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姨是谁,剑来封姨是谁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封姨是谁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剑来封姨是谁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崔元徽为什么会登仙?

据传说,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

在一个早春二月之夜,崔元徽于园中品茗赏花,忽见一群容貌艳丽的女子来谒,其中有个小巧玲珑的姑娘,自称"石氏",但大家都叫她"醋醋"。

女子们称要借此地与风神封姨相见。封姨也称"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是神话传说中的风神。正说话间,来了一位明眸皓齿的少妇。众人起身行礼,并恭称封姨。崔元徽命人敬上酒菜果肴,尽地主之谊。众女谢过之后,把盏畅饮,高声谈笑。

宴席间,封姨不意碰翻酒盅,醋醋的红罗裙被弄脏。醋醋本是石榴神,她粉面含怒,拂袖便走。众女子相顾惊慌。封姨板起面孔,恨恨地说:"小奴婢竟敢无礼!"夜宴不欢而散

原来这些美女皆是花精,她们要在人间花苑迎春怒放,可是那位叫封姨的风神出头阻挠。花精们本想借机向封姨求情,不料醋醋坏了事。如今众花精都埋怨她,只好求助于崔元徽。

次日晚间,醋醋姑娘飘然来到崔元徽面前,要他准备一些红色锦帛,画上日月星辰,在农历二月二十一五更时悬挂在园中的花枝上,到时必有奇异景象。崔元徽依言行事。

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五更十分,果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地一片昏暗。但见大树在狂风中摇曳,枯枝顷刻间全部被狂风撕扯而去。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崔元徽园中枝上的花卉因为有了彩帛护住,不摇不动,依旧争奇斗艳,灿然如常。

当夜,众花精又变成一群丽人来花园里向崔元徽致谢,还各用衣袖兜了些花瓣劝他当场和水吞服。

崔元徽吃了丽人的花药,从此神清气爽,后来延年益寿至于百岁。因他年年此日,悬彩护花,最终登仙。

金缕曲·咏白海棠原文_翻译及赏析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偏触动、词人系念。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余欠。肯为我,一时暂。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隔一片、清阴暗澹。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春欲暮,易生感。——清代·顾太清《金缕曲·咏白海棠》 金缕曲·咏白海棠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余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咏物 , 写花 , 感伤惜花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余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冻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赏析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1] 。顾太清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顾太清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唐代·上官仪《咏画障》

咏画障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咏物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唐代·卢纶《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给事宅白牡丹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咏物 , 写花 , 牡丹赞美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唐代·杜牧《早雁》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抒怀 , 怨刺 , 咏物写鸟

风雨雷电四位神仙的名字是什么有人知道不?

风神叫风伯,雨神叫雨师,雷神叫雷公电神叫电母。

风伯雨师是中国神话中的风神和雨神。

风伯,又名风师、箕伯,名字叫做飞廉。相貌奇特,长着鹿一样的身体,布满了豹子一样的花纹。头象孔雀的头,头上的角峥嵘古怪,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

雨师,又称萍翳、玄冥。道教认为雨师为一乌髯壮汉,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若洒水状,称雨师陈天君。

雷公电母是中国神话中司闪电打雷的神。

雷公是司雷之神,属阳,故称公,又称雷师、雷神。在古代神话中,雷神是一个人头龙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后来慢慢变成尖嘴猴脸的形象。

电母是司掌闪电之神,属阴,故称母,又称金光圣母、闪电娘娘。相传,电母为雷公的妻子。据说当雷公与电母吵架时,天上也会出现雷电交加的现象。道教所尊奉的女神之一就有电母。

扩展资料

传说

风伯原来是蚩尤的师弟,他曾与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为师傅,在祁山修炼。修炼的时候,飞廉发现对面山上有块大石,每遇风雨来时便飞起如燕,等天放晴时,有安伏在原处,不由暗暗称奇,于是留心观察起来。

有一天半夜里,只见这块大石动了起来,转眼变成一个形同布囊的无足活物,往地上深吸两口气,仰天喷出。顿时,狂风骤发,飞沙走石,把玩意儿又似飞翔的燕子一样,在大风中飞旋。

