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其德什么含义,日新吾德是什么意思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日新其德什么含义和日新吾德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日新其德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能具体一点吗?就要离开了,想带着母校的校训走

“日新其德 止于至善”意思是:每天都要使自己的品德变得更好,一直到最完美的境界才行。

止于至善,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汉语成语。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郑玄 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朱熹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扩展资料

首先要明了“止于至善”本身的含义。“止于至善”,孔颖达释为“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礼记正义》)朱熹释“止”为“必止于是而不迁”,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而不再改变,释“至善”为“事理当然之极”(《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事情的最高原则,即最高的善。

王阳明释“至善”为“性”,即本性,人类的本生是纯善无恶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传习录上·语录一》)至善之性是人类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种对本性的复归,“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同上)历史的解释虽然表达有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要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

其次应该结合《大学》三纲来理解“止于至善”。“止于止善”境界如何达到?这就涉及到成就完善道德的方法和阶段等问题,《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首先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两纲是达到止于至善境界的方法,也是两个不同的阶段。

“明明德”,指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前一个“明”是动词,明了、达到之意,“明德”是指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明德”之“明”,表示纯净无染的、圆满的,是对善的描述。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之后,还要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这就叫“亲民”。

“亲”有“亲属”、“爱”、“接近”等义,因为爱他人,而想推己及人,这就是“恕”道。所以孔颖达释“亲民”为“亲爱于民”(《礼记正义》)。朱熹释“亲民”为“新民”,“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四书集注·大学章句》)这种解释融入了佛教的如来藏思想。

王阳明不同意朱熹之释,认为如果说是“新民”,应该是“自新之民”,不需要人他的教诲而能自觉。而“亲民”则含有“教养”的含义,“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传习录上·语录一》)强调恢复“亲民”的本义。王阳明的解释比较符合《大学》的本义。

《礼记》中关于大学之道的另一段话,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明明德”和“亲民”的意义,突出教育的作用,认为古代教育,首先是对个人的培养,必须通过九年的时间,达到大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礼记·学记》)“知类”指掌握普遍的规律性、本质、本体,“通达”指知识运用的普遍性,触类旁通,无所障碍,“不反”指不退转,大成境界的稳固性,不会再返回到未受教育或低层教育的境地。

这是“明明德”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以仁爱之心教化他人,“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同上)化导民众,使近者悦而远者来。这是讲的“亲民”之道。

经过明明德和亲民两个阶段,就会达到至善的境界。作为校训,从简洁的要求出发,只要强调最高阶段或者结果之“止于至善”即可,作为过程、阶段的“明明德”、“亲民”,其意义已含摄于其中。 [4]

第三应该结合八目来理解“止于至善”。八目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这八目的核心在于修身,而基础在于格物。依朱熹的解释,格、致、诚、正作为修身的方法,属于明明德的内容,而齐、治、平作为修身的功用,是新民(亲民)的内容(《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因此,八目是对三纲之“明德”纲和“亲民”纲的进一步说明,最后要达到的境界仍然是“止于至善”纲。

这里分为两条道路,内圣之路和外王之路。内圣是格致诚正之路,外王是修齐治平之路。这两条路的起点是“格物”,传统的解释,郑玄释曰:“格,来也;物,犹事也。”(《礼记注》)基本的意义是和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

格物的对象,各家解释不同,但基本上是两方面,一是向内格心,二是向外格事,两者都有一个知识论和人性论上的预设。向外格事,是程朱理学一派的观点,知是人们先天所固有,但要通过格物才能得到。

程颐解释说:“格尤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理而已矣。”(《二程遗书》卷十八)朱熹释“格物”为“即物而穷其理”(《四书集注·大学章句》),穷究事物之理,具体的方法,程颐认为要一点一点地积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有脱然贯通处。”(《二程遗书》卷十八)所格之事,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中的一切对象。

向内格心是陆王心学的观点,认为人们先天具有良知,即道德上的至善和认识的本能,王阳明释“格”为“正”,“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其正者之谓也。”(《大学问》)正的具体方法,就是道德实践上的为善去恶。

“致知”,是由格物而达到对于知识、智慧认识和掌握,致知必有一个格物的过程,是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东南大学有“致知堂”,典出于此。王阳明的心学将“致知”解释为实现良知,“格物致知”就是正念头,实现良知,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对心学的“格物致知”的具体实现的阐明。

“诚意”,《大学》释为“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心的发动,要真实无妄,诚实,其价值指向是善,思想意识以善为准则。远离恶要象讨厌恶臭那样,追求善要象喜爱美景那样。谦通慊,满足之意。应该以此为满足。

要达到这种真实无妄心,最重要的是“慎独”,在个人独处,没有社会关系的制约时,仍然要自律,遵守道德准则。这是最难之处。诚意的前提是致知,是所谓“知至而后意诚”(《礼记·大学》)。而诚意又是达到“正心”的条件,所谓“意诚而后心正”(同上)。 “正心”就要求心不倾邪。

至此,构成大学之道的内圣之路,即内求圣人之德,在此基础上,经过修身阶段,开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境。这样,以修身为核心,内圣是修身的内容,外王为修身的功用,由己及人,由近而远,由内而外,由道德事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止于至善

