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饥什么欲去,蚕饥妾欲去古诗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蚕饥什么欲去和蚕饥妾欲去古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蚕的古诗词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 汉 · 佚名《陌上桑》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 南北朝 · 佚名《作蚕丝》

二月蚕眠不复久 —— 南北朝 · 庾信《燕歌行》

渡水采桑归,蚕老催上机 —— 唐 · 王周《采桑女二首》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 唐 · 杜荀鹤《蚕妇》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 唐 · 李白《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一作翁)》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 唐 · 李白《公无渡河》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 唐 · 李白《陌上桑》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 唐 · 王建《田家行》

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 —— 唐 · 常建《春词二首》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 唐 ·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唐 · 王维《渭川田家》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 唐 · 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 唐 · 李贺《南园十三首》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 唐 · 李白《蜀道难》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 唐 · 王建《雨过山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 —— 唐 · 鲍溶《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 唐 · 唐彦谦《采桑女》

田家已刈楚,田妇正好蚕 —— 宋 · 梅尧臣《表臣都官至十三里店》

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干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 元 · 乔吉《水仙子·眼前花怎得接连枝》

宁忆春蚕起 —— 南北朝 · 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章诗》

妇女忧蚕租叶去,儿童耘麦荷鉏归 —— 宋 · 陆游《山行赠野叟》

青裙溪女结蚕卦,白发庙巫催社钱 —— 宋 · 陆游《雨晴风日绝佳徙倚门外》

蚕月雨冥冥,愁云满太清 —— 宋 · 孔武仲《和四弟夏雨》

逢人借问陶唐主,欲进冰蚕五色丝 —— 唐 · 徐凝《员峤先生》

白露蚕已丝,空林日凄清 —— 唐 · 钱起《卧疾,答刘道士》

蚕毕起功绩,关心听鸣鵙 —— 宋 · 陈文蔚《穷冬积雪闵织妨妇》

善贾笑蚕渔 —— 南北朝 · 鲍照《观圃人艺植诗》

童夸犊健浮溪过,妇闵蚕饥负叶归 —— 宋 · 陆游《初夏》

麦熟蚕将老,晴须雨不宜 —— 宋 · 赵蕃《连雨书事》

缠蚕处茧纷相似,欲学冲虚一魄营 —— 明 · 帅机《秋雨三首其一》

病如夜鹤孤还警,老似春蚕饱即眠 —— 宋 · 刘子翚《次韵温其元日诗》

养蚕唯堪了官税,卖犊未足输米钱 —— 明 · 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眼前画士蚕样密,有如陈君万才一 —— 宋 · 曾有光《赠画山水陈兄》

金蚕不可织 —— 南北朝 · 何逊《塘边见古冢诗》

人物风流对江浪,数将冰蚕寄新题 —— 宋 · 孙应时《寄黄州录事刘进之同年》

冤句隶济阴,桑柘宜农蚕 —— 宋 · 梅尧臣《送陈仲容寺丞知冤句》

舍北几株桑,晚蚕食亦足 —— 宋 · 李复《题朱老壁》

谩道寒蚕冰底,瓮茧解成丝 —— 宋 · 何梦桂《八声甘州·再用韵述怀》

稚蚕细如螘,杜宇号朝昏 —— 宋 · 陆游《春晚书斋壁》

春残留几日,越女笑蚕红 —— 宋 · 晁说之《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其一》

去日春蚕吐素丝,归来黄麦看金衣 —— 宋 · 詹体仁《解组自乐》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 唐 · 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 唐 · 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子夜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夜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1

子夜吴歌·夏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③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④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⑤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子夜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2

子夜吴歌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古诗简介

《子夜吴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又题《子夜四时歌四首》。这四首诗分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第一首写春景,是说汉乐府中的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是说春秋越国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是说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第四首写冬景,是说戍妇为征夫缝制绵衣之事。作品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体严谨。

翻译/译文

春歌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斑的时间了。

夏歌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秋歌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冬歌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注释

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春歌:同以下的“夏歌”等,有些诗集无这些标题,原诗亦无;有些诗集的小标题为“春”······而无“歌”字。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素:白色。

“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蚕饥”句: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君住马己疲,妾去蚕欲饥。”此用其句意。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菡萏: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越王:指越王勾践。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吹不尽:吹不散。

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结束。

驿使:古时官府传送书信和物件的使者。驿:驿馆。

絮:在衣服里铺棉花。征袍:战士的衣裳。

“素手”二句:指冬夜寒冷,将征夫妻子的手都冻僵了,连针剪都拿不住。素手,白净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