飞廉身手敏捷,一跃而上,将它逮住,这才知道它就是通五运气侯,掌八风消息的“风母”。于是他从“风母”这里学会了致风,收风的奇术。

蚩尤和黄帝部落展开的那场恶战,传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部众迷失了方向。黄帝布下出奇制胜的阵势,又利用了风后所制造的指南车,辨别了风向,才把蚩尤打败。被黄帝降伏后就乖乖地做了掌管风的神灵。

风伯作为天帝出巡的先锋,负责打扫路上的一切障碍。每当天帝出巡,总是雷神开路,雨师洒水,风伯扫地。风伯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八面来风的消息,运通四时的节日气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伯雨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公电母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风神是谁?

风神是风伯。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风伯,其实就是风神,也称作风师、飞廉、箕伯等等,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

风伯的搭档雨师就是雨神,亦称萍翳、玄冥等。中国古代的风神和雨神起源比较早。

《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道教认为风伯是一个白发老人,左手持轮,右手执扇,作扇轮子状,称风伯方天君。雨师是个老头,名叫陈天君。

扩展资料:

1、古代神话中的雨神:

雨神是古代中国民间崇拜的自然神灵之一。从商代开始,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雨情与收成关系密切,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人们自然把自然界的雨奉为神灵殷商时雨神是女神名媚。

西周时称雨师,西汉之后,奉赤松子为雨师求雨祭神,一般用奏乐、歌舞、演唱会、跑步的仪式,也有用柴燃烧供物的献祭,有时甚至焚人祭神。

2、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雷神(lei shen):俗称雷公,是古代中国神话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经·海内东经》。相传雷神生于古雷泽(故址在今山东菏泽),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古代人们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 在古代中国,雷神的形象是不断演变的。最初,人们把它塑造成人头龙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

后来才渐渐变成尖嘴猴脸的形象,并逐渐定型。在道教神话中,记载了许多数量、各种级别的雷神,最基层的是"雷公",上一层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层是"雷王"。

传说雷王出生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名叫陈文玉,后来成为神仙。 道教中级别最高的雷神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属于最高级别,"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总司令。 在中国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死去。

中国民间把雷神的生日定在农历6月24日,这一天要举行祭祀仪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伯

古体诗·怀《再生缘》之作者陈端生

其一

桃李飘零封姨妒,前尘暗追归无路。

冷香残片再生缘,芳心犹念汝来初。

其二

悒悒难遣说丽君,一样心境一样情。

人间风月消磨尽,满腹遗恨有谁听。

注:封姨,即封夷。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的风神。

《再生缘》是一本奇书。郭沫若称赞它“挟封建道德以反封建秩序,挟爵禄名位以反男尊女卑,挟君威而不认父母,挟师道而不认丈夫,挟贞操节烈而违抗朝廷”,热情歌颂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妇女挣脱礼教束缚的思想和行为,赞美了女性的才识和胆略。

作者陈端生于乾隆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1768~1770年)写成前16卷。后因母丧与丈夫犯科场案充军远戍中辍。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又补写第十七卷,共60余万字,但未终篇。后在思念、穷苦与病痛中郁郁而终。

(此图为陈端生杭州故居——勾山樵舍)

《再生缘》故事简介:大学士孟士元有女孟丽君,才貌无双,许配云南总督皇甫敬之子皇甫少华。国丈刘捷之子奎璧欲娶丽君不成,遂百般构陷孟氏、皇甫两家。

丽君男装潜逃,后更名捐监应考,连中三元,官拜兵部尚书,因荐武艺高强的少华抵御外寇,大获全胜,少华封王,丽君也位及三台。父兄翁婿同殿为臣,丽君却拒绝相认。终因酒醉暴露身份,丽君情急伤神,口吐鲜血,皇上得知,反欲逼其入宫为妃,丽君怒气交加,进退两难,陈端生至此掇笔。

续本中流传较广的是杭州女诗人梁德绳与其夫许宗彦所续成的3卷。写丽君上本陈情,承认自己是丽君,皇后、皇甫一家求情保的丽君不死。太后更将丽君认作螟蛉女,封为保和公主,与梁素华同归少华,为正室王妃。

