因此能让更多的人也体味到她的这份快乐。

既然如此,李清照的青年时代该是无忧无虑的啊,为什么说青年李清照也有“愁”呢?

其实李清照这一时代的“愁”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愁”,顶多只能算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罢了。

年轻的时候,李清照和她的小姐妹出去划船,因喝多了酒,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词(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没有提到“愁”字,也难以见得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在“发愁”。可试想一下,这样一个醉得微醺的脸红扑扑的少女,在“误入藕花深处”后,她“沉醉不知归路”,一个美丽少女不忍颦蹙的样子是不是就跃然纸上了呢?这时候她的“愁”,不是满面愁容、形容枯槁,而是欢喜中的愁,也是令人觉得可爱的愁。

二、初为人妇——红藕香残玉簟秋

经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清照嫁给了门当户对的一位叫做赵明诚的才子。新婚初期,小两口的生活可谓是甜似蜜糖。作为一个初婚少妇,李清照沉浸在新婚的甜蜜里,也常常享受“赌书消得泼茶香”(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的快乐。

好景不长,李清照深爱着的丈夫陷入党派之争,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株连。自此,夫妇俩屏居青州乡里十四年。在这期间,李清照无止息地思念着远在天涯的丈夫,写下了众多感时伤怀的诗篇。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李清照等候丈夫的书信时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是李清照独自度过重阳佳节时憔悴凄凉的哀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是孤苦无依的李清照极尽表达内心深处的愁绪之重。

而谁又能说,与丈夫的离别对李清照的打击不是沉重的呢?

三、人到暮年——怎一个愁字了得

晚年的李清照,境遇寒酸得令人唏嘘。

夫死、再嫁、离婚、国破、家亡。所有的苦难一拥而上,重重地落在了这个暮年的女子柔弱的双肩上。此时李清照词作里的千丝万缕的“愁”,已经能让人清楚地看到一个颠沛流离的濒临绝望的苍老妇女,在苦苦哀嚎命运的不公。

她不再有心情“也拟泛轻舟”(《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而是“谢他酒朋诗侣”(《永遇乐·落日熔金》)。她不再喜爱出去划船,不再期待和朋友们饮酒做诗,而是一一婉拒他们热情的邀约。谁又会知道在她这谢绝朋友们的寥寥数语之中,还暗含这多少的无奈、伤感与愁绪。

她说她老了。她说她“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落日熔金》),她没有亲人可以依靠,没有至爱的丈夫可以等待和想念,只能兀自哀叹自己残花败柳的容颜,更已再无出门玩乐的兴致了。

李清照关于自身身世的无尽哀叹,最终转变为了对于国运衰微的愁苦心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字一句都愁得断人心肠,语言深沉凝重,哀婉凄苦。而如今落到这种境况,她无须再“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也不再有闲情抒写自己闺中的哀怨了。晚年的李清照,浑身上下只剩一句话:“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