裁缝:指裁缝好的征衣。

临洮: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赏析/鉴赏

李白的《子夜吴歌》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六朝乐府即有《子夜四时歌》,为作者所承,此体向作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诗人的创造,尤具新意。这四首诗分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第一首写春景,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第四首写冬景,戍妇为征夫缝制绵衣之事。而连起来就是一组彩绘的春夏秋冬四扇屏美人图。

第一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不仅有美貌,更有美丽的心灵,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而且她的勤劳的品质在“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一句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

第二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着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第三首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好,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这首诗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第四首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时间是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性。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诗人有所取舍,只写抽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既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然而随即又情急起来,她想: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极度的深情与牵挂。这组诗第三首是正面归结到怀思良人之意,而这一首诗却纯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势突兀,结句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如果说第三首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第三首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一类人——思妇形象。其语言的明转天然,形象的鲜明集中,音调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于民歌,真是“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的`佳作。

《子夜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3

原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怎么也吹不尽,

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什么时候才能平定敌人(胡人),

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注释

1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

2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3万户:千家万户。

4吹不尽:吹不散。

5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6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7良人:指驻守边地的老剖。罢:结束。

8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子夜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4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翻译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

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斑的时间了。

注释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素:白色。“红妆”

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赏析

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评价说:“李白才逸气高。其论诗云:‘兴寄深微……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调笑转踏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上助清欢。女伴相将,调笑入队。春楼有女字罗敷。二十未满十五余。金钸约腕携笼去,攀枝摘叶城南隅。使君春思如飞絮。五马徘徊芳草路。东风吹鬓不可亲,日晚蚕饥欲归去。归去。携笼女。南阳柔桑三月暮。使君春思如飞絮。五马徘徊频驻。蚕饥日晚空留顾。笑指秦楼归去。石城女子名莫愁。家住石城西渡头。拾翠每寻芳草路,采莲时过绿苹洲。五陵豪客青楼上。醉倒金壶待清唱。风高江阔白浪飞,争催艇子操双桨。双桨。小舟荡。唤取莫愁迎叠浪。五陵豪客青楼上。不道风高江广。千金难买倾城样。那听绕梁清唱。绣户朱帘翠幕张。主人置酒宴华堂。相如年少多才调,消得文君暗断肠。断肠初认琴心挑。么弦暗写相思调。从来万曲不关心,此度伤心何草草。草草。最年少。绣户银屏人窈窕。瑶琴暗写相思调。一曲关心多少。临邛客舍成都道。苦恨相逢不早。湲湲流水武陵溪。洞里春长日月迟。红英满地无人扫,此度刘郎去后迷。行行渐入清流浅。香风引到神仙馆。琼浆一饮觉身轻,玉砌云房瑞烟暖。烟暖。武陵晚。洞里春长花烂熳。红英满地溪流浅。渐听云中鸡犬。刘郎迷路香风远。误到蓬莱仙馆。少年锦带佩吴钩。铁马追风塞草秋。凭仗匣中三尺剑,扫平骄虏取封侯。红颜 *** 桃花脸。笑倚银屏施宝靥。明眸妙齿起相迎,青楼独占阳春艳。春艳。桃花脸。笑倚银屏施宝靥。良人少有平戎胆。归路光生弓剑。青楼春永香帏掩。独把韶华都占。翠盖银鞍冯子都。寻芳调笑酒家胡。吴姬十五夭桃色,巧笑春风当酒垆。玉壶丝络临朱户。结就罗裙表情素。红裙不惜裂香罗,区区私爱徒相慕。相慕。酒家女。巧笑明眸年十五。当垆春永寻芳去。门外落花飞絮。银鞍白马金吾子。多谢结裙情素。楼上青帘映绿杨。江波千里对微茫。潮平越贾催船发,酒熟吴姬唤客尝。吴姬绰约开金盏。的的娇波流美盼。秋风一曲采菱歌,行云不度人肠断。肠断。浙江岸。楼上青帘新酒软。吴姬绰约开金盏。的的娇波流盼。采菱歌罢行云散。望断侬家心眼。花阴转午漏频移。宝鸭飘帘绣幕垂。眉山敛黛云堆髻,醉倚春风不自持。偷眼刘郎年最少。云情雨态知多少。花前月下恼人肠,不独钱塘有苏小。苏小。最娇妙。几度尊前曾调笑。云情雨态知多少。悔恨相逢不早。刘郎襟韵正年少。风月今宵偏好。金翘斜亸淡梳妆。绰约天葩自在芳。几番欲奏阳关曲,泪湿春风眼尾长。落花飞絮青门道。浓愁不散连芳草。骖鸾乘鹤上蓬莱,应笑行云空梦悄。梦悄。翠屏晓。帐里薰炉残蜡照。赏心乐事能多少。忍听阳关声调。明朝门外长安道。怅望王孙芳草。绰约妍姿号太真。肌肤冰雪怯轻尘。霞衣乍举红摇影,按出霓裳曲最新。舞钗斜亸乌云发。一点春心幽恨切。蓬莱虽说浪风轻,翻恨明皇此时节。时节。白银阙。洞里春晴百和爇。兰心底事多悲切。消尽一团冰雪。明皇恩爱云山绝。谁道蓬莱安悦。江上新晴暮霭飞。碧芦红蓼夕阳微。富贵不牵渔父目,尘劳难染钓人衣。白鸟孤飞烟柳杪。采莲越女清歌妙。腕呈金钏掉鸣榔,惊起鸳鸯归调笑。调笑。楚江渺。粉面修眉花斗好。擎荷折柳争相调。惊起鸳鸯多少。渔歌齐唱催残照。一叶归舟轻小。千里潮平小渡边。帘歌白纻絮飞天。苏苏不怕梅风软,空遣春心着意怜。燕钗玉股横青发。怨托琵琶恨难说。拟将幽恨诉新愁,新愁未尽弦声切。声切。恨难说。千里潮平春浪阔。梅风不解相思结。忍送落花飞雪。多才一去芳音绝。更对珠帘新月。——宋代·郑仅《调笑转踏》 调笑转踏 上助清欢。女伴相将,调笑入队。