请问一下“封”姓的来历以及“封”姓的名人

封姓

一、姓氏源流

封(Fē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姓苑》上记载,炎帝裔孙名钜,曾为黄帝之师。夏朝时,封钜的后代于封父(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封父亭),为诸侯国,后人曾经称他为封父,实际上是以地名为人名。周代,封父之国灭亡,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姓;一为封姓,称为封氏,世代相传。

2、出自复姓改姓而来。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北魏时,有鲜卑族代北复姓是贲氏改姓封,其后世子孙亦称封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

得姓始祖:封父。封姓源出于姜姓,是以地名为姓的姓氏。根据《姓苑》上记载,夏朝时封父被列为诸侯,封地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封父亭,他的后代以地为氏,称为封氏。故封氏后人尊封父为封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封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封姓出自姜姓,远古时候,炎帝有儿子叫作神农氏,神农氏有个儿子叫作“钜”,做过黄帝的老师。后来夏朝时候,为了表示对钜的尊重,将他的后代分封到封父(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封父亭),建立了封国,封国王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封氏。炎帝和黄帝是炎黄子孙的远古祖先,是两个不同氏族的著名首领。炎帝的氏族崇拜牛图腾和凤图腾,黄帝的氏族崇拜龙图腾。所以封姓是炎帝的后代,凤的传人。封氏家族在河南省内乡县和西峡县分布甚广,始祖封肇祖籍山东曲阜,于明洪武初年来内乡任“教谕”(与知县同级),卸任后在内乡县封营(又叫拐弯路)定居。到明朝后期,历八代已经有三百余户。明末,张献忠和李自成从陕西入豫,首先进入内乡(当时西峡隶属内乡),抢劫杀戮,封氏我族人伤亡惨重,据说直到清康熙年间统计,只有一十九家……(余略)

三、历史名人

封衡:三国时魏国道士。据《后汉书》记载,他入山修道150余年,还乡时,像20多岁的人。著有《养气术》、《隐形法》、《卫生经》等。

封孚:字处道,渤海蓚人也。祖悛,振威将军。父放,慕容�之世吏部尚书。孚幼而聪敏和裕,有士君子之称。宝僭位,累迁吏部尚书。及兰汗之篡,南奔辟闾浑,浑表为渤海太守。德至莒城,孚出降,德曰:“朕平青州,不以为庆,喜于得卿也。”常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虽位任崇重,谦虚博纳,甚有大臣之体。及超嗣位,政出权嬖,多违旧章,轨宪日颓,残虐滋甚,孚屡尽匡救,超不能纳也。后临轩谓孚曰:“朕于百王可方谁?”孚对曰:“桀纣之主。”超大惭怒。孚徐步而出,不为改容。司空鞠仲失色,谓孚曰:“与天子言,何其亢厉,宜应还谢。”孚曰:“行年七十,墓木已拱,惟求死所耳。”竟不谢。以超三年死于家,时年七十一。文笔多传于世。

封肃:后魏尚书。有文思,博涉经史。著有《还院赋》,其辞甚美。

封隆之:后魏吏部尚书。奇谋妙算,知大政方略,历事五帝,官历侍中,再为吏部尚书,始终完名,世称博大长者。

封延伯:字仲琏,南齐东海郡人,颇有学问与操行,有高士(超世俗的人)风度。官至梁郡太守。

封家姨:即风神。据唐代人段成氏《酉阳杂俎》记载,一个名叫崔之徽的人,在家夜坐,见来了几个美女,其中一个叫封家姨。不一会都走开了,只留下一红衣少女,求崔之徽立一杆红色大旗。立旗那天,东风刮地,只有花园中鲜花不动。他才明白封姨便是风神。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遂朝任内史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一日,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把从女(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唐太宗(629-649年在位)时官至尚书右仆射。

封子绘:武成帝时都官尚书。冀州人,祖父、父亲世代为冀州刺史,很得人心,就派他乘驿马到了信都。封子绘到信都之后,一边巡视城池,一边对城中吏民晓谕避祸趋福的道理。官吏和民众相继跑出来投降。城里有什么动静,都有人报告,大事小事全都知道。归彦登城大呼云:“孝昭皇帝初崩,六军百万,悉在臣手,投身向邺,奉迎陛下。当时不反,今日岂反邪!正恨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诳惑圣上,疾忌忠良,但为杀此三人,即临城自刎。”既而城破,单骑北走,至交津,获之,锁送邺。乙未,载以露车,衔木面缚,刘桃枝临之以刃,击鼓随之,并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命封子绘行冀州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治所在浮阳,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关。

