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问东流,谁与问东流代表数字几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谁与问东流,以及谁与问东流代表数字几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秋日湖上的原文和译文

秋日湖上的原文: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秋日湖上的译文:在那秋日的傍晚,我泛舟五湖,烟波浩淼,处处引起我的伤愁。 兴亡和胜败,即是千古的历史,何须再去问那浊浪滔滔的东流。

【鉴赏提示】夕阳斜照的黄昏,诗人荡舟五湖,所见只是烟霭沉沉, 水波微动,于是,内心不由升起一种惆怅愁苦的思绪。然而, 这种愁苦并非仅仅因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由日落 和秋天的萧杀而引发的人生易逝的感触,也不是因为 “烟 波” 之自然景物唤起了诗人心灵深处似乎与其有某种神秘 对应关系的消极心理。诗人在这首两句里只是表现出自己 的愁绪,于是形成一点小小的跌宕,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 波江上使人愁”先说愁事次说愁绪的写法稍有区别。后两句 点明了诗人愁思之所在,原来,诗人挟持者甚远,他是在为 “千古沉浮”伤感!这里,很自然地与第一句“五湖”照应起 来。所谓五湖,为太湖五湾之统称。相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 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驾扁舟游五湖上。诗人正是沿着 这一条思路,由五湖而联想到范蠡,由范蠡而想到千年以 来,江山代谢,世事沧桑,不免良有感慨了。

    

《秋日湖上》中“浮沉千古事”的下一句是?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这是一首湖上怀古的作品,它反映出了一种世事浮沉的消极思想。

这首诗开头一句写出了诗人秋日泛舟闲游时间、地点,言简意赅;紧接着一句道出了太湖上的景致,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心境。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情由景生,景带情思,情景交融

54.谁与问东流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薛莹《秋日湖上》

        面对江山胜景,物是人非之际,文人骚客,自然多了悲凉之意。更何况日落西山之时,黄昏的散漫与黑夜的交接中,入目凄凉,更添惆怅。崔颢在还是"芳草萋萋"之景时亦不外如是,吟诵"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腔思绪氤氤氲氲。

        晚唐的江山,藩镇割据,风雨飘摇。也就难怪薛莹会生出如此大的感慨了。秋日萧瑟疏朗,落日时分面对浩淼烟波,泛舟湖上,茫然四顾,大概会心神若失吧?"烟波处处愁"是眼中景,是心头绪,是此中真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怅然,是晚唐化不开的情绪。“纵死犹闻侠骨香”“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如烈日般火热的大唐豪气与胸襟,在晚唐中一如那夕照,温热中却微凉,而渐入隐晦。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这廖廖十字,就这样压在心头。是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水,滚滚东流而去,像极了无法挽留的时空。历史的长河,滔滔向前,淘尽世间古今风流人物,淘尽朝代的变更替代与繁衰。面对着时空的变迁,在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人生如白驹过隙,苍茫而无可奈何的感觉,愈加令人感到渺小。无论是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诗十九首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还是张若虚的“但见长江送流水”,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法挽留的怅然之感油然而生。任他豁达豪放,超凡入圣,面对江水,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滋生出无限的感慨。

        不觉想起明代《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啊,薛莹甚是看不破,竟说“谁与问东流?”殊不知,问了又如何?这注定是个没有答案的问句,徒增苍凉罢了。还不如放下心绪,来一壶浊酒,且珍惜当下,一笑释怀!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