春楼有女字罗敷。二十未满十五余。金钸约腕携笼去,攀枝摘叶城南隅。使君春思如飞絮。五马徘徊芳草路。东风吹鬓不可亲,日晚蚕饥欲归去。

归去。携笼女。南阳柔桑三月暮。使君春思如飞絮。五马徘徊频驻。蚕饥日晚空留顾。笑指秦楼归去。

石城女子名莫愁。家住石城西渡头。拾翠每寻芳草路,采莲时过绿苹洲。五陵豪客青楼上。醉倒金壶待清唱。风高江阔白浪飞,争催艇子操双桨。

双桨。小舟荡。唤取莫愁迎叠浪。五陵豪客青楼上。不道风高江广。千金难买倾城样。那听绕梁清唱。

绣户朱帘翠幕张。主人置酒宴华堂。相如年少多才调,消得文君暗断肠。断肠初认琴心挑。么弦暗写相思调。从来万曲不关心,此度伤心何草草。

草草。最年少。绣户银屏人窈窕。瑶琴暗写相思调。一曲关心多少。临邛客舍成都道。苦恨相逢不早。

湲湲流水武陵溪。洞里春长日月迟。红英满地无人扫,此度刘郎去后迷。行行渐入清流浅。香风引到神仙馆。琼浆一饮觉身轻,玉砌云房瑞烟暖。

烟暖。武陵晚。洞里春长花烂熳。红英满地溪流浅。渐听云中鸡犬。刘郎迷路香风远。误到蓬莱仙馆。

少年锦带佩吴钩。铁马追风塞草秋。凭仗匣中三尺剑,扫平骄虏取封侯。红颜 *** 桃花脸。笑倚银屏施宝靥。明眸妙齿起相迎,青楼独占阳春艳。

春艳。桃花脸。笑倚银屏施宝靥。良人少有平戎胆。归路光生弓剑。青楼春永香帏掩。独把韶华都占。

翠盖银鞍冯子都。寻芳调笑酒家胡。吴姬十五夭桃色,巧笑春风当酒垆。玉壶丝络临朱户。结就罗裙表情素。红裙不惜裂香罗,区区私爱徒相慕。

相慕。酒家女。巧笑明眸年十五。当垆春永寻芳去。门外落花飞絮。银鞍白马金吾子。多谢结裙情素。

楼上青帘映绿杨。江波千里对微茫。潮平越贾催船发,酒熟吴姬唤客尝。吴姬绰约开金盏。的的娇波流美盼。秋风一曲采菱歌,行云不度人肠断。

肠断。浙江岸。楼上青帘新酒软。吴姬绰约开金盏。的的娇波流盼。采菱歌罢行云散。望断侬家心眼。

花阴转午漏频移。宝鸭飘帘绣幕垂。眉山敛黛云堆髻,醉倚春风不自持。偷眼刘郎年最少。云情雨态知多少。花前月下恼人肠,不独钱塘有苏小。

苏小。最娇妙。几度尊前曾调笑。云情雨态知多少。悔恨相逢不早。刘郎襟韵正年少。风月今宵偏好。

金翘斜亸淡梳妆。绰约天葩自在芳。几番欲奏阳关曲,泪湿春风眼尾长。落花飞絮青门道。浓愁不散连芳草。骖鸾乘鹤上蓬莱,应笑行云空梦悄。

梦悄。翠屏晓。帐里薰炉残蜡照。赏心乐事能多少。忍听阳关声调。明朝门外长安道。怅望王孙芳草。

绰约妍姿号太真。肌肤冰雪怯轻尘。霞衣乍举红摇影,按出霓裳曲最新。舞钗斜亸乌云发。一点春心幽恨切。蓬莱虽说浪风轻,翻恨明皇此时节。

时节。白银阙。洞里春晴百和爇。兰心底事多悲切。消尽一团冰雪。明皇恩爱云山绝。谁道蓬莱安悦。

江上新晴暮霭飞。碧芦红蓼夕阳微。富贵不牵渔父目,尘劳难染钓人衣。白鸟孤飞烟柳杪。采莲越女清歌妙。腕呈金钏掉鸣榔,惊起鸳鸯归调笑。