2、堂号

平卢堂:唐朝时封敖历任平卢兴元节度使,平寇有功。皇帝命他替皇帝写一个《告慰边疆将士》的圣旨。其中两句“伤居尔体(伤虽然在你们身上),痛在朕躬(但我却亲身感到疼痛)”深得好评。

====================================================================

【封姓宗祠通用联】

〖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居渤海;

源自封丘。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封姓的郡望和得姓源流。

声称长者;

体得大臣。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魏渤海人封隆之,字祖裔,善于奇谋妙算。在朝中经历五个皇帝,四次任侍中,两次任吏部尚书,一次任仆射,四次任冀州刺史,始终保持着好名声,当时人称他为“博大长者”。下联典指南燕渤海人封孚,字处道,曾在后燕慕容宝朝中做官。后人南燕,内参密谋,外总机务,职位极高,但为人谦虚,能多方面听取意见,晚年尤其亢直,有大臣之体(风度)。

得大臣体;

有高士风。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燕·封孕事典。下联典指南齐·封延伯事典。

折辽使;

婚配封郎。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宗炎。哲宗崩,辽使来吊,不易服。宗炎以礼折之,必使听命乃相见(编者注:故上联似非封氏典故,见下附录:《〈宋辽金夏交际仪〉摘》一文)。下联典指隋·封德彝初出仕,杨素甚器重,抚其床曰:“封郎终居此座。”竟以从女配其为妻。

-----------------------------------------------------------------

〖封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隆之为官长;

炎裔乃帝师。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后魏吏部尚书封隆之,字祖裔,奇妙算,历事五帝,四为侍中,再为吏部尚书,始终完名,世称博大长者。下联典指炎帝裔孙名钜,相传曾为黄帝之师。

千门歌吹动;

九陌绮罗浮。

——唐·封敖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尚书右仆射封敖《春色满皇州》诗句联。封敖,字硕夫,修人。有《翰稿》八卷。

-----------------------------------------------------------------

〖封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位尊清雅洵高士;

任重谦虚真大臣。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齐梁郡太守封延伯,字仲琏,东海人。有学行,并有高士风。为北州所宗附。下联典指南燕名官封孚,字处道,渤海人。初仕慕容宝,后入南燕,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谦虚博约。晚节尤伉直。卒谥文穆。

先代喜读还园赋;

后人犹念卫生经。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后魏尚书左中兵郎中封肃,字元邕,有文思,博涉经史。尝为《还园赋》,其辞甚美。下联典指在国时魏国道士封衡,字君达,陇西人。有《卫生经》等。

胜事俏能销岁月;

已拚名利不相关。

——唐·封敖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尚书右仆射封敖《题西隐寺》诗句联。原载《全唐诗》。

-----------------------------------------------------------------

〖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风神未肯留情,美人谁护;

封郎终居此座,从女可婚。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传说中的风神封姨。唐代天宝年间,崔玄微月夜遇美人杨氏、李氏、陶氏和绯衣少女石醋醋及封家十八姨一起饮酒。醋酷得罪了封姨,封姨发怒离去。第二天晚上,几个女子又来,说她们家居苑中,常遭恶风凌虐,求崔玄微在苑东立一杆红色大旗,用采躲避风灾。立旗那天,果然起了大风,折树飞沙,而苑中的鲜花却没受一点损害。崔玄微这才明白:那几个女子是花精,封姨是风神。下联典指唐初大臣封德彝,名伦,观州人。隋代开皇末年,跟从杨素为行军记室,以机智为杨素赏识,杨素曾拍着自己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座(意思是做官要达到他的职位)。”还把侄女嫁给了他。后来,他跟从宇文化及战败归附唐朝,初任内史舍人、内史侍郎,随李世民灭王世充有功,封平原县公。武德末年,封密国公,官中书令。太宗时,官尚书右仆射(宰相)。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