日新其德四个字可以挂家里吗

“日新其德”源于《易经·大畜·彖》,意思是天天增新美德。究其内涵,包括求新和修德两个含义,也体现了“新”和“德”的关系,即不停地改过求新就是增进美德。“大畜”是《易经》第二十六卦的卦名,畜有积蓄、聚集、蓄养的意思,正是因为天天积蓄光辉和美德,尊重贤德之人,积蓄深厚,所以才叫“大畜”,大畜蕴含着吉祥发达之意。这是它的本意。这个成语寓意深厚,意境深远,可以挂在家里,尤其适合挂在家中书房等地,可以体现家居主人的品德修养与追求。与此书法内容相似的”厚德载物“、”宁静致远“等也很不错,都是用于家居装饰的经典书法内容,易从网签约书法家观山先生的这些书法内容就写得很不错,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瞅瞅。

华东交通大学的校园文化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

校训释义:

“日新其德”出自《易经·大畜卦》,“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易经·大畜卦》讲全面繁荣的“大畜”局面要靠“日新其德”的贤才去开创和维护,《礼记·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二篇均有一个“大”字,同大学之道正合。

“日新其德”的“德”有两层含义:第一,内在的精神追求。“德者,本也。”德是体,是“内圣”。水有源,木有本,源远自然流长,本固自然枝繁。诗曰:“聿修厥德”,修德是华东交大念兹在兹的根本任务;第二,外在的实践与结果。“德者,得也。”德是用,是行动,是“外王”。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达到“薄施广济”的事功,都属于德的外在范畴。内以外显,外因内成,内外一致。校训中明确点出这个“德”字,体现了学校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担当。

汤之盤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有永不停息、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之意,是一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状态。“日新其德”包含了希圣希贤的道德追求、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上下求索的科学追求、勇于创新的技术追求。

“至善”就是最高、最好的善,超越对待的善,是中国传统的最高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此处理所当然地赋予了时代内涵。“止于至善”是指决意到达最高的善而不改变、不迁移,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二句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日新其德”是因、是途径,“止于至善”是果、是目标。“日新其德”让人知进,“止于至善”让人知止,合起来便是“知进退存亡”。“至善”就是至正。《易经·乾卦·文言》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准确体现,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尚追求。 《奋进 华东交大》

英雄城北赣江畔,挺立我华东交大。前路坎坷何所惧,团结拼搏壮大。春风桃李遍天下 ,千秋传承佳话,代代弘扬创业志,奋进!向前进!华东交大!

师生携手齐奋发,荣耀我华东交大。情系山河创伟业,谱写如歌年华。走南闯北雄心在,笑看江山如画,千帆齐发向天涯,奋进!向前进!华东交大! ●学生会

华东交通大学学生会由校学生会以及各院的院学生会组成。校学生会设主席团,由校学生会主席、分管主席、各院系学生分会主席组成。截至2015年9月,校学生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分管主席五人,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学术部、科创部、自律部、权益部、秘书部、督察部、外联部共12个部门。

2015年7月,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华东交通大学学生会首次当选成为全国学联委员会团体单位。

●学生社团

1983年,学校第一个学生社团——孔目湖文学社成立,开启了学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序幕。截至2016年3月,学校有各类学生社团70余个。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翻译文

意思是:刚健笃实者畜聚不已,乃至光辉焕发、日日增新自身的美德。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

乾下艮上--山天大畜

卦辞: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卦辞的意思是,大畜卦很好。不在家吃饭(而在朝廷吃饭)吉利。利于远涉大河。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笃:厚)

《彖》的意思是大畜卦象征所畜的对象是大。道德是刚健诚实,两者交相辉映,天天有进步。阳刚在上,尊重贤才,自强不息而不妄为。尤其是能够做到该止则止,才是最大的正道。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识:zhi,心中牢记)

《象》的意思是:天在山中,山有容乃大,所以叫大畜。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君子应该多多研究学习前人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用来培养丰富自己的道德学识。

艮为山为止,天之大却容于山间,可见天之谦小。这个卦象重点告诉我们就是畜德以止,知道当止则止。“止健”尤为重要。什么事止健?健是刚是刃是强是阳。也就是说做人如果能够能够把自己的锋芒止住,那么他的道德就达到了极点。

根据《彖》和《象》的说明,大畜卦的涵义如下:

一、 根据卦象解释大畜的含义。大畜卦,下乾上艮,乾为天,艮为山。“天在山中”,所蓄之大,莫大于天。有容乃大,容天更大。有容天的胸怀,本身就是极高的道德修养。唯恐大家还不明白,接着又说:君子应当学习和牢记历史上圣贤的言行,以加强道德的积蓄。说明,大畜主要指的是道德修养,就是立德。

二、 提出立德的目的:“利贞”,即利于坚守正道;“不家食”,不在家自食,而是报效国家。

三、 描绘了立德的标准:“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乾为刚,艮为实,象征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深厚的道德修养,因此,每天都能形象光彩照人,面貌焕然一新

四、 指出了立德的方法,也就是立德之道:“止健”。这是本卦的中心内容。为何“止健”呢?就是象“刚上而尚贤”一样,让阳爻居于上,变为“正”。大畜卦的上九居于君位六五之上,象征君王具有礼贤下士的胸怀和美德。止健,就是使其具有这种胸怀和美德,这就是“正”,而且是“大正”。如何“止健”呢?“利涉大川”,就是象利于在涉越大河中锻炼一样,在艰难困苦中进行道德的修炼。

日新其德什么含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日新吾德是什么意思、日新其德什么含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