调笑。楚江渺。粉面修眉花斗好。擎荷折柳争相调。惊起鸳鸯多少。渔歌齐唱催残照。一叶归舟轻小。

千里潮平小渡边。帘歌白纻絮飞天。苏苏不怕梅风软,空遣春心着意怜。燕钗玉股横青发。怨托琵琶恨难说。拟将幽恨诉新愁,新愁未尽弦声切。

声切。恨难说。千里潮平春浪阔。梅风不解相思结。忍送落花飞雪。多才一去芳音绝。更对珠帘新月。郑仅(1047~1113) 字彦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第进士。历官显谟阁待制,出知宁州,徙秦州。崇宁中为熙河路都转运使。召拜户部侍郎,改吏部侍郎,知徐州。政和三年终显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谥修敏。《全宋词》存其词12首,均描写男女恋情。

郑仅

柳态纤柔,雪艳疏明。问人来、人道轻盈。张琵莲脸,一寸波横。比潇洒处,犹难称,此嘉名。花前烛下,微颦浅笑,要题诗、盏畔低声。司空自惯,狂眼须惊。也不辞写,双罗带,恐牵情。——宋代·晁补之《行香子(赠轻盈)》

行香子(赠轻盈)

柳态纤柔,雪艳疏明。问人来、人道轻盈。张琵莲脸,一寸波横。比潇洒处,犹难称,此嘉名。

花前烛下,微颦浅笑,要题诗、盏畔低声。司空自惯,狂眼须惊。也不辞写,双罗带,恐牵情。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宋代·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词三百首 , 高中古诗 , 婉约 , 孤独思念金闺平帖春云暖。昼漏花前短。玉颜酒解艳红消。一面捧心啼困、不成娇。别来新翠迷行径。窗锁玲珑影。砑绫小字夜来封。斜倚曲阑凝睇、数归鸿。——宋代·周邦彦《虞美人(正宫)》

虞美人(正宫)

金闺平帖春云暖。昼漏花前短。玉颜酒解艳红消。一面捧心啼困、不成娇。

别来新翠迷行径。窗锁玲珑影。砑绫小字夜来封。斜倚曲阑凝睇、数归鸿。

《乐府诗集》卷二十八 相和歌辞三(3)

【同前】梁·简文帝

春色映空来,先发院边梅。细萍重叠长,新花历乱开。连珂往淇上,接幰至丛台。丛台可怜妾,当窗望飞蝶。忌趺行衫领,熨斗成褫襵。寄语采桑伴,讶今春日短。枝高攀不及,叶细笼难满。古

【同前】姚翻

雁还高柳北,春归洛水南。日照茱萸领,风摇翡翠簪。桑间视欲暮,闺里遽饥蚕。相思君助取,相望妾那堪。知

【同前】吴均

贱妾思不堪,采桑渭城南。带减连枝绣,发乱凤凰簪。花舞依长薄,蛾飞爱绿潭。无由报君信,流涕向春蚕。主

【 同前】刘邈

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逐伴西城路,相携南陌头。叶尽时移树,枝高乍易钩。丝绳提且脱,金笼写仍收。蚕饥日欲暮,谁为使君留。斋

【同前】沈君攸

南陌落光移,蚕妾畏桑萎。逐便牵低叶,争多避小枝。摘駃笼行满,攀高腕欲疲。看金怯举意,求心自可知。古

【同前】陈·后主

春楼髻梳罢,南陌竞相随。去后花丛散,风来香处移。广袖承朝日,长鬟碍聚枝。柯新攀易断,叶嫩摘前萎。采繁钩手弱,微汗杂妆垂。不应归独早,堪为使君知。古

【同前】张正见

春楼曙鸟惊,蚕妾候初晴。迎风金珥落,向日玉钗明。徙顾移笼影,攀钩动钏声。叶高知手弱,枝软觉身轻。人多羞借问,年少怯逢迎。恐疑夫婿远,聊复答专城。古

【同前】贺彻

蚕妾出房栊,结伴类花丛。度水春山绿,映日晚妆红。钏声时动树,衣香自入风。钩长从枝曲,叶尽细条空。竞采须盈手,争归欲满笼。自怜公府步,谁与少年同。古

【同前】傅縡

罗敷试采桑,出入城南傍。绮裙映珠珥,丝绳提玉筐。度身攀叶聚,耸腕及枝长。空劳使君问,自有侍中郎。知

【同前】

唐·郎大家宋氏斋

春来南雁归,日去西蚕远。妾思纷何极,客游殊未返。主

【同前】刘希夷

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秦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红脸耀明珠,绛脣含白玉。回首渭桥东,遥怜树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携笼长叹息,逶迤恋春色。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知

【同前】李彦远

采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攀条有馀愁,那矜貌如玉。千金岂不赠,五马空踯躅。何以变真性,幽篁雪中绿。主

【同前】王建

鸟鸣桑叶间,叶绿条复柔。攀看去手近,放下长长钩。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斋

【艳歌行】晋·傅玄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字为罗敷。首戴金翠饰,耳缀明月珠。白素为下裾,丹霞为上襦。一顾倾朝市,再顾国为虚。问女居安在,堂在城南居。青楼临大巷,幽门结重枢。使君自南来,驷马立踟蹰。遣吏谢贤女:“岂可同行车。”斯女长跪对:“使君言何殊!使君自有妇,贱妾有鄙夫。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知

【同前】陈·张正见

城隅上朝日,斜晖照杏梁。并卷茱萸帐,争移翡翠床。萦鬟聊向牖,拂镜且调妆。裁金作小靥,散麝起微黄。二八秦楼妇,三十侍中郎。执戟超丹地,丰貂入建章。未安文史阁,独结少年场。弯弧贯叶影,学剑动星芒。翠盖飞城曲,金鞍横道傍。调鹰向新市,弹雀往睢阳。行行稍有极,暮暮归兰房。前瞻富罗绮,左顾足鸳鸯。莲舒千叶气,灯吐百枝光。满酌胡姬酒,多烧荀令香。不学幽闺妾,生离怨采桑。主

【罗敷行】梁·萧子范

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含情动燕俗,顾景笑齐眉。不爱柔桑尽,还忆畏蚕饥。春风若有顾,惟愿落花迟。斋

【同前】陈·顾野王

东隅丽春日,南陌采桑时。楼中结梳罢,提筐候早期。风轻莺韵缓,霜洒落花迟。五马光长陌,千骑络青丝。使君徒遣信,贱妾畏蚕饥。古

【同前】后魏·高允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这首诗的意思?

译文:秦地有一位罗敷女,她在绿水边采桑。葱白的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明亮鲜艳。她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饿了,我得赶紧回去,大人啊,不要再流连于此了。

《春歌》吟咏了汉乐府《陌上桑》诗中美女秦罗敷的故事。秦罗敷不仅有美貌,更有美丽的心灵。此首子夜春歌,呈现了一种愉悦美好的样像,描写一位年轻女子采桑喂食蚕的样子,整首予人的感觉是活泼而不失庄重。

原文

子夜四时歌·春歌

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扩展资料:

李白的《子夜四时歌四首》,每首六句,分咏春、夏、秋、冬四季。六朝乐府即有《子夜四时歌》,为李白所承,此体向作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李白的创造,尤具新意。

《子夜四时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分别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第一首写春景,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第四首写冬景,戍妇为征夫缝制棉衣之事。四首诗连起来则是一组彩绘的春夏秋冬四扇屏美人图。组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子夜四时歌四首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子夜四时歌四首

蚕饥什么欲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蚕饥妾欲去古诗、蚕饥什么欲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